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台长论坛上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葛莱《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精品化生产》为题进行主题演讲。
以下为讲话全文:
立于“思” 传播时代强音创作精品内容要突出思想引领,传播时代强音。首先,找准“思想”与“视听”的融合点。江苏广电总台把理论传播摆在精品创作的突出位置,用视听化、通俗化的方式去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理论“掷地有声”,让传播“润物无声”。在国家广电总局、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下,2018年推出理论节目《马克思是对的》,旨在解读“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2023年推出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重在进一步诠释“为什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目前正在打造的另一部重点理论节目《文耀中华》,用“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手法去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出自然纪录片《连接世界的中国湿地》,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修复的“中国样本”,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创作纪录片《东方智慧》,通过中医药这一独特视角,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智慧、感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窗口。
其次,挖掘“记忆”与“情感”的交汇点。历史记忆承载着厚重文化和情感积淀。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持续用光影和镜头,挖掘珍贵记忆,深情书写一部部“影像史书”。在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推出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推出纪录片《伟大的胜利:抗美援朝启示录》,在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不久,推出纪录片《铁军:新四军的故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推出系列纪录片《雨花忠魂》,着力引导人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毛泽东诗词故事》《毛泽东书信故事》是纪念伟人诞辰的一瓣心香,呈现的是思想的深度、历史的厚度、情感的温度。《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南京之殇》《铭记》《见证》等相继在重要年份的国家公祭日推出,引发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自立自强的强烈共鸣。
再次,把握“个体”与“时代”的共振点。以一个个新时代的奋斗者为主体,记录火热生活,反映人间冷暖。获第28届亚洲电视大奖的《了不起的赶路人》,全程跟拍行进在中国大地上的货车司机,以“在路上”的旅程展现中国的发展之变。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溜索女孩的人生之桥》,通过长达15年对怒江大峡谷“溜索女孩”成长历程跟踪报道,不仅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不懈奋斗与华丽蝶变的轨迹,更深刻反映了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成就。
精于“艺” 提升视听创作水平
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积极推进平台、机制建设,着力促进视听作品创作水平的提升。自2022年起连续举办总台创新创意大赛,聚智聚力激发创新创意。《子夜外卖》《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非来不可》等节目均为大赛获奖项目。江苏广电总台把年度征集和日常征集相结合,今年又新增了“定制征集”,让创意需求方和创意提供者“双向奔赴”。创新创意大赛还吸引了高校的关注。去年,南京大学一位来自台湾的同学投了个策划案《老家新设“记”》,讲述的是海峡两岸寻乡、寻根、寻梦的亲情故事,被评为一等奖。
精准扶持助力创意孵化。设立创新研发基金,出台相关扶持办法,从创制、创新、创优、创收多维度综合评估项目,为优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创意高效落地。如《老开心啦》这一乐龄陪伴式媒体服务平台,在获得研发扶持资金后迅速上线,短短两个月内便赢得了很好的反响。
系统保障推动创意落地。制定了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微短剧及网络视听创作生产工作方案,明确重点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实行重大项目全台“一盘棋”工作机制,为核心项目匹配顶尖团队;建立作品统一发布体系,为好作品安排好平台、好时段、好版面,丰富大屏内容,强化跨屏互动;对内聚力,对外借力,通过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的助力,有效放大传播声量。
长于“技” 科技赋能创新创意
“十一”前夕,由中国记协和江苏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江苏广电承办的“印象中国”2024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作品分享会上,一条特别的AIGC短片惊艳亮相。这个短片是江苏广电总台把从全球征集的5000多部作品“喂”给了AIGC的智能体,智能体自动生成高频词,自动匹配精美恰当的画面和音乐。可以说是强调“创意制胜与科技赋能相结合”创作理念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不断强化技术工具的系统应用。成立人工智能融媒应用中心,研发和集成百余款智能生产工具,体系化运用于精品内容创作。从《中国智慧中国行》的XR视觉盛宴,到《新质生产力在江苏》的全AI创作MV,从《启航!大运河》的千年运河重现,到《大宋喵喵志》的AI智能动画生成,从《且上书楼》让画中人栩栩如生动起来,到《穿越时空看巨变》灵动呈现时代变迁,先进技术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重构视听创作的技术底座。与知名高校深度合作,研发面向融媒体应用的多模态大模型,重点突破数字人智能建模、三维对象智能建模及视频智能生成等领域,重构媒体深度融合、内容创新生产的技术底座。开发“AI江苏”智能体,新闻智能体助手“苏小闻”、旅游智能体助手“苏小游”、政务服务智能体助手“苏小服”等,将为精品内容的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爆】中标?投诉?废标?频繁上演“竞标怪象”! 2024-12-03
- [常话短说] 【重磅】新型广电网络“五张网”怎么理解?! 2024-11-29
- [常话短说] 【重要】广电的机会! 2024-11-28
- 月报|2024年10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月活终端3.06亿台 2024-11-27
- [常话短说] 【笔记】“5G+广电视听”新要求!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