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这一周|大屏生态下的多元革新:体育流媒体、艺术电视与文旅融合新浪潮
| 流媒体网| 2025-03-28
【流媒体网】摘要:本周热点关键词:体育流媒体、艺术电视、IPTV文旅……

  海外观察|流媒体在体育直播的作用日益彰显

  【核心摘要】

  体育流媒体正快速取代传统电视,成为全球体育迷观看直播的核心渠道。LG报告显示,美、英、加三国超70%联网观众通过流媒体观看赛事,传统电视收视率持续下滑。流媒体平台通过争夺独家版权(如亚马逊、YouTube TV)、提供灵活观看体验及免费FAST频道(如NESN Nation)重塑行业格局,年轻用户尤其青睐其互动性与多平台整合能力。

  重大体育事件加速了这一趋势:2025年超级碗创下Tubi平台1360万流媒体观看纪录,奥运会推高Peacock等平台参与度。观众行为亦发生转变,多任务处理(社交媒体互动、体育博彩)成为常态,34%美国观众计划2025年参与赛事投注,推动平台与电商、博彩服务深度融合(如DAZN与Fanatics合作)。

  广告商需应对新挑战。传统“一刀切”广告失效,观众期待情境化、个性化内容(如比分实时更新、球队主题广告)。数据驱动的互动广告(如实时统计叠加、社交功能集成)将成为主流,流媒体广告需结合赛事激情元素与精准投放。随着全球体育版权支出2025年预计达125亿美元,流媒体独占份额持续扩大,广告策略需向数字化、实时化转型,以抓住体育消费生态重构的红利。

  【阅读原文】海外观察|流媒体在体育直播的作用日益彰显

  既为实用买单、也为颜值付费,当艺术电视成为客厅新宠

  【核心摘要】

  艺术电视正从传统视听工具向家居美学装饰品转型,成为电视厂商突围同质化竞争的新赛道。2024年中国艺术电视销量达24.1万台,同比大幅增长,三星、海信、创维等主流厂商通过超薄设计、哑光屏显、可旋转支架及动态艺术内容(如AI生成壁纸、名画画廊)打造差异化产品,吸引追求个性化审美的年轻消费者。

  社交平台助推其“网红化”,小红书相关笔记超10万篇,用户聚焦“氛围感”与生活美学,但争议随之显现:高价(万元级)与低频使用(如“月开机三次”)的性价比矛盾、画质妥协与功能实用性争议凸显市场普及难题。厂商需平衡艺术价值与功能体验,例如优化内容生态(降低付费门槛)、提升硬件适配性(如低功耗设计),同时借助艺术屏保等“平替方案”降低尝鲜成本。

  艺术电视的兴起折射出行业从“大屏竞赛”转向“场景定义”的趋势,其本质是消费升级与家居美学的融合。未来,若能在实用性与艺术感间找到平衡点,这一小众赛道或可突破“网红滤镜”,成为大众市场的新增长极。

  【阅读原文】既为实用买单、也为颜值付费,当艺术电视成为客厅新宠

  从客厅到景区:IPTV如何解码“文旅融合”新政策

  【核心摘要】

  文旅产业持续爆发,2024年国内旅游人次达56.15亿,政策端将其定位为新消费增长引擎。面对IPTV用户增速骤降(2024年仅净增653.4万户)的存量困境,“文旅+”成为破局关键:依托IPTV家庭场景入口与本地化优势,线上整合景点门票、酒店预订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文旅内容;线下联动赛事活动(如“村BA”跨省直播、中老年巡演),打造沉浸式体验,激活用户消费潜力。

  全国性平台“看中国”打破地域壁垒,聚合各省4000余部文旅节目,推出“云出游”专题,并联合23省策划乡村短视频大赛,推动贵州“美丽乡村”篮球联赛10省联播,实现“一地资源、全国共享”。其国际合作(如柬埔寨、老挝)更拓展文旅传播边界,形成“文化输出+旅游引流”双效循环。

  未来,“IPTV+文旅”需强化跨域资源调配与产业链协同,探索“康养”“少儿”等多元融合场景,从“视听服务”转向“生活服务生态”。这一模式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更以“大屏即服务”重构行业价值,为IPTV突破同质化竞争、开辟增量市场提供战略路径。

  【阅读原文】从客厅到景区:IPTV如何解码“文旅融合”新政策

  数说大屏|都说电视直播没人看,76.5%的收视份额是谁贡献的?

  【核心摘要】

  电视直播在智能大屏时代仍保持强劲生命力,超4亿IPTV及2亿有线电视家庭用户支撑其核心地位。《中国网络视听发展报告(2025)》显示,50.4%大屏用户近半年观看过电视频道直播,广电总局治理“套娃收费”后,直播频道月活率提升9.6%,收视份额回升至76.5%。其不可替代性源于“无决策”便利性——用户打开电视即可收看,省去点播的选择焦虑,契合“偷懒心理”,与短视频“信息流推荐”逻辑异曲同工。

  政策端持续强化直播优先级,如“开机即直播”“基础包免费入户”等措施降低使用门槛。海外市场亦印证线性播出的韧性:FAST模式(免费广告流媒体)凭借类直播轮播形态,2024年全球观看时长激增95%,成为流媒体新势力。这种“即开即看”的轻量化体验,本质是“高效连接内容与用户”需求的延续,无关媒介形式变迁。

  尽管电视台内容质量受诟病、点播与短视频分流压力显著,但直播形态通过技术迭代(如FAST)与场景适配(如应急广播)持续进化。未来,电视直播需以更灵活形式(如智能推荐频道)融入多元媒介生态,在“简单高效”的核心价值中寻找新生。

  【阅读原文】数说大屏|都说电视直播没人看,76.5%的收视份额是谁贡献的? 

责任编辑:房家辉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