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13日,由流媒体网主办、河北广电无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协办的第21届论道暨中国IPTV/OTT智能视听产业高峰论坛在河北正定隆重举行。
本届正定论道以“智屏无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产业链多方核心人员,围绕当前从视听到智能视听、从大屏到智慧大屏的转型升级路径展开探讨与分享,为视听产业各方挖掘新价值、抓住新机遇、跟上新时代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5月13日上午主论坛上,互动媒体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崑做了主题为《转型期新业务的挑战和机遇》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与前几年参加流媒体网论道时感觉不同,如今我清晰地感受到大屏和移动互联网在运营、数据、精准推荐等很多方面的差距在迅速缩小,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局面。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另外一个问题,这同时是转型期新业务的挑战和机遇。我今天主要分享四部分内容。
数字服务模式的转型
两三年前我们就曾提到过,移动互联网已经快触顶了,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快触顶了,用户红利已经消失,比如垄断化的加剧,以及各种方面的激化的等。市场原来的发展模式下的潜在空间已经被挖掘完了。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生的,整个大屏在内所有的ICT公共服务现在几乎都在同步发展,这就是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提醒大家注意的一个现象。
为什么现在大量的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上最新的这些推荐算法、内容等,都在向大屏上同步转移?因为它必须找到一个新的空间,来承载手机屏无法承载的服务。
我们的基础技术理论,在1940-1950年开始起步,也就是说1970年以后,几乎没有在基础技术理论上有任何本质创新,包括今天所说的AI、人工智能、大数据,都可以在1960年代的麻省理工、哈佛大学找到这些信息。互联网相对晚一点,是在1960年代才开始的。 事实上,现在的互联网、电信、广电体系,电信的理论是几十年前完成的,我们所谓的技术突破是技术应用的突破,不是基础理论的突破。技术创新的这条线给我们带来动力其实几十年中没有本质变化。
信息通信的发展曲线,包括电信、广电,变化是在什么时间?是在1980年以后,电信的代表就是数字交换机,广电的代表就是数字有线电视,起步相对早,但在2000年之前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尾声,后面靠的是惯性继续增长。
互联网的发展曲线,是1967年、1968年提出的原型,在美国政府和军队的推动下,在1980年代开放给商业市场,在1995、1996年左右出现了起步,然后在2000年左右达到高峰,过了几年又有了移动互联网。
这三条曲线同时放缓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技术、市场全面地进入“滞留期”。而且我们找不到任何动力推动这个市场,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局面,这不仅是大屏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所以有人感觉现在做什么都不新鲜,好像抓不住。其实这个感觉是非常对的,因为在传统的筐子里再怎么折腾也就到此为止了。
都在转型,移动互联网走得比较快一点,有些思路我们可以借鉴。其实在三网融合以后,这些已经是相通的了。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来看,之前主要都集中在用户转化路径短、线下资源需求低的娱乐、新闻、通信、商务、生活等几个方面。现在,这个市场在触顶之后,开始出现我们耳熟能详的“下沉”。比如原来很多用户转化路径长、线下资源需求高的业务,比如社区团购买菜,现在像黄金宝地一样,为什么?因为原来的业务已经没有可挖掘的空间了,现在只有再把更多的空间纳入囊中,才能够得到增长。但是不是把卖菜的生意做好就可以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此前行业发展的核心是以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结合创新成果填补之前信息传播力的空白,哪个地方有信息传播力的空白,就是优先发展的地方。其实这个空白点根本不在菜市场,也不在自行车领域。我们现在还有两个地方没有突破,一旦突破的话,不管是移动互联网,还是大屏领域,很多的空间都将被打开。第一是人的身体,第二是物的空间。
我们现在刚刚打开新的市场和新的切入点,有两个切入点是值得我们考虑的,第一个被我们最关注的就是用户转型路径长,线下资源紧密耦合的数字化社会中的实体空间,解决物的进入。另外一个就是人的身体的近距离空间,利用AR、VR的技术更贴近。我们在原来的模式和业务空间当中去做竞争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怎么转型,这里面对于所有的各位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数字化社会的建设实际上是很好的机会,先往实体空间里进军,挖掘物的空间。仅仅依靠增加内容供给和渠道覆盖实际上是无法满足我们未来全部传播空间的。怎么把我们的媒体和数字社会的发展建设更好地同步起来?实际上是实现整个媒体转型、大屏转型非常重要的方向。平台不再作为一个简单的文娱的汇聚焦点,流量的焦点。流量这个词可以继续去用,但是不要单纯以消费流量为核心。纯消费流量的竞争、纯消费流量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时代不会重来。平台必须向数字化社会转型,把平台转化为社会信息流的聚焦点。一边是虚拟,一边是社会现实空间,发挥信息枢纽作用。具体转化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借鉴5G。
