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微短剧站上风口
杜迈南| 综艺报| 2024-06-27
【流媒体网】摘要:“微短剧+文旅”模式焕发新气象。

  截至6月26日,由抖音和华策影视出品的非遗美食剧《我的归途有风》,正片播放量超过1.9亿;5月23日,以非遗苏扇传承为主题的微短剧《一梦枕星河》在芒果TV上线,截至6月26日,播放量超1.5亿;5月19日,由壹线喜乐、西安曲江影视集团、环球壹线出品的微短剧《全糖少爷1》在腾讯视频上线,展现了永靖王氏打铁花非遗技艺。此前,《超越吧!阿娟》等非遗微短剧播出,亦收获不俗反响。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以来,“微短剧+文旅”模式焕发新气象,非遗微短剧成为讲好地方故事、赋能文旅发展的重要载体。

  非遗创作掀热潮

  近年来,非遗元素影视剧频现荧屏。如《芝麻胡同》带火非遗酱菜制作技艺,《梦华录》完美复原茶百戏,《去有风的地方》展示了白族扎染,《后浪》聚焦保护和传承中医文化,《正好遇见你》以单元剧形式介绍了近20种非遗技艺和传统习俗。这些剧集巧妙地将非遗元素与剧情相结合,让非遗文化随着剧集播出“破圈”。2023年2月,文旅部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提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全球传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该计划同时提出8个创作方向,涵盖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物、家国情怀、中国故事、城市文明及自然景观等。

  《通知》发布后,微短剧精品创作成为各地文旅发展的创新点,非遗主题创作蔚然成风。由抖音和华策影视出品的非遗美食剧《我的归途有风》,衍生自2023年大热剧集《去有风的地方》,是已播非遗微短剧中的代表作。该剧将四川乐山的非遗美食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剧情,自今年2月16日在抖音上线后,截至6月26日正片播放量超过1.9亿,不仅成功延伸了《去有风的地方》的影视IP价值链,更带动乐山文旅经济发展。剧中对跷脚牛肉、金钱蛋、灯影锅盔等乐山美食的展示,吸引不少网友前往乐山旅游。《一梦枕星河》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和苏州工业园区三十年发展变迁为背景,以古城保护与更新为主题,创新融入苏绣、宋锦、缂丝、评弹、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此外,还有一大批非遗微短剧蓄势待发,如聚焦舞狮的《别人家的孩子之小红豆与小狮子》《舞狮少女》,融入非遗元素的《每天一个超能力》等。

  制片人、海润影视宣传主管廉洁的家乡位于济南市平阴县南部的孝直镇,当地非遗项目“加古通”距今已有400年历史,“这是一种民间祈福的舞蹈,我正计划将其做成非遗微短剧。”在廉洁看来,传统的非遗展示方式往往局限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形式单一、缺乏互动。非遗文化与微短剧结合,不仅丰富了微短剧的内容,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平台、新途径。“通过微短剧,很多非遗项目得以生动展现,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唐青(化名)所在的影视制作公司今年承接了多个文旅微短剧项目,其中不乏非遗方向。她表示,现在很多主流制作公司、创作者愿意投资制作文旅微短剧,一方面是希望抓住政策风口;另一方面是短视频平台比较鼓励此类微短剧创作,会给予一定流量支持。

  由三步之遥(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制作的微短剧《每天一个超能力》近日杀青,该剧以儿童为切入点展现文创产品,并融入非遗元素,计划于暑期档登陆爱奇艺。三步之遥(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孙丽颖表示,微短剧市场近年来飞速发展,成为行业新风口。尤其是“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发布后,各地陆续出台扶持政策,助推“微短剧+文旅”创作模式空前火热,非遗作为主要创作方向之一,备受关注。“文旅类微短剧,尤其是非遗微短剧目前仍处于发力阶段。”孙丽颖称,政策出台到项目筹备落实需要时间。随着创作计划逐步推进,一些非遗微短剧已经跳出以往碎片化呈现非遗元素的惯常思路,通过影像叙事系统化展现非遗文化,实现了从展示非遗元素到聚焦非遗题材的创作转向,从而让观众对非遗文化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感。

  精品创作方法论

  非遗微短剧更适合横屏拍摄还是竖屏拍摄?此前,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表示,从题材内容角度考虑,偏美感、偏宏大叙事,有一定世界观的内容,更适合以横屏拍摄;偏人物、偏故事冲突的内容,更建议用竖屏。

