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主办的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论坛在重庆永川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开展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进行广泛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基地建设重点,诊断基地建设痛点,破解基地建设难点。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主任王大平,重庆市永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小梅分别致辞,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试点机构代表、部分行业协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计156人出席,论坛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高凯主持。
王大平会长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我们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放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大战略中谋划,放在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一系列指示要求的实践中推动,把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打造成为文化传承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张小梅在致辞中表示,永川是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正加快建设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首批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落户永川,是永川融入数字重庆建设的积极实践,也是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度探索。借本次论坛东风,永川将加快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力争做出成效。
今年3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启动了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试点工作,两个月时间,来自全国12个省份、多家文化机构确认参与试点工作。本次论坛上,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庆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国夏文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获得首批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授牌。这标志着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进入实施阶段。随后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同首批获得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授牌机构举行进场签约。
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同首批授牌单位签约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高书生以《标识:文化数字化的通行证》为题分享观点,他提出,数据确权需要标识、数据被发现需要标识、数据互联互通也需要标识,依托我国提案创建的关联标识符国际标准建设标识解析体系,不仅可以为每一个数据赋予全球通用的唯一标识符,而且能够激活沉睡的数据进入大循环,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同联盟链对接打造主权链,提升数据交易的便捷性,引导文化机构聚焦生产,再创优势。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大数据中心主任蒋鉴发表题为《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的主旨演讲。他说,中数集团作为文化和文旅部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总结出六大推进实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已建成国家舞台艺术影像库、中国传统音乐数据库、中国大学生优秀动漫作品库、伟大征程艺术档案数据库、世界音乐资源集成数据库、世界乐谱资源集成数据库、世界美术资源集成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等8个主数据库;完成中国戏曲影像库、原文化部春节电视联欢晚会资源库、中华民族音乐资源数据库、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音乐赏析数据库、中国戏曲老唱片数据库等69个子库建设。目前系统内已关联视频6483件、音频25222件、图像129109 件,合计文化资源数据16.5万件、文化资源数据集683个。集团将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的要求持续进行探索,扩大中数相关成果与相应的经验,发挥引领模范示范的作用。
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丕毅以《文化数字化实践和思考》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新华智云自主研发的“文化数字化操作系统”,由文化大数据平台、文化数字化生产平台和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三大板块构成,旨在从文化资源采集、文化资源生产和文化资源服务三方面发力,充分利用AIGC、元宇宙、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盘活文化资源,服务文化生产与传播,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文化数字化的根本目标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让高深的文化得以通俗化传播,助力实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目前新华智云文化数字化操作系统,已经服务全国800多个景区,在浙江已经建设20余座数字文化体验馆,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用数字技术真正让文化“活”起来。
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谷平发表题为《以数据为基,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南京探索》的主旨演讲。他说,南京文投集团继推出全国首个数字文化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后,围绕大数据+大场景、元宇宙、区块链、大模型、生态圈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成果,推出城市文化大数据平台、城市文化IP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文化旅游消费云平台、元宇宙博物馆建设、元宇宙展厅六大整体解决方案。他表示,南京文投集团未来将继续以趋势为向升维竞争,以城市为主体打造文都智慧大脑,以数据为基共铸文化大数据底座,以内容为本推动历史文化探源工程,以技术为要共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以场景为王创新文化体验,以生态为根构建开放共享平台,共享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
