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蒋运雄进入IPTV行业,负责组建广西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并筹备建设IPTV集成播控平台时,他就意识到,IPTV将成为一个新的主流传播渠道和新的娱乐提供方式。甚至,在他当时写的《给员工的一封信》中,就肯定了IPTV的前景。
蒋运雄说,“当时,相对而言,从政策到模式再到人才,甚至到怀着强烈视频梦的运营商,IPTV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你会觉得这才代表着电视和视听的未来。”那时,全国IPTV用户仅2000多万,如今,IPTV用户规模已超3.7亿,成为中国电视领域的主流传播渠道,也早已印证了他的预测。
但除此之外,站在今天再来看,蒋运雄表示,IPTV这十年的发展其实是缺少更多变化的,而且产业痛点不少。
至于未来,更多的则是挑战与危机。
IPTV一直被潮水推着向前
“虽然行业里一直有很多令人钦佩的探索者,但除了用户规模,IPTV行业这些年其实最缺的是变化。”蒋运雄表示。
在他看来,这十多年来,基础行业技术没有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的业务逻辑和商业模式也没有变化,政策更是一以贯之。“称得上变化的就是外部环境,比如视听制作、4K/8K、5G、千兆带宽等,而IPTV则是被潮水推着向前。”
如果加以对比,IPTV不同于一路波折、跌宕起伏的OTT,由于更加可管可控,尤其是IPTV后来在政策方面获得了跟有线电视基本同等的发展条件,再加上运营商宽带的不断普及和升级,因此,在这个框架内的行业参与者,基本上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尤其是当行业整体处于用户增长红利的快速发展阶段的时候,绝大部分省份的规模发展可能都不会有多大的差别。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不管你多努力,可能也只是比别人好一点点,而哪怕你随大流甚至躺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用户规模:虽然各省具体情况不同,但从2013年全国普遍上线IPTV到现在,各省的用户增长率和宽带渗透率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所以,有些人觉得行业这十年波澜壮阔,但其实并没有。”蒋运雄说道。“人倒是变了好几茬。”
不过,虽然缺少大的变化,但在蒋运雄看来,这十年间,IPTV行业还是可以看到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也是观察产业发展的窗口。
比如2012-2015年,是行业普遍启动的阶段。这段时间,各地广电新媒体与电信运营商普遍对接放号。这期间的标志性事件,是辽宁IPTV播控平台通过总局验收,并获得了IPTV省级播控平台牌照,此牌照也是全国第一张省分平台的IPTV牌照。
2015-2019年,是行业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期间,用户增长红利凸显,产业进入高速增长跑道。此阶段的标志事件则是新媒股份的上市,这也是全国首家实现独立IPO上市的播控平台运营公司。而不论是广东IPTV的内部整合,还是其发展路径,也都是值得参考的。
2020年至今,IPTV则进入到了用户规模逐渐见顶,各地寻求全新增长空间的新阶段。这几年,更多的IPTV播控平台开始寻求上市,越来越多的业务运营方在探索增量和第二曲线的发展。而此阶段的标志事件,是海看股份、无线传媒、多彩新媒等围绕科技化、生态化、垂直化和赛道化业务的布局,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众乐乐”精神及其成功实现IPO过会和快速进行股份制改造。
蒋运雄表示,不管是即将上市的这几家还是此前的广东IPTV,他们都把行业中很多重要的因素集于一身,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有了培育未来业务的土壤。在他看来,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更有利于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行业性的变化也才更容易产生。
有线已经在“合”,IPTV依然在“分”
