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网】消息:作为大小屏的事实连接标准,主流服务机构乐播科技到底是凿出一条水渠还是凿出一条运河?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更在乎其脚踏实地从底层芯片适配开始的IT通关之路。这种早期IT人风格而非“互联网思维”风格,才是当下产业升级所欠缺乏的。
笔者必须说明或强调一下:该文大部分是去年10月的文字(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没发出来)今天发现这些文字也基本符合当下事实,这也证实笔者之前对投屏的基本判断;于是以此文作为对致力”标准“的技术企业的致敬——因为当时的初心就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在5月12日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中,笔者再次深刻感受到的一个事实是:在当下中美对抗背景下,在中国迈向真正的和独立的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的过程中,国家高层对标准工作的重视与相关顶层战略设计!笔者严肃地认为:未来10年将是各种行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更包括应用标准逐渐确立的关键时期,是中国能否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打通的关键阶段(更多分析参考《重磅|新基建开启大场面,标准化工作凸显顶层设计!!》)。所以,笔者把去年的文字拿出来并略作修改,算是对周边标准工作进展的一个观察案例。
关于“标准”的远古传说
作为上个世纪末就读本科的学生来说,在那个摩尔定律推动下的IT创新时代,圈里有一句话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服务,三流的企业做制造”。位居金字塔尖的机构通常是掌握了大量核心标准专利的巨头机构。一个反面的典型案例是,挥舞着专利武器的高通公司曾经一度被认为做律师的比做研发的还多。IT时代的中国,几乎没有企业敢称自己要做标准——因为这其中的知识产权门槛和路径实在是太高太远了。这也是目前华为受人尊敬而某PC企业被极度Diss的原因。
图为:当“标准”只是一种传说
而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规则貌似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面向用户端的应用成为关键,用户体验也就是说“服务”成为关键点日益受到重视。IT时代的硬件技术标准更多则转变为产品应用标准。但在巨头鼎立的互联网世界里,很多新兴应用竞争中,要么BAT很早就投资布局,新兴应用要么成为BAT之一控制的专有应用,要么就是BAT各自介入三分天下。所以,标准对于大多数机构来说依然是遥远的梦想,甚至逐渐成为一种传说。
所以,从公开媒体刚开始了解乐播科技的时候,我对其Lelink投屏协议成为事实标准的说法产生了习惯性怀疑。而近期在小米战略入股乐播科技之后,笔者有机会在北京与乐播科技创始人冯森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珠三角IT人凿出的活水渠
说说去年10月份见到乐播管理层时的感觉:不像很多举手投足之间都有指点江山态势的互联网大咖,冯森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个IT人士,语言朴实没有太多“PPT创业”式的浮夸。聊得多了,冯总还得点根烟解乏——估计最近的PreB轮融资也是够累的。也许这种IT范正是乐播科技的企业文化特色,是乐播科技在投屏应用中慢慢凿出一条水渠或是运河的原因(到底是水渠还是运河,答案交给读者吧)。
事实上,刚开始认真研究投屏应用的时候,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仅仅把乐播科技当作一家投屏服务商。但慢慢我也发现:作为多终端多屏幕客厅背景下的典型智能应用,其实也是智能生态系统的一个缩影。从协议到智能App设计,再到播放器及操作系统适配,再到终端芯片适配与终端技术性能,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决定投屏应用的易用性和便捷性的因素。基于这种生态综合性,再考虑到芯片的更替升级、彩电厂商之间的竞争、开源Android系统的多样性,要想做好投屏应用其实并非易事。但乐播科技证明这并非不可能,当然前提是在开放互联网生态之下(与互联网生态相比,九分十裂各自为政试图割据一方的广电封闭系统只是一个个颜色各异的小水坑)
作为最早进入投屏领域的技术公司,乐播科技基于珠三角电子制造的生态优势,在2013年开始就从底层芯片开始进行智能应用适配。目前乐播投屏应用适配的芯片商包括Mstar、全志、晶晨、海思、瑞昱、MTK、RK等所有主流芯片。冯森坦言:最早与芯片大厂的接触,源于一个业内朋友给的珠海全志相关人士的Email地址——没有其它任何信息。冯森按照该地址发了一封技术交流信件请求之后,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居然就被对方接受,然后经过交流协商之后很快就进入技术协作阶段。有了第一家,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毕竟,珠三角是个IT人才汇集、从山寨走出正牌的神奇所在。
图为:乐播科技基于底层芯片的投屏技术积累
从乐播科技官方网站的介绍中,可以看到:虽然很早就看到了大小屏“连接”的前景并在2013年就成立,但乐播科技楞是在2013-2015年经历了两年多的技术磨合与积累,也就是与各种大屏领域主流底层芯片的磨合工作。正是基于这种底层芯片的适配能力(包括持续性更新能力)以及乐播投屏的第三方角色,乐播投屏在与终端厂商自研应用的PK比较中,才能取得显著优势,并逐渐获得终端厂商的的认可和对其SDK开发工具的逐步接受。在这之后,乐播科技才逐步与视频网站展开技术对接协作。
