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行|OTT最火时她拿青春赌明天,但却遇到“黑天鹅”
钱多多| 流媒体网| 2023-03-16
【流媒体网】摘要:一期一个小故事,集成「踏歌行」。

  编者按:

  大时代总是由许许多多个人汇聚而成的,IPTV、OTT乃至更大范围的视听产业发展十几年,承载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有事业的期冀,有创业的梦想,有改变的意愿,也有无意间的随波逐流,不管哪一种,都可谓顺应当下以及依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前行。我们聚焦一个个具体的人,看他们踏歌逐梦,关注他们的选择与际遇,一期一个小故事,集成「踏歌行」。也祝愿每个人始终心中有梦,踏歌而行。

  方方在某网络社区的签名是“前XX集团公关经理”,而这其实是她的上上上份工作。当时离开XX集团的时候,她怀着对新环境、新领域的渴望,对自己人生这第一份工作其实并没有太多不舍。只是,如今兜兜转转,竟偶尔还会与这段工作经历发生一些或强或弱的关联。于是,回头望去,一些复杂情绪难免透过时光滤镜丝丝缕缕泛上来。

  当年,方方是校招进的该家电集团,虽然薪资不高,但说起集团名气可谓是如雷贯耳。所以,她这份工作赢得了父母的开心、同学的艳羡。加上她日常便是社牛达人,不管父母师长还是同学,都觉得她去一个大集团做公关工作,必定是如鱼得水、前程似锦。

  方方也确实很努力,一方面,作为职场新人极力融入集体,一方面深以曾仕强教授的“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友、六出祁山、七术打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为公关人法则,照猫画虎的学习并实践着。

  不过,菜鸟时期的PR,其实这些七七八八的内容能实践到的不多。方方最多的日常是整理媒体的、稿件的、活动场地的等等各种各样的资料,最先熟练的东西是word和excel;或者是活动现场指东不敢打西的小碎催,动桌子、挪椅子、搬水、打印、引路、支易拉宝什么零七碎八的活都干过。而所谓融入集体,其实集团很大,方方日常能接触到的人却无非那么多。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虽不多但派系不少。只不过,刚刚离开校园,觉得新人就是手脚勤快从而愉快承包了办公室卫生的方方并不了解这些。好在,也并没有在意一只忙碌的菜鸟。

  等方方懂的越来越多,也真的修炼到“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友”,在大型活动现场一边自如的跟无数人打招呼、聊天,同时还能一边接通着电话指挥稿件修改,已经是6年后了。她的职位变成了公关经理,上边有总监,手下有几个人,办公室政治也玩一些些,心里虽然略显沧桑,但也差不多达成了“如鱼得水”的愿望。

  不过,也不是没有遗憾。比如,公司里无穷无尽的会议,领导改来改去的需求,出差申请报销的漫长流程,都难免让人觉得烦躁。更关键的是,入职多年,也并没有机会处理真正的危机公关,甚至,她觉得这种按部就班前行多年的巨型集团也很难会有具体的能让她发挥能力的公关危机。更重要的是,薪资收入对比同学朋友所在的新兴互联网企业也比较受伤。最终,各项因素落到即将到来的30岁上,便成了心里的块垒。

  刚好当时OTT风起云涌,每天都有新的盒子面世,各种品牌的互联网电视也如雨后春笋般推出,真可谓欣欣向荣。方方每天在朋友圈看到各种各样的新品发布会,在私下也聊到传统家电企业的同行们大批量的跳槽以及各种谣传的薪资。而她所在的企业,在新兴的技术面前却似乎有点船大难掉头——大会小会也一直在说,但实际变化却不大。

  一方势如破竹,一方旧势难改,方方心思动荡。

  所以当一个日常交情不错的技术口大哥问她要不要挪一挪,一起去往一个大互联公司正在暗中组建的互联网电视团队时,即使父母反对,即使工作地点的变更将给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方方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奔向了心目中的朝阳产业。即将30岁的她抛弃了现世安稳,选择了乘风破浪。

  从传统企业跳到互联网企业,即使放到现在仍然有着致命吸引力。何况,当时OTT势头正盛。职位、薪资以及行业的综合预期,都显示着这是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方方加入时,新团队虽然还没对外界公开,但已经有百十来号人在运行中,主要是产品团队,都是挖来的各方精英,像方方这样来自各大传统家电企业的很多,而且大都很年轻——包括团队带头人也很年轻。整个工作氛围跟方方之前的团队有天壤之别,一是来源于互联网的扁平化管理,一是之前在大集团中做一颗螺丝钉难以尽情释放的想法此时都可以提出来讨论。对比之前上传下达,处处掣肘,以及永远在流程流程,方方很庆幸自己跳槽到了一个年轻的领域、年轻的团队,并找回了年轻的、奋斗的自己。方方请那位一起跳槽的大哥吃了顿海底捞,俩人规划着,等项目走上正轨再去吃顿大餐。

