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台 融媒“闪电”使命必达
冯刚| 视听广电| 2021-09-09
【流媒体网】摘要:闪电新闻客户端直播累计超过1万场次,短视频年生产能力8万条+,全年流量达50亿+。

  闪电,是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传播平台建设的关键词。拥有70万日活跃用户并突破3400万用户装机量的“闪电新闻”客户端;吸收全省主要广电媒体机构及主持人、记者、专业领域达人等166个内容创作账号入驻的闪电MCN-Lightning TV;以及打通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中心的自主研发核心技术“闪电云”平台——共同构筑拥有“闪电”般传播速度和发展速度的广电融合传播阵地。

  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林修功表示,通过5年的努力,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建设已经从最初的“相加”进入现阶段的“相融”,同时在持续创新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融合发展路径,向总书记提出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阶段迈进。

  以融媒思维搭建全新传播体系

  2015年,山东广播电视台论证、筹备、建设“中央厨房”,并推出了“看山东”“掌上齐鲁”等App产品;2016年9月,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成立融媒体资讯中心,推出“闪电新闻”客户端,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整合全台48个微博、微信公众号,构建由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组成的新媒体矩阵,在传统广电平台的基础上,融入网端和移动端传播的能力。

  此次成立的融媒体资讯中心,由山东台新闻中心、山东电视公共频道、山东电视体育频道、山东电视国际频道、齐鲁网五个处级单位整合而成,实现全台主要新闻采编力量的大融合。林修功表示,中心成立伊始,台党委就将其定位为全台媒体融合的责任主体和先行部队,并围绕这一定位进行了从内容到传播的深度改革调整。

  2017年8月,融媒体工作平台全面投入使用。在此阶段,新技术、新手段得到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直播、H5、无人机采集、虚拟现实等技术和装备,深入采编制作环节,大大提高了融媒产品表现力。

  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山东广播电视台对于媒体融合建设的思考更加深入,全台上下传统广电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今年1月,原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正式更改呼号,全新改版为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成为山东省内第一个专业电视新闻频道。这一举措被行业专家视为以移动端引领电视端,用互联网思维重塑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典型案例。3月16日,电视体育频道板块从融媒体中心剥离;4月28日,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山东电视国际频道撤销。台内的新闻采编流程进一步围绕移动端—“闪电新闻”客户端优化,将“主力军”全面投入“主阵地”。

  经过此轮调整,融媒体中心的新闻主业更加突出,一线采编岗位的人员配备更加集中,有效提升了内容生产能力和水平,中心进而步入媒体深度“相融”阶段。林修功认为,在当前急剧变化的传媒生态下,传统媒体机构的渠道优势已不复存在,海量信息形成的供给过剩,也在削弱媒体机构的发声力度,媒体机构的角色转型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因此,山东广播电视台正在加速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从传统广电媒体向全媒体转变,从事业主体向市场主体转变”。而融媒体资讯中心的目标更为具体,就是要从传统的新闻报道宣传,转向更加专业化的资讯数据服务,进而提供融媒传播整体智慧解决方案。

  新机制打破媒体组织壁垒

  随着传播样态发生改变,媒体融合的创作思维对于内容创作的流程和思路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实际报道过程中,新闻内容的生产依然按照选题策划、记者采访、内容编辑、内容审核、播出分发五个环节推进;但在广电融媒体系下,以“中央厨房”指挥中心为“大脑”的共享平台生产机制,发挥强大的统筹整合优势,打破部门间的组织壁垒,统一调配资源,实现“一次采访、分类制作、定向推送、多屏分发”。

  2020年8月底,山东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闪电云平台通过验收,投入使用。目前,闪电云平台已打通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中心,成为集渠道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内容生产调度、产品分发推广、用户数据管理等于一体的“媒体大脑”“指挥中心”和“内容中台”。依托闪电云平台,可以实现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双向畅通,县级融媒体中心也可以方便快捷地向省台、中央台供稿。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东台制作的大量公益宣传片、H5、海报等资源,通过闪电云平台分发给全省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使用,实现了内容的三级共享;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优质稿件也通过云平台向省平台和中央权威媒体输送,形成良性互动。山东广播电视台为每个县级融媒体中心配置的专业移动直播设备,更是全面提升了县市区移动直播水平,形成覆盖全省的广播级新闻采集和回传报道能力。

  林修功认为,广电融媒传播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媒体内部资源的整合,实现传播平台、新闻线索、技术支持、采编人员及媒体用户的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内容资源集约化制作方式,实现新闻资源多级开发。与传统广电相比,改革后的流程更加高效,更加符合新媒体传播的规律。

  2021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金矿发生事故。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山东广播电视台作为当地权威媒体,对整个救援过程进行了深入报道。山东电视新闻频道首次打出“闪电新闻+齐鲁网+新闻频道”的融媒传播组合拳,推出的《栖霞金矿事故11名被困矿工成功升井 矿工激动喊话》等68条视频,向全国观众发送第一现场的动态,多次成为全网热搜。此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迎战台风“烟花”等新闻报道中,台内的融媒传播平台同样拥有出色表现。

