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专题论坛——IPTV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首钢园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流媒体网主办,聚焦IPTV创新发展。
上海淘景立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黎文发表了题为《无线感知智能终端在养老场景中的应用探索》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一、无线感知技术及产品化
因为时间比较紧,我讲简略一点。养老这几年其实是比较热,国务院包括总局都是非常非常重视的。
我重先讲一下无线人体感知,主要是用毫秒波和厘米波来做感知,可以实现对人体存在、姿态的识别以及对一些基本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做一个比较精准的检测。毫秒波的频率比较高,波长比较短,所以可以检测到身体非常细微的变化,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可以检测到上述生命的体征,包括体动。通过雷达回波可以定位距离,以及面积的大小。有了这些物理学的基础和原理,结合云端的算法,可以做很多养老和医疗场景的应用。
无线感知在家庭场景里面有非常多实际的应用,比如说在卫生间可以检测是否有摔倒、是否长时间滞留卫生间。在卧室里面可以测量生命体征、呼吸、心跳,进一步分析出有没有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等之类的。在客厅能够监测到是否有人体的活动,在儿童房能够监测到儿童睡眠的状况等等。这些在慢性病老人群体,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群体、儿童的生长发育等等都有很多的应用。
利用毫秒波原理,第一个产品是可以做体征检测仪,呼吸检测检测范围为0~40bpm,误差≤1.5bpm;心率检测检测范围为40~180bpm,误差≤3bpm;在床离床检测准确率100%我们能够检测超过17项的基础数据,包括入睡的时间、觉醒的时间、是否有快速运动,这个是跟智能手表一模一样的功能,但是同时还能够检测呼吸的指数、呼吸率的分布,以及是否有呼吸异常,比如有呼吸暂停,高于普通智能手表。同时它能够检测你是否在床、是否离床等等之类的,这些在养老场景里边对老人的安全有非常多的应用。
针对卫生间场景,由于许多老人容易摔倒,我们研发的设备能够精准检测到摔倒情况。同时,该设备还能监测老人在卫生间的长时间滞留或未使用卫生间等异常情况,其准确率高达99.99%,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的活动检测仪利用普通家用Wi-Fi,通过将算法植入Wi-Fi芯片,用智能插座的形态在空间内检测人体活动的功能。在养老场景中,特别是对于独居老人,若在某一空间内长时间无活动,可能意味着老人出事或生病。此外,设备还具备“家里无人模式”功能,当家中无人时开启,一旦有人进入即会提醒并告警,在安防、消防等需要监测人活动的封闭场景中非常实用。
无线感知技术相较于其他设备具有诸多优势:它保护隐私,无图像、无声音;覆盖面积广,不受红外限制;且不受环境影响,如温度、障碍物等。
二、无线感知技术与IPTV结合
我们构建了一个平台,该平台结合了多种AI算法,终端识别功能是在云端进行大模型训练后,将特征向量设计到终端中实现的,因此是一个云和端结合的AI模式。利用雷达设备收集心率、呼吸等数据,能够计算生活习惯、进行健康预警,这些功能均由我们后台的AI支持。目前,我们正逐步将私有AI迁移至DeepSeek,用户画像、生活习惯等数据在DeepSeek上已非常精确。
在养老领域,若IPTV要与养老结合,我们认为应在特定场景中充分挖掘IPTV对宽带的赋能价值。当前,许多地方正在尝试将小合约包与宽带结合,如教育与宽带结合、养老与宽带结合等,针对特定用户、特定场景进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养老宽带可以称为“一根宽带+IPTV+一套智慧养老服务”,从而形成养老宽带的发展模式。
IPTV在深度和宽度上拓展后,在养老安全、健康与娱乐融合方面具有广阔空间。今天首个演讲者朱总已对此有明确体现,我们在重庆及其他地方也与电视大屏、中屏、小屏进行了结合,所有告警信息、用户生活习惯及生命体征均在大屏和中屏上展现,实现了多屏联动。我们希望未来能通过这种方式提供更多康养方面的结合,利用老人的生活习惯、健康指标为其推荐相关饮食、医疗、娱乐等内容。
三、无线感知智能终端案例案例
案例1:居家养老项目
某县民政精心打造的家庭养老床位项目中,无线智能感知终端的核心亮点——摔倒报警器,成为了守护老人安全的坚实防线。针对项目内众多半失能及独居老人群体,他们虽行动稍显迟缓,却仍渴望自主完成日常如起床、如厕等生活琐事。为此,我们特别将摔倒报警器巧妙安置于卫生间这一高风险区域。一旦老人踏入该区域,报警器即刻启动温馨照明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时刻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一旦检测到任何可能的摔倒情况,立即启动报警机制,迅速响应,确保在第一时间给予老人最及时的安全保护。
去年8月至9月,我们在这个项目中使用56台设备进行了一个月的监测。在3万多次监测中,仅有2次摔倒误报,摔倒准确率超过99.99%。若按天数计算,误报率小于0.13%,即一个设备平均3个月仅有一次误报,且无漏报情况。误报主要出现在设备检测边缘,如长时间坐在小凳子上休息等极端情况。
案例2:养老院合作。
通过全天候监测,体征检测仪细致入微地记录着老人们的日常作息,包括入睡时间、起床瞬间及平均睡眠时长,借助大数据,我们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剖析。这不仅让养老院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与生活习惯,从饮食调整到日常活动规划为每位老人设计了独一无二的照护方案.
这个项目,我们在175户用户中抽取了46例用户,平均年龄65岁。监测结果显示,老年人入睡时间较晚,约为23点(上床时间可能更早一些),早上起床时间中位数接近6点钟,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15分钟。
案例3:医院试点。我们与北京一家著名医院合作,进行实时生命体征监测。一旦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即会迅速告警,并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情况。
案例4:救助老人。三年前,我们在上海发放了五六千户设备。许多老人主动使用,并发生了大量真实救助案例。去年6月,我们对三年后的用户进行了回访,发现仍有60%的用户非常满意,并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
因此,无线感知智能终端在养老服务,以及与IPtV的创新结合,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感谢大家的聆听!
更多关于CCBN的内容,请关注【专题】聚焦|CCBN 2025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