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崑:OTT环境下的聚合业务研究
杨崑| 流媒体网| 2013-10-25

    【流媒体网】消息 OTT一直很火、很热,热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产业链上的参与者越来越多,无论是牌照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还是终端制造商都把持不住纷纷跃进OTT大潮中。大家你追我赶,好不热闹。尤其2013年以来,阿里巴巴、百度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鳄纷纷以电视或者盒子为突破口,闯进OTT领域,改写着OTT玩法。

  2013年10月25日,由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广电云服务产业联盟和流媒体网协办的“钱塘论道2013·中国云服务暨OTT产业高峰论坛”,让OTT产业链在喧嚣中携手,牌照方、广电运营商、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以及终端厂商等齐聚杭州,深入解读OTT、碰撞想法、联络感情。

 


    以下是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崑的演讲(速记):

    谢谢会议主办方,谢谢主持人。本来这次会应该说是一个原先广电特色很浓的会议,但是我参加了两次以后我感觉越来越多的这个会议上互联网和电信的人越来越多了,今天下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OTT大会热点话题的机会,在这里我也希望把我们前期一些跟踪研究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在热点话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上和大家相互参照、共同进步。

  我讲的主题是OTT环境下业务聚合的研究。我第一次进这个会场的时候,就在我们楼下挂着巨大的OTT的名字,从第一天会议直到今天上午似乎都在讲着OTT,热度之大比05、06年当时我们讨论IPTV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是在一个传统行业的大会上。应该说OTT的热度之高已经毋庸置疑了,甚至OTT的热度也已经超出了会场之外,大家都知道中国电信刚选了12万台智能机顶盒,其中就包括了IPTV系统中两千多万用户中要逐步引入一些OTT的功能和能力,但是不是替换,要逐步引入这方面的能力。

  这次会议让有线运营商,各个省网的领导都对OTT对有线网络到底有多大影响,该怎么去处理的问题都讲了自己的看法,普遍的关注是毫无疑问的。今天上午乐视、阿里、小米是今年OTT最新的推手,这些互联网运营商是大家眼中OTT的明星,还有最早开始启动OTT终端生产的整机厂商和机顶盒厂商等等。现在我们有一个问题,因为我听到今天我先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嘴里说的OTT不太一样,每个人眼中的OTT长得样子不太一样。到底什么是OTT?其实我们也困惑。站在电信行业的角度上我们也困惑过。所以说我们当时部科技委专门开过一次会,讨论到底什么是OTT。我们这么关注这个话题我不妨花一点时间反过来审视一下什么是OTT。

  实际上OTT的影响力远远超出这个会场,也远远超过广电和电信两个行业,OTT的影响力是遍布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流动版。不知道你们最近注意到一系列的新闻没有,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做支付,阿里巴巴在做小额信贷,要做余额宝。阿里巴巴构建超级的物流网络,包括微信和中国移动之间的大讨论,包括今天的讨论,这些新闻看似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新闻,发生在不同的行业里面,但是我们把它们归纳起来看它们背后其实是一件事情,就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流通环节的形态改变了。我们过去一说社会流通就是四个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这是对人类、让人类社会整体的经济活动能够融为一体,能够不断地像长江流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传的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过去是很稳定的,你要想传信息流,离不开技术运营商的限制,信息流和网络是捆绑的,你想做物流离不开中国邮政和汽车运输,过去的物流所有的流程是跟实体捆绑的,商流你离不开过去的传统的商业渠道一样,我们四个流都是和各自的基础设施紧密捆绑的,大家搭建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流通的大的平台。

