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盟宋舰:智能多媒体终端发展展望
宋舰| 流媒体网| 2011-07-27


    【流媒体网】7月21日,由流媒体网举办的“智能、开放和发展——2011产业链各方齐聚论道电视新产业”峰会以IPTV、互联网电视为会议重点,结合三网融合的产业政策及最新进展,广泛邀请来自电信、广电运营商、家电厂家、设备厂家等来共同围绕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政策走向、商业模式、业务应用、技术趋势等展开深入的探讨。以下是中智盟应用规范工作组组长宋舰就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下关于智能多媒体终端发展展望的介绍。

  

中智盟应用规范工作组组长 宋舰

    一、何谓智能

    智能两个字这几年非常火,从智能手机的发展,到去年互联网电视,但是在今年转了一个方向,不叫互联网电视,叫做智能电视了。其实整个业界对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都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的说法,现在还没有为智能的概念做一个定义。对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终端,是不是开放性的软件平台就是智能?

    从智能这个汉字定义来讲,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包括几个领域,包括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归纳和推理的能力,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归结起来有几点,一个是理解,一个是规划,然后就是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能力。反过来,如果把这个概念放在智能终端上,我认为应该是两方面,第一,智能应该是体现在有明确目标的功能,通过智能解决问题变得更快捷、更便利,归根到底是一个过程的改善。也就是你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能让你更快捷的实现你的目的。第二,关于“智能”更深刻的一层含义,就是没有明确目标的功能,通过智能解决什么目标,是学习、理解、猜测、判断,还是挖掘用户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户行为分析。解决的是什么?你不知道想做什么的时候,通过智能能够挖掘出来你潜在的需求。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如果用百度,用Google,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解决的是你有明确需求的问题。你知道你今天晚上吃什么,你在劲松,劲松周围有什么,就会在搜索结果中显示出来。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今天晚上想吃什么,这时候就算把百度和Google给了你也是没有用的。这是我们对智能前期定义的理解。


    二、智能终端的几个趋势

 
 
    图一 IBM对智能电视的认识

    前期我们跟IBM一起做智能电视项目的合作,我在这里引用一张IBM对智能电视认识的图,他们把智能电视定义为“交互和个性化”的电视。有三个层面: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从可测量来讲,就是对用户行为进行时时监督,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来为产品和服务的持续改善做相关的支持。实际上互通已经做到了,三网融合之后,我们智能终端都可以上网,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最后一方面就是智能,智能实际上是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个性化的功能,可以带来新的广告模式,更精准的行为预测等等。

[NextPage]

 

    我们是智能终端联盟,原来我们一直提多屏融合,讲三个屏,现在加入Pad以后,已经是四个屏,甚至是N屏。那么为什么说是终端融合?以往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功能来区分,现在的终端设备在功能上日渐交叠,例如手机处理器的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电视,同时跨界产品也层出不穷。分析起来是几个原因造成融合,一是通信和内容逐渐数字化,第二就是终端处理能力在不断增强,所有终端现在CPU、SoC的能力非常强,第三就是软件中间件技术的发展。融合的表现主要是体现在终端互动上,多业务的数据在终端上可以进行交换,带来两种趋势,第一个是终端越来越采用嵌入式高级软件操作系统,以往我们做电视没有操作系统,但是现在我们都有了操作系统。第二个就是分布式计算(普适计算)快速发展,也为我们多屏互动带来了相应的技术支撑。

    终端始终是一个应用的展现,实际上是为应用做支撑的。现在不管是手机终端还是电视终端,都是对多种服务进行支持,而不像原来电视只看到广电的电视广播就可以,现在是多样化服务,包括音视频业务、游戏要求、信息安全要求、绿色节能要求、人机交互要求、信息和资源共享的要求等。为什么有多样化的需求?其实也是有相应的技术支撑的,包括现在多核的高级的SoC架构、高级软件操作系统、并行的分布式计算,随着这三种技术发展,使得我们智能终端可以支撑多样化的服务。

