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网】消息:在2020年逐步复工、5G大建设开工前夕,中宣部关于全国有线网络整合的实施方案揭开广电“全国一张网”最后的面纱。
去年末,广电5G方案曾经一度霸屏,毕竟突然传出的广电国网与国家电网合作传言,在资本规律、运作效率等方面非常有杀伤力。而今夜,在全国有线人还在继续忙于疫情相关各项宣传及“停课不停学”之类的信息服务工作时,当更多的企业人员还在头疼复工时间时,坊间突然披露了中宣部关于全国有线网络整合的实施方案,这一重磅消息一度导致网络流量激增和部分网站瘫痪,可谓风雨满楼。以下是笔者作为一个行业观察者的个人解读,谨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一、当下广电“一张网”定位远超过最初的三网融合意义
从整体看,方案定位已经远远超出“一省一网”的全国升级版范畴。从下发主体看,整合实施方案是由中宣部等九部委下发的,而不是有线电视网络的直接监管部门——广电总局。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牵涉到5G等事宜,相关政治格局利益格局上升了。
这非常显著地体现在整合目标上,方案原文的说法是“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国家数字文化传播网”,“建设兼具宣传文化和综合信息服务特色的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新型智慧融合网络”,“成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推动数字经济的骨干力量”。这些话语中,已经深刻体现中宣部对于有线网络整合的巨大期望,早已超过2010年广电“全国一张网”最初的意义。
1、波澜壮阔的TMT大变革下,是漫长崎岖而孤闷的有线整合之路
除了最初的三网融合政策,我们先稍微回顾一个过去十年左右的一些重要历史(部分)。
——2010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启动“光网城市”行动。此后两年,工信部连续启动宽带提速工程。
——2013年7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其中牵涉信息消费促进。大约一个月后(8月17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获得TD-LTE牌照(2015年初又下发了FDD-LTE牌照)。
——2014年4月17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广电”)注册,定位为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注册资金45亿(由中央财政安排,分两年到位)。该公司将承担广电“全国一张网”重任。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5年12月28日,工信部在官方网站公布了调整后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
——2018年12月,在全国“智慧广电”建设现场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表示,广电国网公司正在申请移动通信资质和5G牌照。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也就是说,过去波澜壮阔的十年时间里,中国TMT领域在三网融合政策之外还经历了“宽带中国”浪潮,移动互联浪潮,并且是从3G初期穿越到4G时期再到当下5G时代,中间工信部还因为调整了电信业务目录,广电与文化领域还有非常复杂的媒体融合政策——背后是媒体竞争格局巨变与复杂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等等。特别是5G牌照的发放意味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因为“5G+AICDE”正在促成一大波“产业互联网”浪潮。而从大视频领域竞争来看,这其中除了电信运营商兴起的宽带浪潮和IPTV发展,还经历了OTT浪潮、移动直播风潮、短视频浪潮等等。而从更大的国家经济政治环境来看,国际上我们面临美国的各方面打压和对峙,国内新近的重要口号也是必然走上的发展路线是“高质量发展”(参考《独家|庚子2020:反思TMT大势与规律(1)》)
图为:5G+AICDE时代
所以,在波澜壮阔的TMT大变革同时,有线人却不得不独自踯躅于漫长崎岖的有线整合之路。其中,中国广电在莫名消耗整整4年时间成立后,又花了近两年多时间申请各种电信业务资质(具体业务资质以文件的“主营业务”规定为准,中间性过程参考《广电国网拿到七张电信业务牌照,然并卵》、《国网从牌照到牌局》),而有线行业在面临“宽带+IPTV+移动业务”捆绑竞争的同时,还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流量穿透整肃活动中,发现自身巨大的业务与政策瓶颈,并在时间流逝中越加严峻,顺便说一下,致力于建立良性的互联互通与网间结算机制的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去年8月底才得以通过,而具体动工情况迟迟未有消息;不过,最新的消息显示,工信部要求三大运营商下调对中国广电和中信网络的网间结算费用。在经历了十多年犹如低级苦力的宽带经营之后,全国的有线行业人士在看到这个消息是否有一种沧桑历尽、看到一丝曙光的感觉。
所以,在更高层面的协调下,中国广电最后申请移动牌照(5G),希望在补上有线行业最后一张短板的同时,以此为关键资源推动行业整合。而上述针对中国广电和中信网络的网间结算政策,则是迟迟到来的一大助力。
2、临门之际,非常非常关键的行业定位!
