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剧集市场的关键词,是分众审美,是爆款缺位;也是短剧风潮,主旋律唱主角。
在序号为“2021”的这一年里,主旋律和现实主义站在了剧集市场的舞台中央,佳作频出成为常态。而另一头,艺人违法失德与“耽改101→404NoFound”的变迁,也让“政策收紧”和“秩序回归”成为这一年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同时,长短视频平台不断洗牌、变革,剧场化进程仍在稳步推进,微短剧等新兴领域崛起。
回到具体的创作层面,悬疑和甜宠今年略显平淡,女性主义依旧被视为题材红利,来自大制作和小而美之间的共存博弈仍在继续……正处于后疫情时代的2021,似乎是剧王缺位的平凡一年,这一年,动作频频、创新不断的影视内容,也在平台与市场的阵痛中走向不破不立。随着垂类内容的不断增多、圈层爆款的不断涌现,用户审美细分导致的分众化需求已经走上主场,接着就是需求导向之后的平台自救与连锁反应。但圈层爆款时代的正式到来和Z世代网生用户的进一步崛起,又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给整个影视行业蒙上了一层现实色彩,追根究底,仍然内容为王。因此好戏才刚刚上演。
当下影视作品所肩负的观照现实、抚慰人心的社会作用,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更为强而有力。
趋势1:耽改退场
从101到404,流量密码按下暂停键。
若说2020年是“耽改101”被寄予厚望、企图乘风而起的一年,那2021年便是耽改一枝独秀、然后全面走向“404 Not found”的一年。
耽改剧最开始作为一项实验剧种,从2016年《上瘾》到2018年《镇魂》再到2019年《陈情令》的每一次尝试,都在向着以小博大的市场反应和不容小觑的流量红利靠近。一时之间,市面上稍有名气的耽美IP都被纳进影视改编的行列、一众演员纷纷将耽改剧视为自身价值飞升的捷径,耽改题材也成为当时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剧集类型之一。
然而在制作方和艺人团体扎堆涌进的背后,除了源于对于爆款和顶流的打造需求,还伴随着部分作品过度擦边等不当营销以及助长“唯流量论”等不良价值观的滋生。与之而来的是,总局对于耽改、流量等泛娱乐化现象的一系列政策收紧,以及对于畸形饭圈文化和行业监管的正本清源,一度被视为流量密码的耽改题材在2021年陷入沉寂。
渐息的耽改之风,也从侧面为当下的剧集市场带来一点反思:新兴类型题材的出现必然存在机会蓝海,但盲目下注与跟风哄抬等“快钱思维”往往会导致不规范、不合理的行为出现。若要使某个题材长久地焕发生命活力,离不开投资、平台和制作团队的正确引导,以及演艺团队对于自身艺德及从业规范的严格要求。
趋势2:古装让位
古装“让位”现实题材,“民选S级”有口皆碑。
2021年对于古装市场来说,大概可以用“落差”一词加以概括。除了《赘婿》《锦心似玉》《长歌行》《千古玦尘》《斛珠夫人》等几部在热度和播放量上表现良好的“圈层顶流”,备受期待的《骊歌行》《大宋宫词》《上阳赋》等古装大剧,或逊在热度、或失于口碑,并未达到预期。
反观故事背景立足当代社会的《扫黑风暴》《理想之城》《乔家的儿女》《小敏家》等现实主义剧集,反而凭借对黑恶势力、家庭成长、两性关系等内容进行紧跟现实、去悬浮化的话题输出并引发各路热点话题讨论,而在观众反馈与情感共鸣上要更胜一筹。
近年来,在古装题材逐渐“让位”现实主义的进程当中,大IP+大卡司的S级制作模板显然已经无法轻松制霸荧屏,忽略市场需求、仍然围绕玛丽苏展开的故事也面临着随时被弃剧的风险。
同时,近两年受到外部疫情环境的影响,观众们更多地选择将视野投向关注现实、关注身边、关注自我成长等相关题材。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催生现实主义快速崛起,也为大古装头部剧之外的剧集制作提供了可发挥空间。从长远角度上来看,或许将成为促进平台进行优质内容生产,优化剧集构成体系的一场蝴蝶效应。
