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论道|广科院张伟:IPTV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流媒体网| 2020-10-21
【流媒体网】摘要:IPTV行业将进入转型升级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能力赋能,突破行业升级困境。

  IPTV用户已破3亿,对各地新媒体而言,在步入新的市场阶段的同时,是否能强化根基,把握智慧与融合趋势,寻求业务与模式的突破,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接下来的产业格局。

  2020年10月20-21日,由流媒体网主办,百视通、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协办的浦江论道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在21日下午召开的“新媒体·融智论坛”上,与会嘉宾集中分享了基于IPTV延伸出的跨界融合、跨屏联动、跨省共赢之道。

  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互联网视听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伟做了主题为《IPTV产业发展趋势探讨》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IPTV方面的一些积累和经验。论道这两天我学习到不少东西,很感谢灯少提供这个机会,今天我作的报告主题是《IPTV产业发展趋势探讨》,主要是从人工运营到智能运营的转变。

  IPTV行业发展概述

  虽然IPTV行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同志讲了很多次,但是在这个地方我简单介绍一下。前天在成都网络视听大会,我们自己办了一个IPTV的小论坛,题目以IPTV的十年为主题,跟大家聊了一下IPTV过去的发展情况。整个IPTV在中国的发展不止十年,应该说借上海的主场,2005年上海百视通在国内开始跟运营商布局IPTV产业和业务。讨论IPTV的十年,因为从国家层面,2010年开始出台三网融合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国家出台三网融合方案,各部委出台管理方式和方法,广电总局出台一系列关于IPTV的管理文件,关于三网融合的地区等文件的出台为我们国内IPTV业务从政策层面给出相应的规范和解释。

  2010年到2014年这几年间,广电总局政策层面到位,2015年到现在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发展速度非常快。2015年之后,我们原则上认为三网融合不是试点阶段,是全面铺开和运作的阶段。根据我们数据的相关统计,在2016年、2017年IPTV用户数出现爆炸性增长。

  2014-2019年的全国IPTV用户数可以看到,到去年年底今年年初,IPTV的整体用户数达到将近三亿。虽然大家统计的口径各有不同,工信部的统计数据经常会把移动的业务和盒子业务纳入到IPTV的统计业务当中,广电口径的统计上面一直在说IPTV的规范化工作,不太以统计OTT方式从事IPTV的形式,移动的业务没有被统计进来。但是纯粹以专网提供服务的角度来讲,IPTV用户到了2020年不能说突破三亿户,也是非常接近。

  虽然我们的用户增长数非常快,但是从业务上面来说,IPTV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阶段。为什么说处于初级阶段?不是说规模,不是说技术体系,而是整体营收方式和对用户消费的刺激方式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现在整个IPTV产业主要的收费主体基本来自于用户的月租费、收视费的形式,对于集成平台来说获取利润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运营商进行用户按人头的结算方式。虽然在过去的很多年间我们想各种各样的方式把用户的ARPU值提升起来,无论是更吸引用户的内容,吸引用户点击,还是上政府服务等等,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的模式非常小,很多人不喜欢在大屏进行相应的操作。所以整个IPTV发展比较初级,业务体系必须要转型,依托原有的收视费的方式,和原来的传统的有线电视走过的路线非常相近,最后趋于没落不可避免。

  同时,IPTV的市场目前看来也快要饱和,IPTV机顶盒出盒量逐年下降,基本持平。除非有下一个比较大的契机,比如说高清转4K,4K转8K,否则我们未来的体量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再有大的更换的体量。同时电视媒体一直分成IPTV和互联网电视两个分支,互联网电视是OTT市场,活性非常高。这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由于OTT市场每个牌照方都是面向全国,不受地域限制,另一方面家里买电视机,会带一个内容服务商,本身是智能电视,OTT的牌照是7个,3个总台,国内电视机每年4500万的销量,只要购买天然诞生OTT的用户,不算很多运营商自己发的盒子的数量,整个OTT市场的淘汰更新率始终保持。OTT的业务更容易踩政策边线,很多业务在IPTV上受到严格的管理,OTT上会打一下擦边球。对于互联网的头部内容平台,像爱优腾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容植入到IPTV当中,反而在OTT的平台上面获得比较大的自主权,愿意把自己放上去,用户的收费热情的比IPTV高一些。