说一句马后炮的话,2010年的相关政策及方案制定者不可能预期到之后的传媒格局巨变。而且,笔者认为当时的三网融合政策或更多激励有线电视网络参与到宽带服务为核心的电信业务竞争,又对互联互通、网间结算等关键技术性政策缺乏顶层设计。上述各种情况部分导致了有线电视网络在市场的节节败退,从实际用户数角度已经难称是电视的“主流传播渠道”了。
而此次方案,明确有线网目标是“数字文化传播网”,继续强调“宣传文化”与“信息服务”的双重属性,尤其是多次强调文化属性,这或许是此次方案最重要的背景。笔者注意到,方案明确要求“强化有线电视网络作为意识形态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安全播出方面,要求“有线网与电信网、互联网既在物理上互联互通,又在逻辑上隔离可独立运行,打造从内容源头到用户家庭自主可控、可管理可溯源的安全网络”,文件确认新成立的股份公司是“服务于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行业的国家重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商”。这些文字都进一步明确了上述文化属性的关键定位。业内大咖罗小布还特别强调:整合后的国网旨在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助力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笔者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不管是广电网络还是电信网络都属于国家基础信息设施,“宽带信息网络+5G”作为智慧社会的基础,也必然要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按照媒体融合的政策语言就是在“引导群众”之外还要“服务群众”。
反思近年来的一些特定事件,比如去年网信办出手管制换脸术,香港令人惊讶愤怒而又惨痛的动乱,今年初疫情爆发下的紧急通信、抗“疫”宣传以及“听课不停学”下的兜底服务(参考《劲语快评│国家基础信息设施接受疫情考验,海外OTT持续演化》),或许,我们对于文化传播网络,对于文化例外的特定政策支持,以及未来智慧社会的安全型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样,上层决策者对有线网络也通过上述文件描述给予了清晰的定位和期待。
再强调一下有限网络的双重属性。全国一张网整合工作除了需要政策文件指导和各地政府推动之外,非常需要各地省网中高层领导也建立共识,没有共识(纲)就没有业务协同(目);而对于有线双重属性和定位的理解或许就是最重要的共识。大约2012年的时候,南方某市的一位有线网络公司领导及前辈如此描述行业的双重属性:有线人要随时准备两套行头,一套是中山装,面向文化与公益服务,一套是西装,面向市场服务。到了今天,这一事实依然如此,或许也不会发生改变了。那到底要如何做好?或许,做一个好的广电运营商领导真的必须有智慧。作为一个非广电行业观察者,笔者建议每个有线人及各省宣传口都要深刻理解此次方案的定位及背后的含义。
二、整合方案操作细读
1、“一省一网”与“全国一张网”的可类比之处
在上述定位之外,上述整合方案在操作层面或许可以认为是“一省一网”的全国性升级版。这就需要在三网融合正在在网间结算等业务层面顶层设计缺陷之外,谈到广电有线网络自身的种种缺陷。
由于有线网络公司同时存在上述两种属性,所以传统运作中存在很多事业机制特性,企业化运作程度相对较低——甚至很低;这也是有线行业经常被诟病的一方面。所以,不管是“一省一网”还是“全国一张网”的整合,就是要将各地有线网络资产以股份制方式装在一个新的大平台之中,都要面对从高层人事安排、企业治理架构、管理模式到资产评估、运营模式、基层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中观和微观问题。在这些问题方面,“一省一网”与“全国一张网”确实是可以类比的。具体在管理架构方面,新成立的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电股份公司”或“股份公司”)除了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这样的常规操作之外,其与各省网公司将参考电信运营商实行母子公司管理机构,保持两级运营格局。
正是基于上述对有线网络的定位,整合的第一原则是“行政推动,市场运作”,这句话个人理解就是“行政推动为先,实现市场运作目标”。因此,上文件除了成立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领导小组外,还要求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给予支持。因为各地省网公司人事等问题肯定还是由地方政府协同解决。当然,在两种属性的背景下,到底怎么运作更像一个企业?“统一部署”和“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怎么结合,这其中很多或许可以借鉴参考之前各地“一省一网”整合经验,
在很多操作细节方面,整合方案明确强调了要有中国广电“牵头和主导”,包括在中国广电股份公司核心领导(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提名推荐(当然前提是在中宣部、广电总局人事安排或财政部委托下)、资产审核评估运作等方面。各地省网公司携网入股之后,将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和统一品牌进行管理运营。这方面,与“一省一网”整合不同的是,股份公司设立技术委员会和市场运营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重大经营和投资行为有这些专业委员会协商和提出建议,这或是短期内“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核心权力机构,也体现了整合过程中所牵涉的多方平衡。