IPTV是区域化的业务,这为IPTV本地化业务的展开带来了一定便利,但也带来了最大的痛点:割据与无序。对此,蒋运雄表示,割据就容易各做各的,各做各的就会造成无序,无序就难成规模,没规模就难出效益,行业就没有规模竞争力。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如果某个内容方要在IPTV发行一部影片,可能依然要跟30多家平台去谈。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让内容触达全网IPTV用户,显然是不现实的。蒋运雄表示,也是此原因,产业一直没有看到视听集约化的突破,反倒是咪咕等玩家有了不小的成效。“这是很可惜的。”他说道。
“产业好几年前就在说,IPTV越来越像有线电视。不过,有线电视近两年已经在吸取教训,开始拼命地‘合’,但IPTV则依然在‘分’。”
从2012年进入IPTV行业一直到现在,蒋运雄觉得,让业务链条中的“大家”相互建立信任,达成战略共识,这是最难的。他表示,这十年间,产业最大的进步之一就是产业的合作链趋于相对稳定,但这主要还是集中在总分平台和运营商之间——虽然三者之间可能仍存在博弈,但是大家“都累了”,因此也在逐渐走向一个稳定状态。相较之下,播控方之间的合作对行业带来的作用,可能不足两成。
当然,一直以来,产业中不乏诸多有志之士探讨着如何合纵连横,各尽所能。但事实却是,从电视台到有线电视再到IPTV,产业中不知道产生过多少个协会、组织、联盟,甚至蒋运雄自己也参与过不少,可真正能在产业发展中起到实质性作用的却少之又少。
对此,蒋运雄的看法是,问题出在“长链条”和“多主体”。他解释道,IPTV业务从内容到用户使用,至少经过四家合作方;而业务合作主体每个省至少4家。这些不同的主体还有各自不同的主管单位,行业内部结构和决策机制错综复杂,层层叠叠,主体间的认知不同,诉求不同,处境不同,共识就很难形成。
他进一步指出,正是因此,行业在短时间内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然后局部联合、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形成一定的合力,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想靠整个行业自发达成一个广泛共识,实现真正的规模产出或打造出一个新的增长性业务,可能性基本没有。而这,也是造成IPTV行业目前只有数量但没有“重量”的根本原因。
面对这样的情况,蒋运雄表示,案例的作用是很大的,目前也只能期待更多局部案例的出现,看是否能为产业带来更多借鉴和参考。
基于大屏做大屏是不靠谱的
蒋运雄表示,疫情已经持续三年,在此环境下,如果把大屏视听的娱乐消遣属性归纳到泛“口红经济”的范畴,这几年IPTV应该是有较大发展的,但我们并没有看到。
“这也进一步印证着,IPTV基础视听业务的天花板已经到了。因此,想要依托基础视听寻找增量,或者说挖掘出第二发展曲线,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破局方向在哪儿?
在蒋运雄看来,虽然行业基础业务红利已经见顶,但IPTV还有着最宝贵的资源,那就是超3.7亿的行业用户覆盖,以及对用户的触达能力。虽然这个触达比不上微信、抖音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但同样是一个高频的、不可或缺的存在。这也是接下来寻求突破的基础,毕竟,在网络时代,当无法触达用户的时候,任何事情都难以展开。
基于此,蒋运雄表示,IPTV的出路就是把握好安全播出的要义,利用可触达的规模用户价值,打通大小屏,对接互联网。
他认为,大屏不管是使用场景还是交互方式,都是存在短板的,所以大屏并不容易自己再去创造一个新的业务承载平台,而是要去拥抱、去融合、去承接、去延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甚至元宇宙时代,如果还认为大屏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孵化阵地,能单独培育出杀手级的应用出来,或者说变成一个内容比爱优腾还全面的视听娱乐平台,那一定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基于大屏玩大屏,或单纯基于大屏去寻找第二曲线是不靠谱的,我从来不认为单靠大屏就可以打造出所谓的杀手锏业务。必须去跟互联网对接,才能有可能培育出一个长在大屏、用在小屏,或是长在小屏、用在大屏的业务。”