  IPTV现阶段发展的瓶颈

  整个视频产业格局看来,所谓传统的电视广告地面、卫星、有线,慢慢在萎缩,IPTV、OTT和网络视频用户的体量非常大,网络视频用户通过各种终端观看互联网上面的内容的用户体量非常高,整个用户收视的主体都集中在开放公网上面,同时网络视频用户时间比较宝贵,非常碎片化,不跟过去一样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回家就是看电视,一看看好几个小时,进行视频内容消费和收视的时候,你想要让他长时间观看一个节目或者持续在一个频道上看一个节目越来越难,造成短视频和直播视频的兴起。

  虽然长视频的消费主体依然存在,但是现在看长视频的内容消费的统计数据,一个电影两个多小时,人在里面完全看完的时间越来越少,经常快进。一方面人的时间越来越值钱,整个社会快节奏,另一方面消费习惯也越来越进入快消费状态。

  在内容的发展趋势上,IPTV也好,互联网电视也好,本身只是一种提供内容消费的方式和渠道,这个方式和渠道能不能满足用户,要看内容是否匹配用户的消费习惯,用户非常热衷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增量非常快。短视频用户到2020年6月份的时候有8个多亿,近9成的网民使用。很多人对自己是不是短视频用户并不是很确定,实际上你用的各种各样的软件,甚至用淘宝,淘宝也是上视频推荐,点开一个产品来10-20秒的推荐,这些都是短视频的范畴,短视频是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应用。截至2020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5.62亿,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达3.09亿,网络直播是2020年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互联网直播造就了很多网红,各种各样带货的、游戏的网红,比较大的直播平台可以同时开启几千甚至上万的直播间。很多用户看网络直播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轻网络直播的方式,看到他从一个房间看一会儿,没有兴趣到另外的房间去,用户的流动速度非常快。

  现在开放网络交互的方式可以让用户很方便和直播提供者进行信息交换,而且很方便用户进行消费,打赏一下或者是点赞什么的,这样的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成为用户主要的消费方式。

  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出现了,IPTV业务对于新内容的引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对于我们的管理部门来说,IPTV和电视就是一种正统的电视播出业务,正统的电视播出业务对于直播内容,对于短视频的内容面临海量的审核问题。我们要求电视上每个东西都要经过充分的审核,一播一审,这个地方从北京放了以后,拿到上海来放,原则上上海需要对这个内容再审一次。

  我们刚才说到的短视频还有轻直播方式,因为碎片化的内容数量非常大,原来的这种内容审查方式在新的内容服务上基本不太实用。很多内容跟用户产生交互行为,预先审查,你跟用户交互的时候无法预测后面产生的其他的信息,对于信息传输和安全性有一些考虑。另外,现在很多的OTT平台上一事一议进行直播的行为,好比国庆联欢会大家发现直播的方式在传输上面质量不得到保障,确实会影响用户体验,看着看着暂停和卡顿,IPTV上面比较好解决。

  OTT已经进行了尝试,如果想让进来的新内容形式和内容能够上到IPTV平台上,我们需要现有整个技术体系做改变,这涉及到政策和管理方式跟着进行调整。虽然我们政府部门的管理政策一向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但是技术在发展的时候以保障内容的安全为核心考虑。

  例如短视频和网络直播,上IPTV基本上不可避免和目前公网的内容库产生联系,IPTV是分省的专网运营,现在比较厉害的抖音快手B站等,一个短视频内容库不是几十T能解决的问题,如此大量的内容你不可能在每个省的专网当中进行一次注入,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对于各省平台包括运营商来说,也是受不了的,而且者每次注入完之后,这些内容上线的时候怎么审查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内容的碎片化很严重,量非常大,每个内容的播出在各个地域有地域性,导致他们的审核标准不一样。我们开过讨论会,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想让IPTV的各类业务获得相应的活性,能够把将来的各种业务推到终端上来,首先要解决专网和公网之间有线数据互通并且保证安全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在审核内容上做到大家互认的问题。审核内容互认提到多次,获得很多领导的认可,但是缺乏一个处理机制,也就是说,我们一直以来是谁播出谁审核,谁出问题谁承担责任,A审查完,B拿出来用出现问题,B是不是不担责任?但是播出条例里面不是这样写的,所以说需要在相应的政策层面对这个地方给出一个说法,进行一定的松绑,才有可能做到一家审核多家使用的情况。技术问题不是问题,我们局里面启动的一系列的项目,做区块链的审核,每个内容上链,大家统一使用权威机构审核的内容,现在的问题是权威机构谁来当的问题。

