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类统治力、全周注意力:东方卫视2022改版有多牛?
浅度| 传媒1号| 2022-02-10
【流媒体网】摘要:建立一个非常有目标感、有规划性的「强日程」。

  1月之初,1号关注了东方卫视全面改版。

  那么,一个月过去了,这个改版成效如何?

  根据2022年1月的广电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改版之后,无论全天收视还是晚间18:00-24:00时段收视,东方卫视都以绝对优势占据第二名,全天收视高出第三名25%,黄金收视高出第三名33%;

  与此同时,在1月31天中,东方卫视有12天成功登顶第一,占比39%;有30天位列前二,占比97%,稳二冲一的格局愈发明朗。

  而这,也是东方卫视在总局大数据上线以来的最佳表现。

  由此可证,改版之后,东方卫视变得更富竞争力。换言之,这个改版是成功的。

  那么,这个改版成功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1号认为,可以总结成这样两句话——

  全类领航:每一类都有统治力;

  全周领航:每一天都占注意力。

  1

  全类领航:每一类都有统治力

  根据总局大数据,在2022年1月,东方卫视在新闻、电视剧、综艺这电视台内容三驾马车中,都呈现了大魔王式的统治力。

  新闻领域,东方卫视的领航地位无人撼动——

  「以新闻立台」的东方卫视是实实在在地「以新闻立台」,新闻是撑起东方卫视稳二冲一的脊梁骨、主心骨。

  在2022年1月的TOP10省级卫视自办新闻栏目中,东方卫视一家独占6系,除了包揽冠亚军,还把5-8名全部收入囊中。

  东方卫视新闻的绝对统治力,来源于它已经成为一部分人正常的生活方式。从正午的《午间30分》、到傍晚的《百视大看点》、到夜幕初上的《东方新闻》、再到夜间的《今晚》,再加上虽未入榜、但笔者个人非常喜欢的晨间新闻《看东方》,东方卫视新闻节目伴随着人们一天的作息周期,周而复始,日日常在。

  剧场领域,东方剧场始终是最能打的王牌剧场——

  东方卫视这几年的快速崛起,贡献力最大的,当属东方剧场。

  它率先打响了「第一剧场」之名,以高品质、高水准博得高口碑、高收视,成为剧场中「正道的光」。

  而能超越东方剧场的,只有东方剧场。同样根据总局大数据,2022年1月,东方剧场平均收视0.614,相较于2021年东方剧场平均收视率0.547,提高了12.3%,已然牢牢站稳同时段剧场收视率、收视份额双料第一。

  东方剧场的统治力,1号认为,主要来源于它始终如一的高稳定性。它对社会情绪的敏感、它对作品质量的把控、它对艺术审美的要求,都让人很放心。

  比如最近冬奥开赛,东方剧场就对应上了高品质冰雪题材作品《超越》,而当你通过近日冬奥短道速滑运动员们的实战,更理解「超越」二字对于这项运动的分量,就知道这部作品拍出了短道速滑运动的精髓。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2分的作品,交织着现实的赛场氛围与艺术的热血氛围,把社会情绪一起推至高潮。

  2月7日起,东方卫视又独播都市职场剧《盛装》。

  而这种始终保持审美在线的稳定性,才让好剧愿意源源不断地输送向东方剧场,观众愿意持续不断的关注着东方剧场,形成剧场的「片场」与「人场」的交互。

  一个月的领航难,一年的领航更难,一直保持多年的领航,不止难,更令人尊敬。

  综艺领航,大爆发的海派综艺成为新晋大魔王——

  2022年至今,节目收视TOP20省级卫视节目,就被东方卫视与湖南卫视两家包揽四分之三,从饼图来看,几乎就是二分天下的局面。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也相当强烈的信号,可见海派综艺崛起速度之快、之猛,这也是应该引起其他各家卫视高度关注的一个新格局。

  而我们看东方卫视综艺进入TOP20的8档节目,发现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综艺类型非常多元,覆盖了喜剧、文化资讯、文旅、音乐、体育、政论、文化等各大赛道,的确坚决践行了东方卫视改版时的两大要点:

  第一,抓改版核心,以文化兴台,8档节目中就有3档有非常强烈的文化元素,包括了《一路唱响》《这就是中国》《斯文江南》;

  第二,抓重点赛道,主攻七大优质赛道,而这8档节目就覆盖了喜剧、音乐、真人秀、文化、电视剧的五大赛道。

  所以,这里我们就能得出一个道理——

  东方卫视之所以能够改版上线一个月就能立竿见影出成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组织运作灵活、高效、精准,以极强的执行力,将意志转化为行动,将行动转化为成果。

  2

  全周领航:每一天都占注意力

  这次东方改版最大亮点,1号认为,是以单日作战串联全周作战的技战术——

  东方卫视在保持新闻、剧场两大具有王牌统治力的日播内容战线外,每一天又分别有一项抢占观众注意力的「夺睛点」,打得很精准、很明确、很垂直,也依托于这种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的技战术,先让每一天、每一项都取得很好成绩,再让全周、全台取得综合胜利。