  广电融媒之路仍在摸索中前行

  五年的实践探索,让山东广播电视台感受到媒体融合的未来发展潜力。目前,闪电新闻客户端直播累计超过1万场次,短视频年生产能力8万条+,全年流量达50亿+,单条点击量最高突破2亿,800多个政务号、机构号入驻“闪电号”平台。闪电MCN-Lightning TV旗下账号短视频内容累计总播放量破1653亿+,点赞39亿,粉丝破8685万,成为全台优质内容对外输出的有效助力。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山东台打造了《黄冈密卷》《行走的二维码》《热血驰援》《山东大馒头直播》等正能量爆款短视频,这些都是广电MCN机构在“百家正能量帐号”成功运营基础上进行的有力尝试。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中,闪电新闻策划发起“诗画山东”系列竖屏短视频征集活动,话题总点击量突破1.1亿。其中,平台自媒体开设的“山东黄河入海口到底有多美”投票活动一经推出,话题热度迅速上升至本地热搜第一名,阅读量超过4700万+。下一步,山东台将持续推进“光芒计划”,推出“百名正能量网红”计划,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黏性高的正能量IP,通过话题共建、流量扶持、线下活动等,实现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的价值最大化。

  林修功认为,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在带来重大挑战的同时,为主流媒体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打造正能量爆款提供了机遇。

  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山东台不断总结媒体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例如,由于媒体融合覆盖领域广泛,广播电视台对于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懂新媒体发展规律,既懂传媒政策又懂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有着迫切需求。目前,山东台一方面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招募渠道,不断引进新鲜血液。

  为此,山东广播电视台制定了《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优秀人才活力实施办法》,逐步探索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用富有含金量的政策吸引高端人才、留住精英人才;定期组织十大爱岗敬业标兵、十佳青年建功立业优秀团队表彰;评选首席记者、首席制片人、首席主持人、首席包装师等优秀人才,大力营造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融媒体资讯中心也会针对内容生产、营销拓展工作,定期对优秀作品、优秀项目进行表彰。

  目前,新媒体变现能力不足等是行业亟待直面的问题。林修功表示,山东台先后进行了直接客户群体开发、整合营销、智库服务等一系列尝试,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山东台还将继续深入探索。此外,在现有融媒矩阵基础上,山东台也在加快推进山东省短视频直播基地建设,构建更为完善的良性发展生态。

  专访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林修功:

  坚持原创,坚信优质内容是媒体的立身之本

  《综艺报》:山东台在融媒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政策、资金支持?

  林修功:首先,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带领台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改革之初即高起点规划,优化顶层设计,再造采编发流程,为融媒体中心的组建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其次,针对融合实战需求,山东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闪电云”平台,充分掌握融合主动权;第三,台里投资1.3亿元,按照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建设了媒体深度融合龙头工程——“中央厨房”(融媒体工作平台),提供硬件支撑;第四,在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等软件配套方面,台里也给予了各种支持。

  《综艺报》:台里对融媒部门有哪些期望和要求?

  林修功:部门成立之初,台里便提出媒体融合的关键在功能相融,而不是机械相加。因此,融媒部门的建设既包括组织结构的一体化,又包括内容生产的一体化。对此,我台整合新闻资源,成立了融媒体资讯中心,原有采编流程、传播规则都进行了根本性改变,发挥“中央厨房”优势,构建立体传播格局;台里推动山东卫视、齐鲁频道等地面电视频道和广播频道充分利用新平台、新技术,实现跨平台传播。

  《综艺报》:山东台实现融媒落地传播并取得一定社会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林修功:坚持原创,坚信优质内容永远是媒体的立命之本。传播方式的改变,并不代表优质内容过时。原创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放弃原创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核心阵地、核心优势,等于自废武功。不能给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原创,把精品生产创作当成极其重要的工作对待。

  当然,广电发展新形势在要求我们做好内容原创的同时,必须做好内容的运营。我们在闪电新闻的打造中,就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努力打造视频化、垂直化、场景化、移动传播平台。

  《综艺报》:广电融媒案例破圈传播为广电平台的工作带来哪些启示?

  林修功: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广播、电视一家独大的技术和平台优势,已经迭代到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平台。多元化、个性化的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全新挑战。破圈跨界案例,是目前广电媒体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曝光率、知名度的一种手段,但广电媒体要想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路径,仅凭这些还不够。

  山东广电致力于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两个主要抓手,一个是内容生产,一个是用户体验。其中,内容是我们的根本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能否在技术平台越来越平面化、门槛越来越低的情况下,牢牢坚持政治家办台、办网、办节目,牢牢坚持“悠久文明 青春中国”核心定位,打造传承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广播电视台,生产出更多内容优质、体验良好的精品内容,是我们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所在。同时,我们要加强跟受众之间的互动,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根据用户体验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的内容产品。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