趋势3:腰部剧
大导演vs小而美,大制作平凡,腰部剧出彩。
2021是大导出山尤其频繁的一年,这其中不乏郑晓龙、张永新、孔笙等剧集名导,以及冯小刚、王小帅、楼健等电影老炮儿。他们一半扎根主旋律,另外一半则全凭风口和喜好,肆意散落在网剧试水中。
但无论是冯小刚首次“触网”,讲述中产阶级女性群像故事的《北辙南辕》,还是王小帅充满文艺电影气息的生活悬疑剧《八角亭谜雾》,都称得上是其所在题材里的“大制作”,但二者都被打上了“不适配”的标签,一时间电影名导落地类型网剧“水土不服”的论调层出不穷。
在这之中,楼健凭借一部小成本网剧《御赐小仵作》双双撬动热度与口碑,为今年的剧集市场放出了第一部以小博大的类型黑马。而后由青年导演李漠执导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在芒果TV季风剧场收获口碑,由陈正道执导的《爱很美味》也成为腾讯视频布局“小而美”剧集的口碑范例。就连开播前名不见经传的《我的巴比伦恋人》也凭借脑洞大开的奇幻题材和荒诞外壳下的女性成长而得到观众认可。
今年中小成本的腰部剧在市场表现和口碑发酵上取得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名导“触网”大制作哑火的鲜明映照。后续还有王家卫的《繁花》以及不少名导的监制之作等待投身市场检验,但就此情形来看,撇开绚烂运镜和名角名演的加持,大导“下凡”如想俘获观众,可能还需多点新意和变化,以及更贴近当下一代的价值观。
趋势4:圈层爆款
剧王继续“神隐”,各个类型赛道下皆有爆款代表。
去年开始,有着超高热度或全民向受众的剧王作品就隐约呈现出缺失之势,唯有一部《三十而已》撑起市场热度、点燃社交话题。而在2021年,所谓的爆款剧更是在观众审美分众化的现状之下,进一步走向圈层细分。
年初,爱奇艺上线的男频商战剧《赘婿》以78.31的骨朵平均热度扛起Q1剧集市场,接着高开高走的《锦心似玉》和《斗罗大陆》为腾讯视频抓住细分受众基本盘,随后优酷以奇幻悬爱剧《司藤》和“最后一部”《山河令》给Q1的圈层爆款划上相当圆满的句点。
Q2继续由爱奇艺独占鳌头,骨朵均值热度为77.25的《叛逆者》率先点燃谍战戏中的家国情怀。Q3暑期档轮到腾讯视频集中发力,《你是我的荣耀》《扫黑风暴》《乔家的儿女》等作品火力全开,爱奇艺则凭借《一生一世》捕获甜宠受众,拉高恋恋剧场热度峰值。
随着Q4到来,大剧厮杀更为激烈,腾讯视频上线的男频向武侠剧《雪中悍刀行》以87.49的均值热度成为全年剧集TOP1,其次优酷推出生活剧《小敏家》助力湖南卫视拿下2021收视年冠,而古装悬疑剧《风起洛阳》则推动爱奇艺打响华夏古城宇宙剧集领域第一枪。
我们不难发现,分众时代的内容细分模式已由趋势变成现实,以上剧集在多题材多类型的垂类领域内爆款出圈,但在打通全年龄受众圈层、点燃全网热度、冲击全民向剧王上,始终还是差了点距离。
趋势5:主旋律大年
漂亮出圈!主旋律征服年轻受众。
2021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历史节点,最能反映时代脉搏、讲述人文故事的影视行业也留下了不少奏响新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
开年一幅来自《山海情》的脱贫攻坚群像徐徐展开,将无数观众带入到荧幕背后那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西海固人民为代表的脱贫奋斗史。随后在Z世代圈层中迅速发酵并长尾效应尤为显著的《觉醒年代》,以近乎还原的镜头语言向大众呈现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展开的波澜史诗。除此之外,还有《功勋》《大江大河2》《叛逆者》《大决战》等作品也都以扎实的内容与叙事取得了不错口碑。