5G发展状况的借鉴
5G应用的创新从消费到工业制造到航空旅游几乎是无处不在,工信部又发了5G方面的创新白皮书,产业会推出成百上千的案例,三大运营商也在推出自己的案例。
首先第一个是搞超高清,我们也了解了一下5G目前超高清应用的情况,包括5G背包、5G高速直播车等。我们现在发现一个问题,怎么把它转化为一种刚需替代品?第一是5G高清视频应用,现在的5G、8K高清全部都不是刚需替代品,可以抓示范典型,但是绝对不会大规模地推广这个东西。
第二是5G+XR应用,包括AR和VR,我们也做了很多经典的案例,包括大型体育赛事的播出,包括大小屏联动的播出,包括博物馆的体验,但是XR里面的技术,现在有一个内容到硬件的死循环依然没有打开,如果这个不打开,那么商业化怎么推广?云VR和在线VR的上线也面临网络的压力。
第三是5G的RCS增强消息,我刚听人介绍了消息类的业务向视频化的移植,此外还包括5G+交通、5G+医疗等。所有的这些应用都可以作为大屏探索实体空间路径的参考,因为之前还没有一个领域像5G这样系统性地几乎把所有可以想像到的应用场景全替你试了一遍,这里爆发出来的问题大屏领域都可以直接借鉴。
归根到底一句话,从5G这么多的案例里面感觉到的是什么?就是很多应用只能示范,却根本无法商业化。这是5G应用在多个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我相信在大屏领域也会出现的问题。但我说的是不意味着5G没有信心。现在所谓的5G应用不好的很多观点,我个人并不认同。3G、4G全部是应用滞后于网络三到四年爆发的,因为产业的应用创新要适应网络的新特性,要有一个自然的过程。你能给3G、4G同等的时间,为什么非要5G刚部署第一年就必须爆发?这个要求本身就是违背产业自然发展规律的。所以在2022年年底和2023年之前,着急说5G无用论的人连基本产业规律都不了解的。苹果的应用商店,4G的抖音也是滞后于牌照发放三到四年的,很正常。
5G应用的前途在哪?我个人觉得对于现在示范的一些应用表示怀疑,建议关注两点,第一,比现在的手机屏幕和APP更靠近我们的眼睛和皮肤。第二,比我们现在所有的技术手段更靠近我们的物理世界,以及我们的传感器。做不到这两点,我们想替代现在的4G应用或者是替代大屏应用,摆脱内卷化的局面,然后实现整个产业转型就很困难,这个当然不是光大屏的事,也包括整个ICT,包括移动互联网端的所有应用转型。
说一下我对于未来的预期。最早人们在讨论OTT时,我在讲IPTV,在2016、2017年人们都对IPTV欢欣鼓舞时,我建议IPTV赶紧转型。今天我还是想利用论道会议这个场合做一个预判,也就是2030年到2035年,从硬件设施上对于目前的OTT、IPTV一系列体系的依赖可能就消失不见了,如果大屏行业不能够有效地完成转型,即便有政策,即便有行政手段,也依然管控不住这个市场。因为流量、用户和各方面的服务会完全融入其它体系,如果用政策压制,最后就是产业体系和社会资源全部都会旁路掉,屏蔽的是自己。
目前到2035年,大屏还是优先在更熟悉的领域耕耘,包括挖掘大屏属性的深度价值,比如深度运营,通过新农村、养老、社区细分市场,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深度价值。或者说把整个移动互联网领域成果全部移植过去,嫁接这种成熟的资源。或者是通过数据和版权实现内容价值的提升,要把手头的牌用好。而其后一定要把平台从纯视频和文娱向媒体枢纽方向转型,有些省媒体已经开始尝试了,甚至让每一个村去开通虚拟频道。如果不把根基扎得足够深,将来在超级应用的打击上,大屏平台是没有还手之力的。未来要在数字化基础能力当中去寻找定位,提升内容消费空间,在万物互联环境当中承担相应任务。
中国人很会生产,但是中国人不会消费。从最近一段时间来看,中国人的吃喝玩乐需求还没有充分挖掘。所以大屏需要参与内循环市场,要用好手中的阵地,增加用户消费的机会,非常熟悉在复杂的应用当中筛出需要信息的人可能很少,中国人还是喜欢大屏,或者是抖音这种简单、直接的信息获取方式,大屏有很多机会,只是市场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来。
实体化场景的探索案例
我下面讲一些和这个大方向有关的案例,建议大家关注一下。第一个案例是便捷直播间,目前网红经济虽然受到了规范,但是市场还是有空间的。最近有人拖着直播车在田间地头甚至是商场等各个场合做直播。
第二个案例是智慧城市/区域数字底座,利用5G网络,固定宽带网络、边缘节点,IDC等设施,结合IPV6、北斗、物联网数据,提供支撑相应功能实现的数字底座。
第三个案例是5G+行业物联网服务,它需要很多的信息接口,实际上跟大屏是可以衔接的。
最后讲下网络运营能力的重塑,刚才讲到的这些内容背后都有一点,就是说大屏需要一个全新的能力支撑。三大运营商同时在讲网络转型,例如数字中台、云网融合等等。如果云网之间不耦合,很多的业务就很难开展起来,对于未来三到五年甚至八到十年的视频业务发展所作的研究中发现,如果网络和业务不重新回到类似数字电路这样的紧耦合,包括在线VR等业务根本没有办法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佳的服务体验。包括云网融合、包括算力网络、边缘能力等,要做很多深刻的变革。
希望大屏抓住这次转型机会,尽快完成业务转型,迈入一个新的台阶。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侯亚丽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解局】最高人民法院某案终审判决,涉及区域广电整合! 2024-09-14
- [常话短说] 【解局】AI电视,要起飞? 2024-09-11
- [常话短说] 【首个】中国广电5G-A实质性动作! 2024-09-10
- 榜单|电视台最新数据发布! 2024-09-06
- [常话短说] 【重要】又一政策落地,事关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