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视与《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如何相互成就?
浅度| 传媒1号| 2021-03-15
【流媒体网】摘要:从2014年到2020年,东方卫视黄金剧场(以下简称「东方剧场」)用了七年时间完成三级跳。

  从五进三、从三进二、从二进一。

  而在这个时间序列中,2016年又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SMG影视剧中心与东方卫视联合创办了《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以下简称「品质盛典」),以「品质」之名成为中国电视剧行业重要的颁奖典礼之一。

  从此,品质盛典与东方卫视成就了一段互相成就的佳话——

  品质成就了东方剧场省级卫视第一剧场之名,第一剧场又让品质盛典举办于东方实至名归。

  品质的标准是什么?

  每个行业盛典、奖项,都有它的一套价值体系、标准、取向,以这套「价值观」影响行业发展,有的看重创新,有的看重热度,有的兼顾大众审美和专业审美。

  那么,属于品质盛典的行业价值标准,是什么呢?

  自然,就是「品质」

  但是,这个品质,有没有更加具象的、更加明确的的标准?

  从今年的品质盛典各大奖项授予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是有非常旗帜鲜明的标准的。

  第一重标准,是「现实主义力量」。

  可以看到,现实主义作品在今年的品质盛典上大放异彩:

  获得特别品质剧作的《在一起》《山海情》,品质榜样剧作的《小欢喜》《大江大河2》《安家》,以及获得5项荣誉的《三十而已》、3项荣誉的《平凡的荣耀》,无一不是现实主义之作。

  而这也显示出了「品质盛典」在品质剧作的类型上,尤其非常鲜明的倾向——

  鼓励行业更多、更好、更精地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品质之作。

  而在晚会之上,品质盛典也借着王凯朗诵《大江大河2》的一段独白,独白出了为什么品质盛典要引领行业多出现实主义品质之作的原因:

  「如今,中国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张开双臂,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融入世界,要用智慧和汗水去换取发展与进步,我,格外珍惜这个时代,所有的变化,都可能伴随着痛苦、弯路,开放的道路也不会是阔野坦途,但,大江大河奔涌向前的趋势,不是任何险滩暗礁可以阻挡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为艰难险阻,我愿意为之奋斗」。

  主持人紧接着说,「正是因为时代搭起的大舞台,才让我们有了梦想的机会」。

  因为置身大江大河般壮阔的现实主义时代大舞台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而现实主义作品,不但能够反应现实,还能够影响现实,又再次融入到大江大河的时代当中。

  比如《山海情》,它是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的缩影,但它又鼓舞着千千万万的基层工作者,在总书记宣布中国脱贫成功的大会上,主持人陈蓉也在现场,她亲耳听到周围所有人都在议论《山海情》;

  比如《三十而已》,它以女性独特的视角,聚焦现实社会中30+女性的欲望和焦虑,不刻意制造焦虑也没有毒鸡汤,以敏锐洞察力呈现三位30+女性的成长和蜕变,传递观众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1200份走访记录成就了《山海情》,选景300处成就《三十而已》,408小时素材采集成就了《精英律师》,喊cut1.5万次成就《安家》......

  来于现实,高于现实,就是「品质盛典」的标准。

  第二重标准,则是「超时空的力量」。

  所谓「品质」,是以「品」保「质」。

  同在「品质」之下,也有能够经得起一年考验的「品质」,与经得起一个时代考验的「品质」之别。

  所以,一年一届的品质盛典(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故而本届是2020、2021双年),不但有回顾一年过后经得起一年时光考验的「年度品质之作」,还有回顾多年过后经得起一个时代时光考验的「经典品质之作」。

  今年,这个超强待机的「大品质」之作,是15年经典《士兵突击》。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重标准与第二重标准,并非矛盾。恰恰相反,正是第一重标准把现实主义的力量做到了极致,才有了第二重标准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

  它的创作,是最扎实的现实主义的——

  导演康洪雷说,「十五年前,我们在云南的草地上,跟军人们一块训练,才有了后来这部好戏。」

  它的影响,是最真实的现实主义的——

  演员刘天佐说,「这部剧已经过去15年了,依然会让祖国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选择参军这条路,保家卫国、舍生取义」。

  而这其中,甚至还有为了祖国英勇就义的戍边烈士。

  1996年,戍边战士肖思远烈士出生,2006年,2006年《士兵突击》首播,这部剧影响了当年年仅10岁少年的他,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一辈子我一定要当兵,如果我不当兵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而当他长成一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非常成熟的战士的时候,他才会在他的战斗日志中,写下这样的话:「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他才会在直面边境冲突之时,才会在突围之后义无反顾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一个人的童年有幸遇上一部好剧,这甚至会参与塑造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会成为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而《士兵突击》之所以成为跨越时光场合的品质经典,就在于此,它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成为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坐标。