中国广电重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工程师张勇发表题为《夯实数字文化新基建 扬帆文化传承新征程》主旨演讲。今年以来,中国广电重庆公司积极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数字重庆建设等发展大局,大力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重庆市域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策方面,中国广电重庆公司主动站位,参与编写的《重庆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意见》通过市委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审定,即将正式出台;并作为省网代表,参与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化专网实施方案》编制。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广电重庆公司勇担主责,实施国家文化专网(重庆段)迭代升级,推动中国广电全国互联网骨干网(CBNET)上线,中国广电(重庆)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完成文化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架构论证,基本满足国家文化专网贯通、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算力需求和消费侧互联互通能力要求。应用方面,中国广电重庆公司探索拓展,“重庆云上博物馆”正式上线,与13家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完成5家博物馆入驻;打造的首个元宇宙环幕沉浸式光影艺术体验场馆“咏山水·名家名画数字展”在武隆区博象美术馆启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中国广电重庆公司将继续加速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携手产学研伙伴打造“永川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并以“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为试点,实现国家文化专网贯通、大数据平台共建、文化数据资源标识解析服务提供等体系化落地,打造标识基地及云生态资源孵化示范工程并推向全国,为擦亮重庆文化品牌作出积极贡献。
在对话环节,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郭阳、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中国动漫集团平台运营部主任贺培臣、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宋洋洋以“行业互融,迈进数字化时代”为题进行对话。
郭阳说,今天论坛主题的叙事逻辑跟我们行业不太一样,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的发展逻辑是自下而上的,即由消费推动生产,且其消费链已经非常完整,涉及近7亿游戏人群,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应当关注这个群体,并加以引导。
刘兵说,我们特别关注两办文件关于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打造全息呈现、数字孪生、智能交互的线上线下的数字化文化体验。文化大数据是一个巨大的体系,同很多的技术领域将会融合发展,必然会产生许许多多爆炸性的新业态,特别是大模型的发展,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会。现在的大模型,中文语料非常少,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可以弥补这个缺口。
贺培臣说,动漫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表达形式,一种文化认同的形式,80后、90后成长起来了,他们作为消费群体值得关注,文化大数据出口离不开动漫的重度参与。
宋洋洋表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把大家的视角集中到供给侧,这为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强调在地文化资源,强调基础网络设施,强调数据标注,强调生产环节,强调的是各个细分具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正是因为它的供给侧、结构性特征,给大家带来发展机会的平权,每一家文化机构,每一家科技企业都可以在文化大数据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机会,未来将是一个巨大的蓝海。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主任蒋鉴,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主任梁潇,中国广电重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工程师张勇,深圳市天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政放围绕“转型升级,实现换道发展”进行对话。
蒋鉴说,这几年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非常明显感到,现在有一个特别好的大环境,非常好的方向,再加上从政策再到各个环节都有非常好的支持,市场很大,空间很大,但是各个单位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还有待继续地捆绑,继续地团结。要做好一件事,肯定不是说一家单位,一个机构,一个人能够支撑起来,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不管是央国企,还是私企,大家应该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好的东西能够持续的发现发展,发挥出它的价值。
梁潇说,江苏有走在前列的国家文化专网和文化产权交易所,十几年来对于交易整个环节的深耕,让我们抛弃原有的思维,去拥抱数字时代,未来的数据通过标识基地直接到交易所,就能够实现非常快捷和便利的交易和分发。所以我们也非常期待大量数据进来以后,在交易所场景之下进行腾飞。
张勇说,文化数字化本身也是一个产业链的事情,中国广电重庆公司是产业链当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如何按这个架构能够赋能数据要素的流转,第一肯定是技术能力的提升,这里有硬件,有软件,有投资投入,第二是团队的能力,当然也包括服务的标准,需要更专注去服务好文化机构。本质上还是要服务到更有价值的数据流转,形成了一个闭环,正向的闭环,通过不断投入提升能力,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
李政放说,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所采用的关联标识符标准是国际标准,也是国家标准,是我们国家提案创建的。这个标准除了产生过程同天朗公司有关系以外,天朗公司还是这个标准的解析系统的技术提供商。
本次论坛上启动了新一批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团体标准的立项工作,包括:《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技术要求 第2部分:标本数据质量要求》、《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技术要求 第2部分:基因数据质量要求》、《中华文化素材库技术要求 第2部分:素材数据质量要求》、《文化资源数据重构技术要求 第2部分:色彩重构》、《文化体验装备技术要求 第4部分:元宇宙体验系统》。王大平、张小梅、高书生、高凯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总经理白连永、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培训中心主任何雪萍出席标准编制启动仪式。
标准编制启动仪式现场
责任编辑:李楠
今日聚焦更多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周晓静]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
- [常话短说] 【重要信号】事关一体化电视,广电总局推进9地试点! 2025-04-10
- [周晓静] 见微知著|版权运营方如何应对短剧潮?独家对话捷成华视网聚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