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贵州“村BA”“村超”地标级传播现象研究
哈思挺| 国家广电智库| 2025-04-14
【流媒体网】摘要:贵州乡村的体育文化盛宴与振兴密码。

  春寒刚散,暖阳正煦,“村口集合”的口号已经喊起来了!作为“村BA”发源地的台江县台盘村篮球场又将迎来它的“超燃”赛季——定于4月至10月举办的2025年大地流彩·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将于4月13日在此正式启动。山呼海啸的“呜”声、此起彼伏的敲盆助力回归,山间球场很快又会迎来一场场乡土狂欢。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强调指出,“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好、传播好贵州省村BA、村超这两个地标级的“村”字IP,是贵州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村BA”与“村超”作为标志性乡村体育赛事广受欢迎,分别源自贵州台盘村篮球赛和榕江足球联赛,两者爆火后成为网络用语及现象级事件,浏览量巨大。如今,它们不仅是贵州黔东南台江、榕江两县的名片,更象征着乡村文化的朴实、体育赛事的活力、民族非遗的多彩及旅游经济的繁荣,成为当地文化标签。

  黔贵“村”风吹又绿,新一季的“村”赛将盛大启幕,体育如何成为贵州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生动实践?流量又怎样转化为贵州的乡村振兴动能?村BA、村超交出了一份生动答案。

  一、“村超”“村BA”何以破圈传播?

  (一)主流媒体与自媒体融合传播

  “村BA”的传播起点,可以追溯到一位抖音用户上传的台盘村篮球赛视频。这一视频迅速引起了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姓关注》的注意,主流媒体敏锐地捕捉到了传播价值,第一次将“村BA”提炼到新闻标题中,通过编辑短视频并在微博、抖音发布,成功引爆了“村BA”的话题。随后,贵州台全媒体矩阵的持续推出,与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深度合作争取平台资源倾斜,如直播推荐位、话题页面等,提升赛事的可见度,在全网形成了热点,展现了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传播的强大力量。

  (二)以直播创造流量高地

  在“村BA”的直播打造上,贵州台配备了专业的直播团队,实现了专业级体育比赛的信号输出和画面切换效果,直播信号得到全国50余家直播平台跟进直播。众多网友将精彩花絮进行二次创作后发布视频,“村BA”在抖音榜每天都榜上有名,形成了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全民关注的热潮。同时,“村BA”直播还注重创新形式和内容,首次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在抖音直播,让观众可以线上沉浸式观赛,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村BA”的观看体验。

  (三)利用名人效应形成话题传播

  “村BA”的传播过程中,名人效应的运用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原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点赞,到中国篮协主席姚明的专访,再到众多球星、名人的互动,都极大地提升了“村BA”的曝光度和话题性。贵州台主动策划和参与,与“村BA”共同造星,打造出众多热点人物和话题,并围绕相关话题创作全端新媒体产品和开展网络直播,持续引发关注,使得“村BA”在网络上持续火热。

  (四)搭建传播矩阵扩大覆盖面

  “村BA”自火爆出圈以来,台江县台盘村已相继举办承办全省、全国比赛1000余场次,据不完全统计,网络曝光量累计超910亿次。在“村BA”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其传播路径是典型的融合传播路径。贵州台通过综合利用所掌握的传播资源,搭建起了多层级的传播矩阵。第一级为权威央媒,第二级为全国近百家主流媒体,第三级为头部新媒体平台,这让“村BA”的传播渠道网络纵横,这种多层级、多平台的分发矩阵,使得“村BA”的传播纵深度和覆盖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政媒共创聚合力量

  在“村BA”的品牌传播过程中,台江县政府与贵州电视台的战略合作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双方共同的理念和目标,使得政媒共创成为可能。台江县政府在软件、硬件方面做好工作,为“村BA”品牌打造提供载体建设;同时,积极与媒体联络接洽,共同布局话题,乘势打造具有台江特色的“村BA”文化名片。这种政媒共创的模式,为“村BA”的成功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如何打造地标级IP?