    还有一点,原来我们把自己叫做加工厂、硬件制造商,现在是由硬变软。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是各个公司做硬件的人员已经远远小于做软件的,我相信芯片公司也是一样,大量人员现在从事的是软件的开发。现在终端承载的应用非常多,以苹果给大家带来的共识为例,实际上用户体验并不是来自单纯硬件终端本身,而是来自于应用程序。同时,在现在整个产业链里没有哪一家厂商能够把所有的应用开发完毕,即使是苹果。因此,在当前智能时代,我们一直在讲开放式的程序平台、应用程序商店。实际上应用程序就是为完成某项或者某几项特定任务而被开发出来,对于应用程序而言,框架是应用程序的核心,框架是所有参与开发的程序员共同使用和遵守的约定,大家在约定上进行必要的扩展,但程序始终保持主体结构一致性。其作用就是让程序保持清晰、一目了然,在满足不同需求的同时又不互相影响。

    因此,在现在的智能时代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开放式的软件平台。需要我们做什么?第一,我们要制定提供整个应用程序框架。第二,提供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无论是手机,还是现在的Android、智能电视,都需要厂商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一套完整的程序开发工具,然后提供应用程序安装和管理工具。那当前我们理解的开放式的软件平台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呢?第一阶段,专业化阶段,以专业程序开发商和服务商为主,实际上从苹果APP STORE上可以看到,真正赚钱的、下载量大的还是专业化的公司,他有大量的资金和研发资源做这个事情。第二阶段,普及阶段,让广大程序爱好者加入进来做这个事情。

    我们认为智能多媒体终端跟传统终端比有三大改变,第一就是它是强交互。这个强交互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是人机之间交互,第二是机器与机器之间交互。第二个改变,就是人性化、易用性。第三,它不是单纯的终端,我们始终强调它是一个系统,它能够承载内容、承载服务,它会把内容和服务在终端上做一个完美的融合。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几个数字,第一是关于Wii,Wii在今年3月份销量达到8600万台,上市2年4个月销量突破5000万台。第二是针对苹果的iPad,iPad去年4月份发布,用8个月时间销量突破1000万台。苹果在今年3月宣布,iPad平板电脑的累计销量已达到1500万台 。第三是微软的Kinect,大约4个月时间累计销售量突破1000万台。

[NextPage]

 

 
    图二

    Wii突破性在什么地方?图二中的女孩子拿的是动力传感游戏手柄,这和以前游戏手柄不一样,以前就是上下左右的键。再看Wii的FIT,它是压力传感,称健康板,小孩子在地上踩的这个东西,这也是另外一种感应。再看iPad,iPad是从iPhone开始,是多点触摸完成了新一轮人机交互的模式。再到Kinect,他是通过两种摄像头完成人机交互的识别。

 
 
    图三

    图三上显示的还不单单是人机操控的模式,还涉及到多屏互动,实际无论从iPad,还是任天堂明年4月份要发布的产品,它们在互动上已经更深入,我们始终在做多屏互动,第一层面是完成内容多屏分发,第二层面是完成设备之间互相控制,第三层面就是针对各个不同屏的属性。电视有电视的属性,手机有手机的属性,Pad有Pad的属性,将来多屏互动就是利用不同Pad的特性来协同利用。比如现在看到的社交电视,电视输入法可以做到,手机和Pad完全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

    总结一下,人机交互模式得益于新的人机交互技术,人对机器的使用门槛在进一步降低,因为计算机已经越来越能读懂人在自然状态所传递的命令。所以我想强调的就是我们的智能终端发展实际上是伴随着新的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而前进的,如果我们单纯的谈智能电视,还是依靠原来的按键式的摇控器,已经不能够做到我们在强调的真正的智能终端的技术。

    关于人性化和易用性,我想谈一下Web2.0时代过了之后,其实就是Web3.0,借用一下Web3.0的共识,对于智能终端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第一,用户将享受更丰富的体验,特定用户的配制将定制给浏览器,所有互联网海量内容是因人而异。我们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就是互联网带给用户的是海量的内容,终端只是做这个内容的呈现,我们需要在智能化上做一点——能够让用户有一个导视或者推荐的功能,真正把海量的内容智能化的进行检索和提炼,进而提供给终端用户。

