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论|从“看电视”到“用电视”,为什么十几年都没有走通?
云中| 流媒体网| 2023-10-17
【流媒体网】摘要:如果“看电视”都难以实现,“用电视”更将无从谈起。

  “用电视”几乎是一个随着电视的数字化、互联网化而兴起的概念。

  早在十几年之前,不管是IPTV、OTT,还是有线,都曾将“用电视”“玩电视”作为重要的卖点和发展目标。

  因此,围绕这一概念,电视行业进行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探索。比如早在当下的诸多主流移动APP尚未兴起的时候,IPTV、有线就曾对线上订餐、交水电费、电视购物、远程问诊这样的场景有过尝试。

  换句话说,如今电视行业所提倡和践行的“从视听泛娱乐服务平台到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的演进路径,严格来说可能并不能算新鲜概念,而是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了雏形。在电视的互联网化、智能化初期,电视行业就曾像智能手机一样,承载着不少看起来极具前景的设想和愿景,而且其中很多与手机几乎无异。

  尤其是,当时许多人可能并没有料到此后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繁荣景象,但电视却已经陪伴了人们几十年,因此,各方对电视进行“升级改造”的兴趣并不小。

  甚至,即便随着后来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但电视行业依然吸引着众多跨界玩家,大家兴致勃勃地进入到电视行业,想在此复制移动互联网的成功。

  只不过,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看到了,智能手机迅速成了覆盖人们各个生活场景,而且能看、能用、又能玩的终端。

  反观电视行业,虽然也有发展,但相比手机终究“保守”了许多,使用场景也依然主要停留在“看”的层面,在“用”和“玩”方面,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当然,自始至终,不管是前面提到的电视购物、远程问诊,还是后来的社区服务、智慧家庭,在电视端的尝试和摸索这些年倒也从未间断。

  特别是IPTV,基于本地化运营属性,在连接本地餐饮、社区、医疗、政务资源等方面,显现着不小的优势。

  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说,目前而言,不管是用户规模和认知,还是市场覆盖与营收,相比影音娱乐,“用电视”的相关服务和场景,影响力都十分有限,更未形成被大范围证明的有效商业模式。

  以至于在不少人看来,“用电视”几乎成了一个伪命题。

  而导致电视“用不起来”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主要还是由于电视交互不便、场景固定、市场分散这几大限制因素,阻碍了大屏之上生长出更加繁荣的应用生态的可能。

  其实,在这些制约因素面前,哪怕是电视大屏本身,似乎也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之下,逐渐远离了人们的主流视线。

  但“用电视”真的就是一个伪命题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其实并不好下定论。一方面,十几年来,“用电视”的发展的确不尽如人意。但另一方面,近几年,相关服务和场景却也有所加速。

  比如在IPTV领域,不管是健康医养,还是社区服务,都有越来越多的平台进行系统化探索,从线上线下场景的打通,到行业内外资源的连接,与早些年浅尝辄止的探索相比,已经大不相同。

  再比如OTT领域,厂商们不再把电视视作一个单品,而是作为万物互联时代下,智慧家庭场景中的关键一环,并与手机等智能终端有更加深度的协同,从而让其在视频通话、家居控制、安全监控等方面发挥作用。

  另外,如果说之前电视的发展受到交互和场景的限制,那现在这些限制也在逐渐被打破。

  就像在交互上,华为近期就推出了“灵犀指向遥控”,在电视上也能实现像手机一样的滑动、拖拽、点按等便捷操作。

  进一步来看,随着ChatGPT等通用大模型的不断进化,其在电视上的应用场景也会随之增多,这同样有望带来交互体验上的革新。

  当电视不断突破交互上的束缚,也将带来更多“生产力”的释放,不管是“用”还是“玩”,自然都会有更多可能。

  而在场景上,目前市面上也已经有了不少可移动、可旋转、可触控的电视产品,厂家们提供这些能力,显然不是单纯支持用户“看电视”需求的。

  虽然这一电视品类尚处发展初期,不过也在快速起量。更重要的是,其更加多样化的能力和对场景限制的打破,也在让人们看到“用电视”的新可能。

  《2023H1中国家庭智能大屏行业发展白皮书》也显示,在“看电视”之外,“玩电视”“用电视”正在成为潮流。2023H1,生活类应用相比2022H2增长7%,成为非视频类应用中增长最快的应用类别。

  其实,在整个大视听行业层面看,近几年,各方也在不断拓宽创新边界,拥抱“新视听”。之所以称之为“新视听”,是因为这一概念本就意味着对新技术的应用、新场景的开发、新消费市场的构建。

  在这个框架下,“用电视”自然也是应有之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举办的「春城论道」上,也将对行业在拥抱“新视听”过程中的诸多实践进行集中展示和分享。(相关阅读:春城论道丨新阶段新起点!视听行业亟需拥抱“新视听”

  此外,总局今年也在通过开展“未来电视”试点,推进“未来电视”战略部署落地应用,其中就包括“推动家庭融合视听服务升级,拓展多元智能家居信息服务,并探索向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的应用延伸”等内容。

  以此来看,未来的电视,不仅是用来“看”的,而是会有更多功能和服务承载,这会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从娱乐到实用的转变过程。

  当然,话又说回来,即便“用电视”不是伪命题,但在实现真正的“用电视”目标之前,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起码,就当下而言,流媒体网认为,“看”是“用”的基础,让人们“用电视”的前提,是必须先满足好“看电视”的需求。

  电视行业如今面临的困境其实也在印证着这一点:套娃收费、操作繁琐、广告太多等痛点,不仅给人们“看电视”设置了诸多门槛,也在让越来越多的用户远离电视。

  当“看电视”都难以实现,“用电视”自然更是无从谈起。但好在,行业整改正在力图解决这些问题,也在为电视接下来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电视行业十几年前就提出的从“看”到“用”,到今天都没有很好地实现,而当电视行业如今在诸多内外部因素驱动下的变革不断加速,“用电视”的设想是否也会加快实现?

  从“看”到“玩”再到“用”,电视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可能?在11月15~16日的「春城论道」上,将有来自产业链各方的嘉宾,从技术、终端、市场、政策等不同维度,对电视未来的发展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房家辉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