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内容制作:在混沌中走向规范
马思淼 王薇| 媒介杂志| 2024-06-16
【流媒体网】摘要: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微短剧的野蛮生长期终将结束,只有更高质量的内容才能构建起一个健康长远的发展路径,精品化已经成为微短剧内容的必由之路。

  微短剧时长短、投资小、创作快、题材灵活多样,是短视频时代特有的文化内容产品。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 373.9 亿元,同比上升 267.7%。2024年,国内微短剧市场仍在持续扩张与高速增长的状态中,它的火爆与内容生产、制作模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2024年春节假期,微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成功出圈,这部微短剧拍摄仅耗时10天、后期投入约8万元,上线当日充值却超过2000万元,成为微短剧“一本万利”的典型代表之一,由此微短剧爆发式增长,纯流量式的逻辑获得阶段性胜利,也赢得行业认可引起广泛关注。近五年微短剧从最初“小作坊生产”靠流量赚噱头,到专业影视公司入局重视剧本内容筛选,微短剧产业逐步从泥沙俱下走向精益求精,形成更为成熟的交易链条与商业变现模式。未来,微短剧的落脚点一定离不开对内容创作的不断探索。

  1

  投流模式下微短剧制作方

  获利微薄,亟待转型

  微短剧具有门槛低的特点。在早期,十几万的制作成本、几天的拍摄周期、不到一个月的后期就可以完成一部微短剧的拍摄制作。如此短平快的生产周期和成本,却有可能获得几亿流水的收入,这种暴富神话迅速吸引了不同背景的入局者加入微短剧市场。然而,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千万充值、几亿流水数据的背后,微短剧的制作方却不一定能获得良好收益,这跟微短剧的商业模式密切相关。从当前微短剧的主流商业模式来看,收入主要来自用户充值。为了获得用户流量,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广告流量。一般来说,爆款剧的流量投入会达到流水收入的80%-90%,这就决定了内容生产端不可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成比例。有从业者表示,假设一部大爆款短剧充值量达到1亿元,那么扣掉买流量的成本之后,利润大约为1000万元,制作方和平台发行方的利润分配比例大约为6:4,制作方拿到400万的收益,但需要承担所有的制作费用,包括导演演员费用、剧本费用、场地费用、服化道费用、后期制作费用等。这已经是大爆短剧的成绩了,普通微短剧的内容制作收益就更少了。如果微短剧制作方仅承担内容制作的话,就会收入微薄,成为整个微短剧产业链中的“底层工厂”。这种短平快的投流模式中,内容本身的质量变得不再重要,以流量为主要驱动的微短剧逐步形成了“快速沉浸+被击中需求点”的叙事模式,在制作思路上以“爽”字为核心,在镜头组接、情节推进、在感官追求上全线贯彻核心目的,只为最大限度降低制作成本,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传统影视制作无法想象的模式,即同一题材下会有不同团队拍摄制作不同版本,同一个故事由不同的演员进行多次演绎,能否成为爆款产品很大程度取决于后期的投流,可以说是把数据操纵内容的模式做到了极致。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投流模式所造成的内容粗制滥造、同质化严重、价值观导向偏差等问题逐渐显现,微短剧的内容生产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刻。

  2

  微短剧生产走向精品化规范化

  在经历了几年野蛮增长之后,微短剧必须提高内容质量、走向精品化和规范化,逐渐成为了行业共识。增加内容制作成本,引入更高质量的剧本、导演和演员,拓展内容形态、开发新业务,微短剧制作行业正在朝着精品化方向转型。

