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盘点|OTT产业难以忽视的那些关键词
云中| 流媒体网| 2023-07-10
【流媒体网】摘要:与前两年相比,2023年OTT的变化要来得更多,也更剧烈。

  2023年,对OTT而言无疑是充满变化的一年。

  用户方面,开年就遭遇了汹涌的舆论风暴,智能电视的广告、付费等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政策层面,由舆情引发的整改快速来临,产业链条迎来剧变;产品方面,各种新型屏幕不断分流下,智能电视有待从终端形态到业务创新的更多变革……

  种种变化都说明着,OTT正在加快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在这一系列变化之中,有冲击和阵痛,也有机会和增量,但总的来说,这些变化长远来看都在推动着OTT产业向着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2023已过半,我们通过一些关键词,回顾OTT产业的上半年。

  舆论

  OTT的2023年,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由用户的集中吐槽开启的。

  比如今年第一个工作日,#看个电视太费劲了#的微博话题就引来不少网友围观,关于智能电视套娃收费、操作繁琐、广告太多等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紧接着,因套娃收费等问题,智能电视在微博、抖音等平台被集体吐槽,不仅引来各路明星、大V下场,各大媒体也纷纷跟进,人民日报更是三评“套娃会员”。

  不得不说,电视大屏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互联网舆论中心了,而今年上半年,却是数次登上热搜,只不过是以这种并不受人待见的方式。

  对于收费、广告这些智能电视上普遍存在的痛点,其实由来已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产业的无序,尤其是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导致的糟糕用户体验,只是这些问题从未被置于如此广泛而又集中的舆论情境当中。

  因此,此次智能电视面临的舆论风暴,不仅前所未有的猛烈,也成为今年产业大范围整改的导火索。

  整改

  舆情倒逼整改,并加速了OTT的合规化进程。

  针对今年以来互联网电视的负面舆情,先是2月,广电总局召开了相关整治会议;后是3月,广电总局领导分别赴未来电视、银河互联网电视实地调研,研究进一步落实集成平台主体责任,促进互联网电视规范有序传播的工作举措。

  4月,广电总局、工信部、总台再次召开互联网电视管理工作会议,七大互联网电视牌照商及各大电视机厂商共同参会。之后,则发布了《治理智能电视“套娃”式收费问题,推进互联网电视传播秩序规范管理工作方案》。

  对于这一工作方案,不仅是广电总局时隔12年后对181号文的再次重申,也对用户、计费、会员、数据、内容、EPG、应用商店八个方面的整改工作制定了明确的时间点和工作目标,而且具体到了月份。而这一方案的主基调,就是电视机厂商“交权”,牌照商全面主导。

  从一系列动作中,不难看出监管层面对纠偏行业乱象,确保互联网电视行业合规有序发展的决心。

  当下这个时间点,正是此次整改落到实处的关键时期,虽然这也将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整改的不断推进,OTT市场必然会迎来阵痛,并引发产业利益链、生态链的整体变化。

  至于具体的整改情况如何,解决累积多年的产业痛点会出现哪些阻力,牌照商能否承接,整改又是否能做到治标又治本,也值得持续关注。

  规模

  虽然当下智能电视在用户方面面临着诸多吐槽,政策方面迎来着一系列监管举措,但OTT的市场规模依然在上涨,势能也在不断增强。

  勾正科技3月份发布的《2022中国智慧屏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底,智能电视用户已突破3.15亿户,日均日活规模较2021年增长16%,日均开机时长增长21分钟。

  在具体的应用侧,增长也有不同维度的反映。比如《白皮书》显示,部分头部媒体OTT端流量已经超过移动端,智能电视多家媒体整合会员覆盖率突破3成。

  用户、流量、付费的增长,同样也意味着OTT广告资源仍有足够购买空间。实际上,大屏各方也在通过技术、运营等方式,不断创新广告形式,优化广告方案,促进OTT价值更深入的挖掘。

  作为大屏产业中最开放、最具互联网属性的渠道,从长短视频内容,到更加场景化的应用,OTT接下来势必会承载更多服务。与此同时,随着整改带来的用户体验改善,也有望推动OTT流量与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细分

  智能电视形态和内涵的变化,今年仍在继续。不管是可旋转、可移动、可触摸的旋转屏,还是更加个性、更加新潮的艺术电视,或是瞄准一老一小两大群体,并在软硬件层面进行专门适配的电视品类,都在显现出电视大屏不断细分的趋势。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产品,它们是面向更具针对性的场景、更加差异化的需求而推出的。

  原因也不难理解,无论是用户更加多样的需求,还是如智能投影、闺蜜机、带屏智能音箱等不断出现的新型屏幕种类,都在给现有的智能电视提出更多要求和挑战,产业必须主动谋求更多变化,才能更好地守住原有阵地。

  因此,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电视与其他屏幕终端界限的新型电视产品,不仅满足了用户更加细分的需求,也在改变着用户对电视的固有认知。

  当然,作为新的电视细分类型,这些产品能有多大的市场空间,能否形成正向的商业循环,接下来又会延展出哪些新的方向,仍需继续观察。

  OTT直播

  作为电视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服务之一,电视直播从来都是各方的焦点。2023年,OTT直播依然牵动着大屏产业各方的神经。

  在今年年初的用户舆论中,智能电视上不能看电视直播,就是被很多用户反映而且不解的问题。如果单从用户层面看,OTT直播的确是有不小需求的。反观现实情况,如今多数省份的确都在开展OTT直播业务。

  OTT直播的放开,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问题是,当OTT直播放开,IPTV、有线的生存空间必然将受到挤压,多年以来电视大屏产业形成的“三足鼎立”格局也将不再稳固,这带来的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变动。

  因此,OTT直播要以何种形式开放,在此过程中的安播问题、版权问题、成本问题又该如何处理,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

  如果更进一步,即便OTT直播放开,受限于业务覆盖率、服务收费等客观因素,可能也并不能达到让更多人看电视的目标。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是,去年9月,用户因观看《开学第一课》发现连CCTV-1都要收费时,就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抗拒。

  显然,对于产业而言,OTT直播是一个待解而又难解之题。

  运营商

  在家庭和大屏领域不断加码的电信运营商,今年也在OTT领域显现出更强的存在感。

  不同于和广电新媒体合作的IPTV业务,或出于业务多元化、集约化的考量,或基于投入产出方面的权衡,电信运营商与OTT牌照商合作的OTT业务如今也在受到更多关注。

  比如中国移动,有移动高清业务,6月,中国移动公布移动高清大屏电视用户规模突破了2亿,这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属于OTT用户。再比如中国电信,有天翼云盒业务,也是中国电信今年重点推广的数字化大屏产品。

  而且,除了基础的影视内容,移动高清、天翼云盒都提供游戏、健身、智慧家庭等更加多样的服务。此外,二者的业务载体也在由电视大屏拓展到带屏音箱、智能投影等屏幕终端。

  相比专门的OTT企业,运营商在OTT市场中虽然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却也愈发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小结

  与前两年相比,2023年OTT产业的变化似乎要来得更多,也更剧烈,这既有产业内部多年以来积聚的变革因子,如对商业利益的过分追逐以及对用户体验的长期忽视,也有互联网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而带来的推动,如随着今年ChatGPT的火爆,各大电视厂商都相继宣布接入通用大模型。

  不管怎么说,对OTT而言,一个新的变革阶段已经到来,一些变化结果也将在接下来加快显现,而这些变化不仅会作用于OTT领域,它们也将传导到整个大屏行业。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