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网】消息:进入后移动互联网时代,TMT未来十年内最重要的大势或许是数字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合,而这个过程应该遵循什么原则与规律?
大势三:“真实即正义!”
一、从“信息生产力”到创新“连接”说起
什么样的“连接”更有价值?可以看看QQ、博客、微信三种服务在“连接”的差异,其中最关键的差异就是:QQ最早源于PC时代与“神秘网友”的交流探索;博客初期是基于PC互联的,是博客的简化版与SNS版,更多是一种公众媒体交流空间,后来更多变成大V、明星和媒体类机构的营销空间,几乎完全丧失其真实性;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是建立在真实和私人电话号码的熟人“IM+社交”工具。源于移动身份的真实性(即可证伪乃至可溯源)是微信超越前两者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逐渐将目光从完全虚拟的数字世界转向真实世界。在这过程中,除了电话号码和支付能力之外,移动互联网的真实性支撑还加上了位置服务、摄像头,然后再加上物联网……最新应用的是区块链技术。
笔者非常喜欢和认可的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也是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是一位非常有开放视角的长者。杨培芳老师在其2011年出版的专著《网络钟型社会》中就指出:从2008年开始,就进入“云服务+物联网”主导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所以数字经济已经进入由移动互联为核心的全景应用的阶段,它的标志就是信息逐步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形成一个新的生产力——也就是所谓的“信息生产力”。杨培芳老师认为:大力提升和发展信息生产力,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和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回顾过去,杨老师的观点可以说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因为2011年那个时候,中国还处在3G中期,两大固网电信运营商刚刚开始启动“光网城市”建设,云计算刚刚走入视野。可惜,那时候笔者还未接触杨老师。
图为:杨培芳对信息化浪潮和4C融合理解
2014年底,在围观了三网融合政策初期的躁动、电视台开始两极分化、2013年秋OTT集体暴动、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政策颁布及最初媒体融合政策之后,对于消费互联网开始感到审美疲劳的笔者在《大资本、大整合、大产业、大未来》一文写道:在德国政府在2013年提出的“工业4.0”之后,业内逐渐将广义的互联网区分出“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工作、学习、教育乃至医疗等领域的深入渗透,互联网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信息服务信息消费的范畴,而进入越来越多实体经济之中。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一种“万物互联”之下的泛应用。笔者在该文引用了杨培芳老师上述观点。彼时,笔者认为:“工业互联网”一定意义是对互联网诞生期初衷的回归,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的,其意义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希望我国在“消费互联网”之外,尽快发展出一种以协同理性、互助互利、诚信发展为目标的“工业互联网”。
图为:连接创新案例
到了2017年左右,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推动下,“万物互联”的未来场景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接受,万物互联下的创新“连接”——实际上就是信息生产力展露其巨大的力量,笔者在台网协作专委会《媒体趋势与台网协作发展研究报告》中做了一些总结:比如,美团通过其O&O平台将办公群体/宅一族/单身汉的高质量饮食需求与餐馆连接起来,顺便消灭了低端的路边摊甚至是方便面市场;网约车平台连接出行需求与司机的闲置时间,顺便消灭了黑出租车/摩的;众筹平台准确连接消费需求与生产者,让消费信息与生产决策可实现准同步,顺便将传统产商变成了“准工厂”/OEM……。不过,对于VR/AR的连接,笔者认为应更多满足外户外旅游体验、直播现场参与、教育培训等现实生活与工作需求,而不是虚拟游戏需求。
图为:创新连接的终局
在上述报告中,笔者强调创新“连接”的终局就是:“现实”的物质世界与“虚拟”的数字世界逐渐合一!这就是本文所讨探讨的“真实即正义”的逻辑基础。 顺便放一个AR机构案例。3月初消息,累计融资超过20亿美元的AR创业公司Magic Leap将探索包括出售在内的选项。其背景是:由于消费者对这种技术接受缓慢,他们把重点转向针对医疗、工业和金融企业出售产品。有知情人士表示该公司有可能吸引Facebook的关注,但实际上Facebook的虚拟现实业务已经面临压力,他们目前无意收购Magic Leap的业务。这个案例的背后就是,“科技红利”在消费领域领域应用已经到了分水岭,更多空间必然是在与现实产业服务的应用。
二、“真实即正义!”
