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报告:
重磅| 年度VIP免费获取《2023智能视听产业元宇宙发展趋势报告》
历经一年的概念酝酿,曾以虚幻、想象为关键词的元宇宙在2022年被注入了更多现实意义。伴随着市场结构的理性调整、基本建设的脚踏实地与应用场景的落地推进,2022元宇宙更是走出定义束缚,迈出了实践发展的重要一步。由此,本刊以元宇宙从概念培育向产业探索的重要跨越为出发点,盘点出了2022年元宇宙在市场、基建、场景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
市场:热潮退散,众声喧哗后理性回归
2022年,元宇宙议题热度依旧。纵观全年,无论是其讨论声量、发展质量还是市场体量均揭示着“元宇宙”已然占据多地区、多领域的焦点地位。但不同于2021年的赛博朋克文学、人类未来式假想等概念狂欢,2022元宇宙伴随着政策的支持、规范与虚拟人、VR/AR、数字孪生等落地产品的融合介入,似乎褪去了一层浮躁热气,初步显露出变革时代的真正潜力。
// 深度解构内涵外延,市场结构初现雏形
从理想虚幻空间到涵盖经济、社交、身份、版权等的新型数字化社会形态,从互联网技术的简单集合到新时代新基建的开拓引领者,元宇宙在2022年不断进行着自我革新和内涵丰富。“无限时间与无垠空间中人与社会的数字图景”、“三维化、三元化、三权化”、“人类社会的深度媒介化”等学界深度解读的加入让“何为元宇宙,为何元宇宙”问题回归本真,逐步清晰。与此同时,2月21日,首届元宇宙中国大会在无锡成功召开;4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宣布成立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元宇宙研究中心;7月27日,张江元宇宙创新发展联盟在2022上海元宇宙峰会上宣布成立……2022年各行业元宇宙协会、研究机构、实验室的相继揭牌及元宇宙学术讨论、行业交流活动的蓬勃发展更是为元宇宙的落地实践提供了后驱动力。
此外,2022年,超级角色的深度入局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概念先行”带来的舆论质疑,给予市场信心。2022年全年,阿里向国内消费级AR眼镜制造商Nreal投资6000万美金并在“双11”期间浅尝元宇宙,推出沉浸式元宇宙空间“曼塔沃斯”,字节跳动先后发力虚拟社交、虚拟时尚、数字人等新方向,百度则将元宇宙城市、定制会场、元宇宙歌会等新场景纳入“希壤”,在平台端不断推陈出新。在巨头企业的带领下,众多公司或初试身手、或纷纷加码,元宇宙发展逻辑在大量尝试中被逐渐描绘清晰,市场结构也随之经历持续优化,大浪淘沙后一批概念型公司倒下,国内元宇宙市场形成了基本产业链与发力方向,参与者则大致形成以底层架构、后端基建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者,以内容生产和场景应用为主的内容与应用提供者以及覆盖全局的多点位布局者三类角色。
// 上下游齐头并进,市场规模稳步攀升
进入2022年,中国元宇宙市场投融资持续活跃,呈现指数级增长。仅2022年1-4月,投融资金额就已达81.2亿,超过2021年全年总和。《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元宇宙投融资报告》更是显示,到第三季度,国内元宇宙领域投融资事件总数达到了339起,总额高达228.4亿元。除此之外,整体市场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中国元宇宙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元宇宙上下游产业产值目前已超40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元宇宙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将持续上涨,并于2027年达到1263.5亿元。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一片大好的情况下,2022年中国元宇宙概念股却频频出现亏损或业绩下滑,iF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二级市场中130只元宇宙概念股中仅有16只股价(不复权)上涨,暴涨和暴跌的巨大反差预示着元宇宙“虚火”的消除,2022整体市场是在以一种更理性的方式再出发。
2022-2027年中国元宇宙市场规模预测趋势图