  具体到非遗微短剧,自然风光、宏阔场景较多的微短剧,横屏更加适合;聚焦人物故事、技艺展示的微短剧,可以考虑用竖屏。从各平台已播、待播微短剧片单来看,目前市场上的非遗微短剧横屏、竖屏皆有,但横屏占比居多,集数多在24集以内。廉洁介绍,从创作成本来看,一般竖屏微短剧几十万元就能搞定,制作精良的横屏微短剧大概要几百万元,相当于一部“低成本”电影。“一些非遗微短剧以考究的细节还原非遗之精,以精妙的镜头语言展现非遗之美,制作投入通常占成本的‘大头儿’。”孙丽颖分享内容创作经验称,微短剧创作讲究短平快,惯用的戏剧结构通常先抛悬念,剧情发展强冲突与反转,情绪带动性强。而文旅的美、非遗的美需要层层递进展示,这对非遗微短剧的剧本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制作层面而言,文旅微短剧的制作成本和拍摄周期也均高于其他题材微短剧。“外出拍摄多、转场多,‘非遗+文旅’微短剧的拍摄周期会相应地拉长,对景别要求也更高。”《我的归途有风》制片人刘子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微短剧创作并非简单压缩,相反,要在4—5分钟一集的剧情里,将情绪高度浓缩,但展开后又能得到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回响,是个需要相对膨胀的过程。所以在最终执行时,单集剧情呈现甚至要拍十几场戏来完成。在碎片化的场景和快节奏的演绎中,人物的完整性和剧情的温暖治愈不能受到影响。据介绍,《我的归途有风》开机第一天,主演庞瀚辰手里6页左右的剧本,戏份堪比长剧10页的体量。在以往长剧中,6页可能只有八九场戏,而在微短剧中,可能是十几场戏。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副会长赵晖表示,“微短剧是剧集生态中的微叙事形态,可以理解为非遗短视频的高阶阶段。”她建议微短剧创作者不要像创作非遗短视频一样详细展示非遗技艺,要通过巧妙的叙事和细节处理,将非遗技能和非遗文化融入剧情,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被非遗文化吸引。“比如,《超越吧!阿娟》用普世、幽默的镜头语言和温暖现实主义的叙事呈现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也让舞狮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被更多年轻观众熟知。”华策影视北京事业群副总裁、《去有风的地方》制片人张灼,在第十一届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创作论坛暨精品点映礼”上曾分享过微短剧的创作公式:熟悉+意外=喜欢。“熟悉”来自于日常生活,能够引起观众共鸣;“意外”指情节反转。她以《我的归途有风》为例,总结精品文旅剧四大要素:情绪共鸣、话题共振、角色共情、细节考究。

  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随着越来越多非遗微短剧播出,各地文旅出圈效应显著。比如,《我的归途有风》带动取景地——乐山文旅消费的繁荣,“五一”期间全市43家国家A级景区门票收入突破3000万元。《一梦枕星河》播出后, “一梦枕星河里的苏州究竟有多美”“跟着肖燕张炯敏打卡苏州”等相关词条,登上抖音热榜。

  “带动观众线下‘打卡’并非易事。”成都文旅集团兴文投资总经理赵斌表示,只有从创作逻辑出发的非遗微短剧,才可能为城市和文旅出圈服务。廉洁认为,推动“非遗+文旅”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非遗微短剧创作要持续以技术和艺术双轮驱动,朝着“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的方向发展,走向专业化、精品化、创新化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要有好的故事内核,不仅要拍非遗,还要让非遗产品与微短剧故事有机结合,展现非遗传承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地方而言,要契合地方文旅特色,进行地方文化的个性化表达,与观众产生互动,为观众带来情绪价值。”孙丽颖表示,“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背后,远非制作一部微短剧这么简单,更要提供一系列相应的配套设施承接流量。“生态筑底,文化赋魂。‘非遗+文旅’要想真正变现,需打通微短剧与文旅的互动通道。”为此,三步之遥公司推出了“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拍一部线上微短剧,建一个同IP线下沉浸式剧场,实现同一IP的线上线下产品联动,建设文娱文旅深度融合的一站式品牌化开发运营服务中台。“目前,‘一揽子计划’正在天津的张学良故居落地实施。双方将联合打造IP线下沉浸式剧场,并围绕这一IP推出系列微短剧,剧中将融入天津非遗元素。目前,该系列微短剧已开启演员招募,预计9月与观众见面。此外,团队还在筹备北京门头沟南石洋大峡谷景区的文旅微短剧和线下剧场。”在商业化方面,廉洁建议,文旅方可以与微短剧、电商结合,将文旅消费产品,如文创产品、门票、非遗线下体验活动等通过电商系统销售。目前各大平台内部的电商系统与微短剧尚未形成合力,有很大探索空间。“利用微短剧开发文旅产品矩阵,融入实景演出、互动游戏等多样态的户外活动,或有可能持续释放非遗的魅力和商业价值。”

  各地扶持政策

  北京:北京广电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短剧游北京”创作计划,对网络微短剧创作播出全流程给予扶持指导。

  山西:山西广电局开展山西省“微短剧游百城”创作计划暨征集展播活动,对于征集的优秀剧本,在拍摄、审核上线、宣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指导。

  黑龙江:黑龙江广电局与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组织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创作活动,统筹安排年度扶持资金、开展培训交流宣介、畅通平台合作渠道、开辟备案立项绿色通道等。

  江苏:江苏广电局联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创作征集活动,组织专家集中评审,入选项目纳入江苏省网络视听项目库,优先获得全省广播电视和文化旅游奖扶政策支持。

  福建:福建广电局会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景点景区,协调拍摄。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征集工作。

  湖北:湖北广电局召开全省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座谈会。会议要求,帮助企业做好微短剧项目论证、剧本打磨、拍摄协助、平台对接等相关工作,在微短剧宣传、推广、推优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服务保障。

  广东:广东广电局依托广东省原创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库,设立“跟着微短剧游广东”专项征集评选活动,加大对优秀文旅题材微短剧的扶持力度。召开创作座谈会,组织开展资源推介、协调对接、现场采风等工作,加强全流程指导。

  重庆:重庆广电局对重点微短剧实施“一剧一策”的动态服务保障,在内容审查、立项和行政审批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对优秀作品,在季度及年度网络视听节目评优、视听艺术精品扶持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陕西:陕西广电局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活动项目纳入全省精品创作项目征集、评选、跟踪和资金扶持工作范围,加大申报项目实地调研力度。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