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企业能否推动电视拥抱新场景?
云中| 流媒体网| 2023-11-13
【流媒体网】摘要:互通互联生态下,电视将更加可用、易用。

  电视行业近几年迎来不少增量,比如行业整改下的用户体验提升,康养、社区、教育等服务的不断多元,以及被赋予摄像头、可移动、可旋转能力等硬件方面的升级。

  还有一种同样值得重视,但可能并不像上面这些变化如此明显的增量,就是在手机企业不断推出的“全终端系统”助力下,电视有望拥抱更多新场景。

  尤其是,当电视不断融入到一个互通互联的生态中,其可用性、易用性、拓展性,都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全终端系统下的电视新可能

  什么是“全终端系统”?

  比如华为鸿蒙OS、小米澎湃OS等,能实现不同终端覆盖的全场景生态系统。

  虽然在技术路径、生态建设等方面有所不同,但这些系统的共同点,是对从KB级到GB级等各类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这包括手机、电视、PC,包括音箱、手表、摄像头,也包括时下热门的汽车车机。

  就像在此前交通不发达的各个城市间,修建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当一个系统覆盖不同终端,各终端间的连接自然会更加紧密,这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解决设备孤岛化和体验碎片化。

  在各种终端便捷而深度的协同下,也将带来更多跨终端、跨场景的体验。

  同时,正如随着道路的畅通,每个城市的人口和贸易交流也随之增多一样,基于华为鸿蒙OS、小米澎湃OS这样万物互联时代的底座,各个设备的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基于此,电视作为家庭中的核心屏,以及日常使用的最大显示屏,不管是用户的使用频率,还是体验便捷度,或是在整个智能生态中作用的发挥,接下来都有望迎来更多提升。

  就像随着小米澎湃OS的发布,小米集团战略也从“手机×AIoT”,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这可以看作一种把重点从手机、IoT等具体设备,向用户、车载、家庭等实际场景的转变。

  在家庭这一环,电视无疑会是那个关键的角色之一。

  从小屏分流大屏,到小屏带动大屏

  目前,除了传统电视厂商,不管是小米还是华为,都是电视产业的重要力量。

  小米自不必说,作为互联网电视阵营头号玩家,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3年上半年,小米电视在中国大陆地区电视出货量排名第一。

  华为入局智能电视一体机的时间虽然较晚,但搭载鸿蒙系统的智慧屏产品,此前也曾掀起过不小的声量。

  今年,在智慧屏产品上,华为还进一步推出了交互更为便捷的灵犀指向遥控,给电视长期存在的操作难这个最大的痛点,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万物互联时代,手机厂商们除了让电视作为一个影音娱乐终端,显然更想让其在全场景的智慧生态中发挥更大作用。

  比如电视与手机的协同将会更强,内容与服务的流转会更加便捷。就像华为智慧屏的超级投屏、手机控制等功能。

  再比如电视作为家庭中兼具算力和显示的最大屏幕,未来在视频通话、家庭监控、家居控制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应用空间。

  这些其实也是产业这么多年来一直设想的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典型场景。

  手机是人们最常使用的核心终端,电视是家庭观影的最佳载体,如果说此前手机给电视带来的更多是用户注意力的分流,之后,基于全终端、全场景的操作系统,二者的协同则会不断增强,对电视大屏来说,甚至会产生小屏带动大屏、高频带动低频的效果。

  体验碎片化或仍难避免

  虽然“全终端系统”有望给电视带来增量,但不管是小屏带动大屏,还是从“看电视”到“用电视”,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都需要相应系统生态发展成熟。

  对华为鸿蒙OS、小米澎湃OS这样的自研操作系统来说,难度自然不小。

  无论是鸿蒙还是澎湃,当下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拿面世更早的鸿蒙来说,10月30日,HarmonyOS 4升级设备数量突破1亿,发布三个月时间有此成绩,进度不可谓不快。

  但即便如此,要达到可以和安卓、iOS比肩的市场占有率,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哪怕如安卓和iOS,当下也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多终端无缝协同。

  另外,国内的操作系统,如今似乎也开始卷了起来,华为有鸿蒙OS,小米有澎湃OS,荣耀有MagicOS,OPPO有潘塔纳尔OS,vivo也推出了自研智能操作系统。

  且不说操作系统打造和相应生态培育的难度,在如此多的系统面前,设备的孤岛化和体验的碎片化,似乎依然无法避免。

  对用户来说,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凑齐一个品牌的“全家桶”产品,但这样一来,门槛无疑又将大大提高。

  所以,在各家系统发展成熟和不同壁垒打破之前,电视、手机等终端之间真正的无缝协同体验,可能依然难以大规模实现。

  万物互联时代,电视大屏如何更好地融入到智慧家庭场景中?在11月15~16日的「春城论道」上,将有嘉宾进行专门分享,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