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网】消息 谷歌10月17日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本季度销售额为148.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33.04亿美元增加12%;营业利润为34.4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7.4亿美元增加27%。净利润29.7亿美元,同比增长36%。
在谷歌财报中,最受人关注的当属摩托罗拉的运营状况,尽管谷歌利润增长超出了华尔街预期,但摩托罗拉移动仍旧处于亏损状态,2013年第三财季,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销售额(不含业务间调整)为11.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7.78亿美元减少33%。净亏损2.48亿美元(2012年第三季度亏损1.92亿美元),尽管要好于第二季度的净亏损3.42亿美元,但同比去年仍亏损扩大。自2011年8月15日,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之后,摩托罗拉依旧延续被收购前N个季度亏损的状况,继续亏损。在刚被谷歌接手时,摩托罗拉移动单季度亏损为4900万美元,投入谷歌“怀抱”后,亏损面持续扩大。摩托罗拉移动在谷歌总营收中日趋下降,2013年第三季度占比为8%,但是2012年第三季度的占比则为13%。自谷歌完成对摩托罗拉的收购后,后者的累计亏损总额已经达到10亿美元,而且,这已是摩托罗拉连续第十一个季度出现亏损了。
其实在看到摩托罗拉在2013年第二季度亏损3.42亿美元时(比第一季度亏损的2.71亿美元又有所增加),众多业内人士就已经对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一案产生了疑问,本以为第三季度摩托罗拉的运营状况会有所回升,谁知摩托罗拉的财报数据依旧让我们抓狂。虽然谷歌不差钱,但众多旁观者还是不禁吐槽,难道谷歌看到摩托罗拉亏损的窘境就不想做点什么嘛,谷歌真是钱多到可以用125亿美元买一个每季度必亏几亿美元的“玩具”去把玩。
众所周知,摩托罗拉的窘境也不是在谷歌收购后才开始的,在被谷歌收购前,其运营状况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只是我们满怀希望,期待IT界巨头可以凭借其庞大的资金以及关系,尤其是Android生态圈的“优待”,使曾经叱咤20世纪互联网的IT权贵复活。但谁曾料想,在与谷歌结合之后,裁员、关停、重组、亏损等词汇依旧伴随着摩托罗拉,其颓势不仅没有缓和的迹象,下滑趋势还更加严重。摩托罗拉移动此前已经历多次大规模裁员,例如,今年第二季度摩托罗拉移动更是超大规模裁减了5383名员工,超出一季度末摩托罗拉移动员工总数的一半,此外,今年4月份谷歌将摩托罗拉移动的两家制造工厂出售给代工厂商伟创力公司,其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也已被出售给伟创力。目前的摩托罗拉相较于被收购初期的20000人,仅有不到10000的员工。业绩以及品牌新乡严重缩水,如今的Android阵营中,摩托罗拉的存在感已经几乎为零,多摩托罗拉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觉少。如今的摩托罗拉移动已经褪尽了昔日的光芒,只剩下一个躯壳。谷歌公司多次表示过,“对于Android生态系统来说,摩托罗拉移动只是一个合作伙伴而已,目前对于摩托罗拉不会有大的举动”。愚钝的笔者不禁再次询问,为什么谷歌要收购摩托罗拉。
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收购案三问
[NextPage]
第一问:为专利?