从上述连接的角度看,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逐渐交叉、重叠向合一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冲突包括一些严重和恶性的问题。
(1)从自媒体伪新闻说起。自媒体伪新闻问题其实与本文最初的万物互联原意关系不大,但也属于TMT范畴,而且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头大的问题。此前笔者曾在某个场合与一家自媒体打过交道。开始笔者以为这个打着财经媒体旗号的机构,是通过与商业企业进行公关合作的方式获利。但这个想法很快被否定。后来我逐渐明白,某些大号纯粹很大程度是靠新媒体平台的广告支撑获利。当这些自媒体纯粹是折腾明星八卦、挖掘各种所谓新奇特的时候,其实笔者自身不是很关注(很抱歉我对明星没有任何兴趣),但如果这种新闻伪造介入政治舆论层面就很要命。比如在当下疫情转好情况下,一些自媒体使劲鼓吹国内抗疫的成果、贬低国外抗疫努力,甚至伪造挪威/丹麦求助中国(如下图情况),这种以爱国情怀勾引人的伪新闻居然上了热搜榜。
对于这种情况,从逻辑上,笔者开始简单设想这样一种闭环机制:可以对自媒体进行分类,并对于这种纯粹依赖平台广告的自媒体,然后将信用与其平台广告收入挂钩,同时广告收入发放延缓比如1-2个月,在某种情况下,当信用降到某个程度时,扣除广告。但考虑到严肃媒体也可能需要广告支持,存在广泛的“和谐”问题,可能还涉及传统媒体的属地化管理问题,上述闭环机制还是难以建立的。
(2)魏则西与百度案例。2016年4月12日魏则西病逝,引发大众媒体对于百度竞价排名和莆田系医疗机构的持续讨伐,以及相关监管缺失的探讨。从连接的角度,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百度搜索所提供信息的伪劣性。这种连接失败从商业的角度看,就是百度广告收入的下滑。在去年8月份,一直被人忽视的网易市值就超过了百度;今年3月份,拼多多也超过了百度。排在百度之前的互联网公司里,除了网易和腾讯,包括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拼多多,其核心业务都可以认为是联接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再抛开三家电商平台,美团的外卖、团购、酒店、旅游、出行、票务、短租、美业、家政、生鲜电商等业务,就是要把连接尽力渗透到人民衣食住行服务之中。
这其中,连接的关键就是时空的准确与服务送到的速度——以及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闭环”!最简单和直接的闭环就是客户完单后的点评,从大众点评到淘宝京东点评;在这之后还有资金链的闭环、物流服务的闭环、信用体系……。
(3)滴滴命案。2018-2019年连续发生的多起滴滴司机人命案,令全国人民震惊。而且,按照2018年8月29日广州市交委通报的广州市网约车市场整治情况,当年对网约车平台立案的240宗违章中,滴滴占了208宗,且滴滴多次拒绝配合调查,对已经生效的处罚决定也未按期缴纳罚款。笔者一直认为:网约车与出租车、公交车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都属于公众/公共(面向大众)客运服务范畴。而公众客运就必须要有安全作为支撑;绝不能因为有个所谓“互联网+”title就逃避这些义务。当然,过去这些工作很长时间是有国营机构服务,所以人们容易忽视相关的立法工作。在安全责任问题上,事件中的滴滴与黑摩的黑出租是一致的!
从连接的角度,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手段连接数字世界与真实世界,不能把真实世界成立的安全、责任等根基丢失了;否则,闭环不成立,互联网的失败也将是必然的!从信息闭环的角度,当下发生的众多熊孩子被网络播主诱导花费巨资打赏案的案例,也明确表明这些服务的责任边界还有待厘清!是否可以借鉴向电商平台完善信息闭环?
(4)从乔碧萝到“深度伪造”。在PC互联网时代的一句笑话是,:互联网另一侧与你QQ的可能是一条狗”。而当移动互联网树立,当摄像头成为智能手机标准配置的时候,这个笑话好像不成立了。但是,乔碧萝一出“萝莉变大妈”的大戏告诉你,网络的世界到可能隐藏着AI的影子,基于深度学习、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伪造(deepfake)早就把PS之流都OUT了。
不考虑那些打赏额度的事,乔碧萝事件也还属于民事范畴。但是,如果一个陌生人伪造成你的家人跟你在线借钱、求救时,事情就显然不同了。更不用说,明星换脸,AI软件自动生成裸照,奥巴马、普京等政治人物的深度伪造视频等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涉及个体人身与名誉损害,企业信誉及经济的损失,新闻媒体行业的社会信任衰退,乃至国家安全及公共安全威胁等。于是乎,去年11月底,国家网信办公、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了《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其中的深度伪造应用进行严格的限制和要求。而在太平洋对岸,美国政府及业界也有类似的态度(参考《劲语快评│网信办出手管控“换脸”术》)。
所以,在不断扩张的信息社会中,在真实世界与数字虚拟世界交叉过程中,最恶劣的就是依靠技术手段“伪造”和吞噬真实世界!
