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正在持续蚕食电视媒体的市场份额。从CTR最新发布数据来看,近年来,电视广告市场整体投放花费持续低迷,其中2024年1-11月,电视广告花费同比下降6.9%。
CTR发布2019年-2024年1-11月同期电视广告花费同比变化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广电媒体亟待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而AIGC为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在2025年1月7日总台党组扩大会议上,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书记、台长慎海雄提到,要积极培育壮大总台新质生产力、新质传播力、新质竞争力,深化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研究应用,持续巩固总台科技水平的权威性、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政策的支持为AIGC在广电领域的落地奠定基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及一些地方广电局均积极倡导利用AI技术驱动广电行业创新发展,鼓励各方加快在AIGC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
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信息中心和快手共同举办的“创意视界·可灵AI创作活动”落幕,该活动就旨在进一步提升广电媒体对AI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一系列规范政策也相继出台,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数字人身份标识规范》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使用规范(试行)》,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助力广电AIGC的有序发展。
行业需求和政策助力的叠加效应之下,AIGC浪潮正加速在广电领域铺开。一个最显著的现象是,广电AIGC实验室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
2024年,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到上海、北京、河南、河北、福建、安徽等省级台,再到吉林、成都、中山、南京、太原、无锡等地市级台,都纷纷成立了AIGC实验室,通过媒体基础设施的创新,促进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而在此基础上,一系列融合AI技术的应用成果也在陆续落地。
例如,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视觉生成技术的不断突破,带来了内容创作生态的变革,使得内容生产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尤其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目前在生成式AI作品创作方面已取得不少进展,如推出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首部AI译制英文版《来龙去脉》、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等等。
再如,虚拟数字人的出现,为广电内容带来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互动模式。在内容表现形式上,这些数字人除了担当主持人的角色,还会作为嘉宾参与节目的录制。如,作为浙江卫视宋韵文化数字推广人,谷小雨已经多次出现在浙江卫视的节目中,以最近一次浙江卫视元旦晚会为例,其与周杰伦数字人“周同学”、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和追光系列动画《白蛇:浮生》IP共同演出了《梦启神州 传承无界》;再如,2024年湖南卫视推出的旅行探索真人秀节目《我们仨》,将AI导演“爱芒”推至前台,参与综艺录制的全过程,承担了节目旁白、环节串联、行程策划等角色。
在互动模式上,虚拟数字人能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创新用户体验。例如北京电视台推出的广播级智能交互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在讲解知识、交互问答等方面都得到应用,并支持多语种操作;再如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超写实数字人“海蓝”,也具备类人的行为和基本逻辑能力,可以与人交流并输出内容等等。
除此之外,AI还为广电行业深入各个细分领域带来赋能。例如在文旅领域,成都广电等数十家城市电视台联合制作了AIGC主题系列城市宣传片《万千气象 AI中国》,AIGC全流程参与音乐制作、文本创作、美术分镜等工作,一城一片、共制共创,形成各地城市主题AI宣传片;再如在社会公益领域,上海电视台相继推出《因AI向善》、《因AI求真》系列公益内容。
可以确定的是,在AIGC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电媒体在AIGC领域的布局将进一步扩大,其将自身内容能力与AIGC技术深度融合,进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媒体场域,正成为推动广电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型的重要路径,为其带来诸多创新机遇和发展潜力。
当然也不可否认,在这一过程中,广电媒体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行业内存在不少声音认为,广电AI探索中存在盲目跟风、过度炒作、形式主义和缺乏持续投入等问题。同时AIGC技术仍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这既考验各方的资金实力,也对技术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此外,AI内容的版权归属和商业价值评估还存在争议,整体商业模式仍不清晰等等。
但可以确定的是,AIGC正在推动广电媒体行业历经前所未有的变革,广电AIGC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将影响着各个主体在未来市场中的位置,也将牵系广电行业在新兴媒介生态中的整体地位。
责任编辑:房家辉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解密】全国广电工程公司 2025-03-26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700M,迎高光时刻! 2025-03-25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上市公司财报分析! 2025-03-21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5G有个重要推动! 2025-03-19
- [常话短说] 【解局】某上市广电网又成立新公司,干啥?!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