    Waqas E.在名为《Say Hello to Web 3.0 》的博文中列举了Web革命中的七项必要技术:一、移动设备,二、无处不在的连接,三、宽带接入无线互联网,四、开放技术、开放数据格式,五、开放身份、开放信用、个人数据和漫游式认证,六、智能Web技术、语义技术如OWL、RDF、SPARQL、SWRL,七、智能应用、机器推理和自然语言处理。

[NextPage]

 

 
 
    图四

    我们一直在提怎么样把用户体验做的更好,实际上用户体验是非常复杂的工程,这张图其实也是想给各位同行一个启示,我们真正想做好用户体验,不是努力去做就可以,这是一项是非常复杂的科学工程。

    实际上,将来的终端不是单纯的服务,而是要完成大量更多的服务,所以现在提一个说法,那就是终端既服务,无论你拿到智能电视还是智能平台,你都会体验各种各样的包括视频点播、语音通信、电子购物等等。

 

    图五


    总结一下目前我们看到的智能终端技术有五个关键点:第一,人机交互,也是现在智能电视比较普及的,包括手势识别、语音识别、触摸、体感遥控。第二,开放式的软件平台和中间件。第三,是UI、UE。第四,是家庭组网技术。现在无论是智能电视还是互联网电视,激活率都偏低,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家庭客户不具备条件。第五,云计算和用户行为分析,我们还是要做统一用户识别和身份认证。

    三、热点问题

    下面提两个热点问题,第一个,单纯的谈终端,现在已经陷入了困境:那就是终端不管怎么做,做的再好,可能都不能够促进整个产业发展,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在提要把生态圈建好的原因。现在看起来不管是芯片公司,还是终端制造企业,大家都说智能电视前景多好,大家都大干、特干,要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图六



    但是,实际上特别是在目前国内环境下,我们觉得还是至少要创造一种能够让整个生态系统中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得到好处的生态系统。现在有72%开发者愿意在IOS上做开发,只有36%不到的开发者会在Android上做开发。其实这个问题困扰很多家电企业,在做互联网电视的时候,没有第三方开发者参与其中,大量依靠的是家电企业自身来做应用开发。在这里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累,为什么这个行业没有起来!我觉得是因为整个生态系统没有建起来,我们其实都是希望能够促进整个生态链良好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的风险。我们都在对Android趋之若鹜的过程中,实际上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从微软、苹果起诉Android,微软起诉三星,甲骨文起诉Android不难看出,因为Android的开放、开源、免费,带来了这样的风险,这也是一个问题,希望大家有所思考。

[NextPage]

 

    四、中智盟简介

    最后,我介绍一下中智盟。中智盟实际上刚刚成立不久,5月初成立,它全称是“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英文简称STA。这个联盟是由TCL、长虹、海信三家智能终端企业按照“自愿、平等、合作”的原则自发组织的技术共同体。主要工作是围绕着智能终端产业链相关技术和服务来开展联合研发、推广应用、产业标准化、产业链建设工作。这个也是响应这个产业链的问题,还有就是企业由硬变软之后,你自己组织的资源不能得到保证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联盟形式是能够推进行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联盟的宗旨是广泛的联合国内外各界,在政府指导下,遵循联合、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方针,面向国内外智能终端相关产业领域,提高智能终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开拓和创新智能终端应用服务内容和领域,促进行业标准体系完善。发展适合中国、连接国际的产业标准。联盟遵守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开放社会交流活动为会员服务。联盟目标是致力于中国多媒体智能终端产业,推动一个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智能机顶盒以及个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技术发展,推进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商店,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标准统一化进程。

    那么为什么开始是三家家电企业?我觉得技术联盟也好,行业协会也好,真正面对市场压力最大的就是我们这些企业,所以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够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做这个事情。那就让我们共同探讨构建智能终端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模式,丰富智能终端应用,推动中国智能终端普及与市场拓展。

    相关链接:

    中数通陶文基:5A智慧社区的未来
http://iptv.lmtw.com/zzyw/201107/68276.html

    钮钢:中国电信跨屏互动业务的实践及思考
http://iptv.lmtw.com/IGD/201107/68280_6.html

    杨崑:三网融合试点主导权将从中央向地方偏移
http://iptv.lmtw.com/IPro/201107/68121.html

 

责任编辑:lmtwadmin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