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Onward》到《花木兰》:院线片转网OR和谐共处?(下)
林起劲| 流媒体网| 2020-08-10

  【流媒体网】消息:上篇表明,成熟的TVOD可以让线下票房与流媒体市场和谐共处。但TVOD业务的设计,除了票价之外,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值得研究推敲。

  在在国内流媒体服务基本陷入AVOD(免费+广告)及会员服务两种格局的时候,(上)篇《从《Onward》到《花木兰》:院线片转网OR和谐共处?(上)》对于《Onward》和《花木兰》的案例介绍表明:设计良好的TVOD可以让线下票房与流媒体市场和谐发展。但同时,成熟的在线院线设计有很多细节问题值得研究!

  三、成熟市场的在线电影服务

Movies Everywhere:平台穿越的背后

  上篇提到,在北美疫情严峻的背景下,《Onward》转到线上平台Movies Everywhere上新发。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介绍一下Movies Everywhere这个平台。

  作为好莱坞巨头,迪士尼在推出ESPN+和Disney+两个流媒体平台之前,在2014年初就推出了Movies Everywhere这样数字服务。在推出之时,Movies Everywhere之时支持全线苹果产品;而到了2017年下半年,该服务已经成功实现与众多主流终端平台的无缝对接,成为一个跨越多平台的流媒体内容云存储服务暨数字内容下载商店,可以在多种设备之间实现“跨数字商店搜索、购买、租赁观看各大好莱坞制片厂电影内容全览与一站式购买”。用户只需为购买影视内容付费,就可以“无缝地将数字电影收藏起来”(Movies Anywhere产品主管语),而且还包括了各种电影片花内容。具体而言,Movies Anywhere先后联手了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几个全球最大的硬件平台供应商,具体的数字零售商则包括Apple TV,Amazon Prime Video,Vudu,Google Play/YouTube,Microsoft Movies & TV,Xfinity,FandangoNOW,Verizon Fios TV和AT&T/DIRECTV等,基本把美国各种主流付费类视频服务渠道一网打击。

  笔者认为:Movies Anywhere或许可以理解为美国早期线下电影DVD租赁服务的在线版和跨平台无缝“穿越”版,当然在技术层面应该是云计算服务模式赋予其“穿越”特质。在商业层面上,Movies Anywhere的跨平台穿越特质则证实了好莱坞巨头在流媒体院线市场的自主性:虽然笔者不知道Movies Anywhere与各方的商业合作条款,但不管是从Apple TV、Amazon Prime Video、Google Play/YouTube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旗下平台,到Xfinity,Verizon Fios TV这样的付费电视运营商平台,再到Vudu、FandangoNOW这类线下电影产业派生出来的数字平台,都是Movies Anywhere的渠道。

  当然,能够形成上述跨平台穿越特性,这不仅仅迪尼斯一家支撑起来,而是众多好莱坞机构联合达成的。按照2017年10月的报道,好莱坞的大部分主力制作公司都已经决定支持Movies Anywhere,包括索尼影视、沃尔特迪士尼影城(包括迪士尼,皮克斯,Marvel工作室和卢卡斯影片)、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娱乐的电影作品。而Movies Anywhere官网的法律声明中,已经涵盖更多的制作商,如梦工厂动画、DC漫画、哥伦毕业影业、Touchstone影视等,而派拉蒙这样的机构虽然没有正式加入,但其电影也随时可能加入其中。正是有如此众多的好莱坞制作商联合支撑,它涵盖了影视迷们几乎想要的一切(当然Netflix除外)。

图为:Movies Anywhere丰富的内容

  基于上述穿越特性与影片覆盖面,迪士尼电影公司高级副总裁卡琳·吉尔福德(Karin Gilford)将Movies Anywhere称为“虚拟的一站式影视商店”,“消费者从来不必记住他们如何购买的电影,也记不住他们使用的观看设备,因为所有电影都将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所以,虽然没有商业数据证实,但笔者至少可以认为:相比Hulu的周折,好莱坞机构在Movies Anywhere这件生意上达成了很好的一致性和影响力。因为,如(上)篇所言,作为一种单片点播服务(TVOD)平台,Movies Anywhere本身就是电影生意的一部分。

  当然,好莱坞巨头选择什么时间将其电影在Movies Anywhere上线,则由制作方自身确定。所以,上篇提及的《花木兰》,迪斯尼出于影响力和会员发展需求当然首先选择自身的成熟平台Disney+上线,但在一定事件之后也会在Movies Anywhere上线(如上图所示,笔者在的官网也已经看到《花木兰》部分信息,但未出现海报及具体标价)。

