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议会提议对Netflix、亚马逊等国际流媒体平台征收5%订阅收入税,用以支持本土影视制作,引发巨大争议。核心矛盾在于:政府认为此举能保护「英国本土内容」,但行业巨头直指其「惩罚成功」——Netflix强调征税将转嫁用户成本,形成「双重课税」(BBC许可费+流媒体税)。制作方担忧征税或导致内容预算缩减,危及制作中的项目,而商业协会则警告「保护主义无法治本」。
争议背后,其实质是本土文化扶持与市场自由竞争的博弈:该用强制征税「输血」,还是通过税收优惠激活产业造血?这场政策拉锯或将重塑英国创意产业的未来图景。
英国议会建议对Netflix、亚马逊等海外流媒体平台征收英国订阅收入的5%作为税费,用以支持本土影视制作。Netflix表示强烈反对,称其已在英投资数十亿英镑,让英国成为北美外最大制作中心,征税将削弱产业竞争力并导致用户成本上升。
其内部人士指出,Netflix用户已支付BBC许可费,此举将导致「双重征税」,且资金分配标准模糊,可能损害行业创新。商业广播协会(COBA)警告,征税或削减现有内容预算,反而危及本土剧集生产。制作公司Banijay UK认为,中档制作的剧集(单集250万-350万英镑)最需支持,提议通过扩大税收抵免而非征税解决资金缺口。
英国议会文化委员会则认为需紧急保护「英国特色内容」,要求流媒体将收入投入由英国电影协会管理的文化基金,否则政府应强制征税。反对者批评此举未解决公共服务广播的长期生存问题,保护主义措施无法治本。
英国「流媒体税」争议揭示了一个全球性命题:如何在开放市场中平衡本土文化保护与产业创新。反观中国流媒体行业,这一矛盾正以另一种形态呈现——本土内容出海与海外内容引进的「双向奔赴」,成为塑造行业格局的关键力量。
中国流媒体平台近年加速出海:腾讯WeTV将《陈情令》《赘婿》推向东南亚市场,爱奇艺《隐秘的角落》登陆Netflix,芒果TV借《乘风破浪的姐姐》试水全球市场。这些尝试既是文化软实力的展现,也是商业增量的争夺。但文化壁垒和叙事差异仍是拦路虎——古装剧易获亚洲市场共鸣,却难突破欧美主流;悬疑题材国际接受度高,但需平衡审查尺度与创作自由度。
与英国保护性征税逻辑不同,中国通过配额制调控海外内容引进。优酷引入《艾米丽在巴黎》、腾讯引进《权力的游戏》前传,既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亦倒逼本土制作升级。但近年来,平台逐渐从「单向采购」转向「联合出品」,如爱奇艺参投Netflix韩剧《王国》第三季,在内容把控与分成模式上寻求主动权。
广电总局「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优质内容出海,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合拍项目。在这种「软性引导」下,平台构建起「本土孵化—全球分发—反哺创新」的循环体系。例如由B站中国团队制作的《三体》动画在海外平台同步发行,以科幻题材突破地域限制,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本土内容需在类型化与普世价值表达中找到公约数;引进内容则应成为技术升级的催化剂而非市场替代品。中英两国的不同路径表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靠开放竞争下的内生创新力,而非单一的保护主义壁垒。
责任编辑:房家辉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