  而肖思远烈士,也许仅仅是被《士兵突击》影响到的千千万万人民英雄当中的一位代表,还有更多战斗在祖国各个角落、各条战线的战士们,也是在这部剧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也才知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他们付出的,不只是青春、汗水,甚至可能是生命。

  这样一部剧,在今年被授予「中国电视剧品质经典剧作」的荣誉,不止因为「首播15周年」这个于剧而言的特殊时间节点,更是因为「建党100周年」这个于中国而言的特殊时间节点。当此之际,授予《士兵突击》这样一个品质盛典中无上荣誉,也是在鼓励中国电视艺术从业者们,更多创作出这样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家国为志愿的经典之作。

  为什么我们需要品质盛典?

  我们追求品质,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不妨来做这样一组类比——

  在一个精密组织的公司里,会有一个专属的品控部门,专司公司品质把关;那么,在一个相对松散的行业里,这个角色由谁来担当呢?

  在一个紧密协作的公司里,公司要发展、要壮大,要有一个自上而下目标对齐的共同愿景;那么,在一个相对松散的行业里,又要怎么保证整个行业观念、意识、标准的对齐,让整个行业也具备企业中的这种「目标管理」,让让整个行业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呢?

  笔者以为,「品质盛典」担当的就是这样一个责任和角色:

  它主动承担下了中国电视艺术的「行业品控」,也主动承担下了一年一度地以品质之名的行业发展「目标管理」。

  第一步,它做的是「对齐行业品质标准」

  在盛典上,授予的是荣誉,也是责任。

  获授品质制片人的侯鸿亮说,「电视剧是我们从业者向这个世界发出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是你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这是你要用非常真挚的情感,要用特别真诚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然后呈现出来」;

  获授品质榜样剧星的演员陶虹说,「今天,又有人说我是榜样的时候,我又紧张了一下。这预示着又有更苦、更累的活儿要干,我不知道我的体能和经历还够不够,但是我会努力」;

  获授匠心表演剧星的演员田雨说,「我们这一代演员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努力保持好传统,兢兢业业做事情」。

  这些发言,既是对行业、对观众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在这样一个以品质之名的盛典上,定调了什么样的人是有品质的电视艺术工作者,什么样的作品是有品质的电视剧佳作,它给了整个行业台前幕后无数工作者,一个非常明确的、可以对标的参考系,让整个行业有一个可以共同努力的「品质目标」。

  第二步,它做的是「凝聚行业品质气象」

  我们知道,电视剧是一个集体创作艺术,有好的创作班底、好的创作氛围才有好的影视作品。

  这样一场盛典,把中国最具品质的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全都齐聚一堂,让品质的人能够相互交流、交融,形成一个以品质为凝聚力的圈子文化,并且这个圈子随着盛典一年一年开展越来越大,形成气象、成为主流,才能带动电视艺术整体向上、向善发展,也才能从中孕育出越来越多的品质之作。

  而这,也正是笔者认为,非常体现SMG、东方卫视作为大剧平台的担当。

  对于一个相对松散的行业,平台的站位、职能,不只是小格局地作为一个播出平台,而是要大格局地作为一个行业的中心,资源交互的中心、行业整合的中心、先锋理念的中心、引领潮流的中心。它不是一个局外人,而是躬耕入局,而是全场焦点。

  就比如《在一起》,就是SMG作为首倡者,集结了全国一线之作力量作为第一出品方创作的一部「时代报告剧」。这部剧之所以能够成为品质大作,就是这么多年积淀下来,SMG、东方卫视具备了迅速调动一大批品质演员、编剧、导演、制片人的能量与号召力,而这,就是躬耕入局的平台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经过2016-2021,东方卫视与品质盛典,已经成了一堆紧密捆绑的「荧幕CP」

  走过5届、6年,他们双向赋能——

  品质,成为东方卫视的平台标签、形象、定位,由此号召了越来越多品质之作向其聚拢,也由此成就了省级卫视第一剧场之名;

  与此同时,东方剧场也让品质之作不受蒙尘,让品质剧成为大热剧,让良币不被劣币驱逐,让每一份创作者用心也得到用心的回报,由此,「品质盛典」才真正名副其实。

  谨以此文,致敬为中国电视剧品质努力的所有人。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