  周一的「夺睛点」是「理论节目」,夺得专题节目之冠——

  《这就是中国》开创了省级卫视唯一一档周播思想政论节目,以「努力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为目标,夯实导向基石、创新节目模式、紧扣时代话题,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这档节目,不但以绝对优势,创下了2022年1月省级卫视专题节目第一,更在改版之后,今年收视成绩相较去年大幅提高11%。

  周二的「夺睛点」是「纪录片」,两部纪录片包揽冠亚军——

  依托于SMG强大的纪录片自主生产、供应能力,东方卫视在每周二开辟了一条纪录片节目带,而这也成为对标其他省级卫视相较突出的比较优势。

  两部纪录片《太湖之恋》与《烟火拾味》,一部生态主题纪录片,一部美食文化纪录片,包揽了2022年1月省级卫视纪录片的第一名与第二名。

  周三的「夺睛点」是「社会服务」,夺得财经节目之冠——

  同样来源于SMG的强大内部生产力和垂直领域专业度,由SMG旗下第一财经为东方卫视量身定制的新品财经节目《来点财经范儿》,创下了财经专题节目第一的好成绩,而在专题节目大类别里,也仅次于同平台的《这就是中国》。

  这里,我们也发现了,东方卫视之所以这次能够改版成功,其背后的能量,在于其实是集整个大SMG的优势资源之和,有SMG纪录片中心供应的顶级纪录片资源,有第一财经供应的专业财经节目,而东方卫视通过版面升级,则是将这些优势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集结、配置、运用、传播,不但提升了东方卫视的收视表现,也强化了SMG的集团协作。

  周四的「夺睛点」是「文化互动」,夺得文化节目之冠——

  去年至今,各大卫视纷纷改版,上线了一大批新文化类节目。

  今年,也必然是史上文化类节目空前繁荣且竞争激烈的一年。

  2022年1月,东方卫视《斯文江南》抢到领跑位,以0.281的收视率成为2022年至今省级卫视文化节目收视排名第一。

  这是一档全新原创文化雅集节目,核心模式点在于「演读」与「围谈」两个版块,以围绕江南文化地域所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为核心,用文化节目勾勒文化地理。

  周五的「夺睛点」是「原创文艺」,夺得冬奥主题节目之冠——

  随着冬奥来临,东方卫视拉通剧场与综艺联动,剧场有冬奥主题电视剧《超越》,综艺有冬奥主题综艺《冠军对冠军》,让东方卫视这一南方平台却有了最浓厚的冬奥气息。

  而这样的用心,也被观众所认可,在同档期的多档冬奥主题节目中,《冠军对冠军》以0.380的收视与其他同类冬季体育节目拉开巨大身位,成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官媒主阵地之一。

  周六的「夺睛点」是「新品IP」,位列周六晚间同时段前二——

  周末晚间档,是各大平台竞争最激烈的档期。

  而一档纯素人、非职业的单口喜剧节目,竟然能在这样一个档期内,冲入同时段收视第二,实属不易。

  这就是东方卫视的《集合!开心果》,它以「社会化喜剧」颠覆「职业化喜剧」,让包括医生、空少、老师、消防员、外卖小哥等等各行各业的人,都走上单口喜剧舞台,倡导一种「开放麦精神」的民间文化,鼓励人们敢想、敢说、敢于突破自我。

  周日的「夺睛点」是「国民综艺」,守擂周日晚间档第一——

  东方卫视在周日晚间档多年以来的优势地位已然十分稳固,刚刚接棒《一路唱响》的《欢乐喜剧人老友季》也不负众望,以国民第一喜剧节目之名,继续领跑周日黄金档。

  基于前七季的深厚积淀与国民影响力,本季打造了七季喜剧人老友重逢的温馨场面,既有喜点,也有泪点,让喜剧迷们,更能理解喜剧多元内涵,上演一场兼具情怀、欢笑与团聚的年度盛事。

  通过本文,读者朋友想必也都看明白了,东方卫视改版核心,就在于建立一个非常有目标感、有规划性的「强日程」。

  流行是一个圈。

  当多年前,习惯「被安排」的人们,突然接触到了无中心的、自主安排的网络文化,从台转网就成了当下人们的一个出口,当下文化的一种流行;

  那么,在多年后,是否在日程缺失的网感文化中生活多年的一代人,又开始呼唤日程回归?把人们的客厅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分配得清清楚楚,像极了一位国民客厅文化生活管家。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归回呢?


  流媒体网推出《复盘2021,大趋势下的中国智能视听产业》,从多领域、细维度、广视角,为读者呈现中国视听行业全景。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报告PDF。

  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209626/keyword_id/392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