在“统一部署,分类进行”的原则下,整合方案明确提及“区分企业和事业单位、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其中“事业单位”,或许是指西藏这样的特殊地区,也或许指各省网公司类似电视台、文资办(委)这样的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方面,去年夏季,包括东方有线、广西广电、湖南电广传媒在内的上市公司,其股份情况都发生了重大变更,电广传媒控股权转至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电视台之下),东方有线控股权则由上海信投转至东方明珠。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更变共同点是,强调了电视台的控股地位。而广西广电则相反,广西广播电视台拟将广西广电的18.81%股权转给广西投资集团,自身持有9.03%。从这个角度看,各地省网公司对于即将到来的“全国一张网”大势,以不同的操作手法给出了不同的姿态。这种情况与此前“一省一网”中面临的不同态度是一样的,充分说明了有线网络整合的非技术性困难。另外,此前各地省网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不知与之是否相关。
在整合的技术性方面,文件要求“非上市公司参加整和,以相关股东持有或合计持有的省网公司51%的股权出资”。这对各地省网公司应该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性约束与操作空间。同事,统一51%的股权投入水平,或许也是在资本规模水平上降低中国广电的投入吧(这个条例应该由资本运作高手结合地方股权比例进行解释比较合适)。
战略投资者和民营机构参与者即将浮出水面。整合方案明确“战略投资者采用现金出资”,这非常清晰地体现了有线网络整合与广电5G对资金的迫切需求。整合方案还确认未来有可能引入“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就是要将股份公司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这里的战略投资者应该是指中信集团,而“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有可能是阿里巴巴集团。此前中国广电与两者前述了战略合作协议(参考《广电大动作:国网与中信、阿里巴巴战略合作,迈开全国一张网整合步伐》)。其中,中信集团除了有强劲的资本支撑外,旗下的中信国安广视网络长期以来参与各地有线网络建设、改造与业务运营等工作,在部分地区有重要的股权投入。这里或许要感叹,一个行业要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态,而细数过往,能够在有线行业长期坚持下来的机构,确实不容易;或许,中信集团获得参与广电5G的工作也是长期坚持的成果?但这其中貌似还隐含一招暗棋:中信集团作为最可能的战略投资者,如果必须以现金出资,要么抛售各地有线网公司的股权,要么另外掏出巨资,或者就只能在“全国一张网”进程中更多作为看客?
图为:中信国安广视网络公司
2、未来业务特别是全国IP网平台及5G发展是关键
“全国一张网”的现实意义当然是推动业务发展,除了前述文件提及的“统一管理”和运营之外,这其中全国性IP骨干网平台和5G发展肯定是其中的关键。这里先直接引用行业大咖罗小布的观点(以下粗体字部分),然后慢慢做部分解释。
国网优势=电视传输权+基础通讯业务权+集成播控权+内容制作权+干净资产+统一运营体,其中,干净资产=(原资产-遗留包袱)+新增资产=改造后的全IP网+广电5G网+统一运营平台,统一运营平台=统一运营支撑系统+交互电视平台+融媒体平台+互联网平台+内容集成播出平台
A、全国性IP网。所有的通信人士都知道,电信强调的是“全程全网”,不仅是要求从网络资产的统一,更要落实到技术的统一。对于经历了多年血泪教训的有线人甚至是电信人来说,所谓三网融合中技术融合的基础就是IP化。从业务承载的角度,没有IP网就不要谈什么云、大数据、5G之流,没有IP网永远是各种烟囱架构和分散资源。特别是有线来说,没有全国性IP网所谓整合就是一纸空文。
有了全国性IP网络,才能进行统一的业务平台与内容支撑支撑、调度,更不用说移动通信(5G)从诞生初期就一直都是全程全网的。更更重要的是,没有全国性IP网,也没办法与外部资源对接和协作,只能困在一隅把自己封闭起来(请再次反思前述的有线网定位)。这方面,工信部方面已经给出了优惠的网间结算政策,而上述中宣部整合方案在业务层面明确要求中国广电股份公司“统筹推进全国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加速完成有线电视网络IP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级”,“优化与三大运营商等互联网骨干单位的互联互通”,“积极整合基础国家各类宣传文化资源和优秀节目资源”。这些都属与全国性IP网直接或间接相关的。
在现有支撑工作方面,中国有线一直掌控着一张全国性骨干网,之前也一直在进行互联互通及IP化的技术推进工作。另一方面,2018年底,重庆有线(占股20%)、东方有线(占股11.25%)、云广互联(湖北广电旗下)(占股11.25%)、山东广电(占股11.25%)、中国有线(占股11.25%)和中国广电(占股35%)宣布共同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广电宽带运营有限公司。6家广电企业成立的合资公司定位于广电行业内全国性宽带综合业务运营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为互联网网间互联互通、IDC与CDN运营、宽带网优技术支持服务。这一中国广电宽带运营公司应该是与全国性IP网的建设和运营有直接关系。
