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丨破圈、增量、创新,细数OTT的2021年
云中| 流媒体网| 2021-12-27
【流媒体网】摘要:从OTT企业们2021年的布局、动向、成果,看OTT行业的最新趋势。

  2021年的OTT行业,又有着许多新的变化:

  比如市场继续迎来新的跨界入局者,给本就不平静的电视大屏产业带来新的变数与可能;比如不仅电视大屏的功能与服务承载更加智慧和多元,产品形态也在发生着更多改变;再比如运营方式不仅更加多维,也更加破圈;此外,从大屏短视频的普及,到云游戏等创新业务的兴起,再到愈发便捷的多屏交互等,则为OTT行业不断开启着新的增量……

  种种变化都反映着,在电视大屏产业整体转型、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新的价值与势能也在不断出现,并推动产业进一步走向新的变革阶段。我们通过OTT企业们2021年的布局、动向、成果,盘点OTT行业的最新趋势。

  新入局者,再迎跨界新玩家

  8月,百度正式发布了V86小度智能巨屏电视,并宣布正式进军电视行业,成为2021年电视圈的唯一一个新入局者。

  与此前华为、OPPO等跨界电视玩家类似,百度入局电视,也是瞄准了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家居市场的广阔前景。在智能家居入口载体方面,百度此前已经在智能音箱市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进一步入局大屏,有利于百度更好地抢占家庭场景。

  另一方面,基于百度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小度也在通过小度助手渗透到更多产品品类和场景,并致力于让小度助手成为智能设备的标配。在这一逻辑下,如果聚焦到电视大屏领域,百度为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接下来也将继续加码大屏布局。

  面对快速发展的智慧家庭市场,各企业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而电视大屏又是这一过程中难以绕开的一环。因此,无论是此前的华为、OPPO,还是今年的百度,对大屏的布局都将继续深入。而百度之后,或许也将继续出现新的电视玩家。

  智慧变革,产品与场景之变

  2021年,电视大屏的场景化、智慧化演进趋势继续,企业们都进一步加码以大屏为中心的智慧生态体系的构建。

  3月,雷鸟科技发布了全新的智屏操作系统UI5.0,作为一款全场景的智慧系统,雷鸟系统UI5.0不仅拥有全新的智屏体验,还可以全面赋能AI×IoT设备;5月,康佳将其APHAEA战略全面升级为“APHAEA智慧+”战略,由产品硬件生态向全套系的智慧生态升级,并以智慧家居为核心,向智慧酒店、智慧康养等泛智慧产业场景拓展;6月,华为发布HarmonyOS 2操作系统,这一面向万物互联的系统将贯穿华为的“1+8+N”全场景智慧生态体系;到今年9月,小米在其手机×AIoT战略下,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也首次突破4亿。

  除了围绕电视大屏展开的智慧场景打造,电视大屏本身也在形态方面发生着不少新变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步入智慧屏阶段后,使电视大屏极大扩展了自身服务边界的智能摄像头的普及。纵观当下的智慧屏产品,智能摄像头已经成为标配。小度科技CEO景鲲今年也提到,未来所有电视都将成为智能摄像头电视。基于此,AI健身、视频通话等大屏业务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外,屏幕可旋转也是今年大屏形态之变的另一个特点。此前,雷鸟科技曾推出了可旋转屏幕的TCL·XESS智屏。今年10月,虹魔方则推出了一款可移动、可触摸、可横竖屏转换的大屏新物种“ADDFUN自由屏”,为电视大屏的产品形态、交互方式、使用场景等带来了更多创新。

  无论是智慧场景,还是产品形态,电视大屏的演进步伐都在加快。在此过程中,电视大屏不仅将进一步完成从看到玩、到用的转变,也会极大改变人们对电视大屏的原有认知,让人们得到更多智慧新体验。

  业务创新,从云游戏说起

  作为大屏众多垂直赛道中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业务之一,云游戏是今年OTT产业避不开的关键词。随着5G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云游戏日渐显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电视大屏作为云游戏的最佳载体之一,也开始承接起更多云游戏场景。

  比如雷鸟科技,已经与腾讯START云游戏、网易云游戏等8家云游戏服务商达成合作;再比如虹魔方,也通过与腾讯START云游戏、天翼云游戏等平台合作,为用户带去便捷的云游戏体验;乐播则与天翼云游戏合作推出了云游戏主机,让大屏云游戏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此外,酷开科技、聚好看等平台也都在云游戏方面进行着布局……

腾讯START云游戏界面

  与此同时,对OTT企业而言,也在硬件层面为云游戏的发展创造着条件。比如TCL推出了专为电竞打造的游戏智屏C9,长虹推出了游戏电视D6P MAX等。而在虹魔方的ADDFUN自由屏等产品中,还将手柄作为标配,实现对用户的进一步引导。

  可以说,在电视大屏娱乐场景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云游戏正在为用户的价值挖掘、商业变现带来新的助力。如果以更加长远的视角来看,云游戏其实还可以与家庭健身、虚拟陪伴、文化体验,甚至云电竞、云VR等领域结合,从而不断为电视大屏打开新的价值之门。