  在“村超”火爆之前,榕江县已多次尝试文体旅融合县域IP的打造,虽未成功,但积累了宝贵经验。榕江意识到,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IP,必须融入本地文化元素,扩大活动的群众基础,政府不能过度干预,同时需找到一种世界范围内共通的“语言”,并巧妙运用新媒体平台。基于此,他们确定了“村超”的传播布局,利用足球的赛制特点,结合地方民族文化、淳朴民风和特色美食,进行融合式创新,通过新媒体传播和品牌策划运营,发动全民共同打造IP。

  (一)用好“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和互动性

  “村超”的成功传播,新媒体功不可没。新媒体以其强互动性和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迅速引发全国观众的共情和关注。短视频平台成为“村超”传播的主阵地,赛事精彩瞬间、球员奋斗故事及独特乡村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和参与。文体明星、网红达人的加入,更是加速了“村超”的破圈。据公开数据,“村超”系列赛事在全网的综合浏览量超过900亿次,全网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超6亿人次,总决赛观看直播人数超1亿人次,抖音平台上的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了130亿次,线下还吸引了1669万余人次游客前往观赛。

  (二)政府的服务作用与专业团队宣传

  在“村超”传播过程中,政府明确了自己的服务作用,将宣传交给专业团队。榕江县成立了“村超新媒体专班”,负责策划、文稿撰写、视频剪辑和媒体对接等工作。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村超”的传播效率和效果。新媒体专班要负责组织拍摄与素材收集、内容的创作和编辑,还承担新媒体运营任务,将素材分发给全国媒体和“乡村代言人”,增加话题曝光量,极大地提升了“村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以点带面搭建IP传播的流量池

  “村超新媒体专班”负责运营管理的账号“贵州‘村超’纪实”成为“村超”传播的发动机和内容发布的主要出口。他们以自媒体的方式建立基础流量池,坚持新媒体产品创作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同时,“村超”的传播形成了多元传播矩阵,主流媒体、自媒体、群众共同参与其中。新媒体专班建立了“村超”媒体联络群,分享优质内容,吸引全国各家媒体的专业人员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实现了内容质量和数量的极大提升和丰富。

  (四)融入“玩法”以实现共同传播

  “村超”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球场上的比赛,还围绕赛事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玩法”。民族歌舞、非遗表演、球员观众入场仪式、场外的村人村事的闪光点等,都成为传播的内容。这些组合“玩法”不仅让游客和群众共享快乐,也让各家媒体能从中挖掘出不同的话题和故事。同时,“村超”坚持流量共享、开放合作,通过发起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校园足球“班超”比赛等,“村超”从自己玩发展到全国人民一起玩,促进了对外交流,实现了流量的共享和转化。

  三、“村BA”“村超”何以诞生在贵州?

  “村超”与“村BA”的火爆,离不开新媒体的强大推动力。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如广泛覆盖、互动性强、创意表达等,成功提升了这两个乡村体育赛事的知名度。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多样化形式,新媒体不仅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更让乡村体育、文化得到了创新和再创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激发了观众对乡村的向往。这种传播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乡村体育赛事的发展,提升了其商业价值,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文化底蕴是“村超”与“村BA”持续发展的源泉。这两个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展现,更是乡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通过赛事活动,侗族大歌、水族木鼓等民族歌舞得以轮番上演,为赛事增添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对文化的挖掘和展示,不仅丰富了赛事内涵,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融合创新是“村超”与“村BA”发展的内在驱动引擎。这两个赛事不仅仅是体育比赛,更是一次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在宣传报道中,不仅注重报道形式的融合创新,更聚焦于地方物质条件的改善、民俗节庆等文化遗产的展示以及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赛事的可看性,也让观众在了解赛事的同时,深入了解了举办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有为政府是地标的守护者。政府牵头,发动群众参与,让全民成为推广家乡、助力家乡发展的内生动力。政府不仅提供资金、场地等硬实力支持,还主抓宣传工作的方向和节奏,利用自身资源和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这种有为政府的守护,确保了“村超”与“村BA”地标的塑造与传播。

责任编辑:房家辉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