这里顺便谈一下此前的中国广电授权湖北光电开展的“宽带电视”牌照,笔者在《劲语快评│国家基础信息设施接受疫情考验,海外OTT持续演化》一文表示:这是正常的IP化技术融合在业务上的体现,湖北广电可作为试点机构开展类似DVB+OTT这样的业务创新,并将相关经验通过中国广电旗下的中广宽带等渠道在有线领域进行推广。事实上,业内知名机构中广互联很多年前就联合若干有线运营商、技术服务商等机构举起“DVB+OTT融合创新论坛”的大旗,但最终难以在技术层面推动技术和业务标准规范。希望在全国“”一张网“的大旗下,这次全国性IP网络及其业务聚合能够形成事实性规范。否则,牌照的意义就无从说起。
顺便再提及以下此前的阿里巴巴公司,其在云服务与CDN、视频内容资源等领域都拥有战略资源。该机构是否最终入局中国广电股份公司及其入局方式,在业务层面也将值得得关注。
图为:中国广电与阿里巴巴战略签约活动
B、广电5G谜题。之所以说是谜题。因为目前披露的只是广电“全国一张网”整合方案,而未直接涉及非常关键的广电5G运作方案。笔者认为:“全国一张网”整合方案之后跟着应是广电5G操作方案。一方面,5G牌照是全国性整合方案中中国广电拥有的最重要战略资源;另一方面,必须在确定广电“全国一张网”整合方案之后,广电5G相关运作才能更顺畅和师出有名——假如广电5G不是相对独立的运作的话。
图为:获得5G牌照的四家运营商
对于广电5G,去年年中中国广电获得5G牌照之后,在年底左右坊间曾经有一大波合作传言,并且在具体合作对象方面发生了很大的逆转。具体参考笔者前文《劲语快评│网信办出手管控“换脸”术,广电或与友商共享5G?》、《独家|广电5G落地,两大“国网公司”携手的背后(上)》、《独家|广电5G落地,两大“国网公司”携手的背后(下)》和《深度│两大“国网”5G合作或是专网方案?》。但在上述文字发布之后,相关业内人士明确披露:广电5G方案上位敲定。所以,最受重视的广电5G仍然是未接谜题。
但从最新的整合方案来看,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广电5G工作与“全国一张网”整合方案是并行的,前者不可以独立运作。因为方案明确表示:“中国广电携5G等资质、频率等资源进入股份公司”,并且前述的“全国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即全国IP骨干网工作,必须“借助全国有线网络整合和广电5G融合发展”的机遇“统筹推进”。此外,方案还明确此前广电总局的“智慧广电”战略必须依托“有线、无线、卫星的融合网络”以及“5G移动互联网、智能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所以,全国的广电有线人不用担心中国广电与国网公司直接合作发展独立推进5G这样的可能操作,可以全心全力与中国广电一起推动全国及各地广电5G落地和运营工作。
图为:智慧广电
考虑到广电在移动通信网络各方面的资源和资金缺失。笔者在这里还是稍微梳理一下相关的逻辑。
(1)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合作5G的逻辑。坊间普遍认为: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都获得4.9Ghz的5G频段。双方如果进行共建共享等,中国广电可以减少大量的基站建设与投资工作,也应该可以在5G终端方面实现生态一致性协同。当然,中国广电仅仅依靠700Mhz的频段,在带宽即高速通信支撑方面则有明显缺陷。
(2)中国广电与国家电网合作建设5G的逻辑。如同此前笔者在《独家|广电5G落地,两大“国网公司”携手的背后(上)》所言,国家电网本身有遍布全国的线下的杆塔设施、变电站资源(可基于物理设施特别是电源供应改造为5G基站),又有发展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强劲需求,加上资本雄厚不输中国移动,本身也确实讨论过5G专网建设方案。
到底路在何方?这一点,上述整合方案中在“构建三网融合全业务体系”中提及“通过共建共享加快构建广电5G移动通讯网络和业务体系”。或许,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是更符合上述表达的操作。但另一方面,与国家电网合作可以算是“共建共享”吗?至少不算违背的。所以,如同前文《“劲语畅言”:广电5G、Netlifx走势、节目收视大数据&中国移动VR》所言,广电5G合作传言真是一个令行业人士纠结的话题。时不我待,笔者期望还是赶紧破题吧。
顺便说一下,整合方案还提到要“实现广播电视固移融合的人人通、终端通”,这或许更多涉及WIFI6、5G终端支撑等议题。这些都需要相关技术支撑和设备投资,也涉及到5G业务定位等问题。既是机遇,必有挑战!
不管如何,对于所有的国家基础信息网络服务商们,还是喊一声加油吧!!
责任编辑:李平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解密】全国广电工程公司 2025-03-26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700M,迎高光时刻! 2025-03-25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上市公司财报分析! 2025-03-21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5G有个重要推动! 2025-03-19
- [常话短说] 【解局】某上市广电网又成立新公司,干啥?!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