  但是现在出现一个问题,其中有一个环节发生了编译。信息流,IP技术引入以后过去所有的传统环节都不存在了,上面的信息流的流通可以脱离你的基础网络而存在,它变异以后就重新寻找自己的汇聚点,抓住这个汇聚点,想抓住这个汇聚点有小米、腾讯、阿里巴巴、360、TCV,都想抓这个汇聚点,造成整个信息流的流转发生了偏移。跟它相互影响关联其他三个流都偏移了,出现了OTT的物流、OTT的商流和OTT的金融流,国美、大中,包括传统的物流企业,包括传统的银行全都紧张起来了。实际上OTT不是我们简单某一种业务,或者是简单某一种设备或者是一种技术,这次OTT的变化超出我们对单一现象的理解,是背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一次改变,而且影响的行业远远不是两个,影响的行业是非常多的,影响力也是非常深远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重新过来再审视在我们自己身边发生的OTTTV或者是OTT通讯,我们可以归纳出它的几个特点,实际上OTT传统的名字叫跨越实际上是脱离基础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可以直接开展数据流的服务。强调的是服务于网络运营的无关性,跟所有人的第一印象是跨越、超越,脱离了现在的网络的束缚。但是你们真的是去看看,你们会发现这种所谓的跨越是一种假象,OTT根本没有跨越,OTT实际上是在改变原来的信息流的流转过程中再用网络之外的聚合点对信息流进行聚合,最后还是要控制,只是改了一个聚合点而已。并将这种信息流的聚合扩展到物流、资金流和商流等等方面。实际上OTT的跨越只是一种表面的假象,不是它的本质,它的本质只是说大家对信息流汇聚主导权的一次争夺。

  OTT实际上它的开放是有限度的,甚至说OTT它只是说为了重新封闭采用的一种手段,或者是一种阶段性的手段或者工具。虽然说从互联网开放网络起步,但是你们看真正现在在这个领域成功的是,大家都在学习的样板是苹果,苹果干得是什么事呢,聚合。它把整个APP一直到终端,全部封闭它的整个苹果的半封闭的花园里面,现在腾讯也在这么干,360其实也在这么干,所有人都是在重新聚合。所以说认识到这点以后,我们再去看待OTT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单纯用技术革命跨越或者是开放的心态来看,实际上是对一次整个信息流主导权的争夺,它的开放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工具,它的未来的目的还是要重新控制、封闭,可能是一种半开放花园式的封闭。至少像苹果一样,某种程度上给了合作伙伴一定的自由度。在这种重新的主导权的争夺过程中,应该说终端、服务、内容和数据本身,信息流和资金流,都有可能成为OTT的聚合点,谁是最终的老大,现在下定义还早。OTT本身在这个重新的争夺过程中技术不是什么主导因素,至少不是说决定因素,真正的主导的决定因素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竞争。而且整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OTT终端只要一布置下去,直播渠道一给,所有的OTT大业就完成了,我个人认为没有那么简单,只是一次大的产业流通演进过程中一个开头,但结局未必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东西,中间要经过不断地分离、裂变、聚合,然后再分离、再裂变、再聚合的过程,中间不仅仅是有OTT服务商对传统运营商的产业链的撕裂,可能到第二个阶段的时候,他们也会重新撕裂,现在已经冒出来的OTT服务商他们的平台也会被撕裂,这个拉锯的过程时间会持续几年甚至是十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只是刚刚开场的一场游戏,要想看到游戏的终点还远着呢,而且这个OTT裂变的过程是在多个层面发生的。应该说OTT的变化已经开始了,OTT的变化首先影响到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业,然后国内的、国外现在OTTV都受到了影响,当然国外发展不如我们好。谷歌的盒子出了多少年了,苹果的盒子已经跟内容商谈判多少年了,内容商不松口,你的盒子根本出不去,为什么国外的OTT发展没那么顺利,对不起,你损伤了我的利益,而OTT的发展离不开内容商的支持,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谷歌和苹果TV,虽然技术创新上有不少的可取之处,但是在市场上和关注度上比不上国内OTT。国内是另外一种情况,而且OTT的过程也影响了电信的业务,电信遭遇OTT要远远领先于广电行业,十几年前就开始了。一直到去年的微信,今年年初的微信,其实这几个环节都遇到了OTT的问题。