其实笔者在早期调研时也发现,早期投屏行业也有不少创业机构,包括一些北京的机构。但笔者在某些机构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互联网人喜欢擦边球走捷径的“聪明”,而没有IT时代人的风格。
从通用工具到事实“连接”标准到硬件解决方案的升级
乐播科技创始人冯森表示:乐播投屏打通了安卓设备、苹果设备、Windows设备不同系统间投屏兼容性问题,乐播SDK(开发工具包)为几乎所有的移动终端、OS、APP、AI音箱、智能硬件解决了研发适配的问题。
图为:乐播科技接收端合作伙伴(参考乐播科技官网)
而当乐播科技完成上述工作并将其Lelink SDK及应用程序开放出来时,乐播投屏就作为通用的投屏工具或工具软件逐渐被内置到各种智能电视终端、智能盒子、投影设备,以及VR显示设备。在电视终端方面,国内主流彩电厂商除了创维电视之外都应用了乐播科技的技术,也包括风行、小米等新兴品牌,海外的彩电厂商包括索尼、飞利浦、三星、松下等。其中,三星的终端是基于专有操作系统Tizen。乐播科技与彩电厂商的合作都是按照品牌合作的,有SDK模式也有专门的技术开发合作等。而在智能盒子方面,除了大牌厂商的技术开发合作之外,一些所谓“山寨”厂商直接选择内置乐播科技的软件。总的来说,乐播已经覆盖。而在视频App方面,按照乐播科技官网说法,有300+款App用了Lelink。也就是说,乐播已经覆盖了市面上95%的的电视机、投影仪和机顶盒,完美兼容2亿大屏。乐播科技的Lelink投屏协议接近成为国内投屏行业的事实标准。按照乐播科技自己的说法,Lelink覆盖了主流的DLNA、Airplay和Miracast,并超越之。
图为:乐播科技愿景
冯森表示,在乐播Lelink支持下,无论从哪个视频App发送的投屏请求,都能被电视大屏全格式接收。可见,乐播科技实际上是以投屏应用为切入点,以底层芯片对接和基石,实现了大小屏之间的标准“连接”通道。所以,乐播科技的愿景是:“万物遇屏即连,分享无处不在”。冯森坦言:能获得了小米科技和长润资本的PreB轮融资,正是乐播科技这种“连接”定位与“标准”事实。
笔者非常非常在意和赞赏的一点是,为了强化芯片级支撑能力与未来终端覆盖能力,目前乐播科技正在与华为海思、珠海全志芯片等芯片厂商合作,将乐播投屏支撑能力与芯片应用紧密结合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乐播科技在投屏应用标准基础上,通过与主流芯片厂商的紧密合作实现了芯片级解决方案支撑能力。
按照与华为海思芯片的方案能力,高清节目从移动端发起投屏到大屏呈现,只需要30-50毫秒。预计2019年,上述芯片级投屏解决方案授权终端将达1000万台。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海思的芯片解决方案内置了5G/WIFI双模,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发起投屏服务。
大小屏“连接”的想象及未来之路
关于大小屏“连接”,此前笔者和冯森在交流时举例说,可以在这个大小屏连接之上加上摄像头,就可以进行大小屏的视频互动。对此笔者立马询问:这与华为智慧屏的“连接”思维是一致的,不知乐播科技在华为“智慧屏”的参与情况如何?冯森很谦虚地表示:在“智慧屏”发布之前,这个产品在华为内部也是高度保密的;不过,在智慧屏发布之后,乐播科技当然也与“智慧屏”产品团队进行了交流和深入协作,将其Lelink应用在智慧屏上。对于双方的技术对接情形,冯森用IT人略带羡慕的语气表示:华为这些人很“生猛”。
之所以将乐播科技与华为“智慧屏”联系在一起,不是笔者刻意鼓吹。事实上,智能电视设备与摄像头连接的想法,笔者发现此前Facebook的Portal TV也是如此(参考笔者前文《劲语快评│产业互联网标准受重视,家庭智能硬件全球受追捧》一文),更早之前,在2013年左右OTT大热时TP-LINK的mini大眼盒子也是如此(可惜大眼没赶上好时候) 。或者说,Lelink、华为“智慧屏”、Portal TV这些产品及应用中告诉我们:何言英雄所见略同,大道本是一体!事实上,2020年以来,继在线教育App投屏、央视投屏之后,“学习强国”也加入投屏浪潮,继续推动这一流行应用。投屏的流行体现了泛智能终端背景下,家庭用户对终端协同应用的需求。在这种智慧终端应用潮流推动下,任何刻意地分屏和阻挡智慧终端跨屏应用的行为都将成为历史烟尘!
乐播科技到底是凿出一条水渠还是凿出一条运河?笔者难以断定。但在当下新基建潮流和中美对抗的产业背景下,在工信部发布《2020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之后,作为一个IT标准工作的极力支持者,笔者更愿意赞善乐播脚踏实地从底层芯片适配开始的通关之路。这种珠三角脚踏实地的IT风格而非“互联网思维”风格,才是当下产业升级所欠缺乏的,是科技创新类机构打通国内和国际市场迈向大舞台所需要的。
最后,建议国内的科技类创新机构从团体标准开始积极推动标准工作,然后逐步夯实和发展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并向国际市场进军!
大小屏连接标准,还会衍生出什么有意思的应用?
乐播科技基于Lelink的业务模式事实什么?
投屏应用历程与众生相又如何?
……
更多信息,参考《2019投屏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并联系我的同事朱珠(微信:zhuzhu290209400)。
责任编辑:李平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重磅】全国广电业务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 2025-04-03
- [常话短说] 【解密】全国广电工程公司 2025-03-26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700M,迎高光时刻! 2025-03-25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上市公司财报分析! 2025-03-21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5G有个重要推动!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