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盘点|2023年上半年,广电5G网络、应用、终端进展一览
晴天| 流媒体网| 2023-07-12
【流媒体网】摘要:2023年中国广电正面临市场和用户层面的考验。

  相关阅读:

  年中盘点|OTT产业难以忽视的那些关键词

  年中盘点|2023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5G进展和趋向

 

  广电5G既是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也是巩固主流媒体传输主渠道地位的有效手段。2023年,中国广电在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终端生态发展的基础上,将更多精力放在商用落地上,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竞争之下,其发展1300万用户尽管与另三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对自身而言已是不小的成绩。

  在5G系列文章中,此前我们已经对2023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的布局和进展进行了盘点。下面,流媒体网小编就广电5G发展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动向进行盘点,供业界参考。

  网络

  发展5G,建网是首要任务。而对于中国广电而言,作为新晋运营商,由于此前几乎未涉足无线网络领域以及没有独立核心网建设,前期广电5G建网进展一直不佳。

  不过中国广电手中握着700M黄金频段,在网络建设方面具备诸多优势,例如覆盖全国所需的基站数量比其他频段少很多,建网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于建设完善农村和边远地区5G普遍覆盖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从近年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不断呼吁在农村地区共建共享700M 5G网络来看,也足以见得700M的优势所在。

  另一方面,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达成共建共享协议,也有利于广电快速且低成本的建设5G网络。

  基于700M以及与中国移动达成的建网合作,中国广电5G网络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中国广电和中国移动已经联合建成68万个700M基站,85万个共建共享基站,实现31个省(区、市)5G网络服务全覆盖,预计将于2023年年底完成全国700M基站建设任务。

  在中国广电和中国移动的合作协议中,中国广电还将有偿共享中国移动的2G/4G/5G网络为中国广电客户提供服务,即在建设700M期间,中国广电可以边建设边运营,通过共享中国移动的2G/4G/5G网络直接开展业务服务。截至目前,中国广电实际可使用的4G/5G等站点超365万个,可调度4/5G基站总量位于国内前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的是无线侧的基站,而核心网仍需中国广电自建。并且自建核心网将是广电实现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的关键,对广电而言至关重要。

  2023年上半年,中国广电已建设完成5G核心网一期、IT云一期、系统平台、BOSS平台、安全系统等,并持续优化平台业务支撑能力。核心网及网络云资源池已建成南北两大区,各省核心网节点也陆续建设完毕。

  可以看出,中国广电在5G网络建设上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了规模建网,当然下一步在网络深度覆盖以及质量调优、推进网络运维优化工作等方面仍需进一步部署。

  应用

  个人应用方面,中国广电面临极大挑战。与三大运营商相比,中国广电仍是“新人”,况且5G商用正式启动比三大运营商晚了两年有余。在用户规模此消彼长,本具优势的三大运营商率先起步的情况下,中国广电想要在5G市场有所成绩并追上三大运营商的步伐并非易事。

  2023年上半年,在已经实现规模建网的前提下,广电将更多精力和重心放在了5G用户的发展上。

  一方面拓展营销渠道。2023年,山西、山东、陕西等广电公开招聘5G业务社会化渠道合作商,通过具备线上销售、线下跨地域连锁门店或者本地店铺等渠道商,推动5G用户规模发展。

  另一方面,在套餐设置上下功夫,目前江苏、上海、湖北、贵州、山东、广西、福建等多省网络公司将有线业务、宽带业务、5G业务、广电5G手机、优质视听内容套餐等统筹运营,如2023年4月,江苏有线表示,将高度重视5G用户活跃度等数据,通过对“手机+电视+宽带”的业务融合,提升固移融合,占比及活跃度,确保5G用户的发展质量。广西广电也表示将大力推动广电5G、固定电话与传统电视、宽带业务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广电为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推出如强国卡、福兔卡、球迷卡等多种类型的电话卡,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

  而在广电各方的努力下,截至2023年6月,中国广电5G用户数发展至1300万。而这也是中国广电自2022年6月正式启动服务至今商用一周年的成绩。

  此前中国广电规划了三年发展5000万用户目标,仅从商用一年的成果和目前的用户数来看,很可能实现这一预期目标。6月13日消息显示,中国广电已经支持携号转网,并且只允许转入,这为接下来广电5G用户数拓展带来更多机会,与另外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当然对于中国广电而言,携号转网举措想要取得更多效果,还要考验其营销能力、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此过程中打造广电5G品牌价值也很重要。