  由于电信行业遭遇OTT比广电行业要早十几年的时间,实际上过去电信走过的很多路有助于今天广电行业重新去看待OTT这件事。电信最开始是封堵,那时候就查地下非法网关,但是中间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博弈过程,OTT的人,做地下网关的人,想尽一切办法,我看是五花八门技术手段,你想拦根本无法杜绝,只能不断去查。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电信运营商开始重新审视这件事,出现了电信运营商拥抱互联网,代表就是中国移动,当时中国移动掀起了一个学习互联网,整个向互联网迁移的热潮,这个是几年前的事情。包括现在三大运营商的很多的组织架构、业务的设置都是那个时候遗留下来的。但是到了今天电信运营商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决定了他做不了互联网,你的根基不在那里。包括我今天我读了三大运营商的年初的工作报告,尤其是中国移动的工作报告,他们现在提的已经非常清楚了,搞清楚自己是什么,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人家做得很红火,但是你学不来人家,因为你不是他,所以电信运营商从封堵到全面的学习和复制到重新反思找自身定位,找自己在这个大产业融合中立足点的三个阶段。其实广电运营商现在就是在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的过渡的过程,因为我这次听到很多广电运营商在讲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不是那么好拥抱的。当然我需要一个认识实践的过程,但是电信运营商已经做的实践值得大家反思。

  电信运营商在这三个过程中有一些实践的经验也可以提供给广电的同仁们做参考。第一,从开始为什么要拥抱,他害怕,甚至认为是灭顶之灾来了,但是后来发现未必。因为OTT服务商脱胎于传统的互联网,他们有自己的致命的软肋,所有的互联网服务是一种轻服务,是由于资本市场的需求决定的,不知道做重载服务,没有几个互联网服务商愿意做这个事情。这样就造成必须依赖别人的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越来越多对技术服务商开始需要,基础服务商的网络、专业的运营能力不是别人能轻易扶持的。即使这些差异化服务之间,他们很多人也需要救助网络商的加入来形成跟其他服务商竞争的优势,比如说中国电信跟网易合作的易趣,实际上本身是老二、老三和网络商合作打老大,他们是有这个需求的。第三个现在越来越多明显的趋势云管端这种趋势,尤其是云这个方面正在从应有聚合开始向能力聚合转移的,前两年大家不用应用商店,但是应用商店已经开始向第二个阶段转移了,中国电信福建和中国移动在武汉都有相关的实验已经开始了,实际上APP商店只是提供了应用层的工具,但是没有提供网络能力的工具,天生少了一条褪,而现在网络能力的工具的打包标准化可以和运营商结合,形成能力聚合,这块离开电信、广电运营商自己根本玩不动,实际上几个层面都决定了开始基础运营商会非常害怕OTT这种信息或者说替代,走到深层竞争以后你会发现替代不了你,最后还是需要跟你合作,因为他是有天然的缺陷。