当然,今年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作品,之所以能够一改往常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刻板印象,首先要得益于深耕故事一线多年的优秀主创、与时俱进的故事剧本以及实力演员们细腻老道的精彩诠释。
同时刚性献礼需求与年轻化内容创新的有效融合,也是主旋律作品在今年实现破圈效应的关键之一。比如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展开的《扫黑风暴》,不仅故事扎实节奏紧凑而且以国民戏骨搭配偶像演员,直接从受众层面打开基本盘,以及由罗晋毛晓彤等人主演的《埃博拉前线》,同样以观照现实的抗疫题材引发当下观众共鸣。
2021年,越来越多充满时代特色与现实意义的主旋律作品正在被更多年轻人看见,而在主旋律这一代名词的背后正是影视市场对于好内容的欢呼和正向价值引导的渴求。
趋势6:悬疑甜宠降温
悬疑“去火”、甜宠“失宠”,市场降温,但类型作品仍是刚需。
悬疑剧作为2020年被集中押宝的题材之一,在2021年降了温。相比起去年造梗、出圈、捧人的《隐秘的角落》以及口碑佳作《沉默的真相》等剧集,今年更多靠一部《谁是凶手》拉高热度峰值。
而今年悬疑剧集的降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市场过热、期待过高之下,一次必然的内容反叛。尤其对于率先在悬疑领域做出成绩的迷雾剧场来说,更是一次顶住内容创作压力和市场表现之下的大胆革新。悬疑题材仍在加速行进,在多方合力、继续沉淀之后,应该也会在之后的发展里走得更远。
另一方面,在前两年全面开花的甜宠剧市场也在2021年开始发出疲软讯号。像《亲爱的,热爱的》这类骨朵平均热度90以上的高热爆款剧集面临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年度热度排名前十的《你是我的荣耀》《一生一世》,以及站内热度相对可观的《爱上特种兵》《变成你的那一天》《你是我的城池营垒》等作品。相较于“童颜CP”背后杨紫、李现二人在个人价值方面的蹿升,今年的甜宠剧能给男女主演带来的红利buff的确有限,甜宠剧的整体热度及市场表现也略呈回落之势。
与此同时,2021年的热门剧仍主要出自头部制作公司,而甜宠剧的淤积也在一定程度上向集中在中小体量剧集的中腰部公司发出了生存警告。如何在甜宠大类越来越难以出头的局面之下找寻更多的发展可能,正是中腰部公司即将直面的现实问题。
趋势7:女性主场
情感深化、存在感增强,女性题材的开发潜力。
2020年就已站在创作风口上的女性题材,在2021年的存在感进一步增强。虽然总体数量以及剧集热度略有缩减,但从内容主题层面上来看,该类剧集对于女性本位主义的探讨则更加深入和凝聚,作品视角也开始由“女性主体辅以常规剧情”等较为单一的发展套路,转而向更加关注女性自身以及两性关系等方面纵向延伸。
在今年涌现的各类女性题材剧中,尤以女性群像构成居多。都市剧里有《爱很美味》和《我在他乡挺好的》撑起口碑,话题剧里有《北辙南辕》和《我是真的爱你》引发讨论,古装剧中有《玉楼春》和《当家主母》等作品来补充视野。
其中像《爱很美味》《我在他乡挺好的》《我是真的爱你》等能够在市场上引起一定反响的作品,基本都从内容层面做到了有效创新,比如女性人设更为多样化、独立女性的时代意义不断增强,围绕产后抑郁、两性关系的社会话题聚焦切口更加精准、落地,对于女性题材的空间探讨更加充满人文色彩与社会关照等。
另外,年初的热播剧《流金岁月》和B站自制剧《双镜》,也从双女主的设定层面上,对女性之间的情感互助与各自成长等给出了不错反馈。不过,相比起更容易获得声量的女性群像剧,当下市场在双女主题材的开发上仍存在更大的提升可能。
趋势8:微短剧
微短剧及制作公司成争抢对象,长短视频玩法初定。
2021年,在各大视频平台的围猎之下,微短剧这一新兴领域成长为长短视频平台的短兵相接之地,其在内容板块的布局地位也得到进一步抬升。
