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快手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上一财年,快手营收同比增长11.8%至1269亿元人民币;全年经调整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72.5%;全年经调整净利润率14%,继续提升。
业绩数据之外,快手AI的表现,也让AI领域从业者们紧密关注:快手视频大模型可灵AI自商业化以来,至2025年2月,累计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服务用户超500万,商业化单月流水超千万,快手预计明年还会迎来大幅增长。
一方面,这是快手AI的首个商业化成果,也是头部视频公司中第一个将AI技术的收入情况正式写入财报的,可见AI正在成为推动快手业绩增长的新引擎;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资本对快手的策略仍持有不信任态度,财报发布当日快手股价跌3.57%,股价报收56.8港元。
所以,虽然AI技术对快手的业绩起到赋能,但仍要理性看待。纵观各视频平台,快手可灵、芒果TV爱芒、B站BiLiGPT、抖音即梦、腾讯混元、爱奇艺桃豆等,各家视频平台纷纷在AI大模型上布局,这足以见得AI之于视频平台的强大吸引力。
各平台策略差异、功能侧重、效果优劣、效益高低,1号对其一探究竟。
从救场工具到重塑生态
整合AI能力、重组AI团队、加大投资AI……在腾讯的2024年度及Q4季度财报中,AI是被提及最多的核心关键词之一。2月,阿里宣布将整合技术资源并主导资本开支计划,未来三年拟投入3800亿元升级云服务和建设AI基础设施。3月19日,即梦AI联合抖音启动「AIGC短剧联合招募计划」,活动旨在为短剧创作团队提供技术与平台的全方位支持。
各平台对于AI的谋篇布局不断加码、如火如荼,AIGC之于视频平台也从救场的工具,发展到逐步表现出重塑生态的能力。正如快手CEO程一笑所说:「AI不仅是效率提升工具,更是驱动平台在流量增长的同时,创造更多商业生态价值的核心引擎。」视频平台在AIGC上的策略,首先是基于服务视频平台的业务与社区生态,赋能业务并取得营收。当视频平台的用户增长与流量趋于放缓,这是AI作为视频平台救场工具的起点,是可能救命的策略。如今,快手的可灵AI撬动了新的商业想象空间,快手布局AI大模型伊始,是结合自身特点起步的——让AI大模型服务于平台业务。
快手AI大模型主要围绕内容理解应用、推荐大模型和视频生成大模型三个方向展开,结合平台用户特征,尝试在算法、应用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做出新意,并且在模型的训练与实际应用上,明确倾向围绕平台已有业务,以此形成良性闭环。快手CEO程一笑曾表示「可灵AI的综合效果全球第一」,而这底气也来自于直观的商业回报证明了这一策略的行之有效:快手财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平台上的AIGC营销素材的日均消耗超过3000万元,并且预计可以把客户的短视频营销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70%甚至更高,同时,可灵AI也给快手的线上营销服务业务以及电商业务带去了赋能。
可灵AI成为评估快手AI战略的一个关键参照点。当然在快手中长期的发展策略中,AI技术也将更为深度融入快手各业务环节。其次是探寻提升平台运营效率的新技能。2024年初,抖音AI分身功能开始在抖音进行内测。2024年11月,抖音AI分身功能正式上线。2025年2月,字节跳动旗下AI智能体开发平台「扣子」(Coze)与抖音实现了深度打通,此时的AI分身与早期豆包App的简单问答功能不同,Coze提供给创作者构建具备复杂逻辑分身的支持,并通过接入文档数据库、大语言模型等,让AI分身不仅能代替创作者面向群聊、私信、评论 、直播、搜索等场景,进行24小时的随时互动,还可执行数据分析报告生成等进阶任务,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服务与互动效率。
与此同时,通过数据驱动优化,AI分身在运转过程中积累大量数据,进而反哺平台,提升和优化整体的运营效率。再次在于改变用户习惯,培养流量倾向。近年来,爱奇艺持续挖掘AI与自身影视娱乐业务场景的更多结合场景,并率先通过落地应用,主动改变用户习惯,为培养新的影视娱乐模式做准备。爱奇艺自研「星罗影视内容智能分析平台」,依托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视频理解技术,实现多类型视频内容、多元化图文内容的AI自动化生产,实现用户搜索相关剧情关键词,就可快速定位到名场面的追剧新模式。同时,爱奇艺「桃豆」提供给用户与AI NPC聊天的体验,打造与模拟好友共享剧情的沉浸效果。
爱奇艺的AI黑科技仍处在陆续上线、完善阶段,从爱奇艺公众平台「爱奇艺行业速递」可以看到,「爱奇艺AI语音搜索」「奇观AI识别」等面向用户平台使用习惯的AI功能均在持续升级,实现着AI自动化批量产出拆条、解说、混剪等多类型视频内容及多元化图文的目标。
最后,在于革新生产力,推动规模化发展。近日,2025年网络视听大会,人工智能成为的核心议题。可以看到,视频平台正在借助AI推动生产流程的革新:短剧领域已经出现了完全由AI生成的爆款内容;动画行业则显著提升了制作效率,并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发展。自Sora发布以来,以抖音即梦和快手可灵为代表的国产AI视频大模型不断经历着迭代升级。腾讯旗下的混元大模型,也正式上线视频生成能力,并且在文本视频一致性、运动和画面质量等多个维度效果领先。
放眼未来,视频平台对AI的开拓策略,将使得AI技术的潜力在更广泛的市场得以运用,生产力的革新将以更轻量的成本、更规范的流程,推动更多作品的涌现。面对AI风口,无论长、短视频平台都已经将目光锁定于此,策略全面跟进。差异化的策略,让AI既是救场的工具,提高效率、服务社区,又是重塑和影响着平台生态,改变用户习惯,甚至改变内容生产链路。
