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是2025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大重点工作之一,是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经过全行业集体发力,超高清发展形成多方协同、重点突破、技术创新的良好态势,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顶层设计+地方实践”协同发力
超高清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体系的强力支撑,从中央到地方,超高清政策工具包持续扩容。
(一)国家层面持续强化超高清战略布局
继2019年《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后,“加快超高清制播能力建设,推动超高清视听技术和装备研发”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紧接着2022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清超高清电视发展的意见》细化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2024年,《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将“实施高清超高清设备更新提升行动”作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从超高清频道制播和传输覆盖能力、内容制播传输发射设备升级两方面提出要求。这一年,超高清发展列入了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范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进入2025年,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了超高清作为新型消费标志性领域的重要性,并从财政支持、金融支撑的角度加强保障。《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提出,“加大对超高清节目创作生产、频道建设、传输服务的支持力度,促进超高清端到端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也对“支持各地打造超高清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加速推动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从政策导向可以看出,推动超高清电视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对提振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对扩大内需、促进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部省(市)合作、协同联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02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分别和北京、上海、广东签署“超高清电视先锋行动计划”合作备忘录,以三地为龙头,加强政策指导、项目牵引,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推动横向、纵向联合开展超高清行动计划,是探索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有效机制的关键一步,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强化全链条系统布局,强化各环节重点突破,强化各主体协同推进,推动超高清全产业链贯通发展。
(三)地方创新实践成为超高清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
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超高清视听全产业链贯通升级,“政策+资金”系列组合拳为全国超高清视听发展打造了“北京样板”。自2024年4月部市四方签署《“中国(北京)超高清电视先锋行动计划”合作备忘录》以来,出台《北京市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2024-2026年)》《北京市关于支持超高清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通市、区两级文化视听产业政策壁垒;设立全国首支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支持资金,使用7亿元市财政资金和1亿元超长期国债,带动近50亿社会投资,产生近300亿经济效益,2024年确定扶持项目159个,涉及单位86家;2025年继续深化生态培育,发布了北京市首批超高清视听产业生态集群扶持名单,覆盖五大园区,1100余家超高清视听企业蓬勃发展,超高清内容供给能力超6万小时,162个技术创新应用成果集中涌现,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其他地区也根据发展实际积极布局。广东编制《广东省发展超高清视频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广东超高清视频上下游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建成3个以上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建设100个以上超高清视频应用示范项目。上海印发《上海市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到2026年,实现3个以上频道采取4K超高清方式播出,有线电视网络具备传输20套超高清电视频道的能力;到2030年,通过创新应用引领,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二、“频道+内容”关键环节协同突破
(一)4K超高清卫视频道全新启航
3月28日,全国首个4K超高清卫视频道——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启动试播,全新亮相覆盖全国。频道每日首播原生4K超高清节目时长达到4小时,传统品牌精品栏目《档案》《养生堂》《暖暖的味道》《为你喝彩》《向前一步》《生命缘》《大戏看北京》等全面实现超高清制作播出;新设立常态化直播节目《身边》,每日播出约1小时;超高清纪录片栏目《4K里的中国》《黄河安澜》《紫禁城》等优质纪录片也将带来纤毫毕现的细节呈现。作为我国首个省级卫视超高清频道,北京卫视的4K升级不仅实现了技术的突破,更是产业生态重构的关键节点,频道技术升级与“经典栏目焕新+原创内容孵化”互相促进,同步带动超高清内容产能跃升。
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面推进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贯通发展的工作计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深圳等9省市全面启动了卫视超高清频道建设,并将在今年陆续开播,为全国超高清发展按下“加速键”。
(二)4K超高清电视剧开播
3月30日,全国首部以4K超高清技术标准制作的电视剧《以美之名》由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联合播出,优酷进行网络独播,并即将登陆奈飞。4K超高清制作标准将增加电视剧画面色彩丰富度,各类细节清晰可见,为观众带来视听领域享受,收获影院级沉浸质感。
除电视剧外,超高清内容制作已在广电视听领域规模化应用。今年以来,《文耀中华》以4K超高清拍摄,通过“演播室访谈+AI短片+MG动画”的多模态呈现,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化视听语言,赋予主旋律节目科技质感;纪录片《中国官箴(第二季)》运用原生4K超高清全流程制作,激活现存古籍、古物、遗址、非遗文化的新生命,增强廉洁文化感染力、穿透力。可以看到,超高清技术正突破传统内容形态边界,推动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向“沉浸共鸣”转化。
三、“标准+应用”自主创新全面提速
超高清在标准制定与产业实践的共振中,逐渐实现从“国产替代”到“全球引领”的跨越。
技术标准引领。技术自主化是超高清产业链安全可控的核心保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视频技术从标清学习、高清追赶,发展到超高清部分自主核心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24年11月,中国代表团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局第六研究组(ITU-R SG6)秋季会议上,成功提交了我国三维声音频和超高清视频相关技术报告提案,代表国际对中国在超高清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应用的认可。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公示了《高动态范围视频端到端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超高清音视频编码码流网络传输封装技术要求》等2项行业标准报批稿,不仅为国内超高清内容生产、传输、显示提供了统一规范,更是为我们巩固领先优势,提升在全球视听产业中的话语权夯实基础。
全链路国产化验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推进超高清全媒体传播,联动4K/8K超高清电视频道、央视频、电影院线、“百城千屏”8K超高清传播平台构建全媒体超高清传播矩阵,扎实开展超高清电视大小屏融合传播实践。2025年,总台第四次开展8K超高清春晚直播,并在8K制播全链路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初步实现8K制播设备国产化,并成功应用在蛇年春晚直播中,成为我国超高清视音频技术自主创新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呈现。芒果TV依托自研“光芒5G密集传输系统”和“光芒云制播系统”, 建立4K内容从采集到分发的标准化流程,计划2025年内实现4K内容总量达3.7万小时。
国际赛事技术赋能。巴黎奥运会期间,总台作为主转播机构和中标转播项目最多的国际媒体,在境外首次实现全4K超高清转播制作,首次开展夏季奥运会闭幕式和田径赛事8K国际公用信号制作,转播报道规模创下历史之最。地方广播电视台也积极挺进节展赛会新赛道。陕西广播电视台体育转播团队首次进入奥运会赛场,高质量完成巴黎奥运会羽毛球赛事60多场比赛公用信号制作,向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70小时的4K超高清公用信号。
场景应用纵深拓展。工信部和广电总局公布“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名单”,共有104项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入选,涵盖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6个领域。北京自开启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以来,推动超高清视听技术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40余个典型应用场景落地商用,打造“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体验空间”“《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亮马河铂宫闸13K 3D数字体验空间”等一批示范标杆,形成了系列新场景和新服务,带动新消费和新增长。
超高清是全球视听技术迭代演进的必然趋势,对于引领大小屏视听体验革命、促进视听产业提质升级、发展壮大数字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超高清技术正在重构“所见即所得”的数字化生存方式,随着超高清全链条优化升级的不断深入,“技术-产业-消费”的正循环生态逐步构建,持续释放数字经济时代的内容价值与产业潜力。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重磅】全国广电业务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 2025-04-03
- [常话短说] 【解密】全国广电工程公司 2025-03-26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700M,迎高光时刻! 2025-03-25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上市公司财报分析! 2025-03-21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5G有个重要推动!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