当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这一消息时,业界普遍的第一反应就是,谷歌是为了摩托罗拉移动“价值连城”的专利。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争斗的加剧,“专利诉讼”已经是智能终端厂商们狙击彼此之间的移动终端产品及获得赔款的的重要法宝,每一年,谷歌面临的专利诉讼案没有上百也有数十,所以扩大专利范围对谷歌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众所周知,摩托罗拉作为老牌IT巨头,掌握着至少17000项专利,而专利也是这位曾经叱咤手机市场的老牌巨头不容一些后起之秀们小觑的原因所在。据悉,在125亿美元的收购案中,摩托罗拉移动的专利价值占本次交易价值的一半还多,也就是平均每项专利40万美元。众多业内人士皆说谷歌捡了大便宜。
话说,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前夕,前者正专利官司缠身,而且在多个专利案中败给了同属智能终端领域的苹果、RIM、微软等。犹如谷歌CEO Larry Page所讲,收购摩托罗拉将可以增强谷歌的专利结构,提高谷歌的竞争力,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Android,免遭微软、苹果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威胁,为用户提供更加卓越的创新,更多的选择,摩托罗拉将能够帮助Android在界面和功能上再进化,从而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近期,在谷歌在与微软的专利纠纷中,谷歌原本想向微软索赔每年支付专利费40亿美元的请求被裁定为每年仅170万美元;摩托罗拉专利也未能使得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美国禁止销售iPhone;10月31日,谷歌与Rockstar又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专利之战,拥有前北电公司专利的Rockstar(苹果、微软、黑莓、爱立信、索尼共同合资成立)向美国德克萨斯州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包括谷歌在内的多家手机制造商(主要为Android系统使用者,包括三星、HTC、华为等)侵犯其7项专利。Rockstar认为,由于谷歌的专利侵犯行为存在主观故意,因此希望加大对该公司的惩罚力度。胜负过些日子才能揭晓;类似的专利诉讼案件还有许多。现实并未如收购前预想的那样乐观,花费巨额资金买到拥有庞大专利组合的摩托罗拉,但是并未在专利争斗中获得预期的结果。或许真应了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urrent-Analysis消费者设备研究总监Avi-Greengart所说的那句话,摩托罗拉所拥有的专利较多的是利于开发新设备,如果谷歌是想通过许可权来赚钱而收购摩托罗拉的话,那完全是自讨苦吃。
第二问:为智能手机?
这两年多时间里,苹果、三星不断地推出重磅级产品,甚至连同属曾同处手机市场没落贵族的诺基亚“嫁给”微软后,其推出的Lumia系列手机愈发成熟,销量也在稳步上升。然而摩托罗拉移动几乎没有一款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革命性产品面世。
虽然摩托罗拉也在重塑企业以及产品更新上努力着,也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更换领导层、精简产品线、将业务重心从功能手机逐步转向“更具创新和盈利性的”智能终端产品……精品路线确定以后,摩托罗拉移动发布了几款被寄予厚望的新品,如,今年7月,摩托罗拉联合运营商Verizon发布了全新刀锋系列手机,Droid Razr Mini、Droid Razr Ultra与Droid RAZR MAXX,但反响很是平淡。紧接着又在今年8月份,摩托罗拉重磅推出了被称为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之后最最重要的第一款旗舰手机产品MotoX,其实从MotoX发布前,谷歌CEO Larry Page以及谷歌董事会主席Eric Schmidt多次在公众场合为此款产品狂打 “广告”,也可看出MotoX对摩托罗拉的重要性。
而且在这款产品中,摩托罗拉移动还为玩家设计打造了专属手机的工作台Motomaker等。据估算 Google 只需卖掉大约 600 万部Moto X就能保本,与 iPhone 和 Galaxy 系列动辄数千万的季度出货量相比这简直不值一提。可就算要求低至如此,Moto X 也未达到基本要求。
就在谷歌股价大涨近 13%,突破每股 1000 美元,达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的同时,MotoX的日子却不好过,谷歌为其打出的美国制造、更强的定制性等宣传语确实吸引了不少的眼球,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在三星Galaxy S4以及诺基亚Lumia系列产品以及后续发布的iPhone5S等产品的包围下,虽说Moto X 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但是它的销量却是另一回事了。
第三问:为硬件
抛开谷歌摩托罗拉在智能手机的“失利”以及专利的诉讼案不提,谷歌或许会通过摩托罗拉在硬件创新方面的努力来证明这起收购的价值,谷歌可从来不怵于在 Calico 或 Glass 这样的 “登月计划” 上砸钱的。但是谷歌在硬件产品上飘忽不定的策略却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有传闻称摩托罗拉正在开发一款智能手表,而同时Google 很可能借收购 WIMM Labs 来制造类似设备,而且谷歌极有可能会让自家的智能手表支持摩托罗拉智能手机;而在机顶盒方面,谷歌又把摩托罗拉的相关部门以 23.5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Arris,而日前发布的电视棒 Chromecast 更是和摩托罗拉“无半毛钱关系”。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urrent-Analysis消费者设备研究总监Avi-Greengart 针对谷歌此举表示:“谷歌利用摩托罗拉造手机,同时又和其它伙伴合作。他们拥有摩托罗拉的机顶盒部门,却转手出售之后找别人做 Chromecast。当你打算重建一个品牌时,这样的做法实在太让人困惑了。”
[NextPage] 智能手机产品深陷漩涡究其原因:后妈养的孩子没人疼?