  增量空间,大屏短视频的新故事

  如果说2020年是大屏短视频的爆发之年,那么2021年就是大屏短视频的普及之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见顶,以及更多年轻用户回归家庭,大屏短视频的巨大前景在今年得到进一步显现。

  一方面,B站、西瓜视频等中短视频玩家开始更加注重大屏,尤其是B站,其电视端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越了PC端,成为MAU排名第二的设备,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大屏对中短视频用户的巨大吸引力。

  另一方面,易平方、风行、雷鸟等企业,围绕大屏短视频的布局也不断深入。比如易平方的抖屏,已经延展出了营销、电商、内容发行等一系列业态,并开始在部分省份IPTV、移动端进行着拓展;同样在自有平台外进行拓展的还有风行的橙子视频,今年不仅作为独立应用进驻三星电视,还上线了湖北IPTV等平台;再比如雷鸟科技也在其今年最新的雷鸟系统UI5.0上内置了短视频栏目,实现短视频的一键直达。

抖屏的开机直达

  随着各方的加码,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显现出巨大威力的短视频,也正在为大屏开启新的使用场景和流量空间,并在大屏的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带来助力。当然,大屏短视频生态的打造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屏短视频生态,打造出更多差异化竞争力,将是布局各方需要更多考量的。

  创意运营,多维度的拓界破圈

  除了产品与业务创新,在创意运营方面,OTT市场今年也出现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比如虹魔方借助“二十四伎乐”这一文化IP,同时结合互动竞猜、IP授权礼品等方式,在电视大屏端开启国风文化演绎,给用户带来新的视听体验。而这种跨界玩法也并非虹魔方首次,此前,虹魔方曾先后联合中国国家地理、言几又等伙伴,将更多原本属于电视圈外的内容与服务资源引导至大屏端,开启了新的大屏消费场景和营销模式。

  再比如酷开科技,今年相继在八个城市开展线下主题粉丝嘉年华“第二季”,以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方式,为活动融入更多可玩性、互动性、体验性。相比线上运营,这种大规模、高规格的线下活动,无疑更能让用户体验到以大屏为中心的智慧场景的便捷与智能。而打造线下活动IP,不仅颇具创新性,也是对大屏原有运营思路的突破。

  近两年,产业一直在强调拓界、破圈,对OTT企业来说,基于对用户的理解、对数据的利用、对热点的借势等,打造能吸引用户参与、让用户眼前一亮的创意运营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大屏使用体验,增加用户粘性。不难预测,随着大屏运营方式的不断深入与多维,接下来还将有更多值得参考的案例与经验出现。

  投屏成势,从软件到硬件

  今年,一个明显趋势就是,OTT企业们都更加重视投屏这一曾经的“辅助性”业务了——除了极力将投屏打造成为产品的主打卖点之一,甚至还推出了一系列投屏硬件产品。

  比如在雷鸟系统UI5.0上搭载的四路投屏功能,可以在不下载安装任何应用的情况下,实现4部手机直接投至大屏;汗粮科技今年推出了扩展屏引擎,可以实现手机端向大屏端的“投应用”;小度推出的电视新品,可以实现与智能音箱产品的屏幕互通;而华为、OPPO等企业推出的电视产品,也更加强调与手机间的互联互通。

  投屏硬件方面,在去年长虹与爱奇艺联合发布AI投屏电视后,今年1月,双方再次发布AI投屏电视一体机新品;4月,酷开科技发布了主打屏幕共享的APP“共享屏”,同时推出了投屏硬件“共享屏mini”;7月,深耕投屏市场多年的乐播推出了专业投屏主机乐播乐投。

乐播云游戏主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乐播还完成了过亿元的B+轮融资,反映着投屏市场的价值和前景。投屏已然成势,而从软件到硬件,随着屏幕的增多,用户对投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投屏的方式也在变得更加多维。相应地,投屏市场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码。

  打破藩篱,OTT+DVB新趋势

  OTT+DVB并非新鲜业态,但二者的合作形式却在不断多样。近一年多时间以来,一些OTT企业通过与各省广电合作的方式,在首页导航栏内上线直播栏目,为用户观看电视直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

  DVB与OTT合作开始增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屏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以及各地有线谋求破局的日益迫切。而OTT上线直播频道,可以说是冲破原有藩篱,进一步补足劣势的关键一环。

  当然,对于这一合作模式,在大屏监管趋严和全国一网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一些变数。比如OTT端的直播业务接下来是否能在更大范围展开,又将以何种形式展开,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小结

  2021年,OTT继续朝着智慧化、价值化方向演进,不仅功能承载和业务场景更加多元,产业各方的破局路径也更加多维。而无论是原有趋势的加深,还是新趋势的出现,都反映着OTT产业的不断成熟。在产业势能不断累积的过程中,接下来的OTT市场,也将迎来更多新的变革与可能。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