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策划大型融媒体行动《闯新路 进中游 阔步新征程——高质量发展调研行》,9月21日-11月3日,连续一个半月推出12场融媒体直播,聚焦新质生产力,全景展示内蒙古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的生动实践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呈现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美好图景,以祖国北疆更加亮丽的风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
融媒报道受到中宣部点名表扬,全网传播量2.3亿+,传播热度持续走高。近年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通过机制、平台、内容、经营和队伍方面的突围,实现了西部民族地区省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美、小而强”融合蝶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次融媒体行动,也是一次重大主题报道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政治铸台
以改革之力扛起主流媒体担当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年,也是中央提出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十年。近年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形成了每到重大时刻、重要节点都要集中策划、强力发声的报道机制,2021年以来连续成功推出《再唱赞歌给党听》《康庄大道》《把答卷写在北疆大地上》等大型融媒体报道,获得全网数亿关注,受到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广电局表扬。这是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也是媒体体现权威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在历年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报道经验——
强化顶层设计。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一指挥部署下,台主要负责同志总体指挥,先后召开多次台领导专题会、台编委会、台党组会进行工作部署与调度,台领导班子成员分兵把守,统筹直播团队推进各项工作。
打破部门壁垒。以全台重大项目为牵引,跨部门组成项目专班进行推进,从体制上理顺主题策划、内容生产、宣传分发等全流程,为策划推出提供坚实保障。
贯通四级媒体。以融媒体项目为“支点”撬动基层新闻队伍的内生动力,联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主流传播平台,共策划、共开发、共传播不同特色的融媒产品。同时打通“向上”渠道,联通人民日报视界客户端、央视频、环球时报等上级媒体及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多平台、多角度宣传推广,形成上下贯通的媒体合力。
启用媒体尖兵。此次大型融媒体行动首次大规模启用今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跨部门组建的以年轻人才为主的奔腾“青”骑兵战队,实现高效调度、精准作战服务重大宣传项目。全台上下齐调动,在重大事件、重大节点宣传中,以改革之力扛起主流媒体责任担当。
内容为王
让主题报道“顶天立地见人民”
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必须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这是主流媒体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在这次融媒体直播行动中,我们紧紧把握住“顶天、立地、见人民”这三个出发点和立足点进行深度策划。
“顶天”就是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此次报道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报道背景,特别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报道主线,力求报道展现大视野、大担当、大作为;“立地”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为推动地区发展凝心聚力,始终将报道的焦点对准自治区“两件大事”上,讲好内蒙古故事;“见人民”要求我们的报道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用心用情记录百姓的可感、可爱、可亲,并由此立体呈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中国实践、内蒙古实践。
基于这些策划原则和方向,此次融媒体直播中策划了多个板块:《瞰祖国北疆·风展如画》以天地为幕、镜头为笔,凸显75年的山河变迁;《阅祖国北疆·江山多“骄”》,以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典型事件为载体进行直播,通过动感的报道展现内蒙古今昔发展变化和当下的发展热潮;《探祖国北疆·活力无限》聚焦“新质生产力大探访/实验室里有什么”主题,首次对内蒙古的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盘点和展示,凸显内蒙古发展活力;《悦祖国北疆·家在中华》,让百姓化身“up主”,用自拍vlog形式展现时代变迁和当下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等。内容为王,是舆论场域的恒定法则,对于重大主题报道尤其如此。“内容为王”永远是关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始终是“王道”。如何让重大主题报道避免俗套流于大而全,在直播中我们不断突破思维定势,努力探索宏大叙事下的个性化表达。