其中,智能手机产品当属摩托罗拉最受人关注的项目,而对于摩托罗拉被收购后的第一款旗舰产品所执行的策略让众多人摸不着头脑?既然其大张旗鼓的在MotoX发布前为摩托罗拉造足了声势,为什么却又在MotoX的营销上走“抠门”政策?Moto X 只在少数国家销售,Droid 系列甚至只在美国销售;而且摩托罗拉MotoX等产品的创新力未跟上市场节奏,与苹果、三星等竞争对手相比,摩托罗拉移动的创新节奏缓慢、机型单一,包括MotoX在内的摩托罗拉Android智能手机和市场上其他产品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且其产品价格又没有凸显出特别的竞争力,同样99美元的价格,更多的消费者宁愿首先选择如今品牌影响力更为深远的三星以及iPhone5C等。像业内人士周勇分析称:“Moto X已丢失了摩托罗拉手机的“硬朗大气”,其更像谷歌为迎合年轻用户而打造的一款过渡性产品,脱去华丽的外衣,其实质上的内容和表现还是略显苍白,这也是为什么此款产品销量如此平淡。”
以上众多因素都为摩托罗拉手机产品的销量带来了阻碍,或许摩托罗拉本身也意识到照此进度发展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摩托罗拉移动也开始积极行动,MotoX发布刚刚两个月过去,其11月5日正式宣布,将于11月13日,举行新产品发布会,而且为了Moto G的发布还特地建立了一个网站,足可见摩托罗拉对该款产品的重视。
摩托罗拉今年以来发布了多款智能手机产品,但是也未曾打消摩托罗拉关注者的疑虑,自去年5月,谷歌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但被收购之后,摩托罗拉移动的产品数量没见增加反而大幅度削减,更没有受到谷歌的特别对待。尤其是在刚刚发布的智能手机Nexus5中更是未见摩托罗拉的踪影,这款被外界评为有史以来最谷歌的手机、谷歌的嫡子,其并未如事前如媒体报道的那样由“养子”摩托罗拉代工,而是选择了在亲属关系谱上“八竿子打不着”的LG代工,或许真的是后妈养的孩子没人疼,为了Android生态圈的平衡以及谷歌移动服务的推广,依旧冷落“养子”。摩托罗拉继续在失落中前行。
如果我们把摩托罗拉的收购当做谷歌硬件战略以及专利领域的一部分,暂时的亏损或许还能接受。问题是,自从收购以来,谷歌在对待摩托罗拉的态度上事事依照“避嫌”的原则,连普通的照顾都谈不上,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收购已经日薄西山的摩托罗拉呢?
