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北京台春晚”首次实现京津冀三地联合录制,晚会融入了京津冀三地的非遗项目、特色年俗和地方美食,河北省定州博物馆的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首都博物馆的唐代石刻十二辰蛇像、天津博物馆的清代张明山制白蛇传彩塑等三地的蛇文物也首度齐聚。
“京津冀大视听”协同发展又添一笔,而此前的2024年11月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京津冀大视听生态协同创新”等12个“未来电视”试点批复,大视听生态协同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回首来时路,京津冀的大视听协同一直在修订中前行。
2018-2020:从广电科技协同到新视听战略合作
从2018年到2020年是合作项目框架架构期,期间有调整、有补充,从偏广电、偏技术走向了融合了网络视听的“新视听”,在坚持超高清、媒体融合等不变的前提下,加入内容创作、人才培养、基金等更多维度更深层次的合作。
2018年1月11日,京津冀三地广电局签订《京津冀广电科技协同发展项目合作协议》,按照“部市联动、区域协同、政策集成、资源共享”原则加强超高清、智慧广电、媒体融合、公共服务、走出去等五方面合作。根据协议,三地有线网络公司、电台、新媒体部门将分别在冬奥会有线电视专网、京津冀CDR(融合数字化广播)数字音频广播一体化覆盖、京津冀IPTV集成播控平台互联互通项目上取得突破。
2020年9月8日,京津冀三地广电局共同签署《京津冀新视听战略合作协议》,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强化三地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域的全面合作,从十方面构建具有京畿特色的新视听发展格局。一)设立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二)2022北京冬奥会宣传、转播等工作,探索建立重大主题活动三地视听联动机制。三)5G+8K。四)充分发挥智慧广电在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高精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五)京津冀地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新基建”。六)挖掘重点题材,通过联合署名、联合出品等形式推动精品创作。七)雄安新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建设发展。八)从业人员培训合作。九)“京津冀新视听发展基金”。十)加强京津冀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综合监管。
也是在2020年,京津冀的视听协作落地的动作多起来。9月8日,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成立;11月19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举办,开幕式上签署京津冀新视听媒体融合学院战略合作协议。
2021-2023:从新视听到大视听
VIP专享文章,请登录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查看
“码”上成为VIP会员
没有多余的门路、套路
只有简单的“值来值往”一路!
深度分析、政策解读、研究报告一应俱全
极致性价比,全年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更多福利,尽在VIP专享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周晓静]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
- [常话短说] 【重要信号】事关一体化电视,广电总局推进9地试点! 2025-04-10
- [周晓静] 见微知著|版权运营方如何应对短剧潮?独家对话捷成华视网聚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