而从细分领域来看,2022年元宇宙底层技术、行业应用、数字人等产业链上中下游领域规模均处于稳步攀升状态,例如据IDC数据显示,中国VR一体机一季度出货22.9万台,二季度出货27.3万台,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166.2%;中国云计算市场在上半年规模达到165.8亿美元,同比增速30.7%;中国虚拟人市场规模2026年将大幅增长达到102.4亿。
// 监管扶持双管齐下,政策体系逐步成熟
经历了2021年的野蛮生长,2022年我国元宇宙迎来了密集的政策发布,相关政策设计有序推进。截至2022年9月底,各省市区元宇宙相关政策已有32项,元宇宙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被再次强调,市场发展得到稳固保障。其中,监管与扶持两类政策并行,共同助力生态的良性、高效构建。
2022年全国各地元宇宙专项政策汇总
扶持方面,国家层面审慎与乐观态度并存,相关内容从数字化、虚拟化大方向出发:1月开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要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合;11月,工业化和信息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指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目标。而地方层面为先一步拔得头筹,政策发布更积极、更聚焦:3月,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6月,上海市政府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元宇宙专项行动计划《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多地政府都将元宇宙融入地方规划,全力保障元宇宙的产业生态构建。
监管方面,政策条例则从“非法集资”、“版权纠葛”等市场乱象出发精准“打击”,2月,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明确NFT不得“金融化”、“证券化”;9月,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2”专项行动,强化NFT数字藏品等网络新业态版权监管。
基建:稳扎稳打,锻造元宇宙特色底层设施
2022年,元宇宙概念的冷却引发了参与者的深度思考——基建建设才是元宇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资本的不稳定随时可能会让其陷入泡沫危机。在元宇宙热度和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底层技术与VR/AR等硬件入口都在2022年加速革新。除此之外,伴随着国内首个元宇宙平台MTVERSE的发布,国内元宇宙缺乏B端开发平台的困境被尝试解决,元宇宙“底层技术-平台-入口硬件”的基建体系也被进一步补充完善。
// 硬件性能再上一层,消费级应用初露锋芒
作为当下最有潜力且发展最成熟的元宇宙入口,2022年,XR设备迎来发展小高潮,主要品牌产品的迭代与新机的层出不穷刺激了行业增长。从技术层面看,XR设备的计算、显示与交互等方面能力均再上一层,例如8月发售的创维PANCAKE 1C首次在消费级VR一体机上采用了Pancake方案、9月发布的PICO 4系列首次实现了裸手交互、11月发布的华为AR智能观影眼镜VisionGlass在等效4米的虚拟空间中搭载了120英寸虚拟巨幕,实现了双目1080p全高清分辨率。XR硬件发展整体呈现出计算更高速、显示更清晰、交互更沉浸的态势。
2022年元宇宙入口硬件新品(部分)
而从应用方向来看,消费者市场大门被逐步打开,占比持续提升,据IDC数据,2022年Q2就已达74.8%。同时,多款高配置消费级AR/VR设备涌入市场,刷新用户体验,例如8月,国内AR眼镜企业Nreal为国内消费级AR市场带来积极信号,宣布面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全球首款眼镜形态、探索增强现实技术无限场景应用的全功能AR眼镜Nreal X以及拥有优秀显示效果的AR眼镜NrealAir,售价仅2299起;12月1日,爱奇艺智能正式推出面向大众的爱奇艺奇遇Dream VR一体机,是行业首款搭载VR旗舰级处理器(高通XR2芯片)且价格在两千元以内的6DoF VR一体机。
中国AR/VR头显市场出货量分企业, 2021Q2-2022Q2
// 底层技术蓬勃发展,实际应用创新融合