用小切口找到传播入口。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化硬为软,在小切口上捕捉核心新闻点、社会关注点和受众兴趣点。比如,首场融媒体直播《风华青城 科技点亮未来》中《新质生产力大探访:打开呼和浩特的未来手册》一篇,报道聚焦的是“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在具体的操作中把概念具化成一个个令人眼界、脑洞大开的未来产业新项目:连接空天海地的天启星座、守护生命健康的细胞治疗、煤矸石变废为宝的高性能玻璃纤维……等等,把看起来难懂的高新科技用形象化、故事化的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让报道更贴近、更有趣。
挖掘新闻报道的“情绪价值”。“共情”,是打通传播通道的“密钥”,做好正面宣传也需要“高情商”,注重“情绪价值”。比如,《青城时光机》一篇,全篇报道虽然是讲呼和浩特城市发展变迁,却时时处处用记者的第一人称来表达:“这是我小时候在桥下拍的照片”“呼和浩特人的童年撇不开对雪糕的迷恋”“我父母年轻的时候爱逛中山路”等等,种种变化都加入了记者的主观体验、亲身感受,让报道更有说服力、代入感,更加真实可信。在《打卡呼和浩特:品一城烟火 酌半盏风华》一篇中,记者成为旅游博主,带领观众打卡呼和浩特文旅,在报道中更多展现个人感受、情感表达、文化体验,让情绪价值拉满。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一具体就深入,“小而美”的报道既解决了报道的可读性、可看性,又能将正面报道向深度开掘,可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呼伦贝尔:家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一片,节目讲述了广东顺德夫妇何敏瑜和李军被呼伦贝尔的自然之美所吸引,并在美丽的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定居、创业的故事。采制过程中,记者用摄像机全程记录了何敏瑜和李军夫妇的言谈举止和汽车行驶在山间的声音,在“慢”氛围的采访中穿插了夫妇俩的生活发展之“快”,通过鲜活的细节展示和故事讲述,不露声色地展现呼伦贝尔生态之美,再现呼伦贝尔发展之为,展现淳朴乡村气息,描绘出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好画卷。
紧扣高质量发展 展现新质生产力的鲜活切面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考察内蒙古时勉励内蒙古“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一条新路?高质量发展是题中之义。在以往组织的以展现发展成就的大型融媒体行动中,对于内蒙古的新质生产力着墨不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传播动能,是主流媒体所面对的时代命题。这次12场融媒体直播报道的设定中,对内蒙古的新质生产力进行了全面的盘点梳理以及对内蒙古的科技突围进行详尽的展示是重要的内容,这样的主题设定在全国媒体的大型直播报道中也走在前列。然而,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等内容相对专业,如何既深入浅出又不失专业地用面向大众传播的手段做好报道?项目组不断创新思维。
巧用AI赋能。本次直播活动中,通过使用AI工具和AIGC等新技术手段,创设虚拟主播晓奔晓腾赋能新闻产品创作,推出创意融媒体产品《实验室里有什么》系列。报道活用AI主播,以真人主播+AI主播的形式展开对内蒙古各类创新实验室、科创实验室的探访,真人主播负责“探”,AI主播负责深入人力所不及的地方,揭开实验室背后的“科技奥秘”——首次探访全球领先的兽用疫苗实验室、揭秘一滴牛奶背后的奥秘、到鄂尔多斯实验室里看看“金刚钻”……用新质生产力报道、注释新质生产力,让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和表达创新。
解剖鲜活事例。在鄂尔多斯专场报道中,报道团队深入准格尔旗龙王沟煤矿的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借助矿井下的5G网络,首次实现450米深的矿道内井上井下同步直播。井上主持人打个响指的工夫,450米煤层之下的另一路主持人的实时信号已经传输回地面指挥中心,5G技术与煤炭企业的深度融合,赋予了此次直播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乌海市,记者走进全国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深入了解通过科技创新,乌海市把可降解材料这一个“产品”做成了一个“产业”,新质生产力不仅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也对乌海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可降解材料生产基地的目标起到了引领作用,推动资源型地区的转型蝶变。
特别值得一提的事,报道组没有局限于在内蒙古一域来进行案例剖析,而是把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放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横向拓展,多个报道组前往全国各地探访:去北京科创中心看青城如何孵化“飞地”人才;去广州广汽研究院看冷资源在汽车极寒环境测试中的优势;从巴彦淖尔出发,跟随风机叶片一路翻山越岭,跨国半个中国,来到了湖南省宁乡市,跟踪报道了风机叶片从生产到运输,再到投用的完整产业链,也见证了内蒙古的风电力量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到浙江诸暨去看看,原本不起眼的焦炭和石灰石,在乌海市BOD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下实现“千变万化”。