正如,芒果TV在2019年便推出的“大芒计划”,终于在今年成功推出《刺客学苑》等口碑作品,在KOL+IP等2.0改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打开市场知名度。优酷的短剧版块也在上半年打造了《另一半的我和你》《东北风云》等热门短剧集,并在不断升级的短剧分账规则之中继续追求提质减量。同样,凭借《如梦令》《大唐小吃货》等作品作为基础打响“十分剧场”的腾讯视频,也在剧场化和微短剧的风潮之中持续发力。
有别于传统短视频平台对于微短剧的开发套路,长视频平台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将微短剧开发的侧重与着力点放在了剧集创作方向和受众拓展之上。正如近日腾讯视频在“十分剧场”中推出的《大妈的世界》等作品,浪漫爆笑的内容风格与“老戏骨+新生代演员”的阵容,有将微短剧从狗血剧情拉向现实主义、从粗制粗放走向精品工业的趋势。
在不同平台的做剧思维指引下,微短剧一面聚焦下沉市场的广阔天地,一面扩大到与优腾芒自身调性相符的天然受众加以结合。至此,长短视频在微短剧领域的差异化打法已经初见端倪。
趋势9:平台新变
业务模式调整、微短剧发力,新玩家入场,“内卷”继续。
2021年,对于视频平台来说也是充满变局的一年。
在用户满意度的倒逼之下,爱腾优先后取消超前点播,重新落回营收压力与内容开发的乏力局面;在长视频捍卫版权、短视频二创受限之中,长短视频之间的无硝烟战争被正式打响;临近年底,爱奇艺、芒果TV等先后宣布会员涨价、内部架构调整、版权剧购入数量逐渐缩减等等。
种种事件不仅见证着入局已久的老玩家们在这一年里的变革与起伏,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当下市场大盘尚处寒冬之时,各大视频平台在连续多年的烧钱战之后展开自救和改变。
不过,除了平台运营反映出的市场声音之外,爱优腾芒依旧在内容领域持续深耕。一边创新开拓剧综影漫等传统版块,陆续推行剧场化、在追求头部爆款的同时打造小而美剧集;一边向着微短剧这一新兴对抗赛道加速布局,不断明晰、屡次升级短剧分账规则,进一步夯实长视频平台入局微短剧的决心。
在阵营的另一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向着内容领域做出进一步冲刺,不断推出自制综艺开发长视频内容,并在今年试水短剧付费模式,在内容革新中全方位抢占用户市场。
与此同时,在对峙格局之外,愈发重视剧综影纪录片等板块建设的B站,在转播、版权以及自制等方面逐渐发力的央视频,以及携手不思异等微短剧IP的百视TV等卫视流媒体,也在当下全媒体战略的布局中形成后起之势,在这多重力量的进击下,未来的视频平台或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2022年的时钟已经敲响,没有一个冬天不会结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新一年的剧集风向又将吹向何方?我们仍然满怀期待。
2021年度金屏奖正式启动!无论你是在智能视听产业推陈出新,还是在数字生活领域开疆拓土,都欢迎你的申报!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申报。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重磅】全国广电业务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 2025-04-03
- [常话短说] 【解密】全国广电工程公司 2025-03-26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700M,迎高光时刻! 2025-03-25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上市公司财报分析! 2025-03-21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5G有个重要推动!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