  IPTV新时代智能的到来

  刚才一直在说IPTV的历史和新业务,实际上,我想要说的是原来的IPTV靠传统收视费的情况不足以支撑IPTV的发展。想要下一步的发展,把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引进来,那就是短视频和网络直播,还有将来产生各种各样其他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引进来。IPTV加入人工智能,以前的内容组织方式不太适用,推荐谁,不推荐谁,不是后台运营团队的人脑决定,而是由系统决定,海量碎片化推荐给用户的时候,必须有精准分别出用户来适用不同用户的推荐办法,把内容推荐给用户,才能够及时发现他所想要的内容。

  很多人刷抖音,刷头条和B站停不下来,为什么?你觉得库里面的内容都有意思吗,万分之一有意思就不错。但是你一直刷着得不下来,他把你觉得有意思的东西推荐给你,这个算法变成核心专利。如果有这么一套良好的推荐算法应用到我们的大屏上来,确实可以提升用户的收视黏性。但是传统的人工运营的问题从后台统一配置,前端统一呈现,头部内容利用率很低,这是一直以来存在的情况,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提用户用交互式的网络电视应该是千人千面,每个用户点进来的EPG不同,真正做到千人千面比较少,目前看到用户黏性特别高的平台都是千人千面,你进去推荐的内容是根据你过去的消费行为推荐出来的。

  目前能够成功做到比较符合用户消费习惯的智能推荐系统基本都是依靠人工智能进行运营的。未来的EPG是智能的EPG系统,整个系统不断跟用户进行交互,进行用户反馈训练,优化算法,具体模型怎么优化,是很多机构研究的问题,市面上有很多单位做得不错。

  技术要推动解决整个产业的问题,客户端和EPG的后续服务系统在集成平台上,目前EPG的后端服务系统都是人工参与在客户端进行呈现。我们认为在未来的整个IPTV产业格局当中,会有一个第三方或者在线集成平台,要足够优秀,有这么一个推荐引擎和推荐系统存在。结合这个地方的用户行为,依托前期的数据输入把增量数据获取回来,产生出符合每个用户的输出。

  电视机做推荐这个事情挺难的,电视机前面不是一个人,是一家人。过去电视机上有遥控器权之争,我们的EPG系统要在最短时间内意识到电视机前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换了节目。有的时候想一想逻辑很简单,比如说晚上7点钟家里的老人看新闻联播,看完还要看电视剧,忽然之间换到儿童频道,那是家里的小朋友写完作业,电视机前的用户换了。这个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现在注重用户隐私的环境下,电视机摄像头不能用,只能根据换台和调配内容的消费习惯通知后面的推荐系统前面的行为的变更,推荐系统给出好的判断。如果推荐好的办法,使用户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新的推荐内容,做了操作之后,相关联的操作内容都变化了。

  IPTV产业的发展和行业预期

  按照我们统计来看,58%的用户愿意在大屏端看短视频,也就是说短视频和网络直播这个东西并不是手机和平板的专属。为什么大家过去不在大屏端看?一方面没有好的体验,没有人把内容引上来。如果有的话,特别是年轻人崇尚葛优躺,如果电视上做到跟手机上相近的用户体验,他会觉得更舒服——可以双手解放出来。

  大屏的直播用户倾向于一个人观看,休闲同时伴随信息筛选是大屏直播的主要优势。操作繁琐,内容无法满足需求,找不到入口是目前用户在大屏端观看直播的主要痛点。用户最期望从大屏端方便的筛选观看符合自己的兴趣的直播视频。还有轻直播业务需要业务平台和用户端有较强的交互性,交互性这个问题也是后面大屏需要解决的,因为用户觉得好,不让他赞一下,他觉得这个业务离得比较遥远,无法投入其中。低延时和超高清是目前业务的发展方向,屏幕越来越大对于超高清能力远胜于小屏,对于大屏端是一个机会。

  总结一下,我们探索新业务模式必须要适应现代日益激烈的竞争,要跟互联网业务进行结合。我个人觉得IPTV和OTT当年出来的时候分道扬镳中间搅合到一起,后来又分道扬镳,下一步还要搅合到一起去。如果落后别人太多,最终被别人吃掉,推动智能运营,IPTV业务必须转型和升级,究竟怎么转型和升级还是需要进行探讨。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