把握“新”“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否定或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这次报道中,各个盟市都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特点:呼和浩特的未来产业、鄂尔多斯的现代能源产业担当、包头的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乌兰察布的“草原云谷”新势力……我们力求通过镜头语言、科技手段讲好各地新质生产力在各行各业的创新故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传播动能。
技术赋能 让融合传播呈现更丰富表达和意向
没有一个时代比今天更需要技术赋能媒体,这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动力所在。融合传播时代,以智能技术为主导,推动作品效果再升级,表达形态再创新,为推动媒体融合转型注入不竭动力。此次融媒体行动扣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突破点,我们不仅关注产业中的新质生产力,同时更加注重在技术赋能方面用“新质生产力”提升报道品质,内蒙古各地的新质生产力与我们在报道中运用的新质生产力相向而行、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新质生产力的完美图景。
首次打造全虚拟演播室新闻直播。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在全国率先根据直播实时内容创造出唯美、立体、逼真的视觉场景,将三维模型和动画融入到虚拟场景中,将祖国北疆大地发展景象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在主持人身边,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氛围来定制演播室的外观和布局,体现时尚感和科技感。
根据内容需要,运用AR动态信息解读,可视化数据等呈现高质量发展场景氛围,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地穿梭在不同虚拟场景之间,告别过去传统演播室单一环境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将演播室主场景采用户外开放设计,融入在“绿色生态”环境之中,运用全息光线科技元素,展示了新质生产力下的经济蓬勃发展之势。
5个机位下光学+机械传感配合使用的跟踪方案,可以多角度运镜实现镜头在场景中穿梭、俯拍,根据需要切换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观看体验,展现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呼伦贝尔的巍巍雪山、东风航天城的火箭发射、乌梁素海的烟波浩渺、阿斯哈图石林的险峻雄奇……不受空间限制的“飞行机位”更是在每个篇章开场和结尾全方位展示虚拟场景全貌。技术赋能,让新闻产品观感美感质感升级,报道更加出彩。
大规模创新AIGC应用。本次直播当中在多个方面创新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利用AI技术打破虚实之间的界限,扩展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在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感受的同时,展现了未来世界的美好畅想。
创新使用3D版AI虚拟主播技术,首次将游戏引擎、3D人物模型以及文字转语音技术相互融合,创新引入游戏行业等其他行业前沿技术,赋能新闻产品创作,实现跨领域的媒体融合。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系列短片《祖国北疆最可AI》中首次将AI视频生成技术、AR技术以及元宇宙视觉概念等进行融合,用AI来描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北疆新未来,延伸报道的想象空间,并首次让真人记者穿越到AI生成的未来虚拟世界,带领观众走进未来之城,给予观众震撼的视觉体验。每场直播报道制作囊括视频、MG动画、AI创意短片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新媒体精品,每组报道既是统一的整体,又是可以拆分独立传播的短视频产品,大小屏实现双向赋能。
一个多月来,200多名记者行程上万公里,走遍内蒙古各地,以天地为幕、镜头为笔,凸显75年山河变迁,瞰祖国北疆风展如画;感受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创新实验室未来无限,阅祖国北疆活力无限;用科技的视角打开全新的视野,我们在AI的世界里感叹如此可亲可爱的祖国北疆。
更好地担负起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下一场融媒体行动已在路上……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爆】中标?投诉?废标?频繁上演“竞标怪象”! 2024-12-03
- [常话短说] 【重磅】新型广电网络“五张网”怎么理解?! 2024-11-29
- [常话短说] 【重要】广电的机会! 2024-11-28
- 月报|2024年10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月活终端3.06亿台 2024-11-27
- [常话短说] 【笔记】“5G+广电视听”新要求!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