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A.I.场景化广告的新价值主张
流媒体网| 2020-09-16

  【流媒体网】消息:最近,A.I.场景化广告陆续上线各省市移动互联网电视,因其反传统的植入方式和贴切形象的代入感,给大屏广告营销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不断得到认可的广告业务迎来了“逆风翻盘”,电视大屏业务的下一个价值增长点会是A.I.场景化广告吗?

  深挖潜力:打破场景壁垒的全新广告形态

  首先,A.I.场景化广告是什么?

  此时,你设想出这样一个画面:回到家躺在沙发上,温馨家庭剧《以家人之名》正在热播,小面馆里李爸在做他最拿手的海鲜面,咖啡厅里尖尖和大哥偷偷小情侣约会,合租的温馨小屋里小姐妹们正在沙发上闺蜜谈心……

  日常生活场景下,情感氛围烘托下,不管是一碗热腾腾的速食面、一份饱含心意的蛋糕,还是沙发专属零食大礼包。这时出现一个人情味十足、商业性淡化的广告仿佛也变得容易接受,更能击中消费者的心。

  万物互联的社会,消费者与媒介的接触愈加频繁和紧密,依托情感的场景化定制广告可以有效引导消费者态度与情感转变,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A.I.场景化广告的出现让产品的价值主张由“功能化”向“情感化”进化转变,从而使商品更具有温度和人格化形象,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最终有助于实现广告主的价值变现。

  这一整套的体验逻辑构建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目前科大讯飞的A.I.场景化广告平台可以轻松实现场景、物体、人脸、品牌、语言、情绪、地点、视觉特征检索的数据,通过多模态的识别机器学习算法将视频元素信息升级为情景信息,直接赋能各种商业化场景。

  讯飞广告系统

  业态创新:融入场景的价值关联才是王道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VR等技术集群对广告业进行颠覆与重构,广告边界不断延伸,产业间融合渗透并催生出新的广告业态。同样,不管是IPTV还是OTT市场,技术创新引领下的大屏广告新业态新形式是未来广告业务探索的方向和趋势。

  面对大屏广告业务,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消费者是否已经完全摈弃了电视广告?怎样的广告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什么样的广告效果才能得到广告主的青睐?

  尽管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大屏广告市场会是一个上千亿级的增量空间。但是我们仍然无法回避一些事实:大屏广告业务虽然发展迅速,相比移动端市场价值价值认可度低,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监测:大屏营销生态的复杂性,以及缺少全量全链路的数据可视化评估体系,让市场对大屏价值的认知受限。

  数据:数据体系不完善,用户精准化、监测、频控、终端融合等能力有所缺失。

  交互:现有电视广告缺乏互动,广告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广告主对传播效果的需求。

  传统的大屏视频广告形式正沉陷严重的同质化状态,作为一个电视受众和一个潜在消费者,优质的广告体验是最关心的。而广告主可能更关注的是持续价值变现。大多数时候,广告主的兴趣点和电视消费者兴趣点似乎永远达不成一致。这时候平台方需要站出来,承担起“中间商”的角色,来平衡“货”和“人”的关系。

  所以,场景化思维应运而生。场景化思维归根到底是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用户思维,广告互动的交互逻辑、情感基础以及具体方式和内容均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所以电视消费者需求满足是场景化广告的起点,而价值传递是广告商业模式实现的关键。

  广告平台方利用“场景+产品”组合在电视环境下建立起一种沉浸式的场景营销体验,实现边际报酬递增。科大讯飞的A.I.场景化广告平台就是通过语音交互创造全新的语音交互体验,引导用户与品牌发生深度链接,打破从视频到购买的场景壁垒,推动用户转化。

  A.I.场景化广告依托于科大讯飞领先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与深度机器学习技术,挖掘视频内容场景。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计算机视觉,图片识别技术识别电视剧中的场景元素进行结构化分析,并通过场景定义规则进行划分组合,规则定义的场景完成匹配的视为潜在可投放的场景,以创新与互动的广告形式,为品牌提供新的场景营销。

  A.I.场景化广告能力模型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广告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技术与创意的同频共振驱动着广告业飞速发展,让广告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科大讯飞的A.I.场景化广告业务能力随着A.I.、大数据等程序化能力演进后,逐渐形成了技术壁垒。科大讯飞拥有成熟的A.I.营销云,从基础平台到业务运营及数据资源,拥有全面的技术产品积累,在运营上拥有丰富的合作案例。

  业态的创新,技术的演绎,促使新的价值主张正在逐渐形成。“A.I.+广告”的模式为大屏广告业提供技术赋能,激发广告产业发展活力,推动广告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所以A.I.场景化广告的价值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李平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