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六大关键技术共同支撑了元宇宙的发展进步,而涵盖了各类顶尖技术的元宇宙“木桶效应”也十分明显,单项技术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元宇宙最终的体验大打折扣。但值得欣喜的是,2022年我国这些核心技术的整体发展都延续了蓬勃向上的态势,例如,2022世界5G大会中披露,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5G基站累计数量达到185.4万个,5G终端用户达到4.55亿户,均占全球60%以上;2022年世界计算大会新闻发布会显示,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达到520万架,在用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达1900万台,存储容量达800EB,算力总规模超过140 EFlops;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区块链备案业务数量已经超过2000个;8月9日,壁仞科技发布了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宣称创全球算力新纪录,国产算力正崛起。
而以此为基础,2022年各类技术与元宇宙的纵向融合探索也再下一城,6月30日,中国移动携手高通技术公司成功实现并展示了业内首次基于5G切片的端边协同分离渲染无界XR技术演示;11月17日,国内首个元宇宙智算中心落地浙江青田,建成后每秒算力性能将超过10亿亿次。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电子游戏技术在元宇宙方面也出现新的发展空间,2022年全球三大商用游戏引擎中唯一的中国国产Cocos在元宇宙领域的动作和发声逐渐频繁——推出Cocos Creator 3.6 版本,在3D内容开发功能方面实现巨大跃升;联合百度希壤开发了元宇宙解决方案“希壤Lite”;为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打造线上版“元生无界”;加入全球巨头参与的元宇宙标准论坛(MSF)等。
// 平台构成不断完善,B端新锐填补空缺
元宇宙平台主要由面向B端客户开发者的平台(简称B端平台)和面向C端用户消费者的平台(简称C端平台)两类组成。
2022年C端平台延续了前一年的发展热潮,向着更精细、更全面的方向继续出新/完善:2月,HTC VIVE官宣其由各种互动世界、应用程序、游戏组成的开源元宇宙平台VIVERSE;6月15日,ibox链盒设计的元宇宙平台“元宇宙岛屿”上线,支持用户自主建造数字私人空间与家庭;9月8日网易瑶台2.0迭代升级版发布,围绕“新视觉、新交互、新功能”三个方向进行改造;12月19日,游戏开发商Nexon宣布与腾讯云达成合作,共同搭建元宇宙平台Nexontown。
而国内发展步伐相对较慢的B端平台在2022年也迎来了新突破——11月3日,摩尔线程发布了专为元宇宙应用构建的、中国首个元宇宙平台MTVERSE,提供了从硬件集群、软件基础架构到SDK工具链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尝试性地填补了元宇宙平台短板,为元宇宙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MTVERSE结构图
场景:丰富多元,消费与产业场景纷纷落地
结合现实并从宏观角度出发,元宇宙应用场景目前可分为消费场景与产业场景两大部分,消费场景以人为本,强调虚拟现实场景的沉浸式深度体验,产业场景则更为关注虚拟空间对现实空间的智能化同步,与生产、效率等密切相关。但无论落点是消费场景还是产业场景,2022年,多领域多行业都开始积极尝试与元宇宙深度融合,参与者期待着借助“元宇宙+”的形式寻找到新的机遇或新的商业模式,“元宇宙+医疗”“元宇宙+教育”“元宇宙+景区”等一系列新场景、新说法也在这一年中被频繁提起。
// 消费场景多点迸发,数字人赛道备受青睐
2022年元宇宙消费场景迎来多点迸发,一方面在游戏、数字藏品等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继续发力,动向频频。例如游戏方面,部分参与者期待推出非“嫁接”,原生于元宇宙概念的产品,做出国产元宇宙娱乐竞技社交游戏《萌宠向前冲》、基于现实构造拟真还原平行空间的游戏《酿酒大师》等尝试;而数字藏品方面,2022年不仅形成了如数藏中国、央数藏、灵境人民艺术馆等数字藏品平台,还不断拓展边界,推出阿里巴巴奥运云徽章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数字藏品、“鸽德”数字艺术头像等,发售即空。