  入职了一段时间,方方发现这位大哥总是很忙,她作为PR却有点无处着力。百来人的建制中,人数最多的是产品团队,不同于不少新兴互联网电视品牌的代工路线,这个团队有更大的野心,他们希望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自己的”产品——不管工业设计还是使用体验还是内容。他们都觉得,之前没能发挥的潜力都将充分释放。因此,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发挥所长、竭尽所能,奋斗中的大家坚信自己将创造历史,下一个爆款产品必将属于他们这个团队。方方觉得他们的状态特别适合用那会互联网流行的词“极致”来描述,对产品的极致打磨以及打鸡血一样奋斗的极致。就连吃饭的时候,大家聊的都是产品,是未来的服务。“那是最好的工作氛围,是奋斗”,方方感慨,后来即使自己创业,激情比之那时候也有所不及。

  那时候,方方一方面扎在产品团队里了解产品细节,为之后的宣传准备各类资料;一方面每天搜集市面上同类产品的信息,对各家的产品特色、品牌定调等等了熟于心;此外,别人的PR稿、发布会等等也都是她做功课的部分。

  多年之后,方方反思,当时不管她本人还是整个团队,在产品的底层搭建部分做的很极致,很拼,几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但却对上层建筑重视不足,不管是国家的监管政策还是公司的战略走向,这些能决定命运的东西,他们不但没研究透彻,甚至没用心去关注,为后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当然,这是后话。当时,方方正在积极谋划怎么让产品和团队来个惊艳亮相。

  最终的亮相方式,很OTT,或者说,很互联网。方方把那些埋头于产品的小哥哥小姐姐拉在一起,拍摄了一支队伍年轻、野心勃勃的团队亮相视频,完成了这个团队的首次出场。在找相熟媒体铺视频的同时,电视设计生产环节小部分“谍照”也“无意间”流了出去。另一方面,方方也没忘记自己之前工作中得来的经验。她从多个角度安排了几轮团队带头人访谈,按照设定好的时间梯度往外放。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整体效果不错。

  然而,后来方方渐渐觉出些不对。首先,宣传的组合拳打出去,产品却没有趁热打铁推出,甚至各种大修大改的意见持续给到,让产品团队有点风中凌乱,而同时期别人家并未停止发新品。其次,开会的氛围有了变化,一团热血的前行被些许焦虑代替,尤其大家被反复要求了解市场,要学习181号文、229号文等OTT监管政策。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流言开始在员工间悄悄传播,之前铁桶一样绑在一起奋斗的状态为之一松。

  而越研究那些监管文件,方方越觉得自己之前对OTT的想法过于表层了。同时,在与同事以及业内的交流中,她开始怀疑他们的产品已经错失最佳窗口期,而那款所有人寄予热望的互联网电视却仍在难产中。

  几个月后,他们又用老办法流出了电视的“外观”“型号”等信息。然而,彼时的心态与第一次宣发时大相径庭。反倒更像是孤注一掷的想给这么多人、这么久的付出搏一个出路。而当时的实情是,上层将放弃OTT硬件的谣言悄悄在团队内流传,有些生活压力大的同事已经在另寻他路了。

  方方说,如今回想起来,当时OTT的政策形式是颇为严峻的,各种严管、治理,而这也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战略布局。但他们这个团队一是之前大多做传统电视与政策没多少牵涉,缺少了一些敬畏之心;二是过于盲目的相信大互联网公司的战略而忽视了战术调整的可能性。有流言却不愿相信,最终整个互联网电视项目被砍时才真正惊醒。

  就这样,方方跳槽不久就失业了,高薪、期权、奋斗这些也都雨打风吹去。“这就像买期房,难得的地段好、户型好还因为买的早得了实惠,谁想到楼没封顶开发商跑路了”,方方无奈苦笑,“就是可惜了那么一个雄心勃勃的团队”。都说选择比努力重要,方方说,选择和努力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因素会直接影响结果。比如,她从那之后学会了关注一个行业的政策监管。

  团队各奔东西,那位大哥凭着过硬的技术去了另一家互联网电视公司,方方则去了一家公关公司;再之后,她干脆和朋友合伙开了家小型公关公司,为自己打工。服务的客户跟OTT没什么关系,反倒跟“传统”家电相关度还高一点,也因此,她在有需要时会提起之前XX集团的身份。“当时觉得寻常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成为我的工作履历里最值得书写的一笔,尤其它还是现有工作偶尔会需要的敲门砖”,“而最奋不顾身那一次却成了回忆”方方自嘲。

  方方说,起风时,一片叶子也会以为自己可以飞向蓝天,但其实一不小心就被刮到不知道哪个地方去了。她忠告年轻人,“最热的风口可能也很灼人”“埋头奋斗的同时也要多抬头向上看看”。


  【聚焦】流媒体网重磅推出《2021-2022全球OTT核心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点击图片了解报告更多内容。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