  与此同时,接下来广电5G用户的发展,更多的还在于其差异化服务的提供,这也是如今广电5G在重点发力的方向。

  如,5G频道,5G频道将可以通过IPTV、电视机顶盒、OTT机顶盒、智能电视等,与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协同,实现直播、智能推荐点播、智能编排、频道定制等多样化电视服务。6月消息,中国广电已在上海市、深圳市、长沙市、苏州市和辽宁省等地试点5G频道。而基于5G频道,中国广电还发布了5G云TV,这一产品将在上海东方有线试商用,将围绕电视呈现多样化、视听沉浸化、交互人性化、服务智慧化、网络无感化等,为192用户终端提供服务。

  再如,5G NR广播,继5G NR广播由3GPP标准成为ITU国际无线移动电视标准之后,2023年3月,由中国广电主导的5G NR广播快速进入ITU多媒体标准程序批准流程,并立项制定全球通信标准,有望提速升级为移动多媒体接收国际标准。6月,华为透露,正在与中国广电全面升级5G NR广播,预计今年7月完成端到端测试验证,助力中国广电实现首个5G应急广播专网商用落地,将5G蜂窝基站融合广播电视大塔实现高功率信号发射,以提供远距离和大范围的广播电视及融合信息传输服务。届时,支持700MHz频段的手机均能收到5G NR广播发射的广播电视信号,而且是免流量收看电视直播。

  无论是5G频道,亦或是5G NR广播都能看出中国广电正在尽量避开与三大运营商的同质化竞争。目前中国广电的各类差异化应用在逐渐走向商用,而商用之后的用户拓展,以及在用户层面到底产生多大影响力就变得尤为关键。应用再好,得到用户的认可才是正理。

  另一方面,中国广电与5G垂直行业合作,推动跨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中国广电相关领导在2023年中旬透露,在2B垂直行业,中国广电主要聚集的是媒体、应急、警务、能源、电力、港口、制作、农林八大重要领域。

  当然,在TO B领域,中国广电也在结合自身优势做部署。一来体现内容资源方面,中国广电拥有丰富的内容、传媒以及视频资源,如今正进行5G视听媒体应用开发,如5G高新视频建设和应用。二来体现在政企业务上,中国广电在政企方面积累了口碑,基于5G技术正进行党建应用、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商用拓展。

  终端

  随着中国广电5G业务的加速推进,中国广电也在加快推进700MHz 5G终端设备的研发、测试、上市等工作,推动着700MHz终端产业链(n28频段)不断成熟。

  2023年4月消息,中国广电宣布,已全面支持 iPhone,包括 iPhone8及之后的更新机型,支持4/5G网络接入(iPhone12及更新机型支持5G接入);同月,中国广电与联想宣布,双方将在5G终端、应用服务等领域展开创新合作。此前,华为、vivo、OPPO、小米、荣耀、三星等厂商都表示将积极参与到700MHz终端研发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终端方面获得更多支持,推动5G的发展,中国广电在2023年4月联合众品牌共同发布了中国广电合约机政策,并推出了明星机型的合约套餐,例如iPhone 14系列在首发机型之中,购机最低仅需2586元,但需要预存两年或三年话费,月最低消费为159元,并赠送限量版吉祥号。5月,广电5G又启动终端产品测试入库工作,入库成功的产品将获得中国广电5G终端营销活动备选资格,有机会参与中国广电5G全国范围内的终端营销活动,享受终端补贴政策、政企专项市场营销补贴等资源。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份,中国新入网的5G终端中支持700M频段占比接近95%。目前中国广电5G终端已经涵盖了包括5G手机、平板、穿戴设备等全类别。

  此外在行业终端方面,在4月10日中国广电方面正式启动的广电5G USIM卡集采中,除了普通1800万张USIM卡,还包括1400万张消费级插拔物联网卡及200万张工业级贴片物联网卡。

  中国广电5G在推进过程中,要想真正赢得用户,就必须有更多的手机支持700MHz频段。同样,5G垂直行业的繁荣也离不开芯片、CPE等终端设备的支撑,需要各大产业链伙伴对广电5G的认同和支持。而目前来看,中国广电5G终端生态伙伴越来越壮大,相应的终端产品类别也越发丰富,而2023年中国广电推出的合约机政策,为700MHz产业链生态繁荣、中国广电5G终端商用普及带来更多可想空间。

  5G对于中国广电而言,有机遇,也有挑战。在5G建网、商用、终端生态等取得明显成绩之际,2023年中国广电正面临市场和用户层面的考验,网络能力、服务能力、营销能力、运营能力都将变得至关重要。而进入市场后,对于中国广电的挑战也才刚刚开始。未来中国广电在5G市场到底将占据怎样的地位,且待且观。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