奈飞(Netflix)会否卷入关税风波?分析师指出,若加征关税或迫使欧洲采取报复性措施,流媒体平台或面临成本上升、用户流失等风险。尽管存在潜在冲击,但行业多数观点认为奈飞韧性较强,其欧洲市场根基稳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且内容优势仍是其核心竞争力。关键风险点在于,关税战若导致流媒体平台服务涨价,可能削弱消费者订阅意愿。奈飞能否靠「内容护城河」化解外部冲击?还需等待市场检验。
奈飞会因关税政策「躺枪」吗?华尔街专家近期展开热议。尽管特朗普扬言加税,但分析师认为奈飞拥有「避风港」潜力:一、奈飞在欧洲雇佣数千员工,大量投资本土剧集(如《纸钞屋》),遵守当地规则;二、欧洲观众最爱的流媒体前三名奈飞、亚马逊、迪士尼均为美国平台,若加税导致涨价,欧洲用户反而受伤最深;三、目前,欧洲尚未真正发起加税行动。
即便最坏情况发生,如欧洲用户增长放缓30%,专家测算奈飞股价仍能站稳1000美元以上,并预测其欧洲用户数2026年将突破1.2亿。风险点在于加税或影响用户续费意愿和涨价空间,但奈飞的市场统治力或能缓解冲击。预计4月17日财报发布后,投资者将紧盯奈飞管理层对关税问题的回应。短期波动难免,但奈飞「内容护城河」深厚,全球观众基本盘稳固,仍是流媒体大战中的「抗压选手」。
全球流媒体平台正面临新一轮市场规则调整的考验。以奈飞为例,其在亚洲的扩张策略便遭遇挑战:2023年印度要求流媒体平台将用户数据存储本地化,导致奈飞运营成本增加;东南亚多国推行内容分级制度,迫使平台投入数百万美元建立本土审核团队。全球流媒体巨头意图扩大版图,还需遵守各个国家的「游戏规则」。
为应对亚洲市场特性,奈飞一方面采取「深度本地化」策略:例如在韩国2023年原创内容产量较2020年增长137%,单集制作成本突破80万美元。这种投入虽然推高内容成本占比至总营收的52%,但大大提升了用户粘性。
另一方面,由其自身负担政策成本,而不是用户。当印尼实施流媒体增值税后,奈飞选择吸收70%税负,仅将订阅费上调1.2美元,使当地续订率保持在91%。可见保持用户规模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因政策成本上涨带来的损失。
面对多变的市场,规则重构从未停歇。奈飞的例子或许证明,在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中,真正的主导者永远掌握「好内容」和「好服务」。
译者|小塞
文章来源|hollywoodreporter
原文作者 | Georg Szalai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