  制作成本与日俱增,内容生产力成为竞争优势点

  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微短剧最直接的变化来自于制作成本的增加。目前主流短剧的制作成本已经从最初的几万、十几万一部剧增长到了50万左右,咪蒙团队出品的《黑莲花》更是以200万的成本把微短剧制作拉到了一个新高度。成本的增加大部分来自于演员。目前,微短剧的男主角和女主角的费用大约在2000-3000元/天,配角约200-300元/天,群众演员约100-200元/天,已经达到跟普通电视剧相似的水平。而伴随着微短剧的火爆,优秀微短剧演员开始出现短缺,部分微短剧演员知名度上升,再加上一些小有名气的影视剧演员也开始加入到微短剧之中,这些都在进一步助推演员成本的节节攀升。与此同时,剧本的价值也在提升。在微短剧发展初期,出品公司或创作团队大多选择原创剧本,相对费用更为低廉,中等水平的编剧的费用仅有1万元到2.5万元。而随着微短剧内容质量的提升,网文IP改编剧的比例开始明显提升。据《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2022年全年网络文学改编微短剧新增IP授权超300部。单日流水破2000万的《黑莲花上位手册》《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几部头部爆款剧均由番茄小说提供的网文IP改编。据某头部平台短剧内容负责人在公开会议上分享,目前其公司出品的小程序短剧项目,网文IP改编占比达到80%,IP授权大多来自番茄。这也助推了网文IP授权费用的上涨。目前市场内常见的网文IP授权中,S级作品短剧改编授权价单本5万-8万,热门A级授权价在3万-5万/本,最便宜的授权费用也在1万元左右,且平台一般不会单本出售。以番茄小说为例,其短剧部门的商务编辑会一次性向制作团队发放包含100本书定价的书单,其中不同量级不同定价,制作公司对应选购。除了直接销售IP版权之外,番茄小说还会采取版权免费、收入分成的方式,一般会抽取短剧制作团队10%-15%的净利润来作为版权投资收益。随着投资水平的提升,场地、服化道、后期等成本也在随之增长,微短剧中开始出现制作水平相对较高的作品,提高内容质量逐渐成为打造爆款的基础条件。如春节假期爆火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这部集大女主人设、爽感剧情、强冲突、高颜值男女主、黑红营销、有质感的制作于一体的爆款短剧,其制作成本已远高出业内平均投入。进入 2024 年,更多影视公司和明星、演员都入局短剧市场。2024年1 月底,抖音宣布与周星驰达成独家精品微短剧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发运营“九五二七剧场”,首部精品微短剧《金猪玉叶》第一季预计 5 月上线。由演员、歌手徐梦洁主演的横屏短剧《大过年的》也于2024年初上线,正片播放量达 7.9 亿次。2023年底万达影业联合乐华娱乐出品的首部短剧《青莲劫》已在小程序上线播出。可见,微短剧行业的竞争,正在从过度依赖流量向着提升内容品质方向发展。那些有着更生动有趣的剧本、更精良的制作水平的微短剧,逐渐成为微短剧竞争中的优势项目。内容生产端的生产力提升,无疑将有助于整个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

  专业制作公司入场,角色更加多元

  在微短剧市场爆火的背后,是越来越多专业出品公司的入局。目前,微短剧的制作出品方已经从最初的信息流广告制作机构、小型内容团队拓展到了多种角色,主要包括MCN机构、专业影视公司、网文版权公司等,不同类型的短剧制作方也凭借自身原有优势不断探索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MCN机构首先,MCN机构的优势在于旗下拥有大量的签约达人和内容创作者,这些达人往往拥有数量可观的粉丝,当他们成为微短剧的创作者、在账号发布微短剧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吸引到用户的关注。以咪蒙团队控股的MCN机构银色大地为例,团队创作的《爱的年龄差》是抖音首部观看用户破亿短剧。银色大地在抖音孵化了十多个达人账号,其中包括姜十七、浩杰来了、乔七月等微短剧IP,账号粉丝破千万,影响力巨大。在快手平台,古麦嘉禾旗下的签约达人@海予星辰Hi 创作的《我在娱乐圈当团宠》、@于千穗Y 的《家庭主妇的逆袭》在快手播放量突破3亿,成为快手平台上有影响力的创作者。

  同时,MCN机构在进入微短剧市场之前,往往也为广告主提供内容营销相关服务,如为广告主拍摄制作信息流视频广告,这与投流模式下的微短剧在底层逻辑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也成为较早进入微短剧行业的公司。专业影视机构其次,以柠萌影视、自由酷鲸、华策影视、十二升肖等为代表的传统专业影视机构也在加速向短视频平台流动。传统专业影视机构因掌握多方资源,几乎都有爆款短剧产出。抖音高热度刷屏的短剧《二十九》背后出品公司是柠萌影视旗下短剧厂牌“好有本领”;同为头部影视正规军的自由酷鲸推出的第一部古装动作短剧《锦衣迷踪》5秒完播率和赞转比都超过平均值。作为较早入局微短剧的制作公司十二升肖,2020年开始制作短剧《毛小旭的触电人生》,在快手播放量破亿,2021年制作了近20部短剧,2023年在快手上线了《胡同儿》《单亲妈妈再婚记》《危险的他》等多部短剧,播放量均进入“亿级俱乐部”。对长剧或电影进行改编或制作续集也是传统专业影视机构喜欢涉猎的领域。比如长信传媒出品在抖音播出的《大唐来的苏无名》是衍生自长剧《大唐诡事录》,华策影视推出的微短剧《有风》依托于《去有风的地方》长剧集,北京精彩出品的短剧《超越吧!阿娟》是续写的电影《雄狮少年》中阿娟的成长故事。网文版权公司最后,拥有大量网文版权和运营经验的网文公司也成为微短剧市场的新生力量。以掌阅科技、点众科技、九州文化、中文在线为例,他们掌握着大量的网文版权,而被视为视频化网络爽文的微短剧,给了这些公司涉足微短剧市场的可能,大多以版权入股、现金投资、主控出品的方式参与短剧开发和生产,成为微短剧市场重要的制作和出品公司,且能保持每月平均一部流水破千万的爆款IP改编项目诞生。网文公司在投资微短剧时,其掌握的版权资源会成为重要的投资资源。以番茄小说为例,不仅以“收入分成”的方式批量向制作公司出售版权,还会提供签约编剧帮助改编、宣发资源支持和部分现金投资,为大批欠缺资金的小程序剧制作团队提供投资。制作公司可以从番茄挑选网文IP作品,番茄以版权费和站内宣发资源折合成5%投资,同时番茄再追加10%-20%现金投资,成为项目的联合出品方。这些番茄小说IP改编的短剧作品,也会在付费期结束后回流至番茄小说旗下的番茄短剧平台(原名为红果短剧),以免费形式上线,短剧版权方可以获得广告分成。这些公司往往还拥有网文时代积累下来的丰富出海经验,顺理成章地被移植到了微短剧出海方面。目前,中文在线旗下的ReelShort已经成为大热微短剧出海产品,一度跻身美国、英国、加拿大的App Store总榜前三。点众科技推出的DramaBox2023年4月正式在Google Play商店上线,累计目前已逾500万的下载量。微短剧出海已经成为这些网文背景的泛娱乐内容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

