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媒视域下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4-11-06
【流媒体网】摘要:内容生产融合内容是媒体融合的核心,传统媒体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在融合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依然适用。

  (作者:于雁红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生态新格局”摆到了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作出“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战略部署。传统媒体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全媒体时代下积极探索,守正创新打好高质量发展“融合牌”。

  媒体融合发展 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给广大受众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对传统媒体发展形成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以网络媒体为典型代表的新兴媒体,在融合发展的浪潮中,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行业生态,也重塑着信息传播的发展格局。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依然在受众中拥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传播渠道的限制使得大众收听收视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媒体作为融合发展中尤为重要的新生力量,高效的互通性、互联性、互动性使用户黏性不断提升,其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打破了地域、媒介之间的壁垒,呈现出实时化、广链接、互动强、裂变快的传播特性。

  实时化打破传统媒体传播时限媒体发展进入读秒时代,受众在新媒体平台可以实时接收最新消息。瞬息万变的新闻、生活、娱乐等垂类内容,不仅可以满足受众随时获取的需求,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这就让大众从传统固定时段被动接收媒体信息,变为随时随地主动搜索浏览全球动态,打破传统限制,大幅提升了时效性。

  广链接满足受众需求精准触达新媒体的链接效应让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资源,只需一个关键词,就可以跳转到与受众需求相匹配的信息条目,囊括图文、音视频、动漫、海报、投票等海量内容,既精准又多元地满足受众细分需求,实现信息接收和价值观念的高效传递。

  互动强提升用户参与度和融入感与传统媒体单一的接收信息相比,新媒体允许受众参与内容的创作分享。可以是信息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传播者,双重身份不但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灵活化需求,不受地域限制的随时互动、表达意见,更是最大程度地拓宽了大众“朋友圈”,提升用户参与度。

  裂变快给内容把关带来新的挑战新媒体信息内容传播广发酵快,“人人皆媒”的现状成为意识形态风险领域的一大挑战,极端化舆论热点屡见不鲜,这也对内容把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及应对策略,壮大主流媒体声音,是优化新媒体环境的有力抓手。

  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

  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借助互联网、拥抱新媒体,积极建立客户端、培育新媒体账号、搭建互动平台,在构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上下大力气,通过多维手段打通壁垒全面提升影响力,在探索转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内容生产融合内容是媒体融合的核心,传统媒体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在融合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依然适用。传统媒体丰富且相对成熟的制作资源为新媒体提供内容支持,而新媒体则为传统媒体拓宽了创作思路,让传统媒体表达更具网感化,新媒体生产日趋精品化。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在内容融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究与实践。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的《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以数字为题,通过五线谱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与人物故事生动结合,是主题立意与内容融合高度契合的成功范例,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唯一一个融合创新特别奖。央视频客户端则通过AI、VR、AR等技术支撑,将重大主题报道集纳到专题专栏,《划重点!2024政府工作报告来了》《云游美丽中国》等聚合了海量图文、音视频、动画、海报等优质内容,形成宣传报道主阵地。

  采编流程融合采编流程的全媒体化,让“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机制日益完善。重构策采编发播的工作流程,不仅打破了部门之间相互分割的局面,更大幅提升了融合生产的效率。

  例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目前,人民日报社共有融媒体工作室46个,由39个部门和单位的300多名编辑记者跨部门组合,通过项目制施工,各融媒体工作室积极作为,成为全媒体新闻生产的突击队和主力军。

  传播渠道融合多渠道、跨平台传播让融合发展实现了从“相加”到“相融”,不同地域的主流媒体积极联动,开拓新的传播渠道,实现媒介资源高效整合,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

  今年,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沿黄九省(区)共同策划推出“大河文明涌‘新’潮——沿黄九省(区)融媒体系列活动”,多主体联动,立体式宣传,弘扬黄河文化。同时,联动全国各省市主流媒体推出“屋檐上的文脉——遇见Z世代”“跟着悟空游山西”等一系列活动项目,也让媒体融合一盘棋的声势更大,众多新媒体产品迅速“出圈”。

  经营创收融合媒体融合要持久发展,还需具备“造血”功能。近些年,“新媒体+产业+电商”的运营模式,也在不断拓宽经营赛道,融合格局初步显现。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作为全国最早一批探索MCN业务的省级广电媒体,以“媒体电商+供应链+培训+新媒体账号孵化+人才输出”的生态链条,将商业服务带入传统广电业务;“四川观察”作为网红账号则是布局了各类产业,实现经营创收可持续发展。

  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从三个“着力”下功夫。

  着力优化生产体系在内容生产上,可以实现分兵种作战,一类是发挥传统媒体优势实现“精品化”生产,另一类是以速度优势实现“轻量化”制作;在技术赋能上,要充分探索大数据、数字人、AI等应用,将新技术优势与媒体融合发展深度结合;在样态创新上,要采用短视频、微短剧、H5、VR、动漫、共创等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更多融合发布的视听产品。

  着力创新运营模式媒体不仅仅是内容生产者,也是内容运营者,还是产品营销者。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建立适用全媒体时代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和体制机制,通过技术与运营手段,提升重点账号日均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促进重点作品多次曝光、成为爆款。同时,通过创新运营模式为主流媒体提供更多市场价值。

  着力完善考核机制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势在必行,中宣部将主流媒体的新媒体传播指数作为考核内容,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我们要按照媒体深度融合的要求、任务和目标,打破常规摸索新路,设计符合各自特点的改革与融合方案、考核办法、激励政策等,从而实现体制机制更活、采编效率更高、经营潜力更大、发展后劲更强的目标。

  传统媒体要挺进主战场,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扛起信息化条件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要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不断激发融合的生产力、聚合力和传播力,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