但技术的跃迁,往往伴随着声音嘈杂,持续的生命力往往是说服市场、资本、受众的有效证明。
先机后手
既要抢占先机,又要保留可以持续发力的后手,这是当下视频平台们制定AI策略时,必须要有的理性。3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仔以「AI时代的优质内容」为主题发表的演讲中表示:在任何时代,优质内容都是观众最终需要的。而AI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充满创造力的人类才是创作的主体。
是的,AI的本质是工具,而非魔法。在抢占接入AI的先机之后呢?之后对于AI这一工具的使用策略,才是视频平台们应当谋篇布局、长久思考。整合资源,合作让「AI+」拥有「1+1>2」的效果。视频平台的AI产品单打独斗,则难成气候。如今的实践,也证明了合作的意义——为了发挥协同效应,抖音测试接入豆包App的AI能力,抖音即梦AI更新至1.4.1版本并正式接入了DeepSeek-R1推理模型。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月,DeepSeek、豆包分别位列我国AIGC 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前两位,且均达到亿级规模,借助合作,即梦AI也跃升榜单TOP7。
字节跳动不遗余力地在已有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推动不同产品之间的深度协同合作,促使AI技术从单一化的应用工具产品,升级朝向内容生态的全面渗透,并以此提高自身在AI领域的话语权。回归创制,AI覆盖平台影视作品全生命链路,才能带动技术持久地、真正地落地。在「AIGC如何贯穿剧集制作?具体案例拆解」产业论坛上,腾讯在线视频智能创作与内容平台部总经理刘羽以「AIGC 深入影视制作——从创意到宣发的智能创作之路」为题发表演讲,他分享了AIGC在影视制作全流程的落地场景,并展示了腾讯视频AIGC技术在多元制作环节中的探索实践与应用价值。
即梦AI也启动「AIGC短剧联合招募计划」,该计划设立了投资出品与联合运营两大合作模式,活动从投资出品、联合运营、活动激励等角度,为短剧创作团队提供技术与平台的全方位支持。在创意开发、剧本分析、视觉预演、拍摄、后期制作、营销宣发等核心环节为创作赋能,通过覆盖平台影视作品创制全生命链路的具体实践,达成最终目标:推动AI对影视项目开发、拍摄、宣发流程做一次彻底革命。不仅接受AI技术冲击平台生态,也适用AI内容改变平台生态。B站的社区里贴满了AI的广告。自AI风靡,B站虽然没有直接下场「淘金」,但却成为了各大AI模型应用厂商拉新、广告投放的重要阵地,B站CEO陈睿是这么定义的:「B站是中国AI心智最强的社区」。例如UP主「图灵的猫」记录了自己训练AI1000次后,最终在《黑神话:悟空》中击败终极Boss的过程;UP主「跟着李沐学AI」从2021年就开始在B站分享AI技术论文讲解,带领粉丝进行AI深度训练。
B站将心态迅速调整,做好连接的桥梁,把最感兴趣的用户和最优质的创作者连接,让AI内容与平台生态自然交融。所以AI内容在B站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每月有超过8000万用户观看与AI相关的视频。2024年,AI内容的播放量突破了300亿次,相关内容投稿量同比翻倍。国内超过九成的 AI 厂商,都选择在B站与用户沟通。此前拥有极高关注的国产AI智能体Manus,选择了在B站首发,许多B站UP主也在第一时间推出了相关测评内容。
当然,B站的AI广告费自然水涨船高,B站以另一种形式「用AI」赚了个盆满钵满。而这正是得益于B站不断打造的良性、开放的内容生态圈,这才使得平台适应且赋能了高浓度的AI内容聚集。这也正如B站CEO陈睿所说:「作为一种普惠技术,AI最终会让所有人都从中受益」。对于视频平台而言,AI时代最根本的后手,依旧是「内容为王」。在AI高概念大行其道的当下,内容门槛降低已经是显而易见:「猫咪成为家政田螺姑娘」、「怀孕产子的男人鱼」等视觉冲击强烈的AI短剧作品在抖音与快手风靡一时。越是如此,优质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更为凸显。而B站CEO陈睿所说的「AI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在此刻也更为真切具象。
任何时代,平台的投资逻辑始终是对创作内容本身进行深度理解和价值判断,而视频平台们面对AI技术革新这一行业变量,摒弃过度追捧的心态,明确好内容的落脚点,才有真正铸造平台流量「护城河」的机会。
AI时代,视频平台们唯有找准坐标,才能既抢先机,又有后手。
1号结语
越是复杂、越是充满变数的环境下,视频平台清醒的定力越发珍贵。
AI从虚无缥缈的概念炒作,在各家平台一次次尝试与推动中,成了内容生产革命的重要引擎。
视频平台面向的市场,依然是充满机遇的广袤蓝海。在风浪中,AI可以成为助力航行的工具,并非保驾护航的神器,也不是必达目的的灵丹妙药。
理性看待作为工具的AI,不断调整之于平台的AI策略,视频平台们和AI的故事,不过刚刚讲了个开头。
责任编辑:李楠
今日聚焦更多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要警惕“虚假繁忙”! 2025-04-08
- [常话短说] 【解局】超高清机遇要把握!胜利! 2025-04-06
- [常话短说] 【重磅】全国广电业务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 2025-04-03
- OTT月报|2025年2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月活终端3.06亿台 2025-04-01
- 勾正科技姜岚:跨界,破局——解码大屏如何全域增长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