与AI类似,基于大数据手段故意误导/诱导大众的案例也将导致公众性事件,最典型的就是Facebook影响美国大选的丑闻……。
(5)在笔者所知案例中,面向中国K12在线教育的不良App,或是“互联网思维”妄图颠覆教育行业规律规则的至贱行为。 2019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网信办等12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方案提到,新闻出版、网信、广播电视等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清理网上与儿童青少年有关的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其中,有害信息重点清查的对象中教育App与与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赫然并列。也就是说,冠之以"教育"之名的某些App中居然隐藏着大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利的信息,涉及轻色情、暴力、诱导性付费网游等;这种"互联网思维"完全击穿大众的道德底线。事实上,自2017年下半年始,关于学习类(题库类)APP的负面信息频频出现。根据法治周末此前的报道:2018年10月,因"一起小学学生""阿凡题""小猿搜题""互动作业"等多款学习类APP内,含有网络游戏、交友、低俗色情等问题,被全国扫黄打非部门责令整改或停止运营。彼时,各大应用商店纷纷下架了存在问题的学习类APP,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苹果应用商店平台,就下架处理了超过1.5万个学习类含有不良信息的APP。笔者的希望是,让在线教育泡沫赶紧破灭吧。
(6)体育领域的正面应用。还是来些正向的能量吧。体育中的AI技术可以在节目直播同时快速地生成精彩片段和球场数据。前者是大众爱好者喜欢的,后者则是深度体育迷、球探、教练团队、赛事解说人员等感兴趣的,因为你或许可以了解到一个球员的跑动距离、攻防成功数据、团队配合数据等等。还有一些体育俱乐部训练中,可能在球员背心、鞋子等安置可穿戴设备或者手环,以获取某些关键信息。就是说,体育与AI的结合,可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对于赛事节目商、大众体育社区参与者和专业体育从业人员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让数字世界与真实世界更好地粘合在一起。这方面,最新的案例是:Comcast旗下的天空体育台和NBC Universal推出了一项旨在体育广播技术创新的新计划SportsTech。(参考《劲语快评│Disney+提速杀入欧洲,体育媒体创新值得期待》)。顺便给笔者欣赏的晓数聚公司(新奥特孵化的创业机构)做个广告,我很赞同其创始人对体育大数据应用的认识。
(7)疫情下“云计算+全球在线AI诊断”开启线上“一带一路”。继续正能量!与在线教育一样,在线医疗也是典型的产业互联网。前几天,在我国仍未完全控制国内疫情的情况下,我们就向伊朗、巴基斯坦、意大利等国家开启“一省包一国”的国际支援,我将之比作新“一带一路”。而几天的最新消息来自阿里云(声明一下,笔者绝非有意拿阿里云举例)。3月18日,阿里云联合钉钉上线“国际医生交流平台”,仅1天便收到45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家医院申请,阿里云发文表示连夜做了一个紧急决定:3月19日起,在疫情期间,再向全球医院免费开放新冠肺炎AI诊断技术。阿里云此举显然是一次线上的“一带一路”。
图为:阿里云针对全球疫情的在线AI诊断平台
从公关角度,此举与当年阿尔法VS李世石的世纪大战异曲同工,并且在道德层面完胜之。从连接的角度,虽然无论如何“阿里云+在线AI诊断”都无法替代实体医疗检测设备、医护设施等资源,但在线诊断打破空间障碍部分实现了医疗专业资源的聚拢,并在全球疫情下通过云平台将医疗建议给到所需的国家和地区,或可以让中国等国的抗疫经验传递到全球,这不仅是互联技术与医疗专业知识的结合,也或是互联技术对习大大“全球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承载,是有道德意义的在线版“一带一路”。所以,阿里云此举或是演绎了笔者在系列2所言的庚子之交“危中有机”的含义。
上面只是列出一些笔者当下印象深度的部分案例,读者还可以想想《黑客帝国(Matrix)》、《机械姬(Ex Machina》)甚至还有《阿凡达(Avatar)》……
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交叉、重叠与融合的规则,一定是未来十年最值得探索、最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最后,还是让我们期望去塑造一个“真实即正义”的未来信息社会!
相关文章点击:庚子2020:反思TMT大势与规律(1),反思TMT大势(2):从庚子之“子”到“影响力经济”。
视听有界,大屏无界。流媒体网主办的第19届论道以“融智2020---视听激荡与变革”为主题,将于2020年5月举办,本次论道我们聚焦行业最新风向,汇集业界重磅嘉宾和产业链各方伙伴,以客观和理性的立场,分享深入的洞察与建策,与产业链伙伴携手探索新时期中国视听产业在规范化、智能化、融合化进程中的机遇,共助中国视听产业发展。详情点击:
责任编辑:侯亚丽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解密】全国广电工程公司 2025-03-26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700M,迎高光时刻! 2025-03-25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上市公司财报分析! 2025-03-21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5G有个重要推动! 2025-03-19
- [常话短说] 【解局】某上市广电网又成立新公司,干啥?!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