换言之,在满足安全播出要求的条件下,只有和互联网打通,让IPTV乃至整个电视大屏成为互联网应用或平台的一个拥有3.7亿多用户的传播渠道、获客渠道,降低他们的成本,形成新的延伸,带来新的体验,最终实现大小屏的融合,这才是最关键的。在此之上,再去建立密集覆盖用户的区域服务平台,把业务扩展到政企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传播服务、细分垂类应用等方面。
尤其是,如今的互联网早已成熟,即便不能把所有的互联网业务都平移过来,但是哪怕能延展10%、5%,对大屏来说也是不小的体量。
蒋运雄举例说,就像近两年颇为热门的养老、社区、教育等垂类业务,靠IPTV自己是做不成的,IPTV也缺乏C端的经验和经营能力,而是应该找到在To C方面做得好的B端伙伴进行嫁接,使其在现有用户之上,拥有一个新的用户群体和用户体验,形成互补。
他指出,IPTV接下来的发展重点,也一定在于这种To B再To C的嫁接,然后逐步形成一个大小屏并存的新渠道。这也可以作为检验市场上各类业务是否符合未来趋势的核心标准。
一直以来,产业中其实都存在着两种极端观点,一个是认为大屏应该包罗万象,另一个是大屏就该作为显示器。蒋运雄说他更偏向后者。“让手机作为运营和交互终端,遥控器作为辅助手段,这样大屏的发展机会可能远大于其作为一个单独的主体。”他这样表示。
趁着还有钱,进取是守成的最好途径
对于打通大小屏,对接互联网这些事,在蒋运雄看来,是IPTV平台目前要趁着还有钱抓紧去做的,而不是一直待在舒适区。他说,产业要真想求稳,那就得先求变,变了才能稳。
所以,接下来跟互联网对接,要跟谁对接?对接哪种业务?在理念上、技术上、模式上又该如何对接等,都要快速去打基础。且不说这些事情本身就不容易。比如广电新媒体内部,可能就面临着复杂的决策问题——是否要做?如何做?又该怎样说服行业链条上众多的主体?
外部,如今运营商的结算压力越来越大,也早已在不断压缩结算比例。而当运营商接下来提出更多诉求时,广电新媒体是只能选择妥协,还是有底气提出更多条件?所以,如果没有更多商业博弈的砝码或核心竞争力,只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蒋运雄直言:IPTV行业本身就有政策红利,如果没有政策红利,广电新媒体还会有这么好的生存环境吗?还能成为别人的首选吗?虽然并不存在“如果”,但足以值得警惕。他表示,“只有当你真正往第二曲线上走,用户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时,你的合作伙伴才离不开你。”
而且,外部压力并不仅来自运营商。比如IPTV和OTT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电视直播,也是OTT一直跃跃欲试的。在用户天花板已经出现、行业愈发内卷的情况下,接下来会不会放开OTT直播?放开之后IPTV又该如何应对?这都是产业要思考的问题。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蒋运雄预测,“不管是基于政策原因,还是市场原因,大屏行业的大洗牌三五年之内应该会到来。”
届时,到底是IPTV代表着未来,还是更加市场化互联网化的OTT胜出,或是已经“否极”的有线将迎接“泰来”,可能都会见分晓。套用一句经典台词就是——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
“总之,变量很多,唯一不变的就是当下用户还在。所以,要融通合作,以用户为王,以垂直细分业务为王,以合作共赢为王。如果还是单纯地去做基础视听,不能转变独乐乐的思想,不去投入打造众乐乐的舞台,广泛合作,明天只会面临更大的危机。”蒋运雄表示。
“趁着现阶段还有钱,进取就是守成的最好途径,不进则退。”他最后强调道。
蒋运雄简介
帕科视讯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曾任爱上电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第一副总经理,广西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广西广电网络公司首任营销总监、客服总监,广西玉林广电局副局长,广西有线电视创始人之一。
广电行业从业经历三十多年,从事过技术、记者、编辑、事业建设管理、行政管理、安全播出管理、传统媒体经营、新媒体经营、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对广电、媒体、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有深刻的了解和思考,始终致力于新媒体融合发展和新媒体平台传播经营的创新突破。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