Movies Everywhere在疫情下促进电影社区氛围:从平台穿越到用户穿越

  今年3月份,Movies Anywhere对其“电影借阅(movie lending)”功能上进行了内部Beta测试,用户可以由此与朋友共享电影租借(movie rentals)。该功能原定于五月在公开测试版中启动,但Movies Anywhere将开放日期提前。4月份,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公开Beta测试访问电影借阅功能。使用开放的Beta版,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屏幕通行证(Screen Pass,应是指电影租借分享)”,但是只有Beta测试组可以发送Screen Pass。用户仅可以邀请方式发送Screen Pass。符合条件的用户被确认可以参与公开测试后,他们便可以向朋友或家人发送Screen Pass,从而使他们也可以访问自己的电影收藏集并发送“Screen Pass”。这会产生网络效果,从而虚拟地建立Screen Pass社区。

  按照目前官网目前信息,Movies Anywhere何时将Screen Pass功能推广则还未知。并且只有近6个月内在Movies Anywhere在有购买电影记录的会员,才有资格发送Screen Pass。Screen Pass允许有资格的用户每月获得3张通行证(就是说最多共享三部电影);共享电影后,收件人将有7天的时间接受电影,然后有14天的时间访问电影。电影开始后,收件人将有72个小时来完成电影观阅(应是指单片电影观阅可以持续的时间限制)。接收电影的人将需要有Movies Anywhere帐户才能观看,同时屏幕通行证不可转让,也不能出售。此外,Movies Anywhere上的电影并非所有都可以共享——这也是可以预料的。

  笔者非常赞赏“Movies Anywhere”Screen Pass功能,它在有限范围内推进分享氛围和构建电影社区服务,同时其社区分享氛围也将帮助扩大“Movies Anywhere”点播数量乃至会员数量。在另方面,这一工具性服务非常适合目前疫情下“窝家”的美国人民,用户可以让窝家的朋友们在数字世界感受到友情与支持

说说TVOD/在线租赁服务这个生意

  在国内流媒体服务基本陷入AVOD(免费+广告)及会员服务两种格局的时候,笔者其实一直很郁闷乃至暗自Diss。考虑到国内消费群体的特征,真正有钱又有闲的群体其实并不多——但并非说明这一群体没有高端影视观看需求。比如在国内疫情封闭期间,CCTV6难得上映了《魔戒》三部曲等少数经典影片。作为《魔戒》粉丝,笔者特地从电视回看渠道中回顾了一遍。

  但在另外一面,笔者很少购买爱优腾的会员服务:一是没有太多时间享受会员服务,二是经典好片肯定是少数,不可能保证每个月都有自己喜欢的类型片更新。或许,在消费习惯上,DVD购买很适合笔者,买了DVD慢慢品尝,甚至几个月甚至一年之后都可以回顾——但是DVD播放设备早就被市场淘汰了。但很糟糕的是,按次购买的TVOD业务作为与DVD模式接近的服务,在爱优腾大屏服务(抱歉笔者没查看小屏的服务情况)中其实不多——或许根本原因是好片太少。

  更让笔者不太喜欢国内TVOD业务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中的细节设置。如下图所示,不同的影片按照吸引力和制作成本设置不同资费水平很正常,但所有影片TVOD观看期限都设置成48小时。考虑到用户可能会在家中邀请朋友共同观看影片(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应该很少),在最新上线的影片中进行这种设置也勉强勉强可以理解,但《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这样的2019年影片也如此设置就让人难以接受(虽然某猫的《妙先生》单点服务支持在多种终端观看)。因为,像笔者这样缺乏空闲又对某些高质量经典老片感兴趣的用户,很可能会在三五天以内多次观看,确实不想被限制在短短48小时之内。

图为:来自某米某猫盒子“院线首播”的部分影片TVOD资费

  笔者还不清楚Movies Anywhere中的电影观阅时间如何设置。而从上述Screen Pass功能来看,接受者有14天的时间访问电影,在电影开始后将有72个小时来完成电影观阅。对比这一时间设置,原本购买改影片的用户,其时间限制或许也不低于72小时。特别是在时间节奏更快更繁忙的中国,48小时的TVOD观阅时间限制在大屏上感觉很糟

  不管怎样,随着家庭网络质量的上升,随着更多会员付费习惯的形成,电影TVOD/在线租赁应该是个有意思的生意,但需要大量制作精良的影片、精准的产品定位和良好的细节设置——更不用说影片的持续性更新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