关于这个问题,华尔街日报发布专栏作家法哈德•曼约奥(Farhad Manjoo)日前的爆料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且也只有用此观点才能解读为何面对摩托罗拉每季度必亏的惨状,谷歌“无动于衷”:从长远来看,谷歌斥巨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也许是为了压低手机价格,尤其是拉低苹果、三星两家公司从智能手机这种单一产品线上赚取的高得离谱的利润。在谷歌的价值观里,iPhone定价过高。如果iPhone价格便宜一些,苹果卖的手机数量就会远远多于现在。业内其他公司也一样,因为它们的智能手机定价都是以苹果为标杆。这样一来,谷歌就得到了好处:iPhone卖得越多,上网特别是搜索的人就越多,谷歌得到的广告收入也越多。
而且根据Farhad Manjoo所讲,“众人都忽略了一个细节,针对Moto X态度上,普通人只关注其销量如何如何,忽略了此款产品提出的创新的想法和尝试,就是让用户们可以时刻保持在线,而不用冒险进入一些前景不太明朗的领域或在用户界面设计上作出一些不必要的让步。”这与谷歌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更多的用户尽可能多的上网。而且,摩托罗拉的发展方向越发的和谷歌的长远目标重叠:10月29日,摩托罗拉宣布已经启动了“Ara项目”,希望创造一套免费、开放的标准化平台,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手机配件,然后组装起来,用户可以自己DIY手机。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像Android平台为软件服务那样去为硬件服务,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第三方开发商生态系统,降低进入该领域的门槛,加快创新的步伐以及显著压缩开发的时间。最终意图是为用户们打造出一个更有利的生态系统,从而让消费者们愿意将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
其实早在2011年,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刚刚开始超越苹果iOS市场份额的时候,创业投资家比尔•格利(Bill Gurley)就曾写了一篇极其有预见性的文章,其中写道,Android和Chrome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谷歌投入巨资开发它们,但并不指望从中获得任何直接的回报,因为其真正目的是把它们当作一条“护城河”来保卫自己的“城堡”——广告业务。比尔•格利表示,谷歌迫使苹果、黑莓、诺基亚等竞争对手跟没有获利动机的产品竞争,可能形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法财富破坏行动”。
事实也正如比尔•格利预测的那样,Android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形成了一个iOS手机低价竞争对手的巨大市场,从一个方面极大地放慢了苹果的利润增长。谷歌并不满足于此。今天有很多公司在生产廉价的安卓手机,但其中很多手机都是垃圾——性能不足,广告软件堆积,网速慢。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消费者开始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苹果和三星的智能手机。于是就有了谷歌对其智能手机部门的愿景。不妨把摩托罗拉想成安卓策略在硬件领域的运用——它不是一个追逐盈利的实体,最终唯一的经济目的,是生产出价格合理、质量较好的手机。它希望这样做能够迫使苹果和三星降低其硬件价格(以及利润),加快智能手机成为大路货的进程。
当然到目前为止,谷歌想要凭借摩托罗拉拉低苹果、三星等竞争对手智能手机价格的愿望还未实现。但谷歌一直表示收购摩托罗拉是为了做长远打算,而且始终在强调“长远”二字,或许,谷歌愿意为了人人拥有更便宜的智能手机产品,为了越来越多人会使用自己的核心业务搜索,等上几年并亏掉更多钱的。
谷歌CEO Larry Page日前再次强调说,“并不打算放弃摩托罗拉,后续投资还是有必要的,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除非谷歌的整体表现出现下滑,短期内不大可能有针对摩托罗拉的大动作。”谷歌整体表现仍然很好,它无需立刻做出决定。如果事实真的如Farhad Manjoo以及Bill Gurley所讲的那般,即使未来,摩托罗拉继续亏钱,我们也不必过于惊讶了,毕竟谷歌的目标不在于损失的这几十亿甚至更多,整个Android生态圈良性运转才是谷歌最终的目标,而摩托罗拉在其中扮演着延伸桥梁的角色,这样一来即使正处或者继续亏损的摩托罗拉,其形象也变得“伟大”起来。从谷歌想要成为一个长青帝国的角度来讲,牺牲某个部门一时的利益而去保全更要重的人,也属情理之中;但单单从一个智能终端公司的角度来看,摩托罗拉还是应该尽快找到真正的产品盈利模式,这才是王道。
责任编辑:lmtwadmin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