另一方面,元宇宙在App应用、文旅、会展等多个方面走出概念,深入探索——5月,首个元宇宙社交链游真人秀《意想不岛》出现在2022年综艺片单中,同月,重庆首个元宇宙生态项目“灵境重庆”发布,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人物进行游玩或参与场景活动;7月,首个剧本杀元宇宙概念App“剧游宇宙App”发布上线;12月,中国首个文化遗产主题的博览会2022文化遗产元宇宙博览会在元宇宙空间举行。不仅如此,首个元宇宙音乐盛典、首个沉浸式元宇宙数字艺术博览会、首档元宇宙虚拟演唱会、全球首个元宇宙电影节……2022年见证了太多元宇宙新消费场景的诞生。
除此之外,数字人赛道在2022年同样备受关注,据速途元宇宙研究院预测,2022年虚拟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4.5%,增速达到近三年峰值,2021年多处于规划阶段的数字人业务历经一年打磨开始在多个领域展开探索。首先,数字人以城市IP、品牌IP、主播等身份继续在直播、电商、营销等行业发光发热,7月21日,青岛城市推荐官数字人“青岛小嫚”正式上线;8月12日,汽车之家宣布签约虚拟数字人IP“宫玖羽”担任其“汽车之家特邀AI体验官”;其次,数字人也在积极尝试向C端靠拢,例如1月字节跳动推出“沸寂”数字时尚社区,涉及虚拟服装、虚拟人、虚拟时装等方面;11月,腾讯推出数字人内容创作工具“U82”,开启数字人服务C端用户的初次探索;12月,百度智能云曦灵推出国内首档数字人虚拟竞演综艺。从虚拟直播到虚拟偶像再到虚实结合,2022年数字人从B端向C端的迈进不仅标志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还表明数字人已经进入实质性发展与落地阶段,全年的积极尝试也证明着其具有较高可塑性,能够为各方丰富元宇宙布局提供新思路。
// 产业场景潜能凸显,工业元宇宙引领全局
2022年,面对工业、能源、政务、交通等意义重大、专业性要求高的领域,各地、各部门、各企业都选择了攻坚克难,主动积极地展开设计尝试,使得落地难度大的元宇宙产业场景,出现了一些实践层面的发展萌芽:7月29日,中国海油“元宇宙能源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将致力于实现元宇宙核心关键技术与海洋油气能源应用场景的结合;9月7日,香港科技大学启动国际交通网络数字孪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拟三年建成国际交通网络数字孪生协同创新平台;10月13日,广州南沙在全国首推元宇宙政务大厅,市民佩戴VR眼镜即可进入元宇宙政务大厅办理相关政务事项。
其中,工业元宇宙乘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东风,在技术、政策等多方支持下,更是率先实现初代形态的落地。2月,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公司寸草塔煤矿应用全国首款5G工业防爆智能AR头盔,成功实现虚拟与现实安全生产场景的交互;7月15日,宝通科技宣布,首个数字孪生智慧矿山系统正式发布,并将为国内能源巨头下属矿山落地实施应用数字孪生矿山系统;9月,中国宝武集团的宝山基地2号连铸机数字孪生工厂正式投运,构建了虚实协同、综合集成的钢铁“工业元宇宙”。从单点设备到产线、工厂再到产业化平台,中国工业元宇宙正“由点到面”地逐步完成全空间覆盖,推动着生产力的进步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不可否认,元宇宙目前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市场喧闹之声仍在,基建发展桎梏犹存,落地场景的精细度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过度沉迷、伦理失序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但基于新兴产业的不成熟、不稳定性,2022年国内元宇宙的总体发展于当下而言已是较为可喜。面向未来,元宇宙令人心怀希望,但回归理性,元宇宙不是大势所趋的盲目崇拜,也不是急需转型企业的“最后稻草”,处于成长期的元宇宙需要积极尝试,需要敢为人先,也需要冷静思考。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远方不远,唯变不变。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周晓静]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
- [常话短说] 【重要信号】事关一体化电视,广电总局推进9地试点!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