  所以说双方可以探讨的方式非常多,像联通的给微信的定量流量,还有中国电信跟网易的易趣,实际上各方现在都知道了大家坐下来一块合作。前天我听到很多了认为狼来了,狼来了,可以提醒,但是不要担心。OTT对传统的广播和传统的电信改变,但绝对不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完成。OTTTV在中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到今天为什么这么热,是因为几个商家打了成功的突破战,确实给OTT带来很好的局面,但是离真实的改变还有一个过程,这句话是送给传统行业的运营者,他们不用过于害怕。第二个堵不如输,其实OTT通讯的经历已经清楚地证明了,有些产业发展趋势你是无法改变的。你想堵只能是延缓几年发展的过程。你是堵不住的,与其堵不住不如输,把它纳入到你现有的业务轨道和业务体系里面来,大家合作,这个是最现实的做法,包括中国移动和腾讯最后两边老老实实坐下来谈判,一个道理。第三个是送给OTTTV服务商和终端厂商的,这个不是故意给大家泼冷水,你们的发展道路没有那么平坦,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现在有些OTT厂商已经在盒子里在做回看,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基本上认为是一种直播的,以为能够突破雷区了,不可以告诉你们不可能,做大了以后那个敲到谁,政府管理的出发点和心态是接近的,有些红线是不会让你碰的。所以直播将成为OTTTV长期无法逾越,这是制约OTT在国内发展的要害,你想破局就必须合作。第二个OTTTV现在有很多的短板,包括在东南亚国家,一些国家网络条件还是不错的,做OTTTV的公开测试就发现两大问题,第一服务质量不保证,第二个超过一定的用户数,OTTTV的成本全部超过传统方案,运营商没有人去采购,实际上OTTTV有它的优势,但是别把自己的优势扩大到无限大,你们也需要跟传统厂商的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现在谈的焦点其他的都是装饰品,焦点就是OTT环境下的用户入口这个权益怎么分,因为互联网所有的故事,讲到谁的故事就两句话,谁掌握用户的时间,第二个谁掌握了用户的入口。具体的形式不重要。在这里面实际上现在OTTTV和传统服务商现在不断的探索互动过程中,实际上双方谈得就是一个用户入口,背后隐藏着是两点,对这两点的主导权的争夺,我个人认为现在OTT落下去不是技术问题,实际上取决于双方有没有头脑的头脑和包容的心态和对方谈判,想全拿你即使暂时拿了某个省,一年两年你可能要退出来,只有两边都能赚钱的局面才可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在这里面我建议你们考虑商业方案,可能各个不同的厂商的方案是不样一的,但是有两点,第一个业务聚合点现在集中在终端是因为我们的服务内容和网络能力不足,但终端未必天然的聚合点。随着我们其他方面能力提升,这个聚合点会越来越多。第二个围绕出口谈判的时候不要太僵化,实际上我们要更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挖掘,是让大家知道互联网是后付费模式,你在后面去挖掘更多的利益出口,利益出口越多,双方达到一致的可能性就越多。因为在前面的入口上,大家关心的是后面的利益的分配。而且大家的眼光不要基于眼前,这是一个五年甚至是十年长期的不断的裂变、不断的聚合的过程,现在只是游戏开始了,远远这个游戏没有结束。你们都知道深圳的出租车微信车队,现在几十个司机一伙,用微信进行业务调度,然后用支付宝直接付帐,这就是OTT可以OTT,你有可能被最终用户直接OTT掉。杭州的出租车队也有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恐怕会逐步从出租车行业向其他行业扩散,用户可能把把绕过去了,OTT实际上是一种裂变和聚合的存在口是很多的,会有大平台的聚合,也有中的层面的聚合,甚至到用户的微聚合,这个过程中建议大家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盯着眼前一点东西。大家说电视相对比较封闭,不可能,我现在告诉你可能。很多人现在已经慢慢认同这个观点了,未来有两个,一个是手机,一个是电视机,或者是机顶盒。这两个屏幕在组合过程中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的。现在你们也都知道这种用手机来控制电视机的方式越来越多了,甚至不通过有线电视的网络直接就控制了电视机屏幕,你把住了电视机的屏幕,不代表你就把住了所有的用户入口,移动互联网是一种微聚合、小聚合产生最好的土壤,可以把这种重新的聚合延伸到你的电视机上,大家在做业务、对用户入口的争夺过程中在做业务聚合的过程中,你们要把眼光放远,不要只盯着眼前。

  然后最终的形态是什么,其实我今天给不到大家一个明确的心态,因为我们只是分析出了这种趋势,但是最终的形态要通过大家的实践,一两年之后才能清晰。我只是给大家一个模糊的概念,最终的形态是从点聚合走向链走向,这台电视机是我的,所有的信号服务方面的内容都是我的,这叫点聚合,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是点聚合的事情,大家要走向面聚合,就是业务聚合。互联网走到未来将是一个线上和线下、内容、网络和终端,所有的产业链环节联动一种形态,绝对不是飘在天上互联网的形态了,互联网现在都面临水泥和鼠标之争,互联网在清洗传统行业的时候,他自己也在面临着洗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说认为我抓住了一个点,那是你进入个市场的切入点,但不是决定权,你要尽快建立资金流的控制能力,所有这些东西都拿在你的手里你形成一个平面以后,你才真正敢说我是OTTTV的主导者,在中国离这个是谁,只有阿里巴巴,但是它也没有完全做到,还在努力,这个就是我们要通过OTTTV,通过跟下面传统服务商的合作,通过我们一系列的这种业务聚合点的选择,最终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应该是面聚合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产业未来的主导权。

责任编辑:lmtwadmin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