  平台支持,立足内容全面挖掘微短剧创造力

  在对微短剧需要向精品化内容转型的共识之下,网文平台、短视频平台等纷纷加大了对微短剧内容创造者的扶持力度。2023年10月,阅文发布“短剧剧本征集令”,面向广大创作者征求原创或IP改编剧本。如被签约,短剧编剧可获得1.5万—5万元的保底加最高2%的流水分账。12月,又启动“短剧星河孵化计划”,分别从IP、资金、技术三方面给予支持,具体包括筛选超百部阅文IP进行短剧改编、为创作者提供亿元现金和流量扶持、以AIGC技术加速与行业伙伴联合开发互动短剧。抖音在2024年年初发起了扶持精品微短剧的“星辰计划”,面向影视公司、MCN机构及个人创作者,提供平台流量和高额现金扶持,鼓励内容创作者去给平台生产优质内容,首批共创的精品微短剧计划于2024年3月上线。快手为优质短剧项目提供的参投金额将从原本的最高40%提高到50%,并提供平台级资源扶持和业务全程“一对一”服务,让创作者更加专注于创作本身。在面向用户收费的微短剧模式之外,抖音等平台还在积极拓展微短剧的运营模式,通过与品牌方合作,为品牌方提供定制化的达人短剧。这类短剧通常在 12 -24 集左右,每集 3-5 分钟,基本上为品牌冠名的独家定制剧。在2023年2月至8月期间,韩束与抖音头部短剧达人@姜十七 连续推出了五部短剧,斩获近50亿播放量。通过“短剧种草+品牌自播+达播”的方式成功将“韩束红蛮腰礼盒”带成了爆款,全渠道销量150+万套,并多次登上抖音榜单TOP1。这种立足达人粉丝黏性进行内容种草的模式,也进一步拓展了微短剧的生命力。

  政策倾斜,提升微短剧内容质量要求

  面对微短剧的内容低俗化和强大影响力这一双刃剑表现,从2023年后半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一方面加强了对微短剧的监管,另一方面也有针对性地强化正向引导。监管方面,2023年5月广电总局出台网剧播出上线新规,要求2023年6月1日以后播出的网络微短剧,需采取许可证全覆盖的管理办法,依法取得《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后方可播出。2023年11月,广电总局宣布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共涉及七个方面,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等。在该政策的影响下,上千部微短剧被下线。正向引导方面,2024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目标任务是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全球传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除了政策监管层,一些鼓励扶持微短剧的地方性措施也开始出现。2024年 1 月 30 日,粤港澳大湾区短剧影视产业基地在广州正式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短剧影视产业基地除了将打造短剧影视全产业链之外,还将促进短剧产业与文旅、科技、金融、 城市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带动周边产业,形成网红及明星打卡点,实现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精品化路线、提质减量是大趋势。”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高级总监兼制片人湛亚在公开采访时直言。短剧精品化大趋势是真正有能力的内容制作团队的机遇,这个行业要走得更远,要让精品短剧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朝着题材多样、表达多元的精品内容方向行进。

  3

  结语

  2023 年以小程序短剧为代表的微短剧市场快速增长,核心原因是内容生产模式的变革。这种基于精准的用户画像和需求刺激、高效率的流量投放模式下的内容生产和投放模式,彻底让内容成为了数据化产品。而对数据的过度追求,也必然带来低俗化、同质化等问题,那些广为流传的暴富神话又在吸引着更多的资本入局,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微短剧市场就这么快速野蛮生长起来。然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微短剧的野蛮生长期终将结束,只有更高质量的内容才能构建起一个健康长远的发展路径,精品化已经成为微短剧内容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