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8月28 日),B站的原创音乐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以下简称《我听》)正式上线。
节目前半程将一帮选手聚集到无锡的一座小乡村“有谱村”,打着“音乐夏令营”旗号上演了一场“当代青年社交实录”;后半程则在薛之谦、戴佩妮、许嵩三位召集人和谭晶、梁翘柏两位鲜听团代表的控场下进行音乐表演。
乍一看,真人秀+原创音乐,《我听》在近几年分外拥挤的音乐综艺市场上似乎并不算十分特别。但很快,《我听》的特质就显露了出来——选手极为年轻。
“他才18岁。”当选手Matt吕彦良在屏幕里进行自我介绍时,B站的弹幕忍不住感叹道。
节目中36组唱作人几乎都是95、00后,年龄最大的选手仅94年出生。被弹幕感叹的吕彦良,才刚刚高中毕业,对着镜头直言不讳,梦想是25岁之前拿到格莱美。节目social场合被视为“社恐本恐”的选手Piggy小著,刚刚满18岁,他第一次录制综艺,靠喝水解决尴尬。而节目开场被认为有“社交牛逼症”的卷卷王正濠,其实是个02年出生的乐队主唱。
公众已经能够察觉B站的意图,从2020年聚焦年轻rapper们的《说唱新世代》(以下简称为《说唱》),到前不久展现90后异性交友的《90婚介所》,再到如今关注00后唱作人的《我听》,B站始终围绕着年轻一代做内容、并且越来越来年轻。
“得年轻人得天下”已经是各大互联网内容平台心照不宣的认知,但一档音乐节目以00后唱作人为主,并且主打原创音乐,在同类综艺里并不常见。
于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浮现了,年轻人的生意好做吗,以“Z世代”为标签的B站,在《说唱》之后,能否再次在年轻市场打下新的城池?
01|音综泛滥,观众期待00后们和他们音乐吗?
《我听》第一期节目中出现了14首原创音乐,有不少作品引起了音乐圈层的注意,甚至部分作品因为独特的音乐风格让人联想到此前《中国好歌曲》系列。
节目中第二场比拼舞台,选手王正濠弹着吉他唱了首轻快的暗恋情歌《想要说》,其对手郑闯则混合着民谣与摇滚演唱了《我是谁》,前者轻盈,后者嘶吼,这场对决成为了《我听》的高光时刻之一。
而这两首歌在节目播出当天上线了网易云音乐,歌曲评论迅速突破999+。网易云音乐上有用户评价道,“这节目里的选手都好强啊,没想到这些原创音乐没有火遍全网,还这么有感觉。”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听》中出现的“非典型”音乐作品。选手潘俊舟演唱的《远》,打破了传统歌词的演唱形式,整首歌以 32个字进行以吟唱,大篇幅的留白,带着浓重的艺术氛围感。
余梓桾、张子薇二人组表演的《戏歌》,融合传统民乐与呼麦、电子乐等元素,进行男女对唱调,悲情苍凉的氛围里夹杂着冷清的念白,调和出了一股生猛的冲击力。
有歌迷毫不吝啬对这首歌进行赞扬,“这歌让我觉得节目组应该改名《你的音乐我的妈》”。
观众对于00后们的原创音乐是欣喜而接纳的,这或许正是目前市场所期盼的。
2021年的音综市场空前拥挤,从《中国好声音》《跨界歌王》等系列综N代,到《爆裂舞台》《黑怕女孩》等综艺新厂牌,各大平台发力音乐综艺,选秀、民谣、说唱、国风、音乐剧等各细分品类层出不穷。
但似乎物极必反,公众看惯了选秀套路,听厌了短视频神曲,对饭圈流水线制造出的偶像舞台已经免疫,开始怀念朴实而真诚的内容,他们翻找出2014年曾经叫好不叫座的《中国好歌曲》系列,并不断回味。
这种时机下,B站《我听》带着一群00后的原创音乐人出现,恰逢其时。节目中薛之谦有些激动地说,“现在我很兴奋,长江后浪推前浪,赶紧把我们推‘死’,我喜欢你们。”
节目第一期的反馈,一定程度肯定了《我听》作为一档原创音乐综艺的价值。
而如果说音乐内容是《我听》的基础,那么B站作为国内活跃的年轻社区,野心不仅仅是完成基础,更希望在音乐基础上展现“人”。这或许同样也是公众所渴求的。
节目中这批选手大多是95、00后,这一代人正处在脱离象牙塔走进社会的关键时期,公众希望了解他们,却无从下手。而《我听》的选手们无形中成为了这一代人的具像代表,他们面对公众展示着00后独有的行为公式与表达方式,节目成为打通大众与00后之间的窗口。
《我听》开篇就展现了选手们进村后一系列的 social场景,将95、00后一代的社交反差展露无遗。
一部分人十分外向,杨育锦与其他人初次见面就熟门熟路派发自己的定制名片。
一部分人则相对自闭,朱恩池躲去了后花园,Kei端着水杯回避人群。
但奇异的是,这群截然不同的人,有着一个共通点:只要聊到音乐之后,就能迅速融洽了起来。音乐仿佛是同类确认彼此的密语,而有了共同的兴趣,他们能够迅速形成共振。
这种“和而不同”的大基调也出现在选手交换礼物的环节。选手准备的礼物五花八门,有《数码宝贝》天女兽的手办,有双截棍,有昆虫标本,来自厦门的海风,甚至有隔离酒店顺来的两颗苹果。“画风都挺不一样”,但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在一种“离谱”状态里游走,完美与“有谱村”形成反差。
这或许是95、00后这年轻人的特征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个性与认知,保持着自己的“复数性”,但又有某种微妙的集体共性,个性让他们成为自我,共性让他们交流接纳。
而《我听》承担着“公共桥梁”的职能,让公众既听见00后们的音乐,也拥有真正了解95、00后一代的渠道。
02|从《说唱》到《我听》,B站的年轻生意
将时间单位暂时拉远,观察B站自制综艺近一年的布局,会发现从《说唱》到《90婚介所》《我听》,B站一直围绕着年轻用户的需求打造内容,也如同一个侧写师,向公众展现着年轻一代的各种面貌。
而这个过程里,B站一方面获得了进入年轻市场的通关密码,年轻用户通过内容,认定它是“自己人”。
《说唱》提出了“万物皆可说唱”的理念,打破了地下嘻哈文化里rapper愤怒偏激的刻板印象,展露出年轻rapper们对社会、情感、生活的关注。这档节目豆瓣评分达到9.2分,成为2020年口碑最好的综艺之一。
而节目之后,rapper选手们集体入驻B站,B站成为各类说唱爱好者的聚集地之一。这是一个难得的领地认知,rapper们作品发布时不仅仅去在线音乐平台,B站也成了一块自留地,说唱爱好者们也乐于在B站发布自己的视频。
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表示,由于《说唱》这档综艺,B站上说唱这个内容形态和相关音乐品类得到了极大丰富。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最近B站上线的《90婚介所》。节目在一片结婚成家导向的传统婚恋综艺里喊出了“异性交友”的口号,强调结婚不是目的,找到合适的伴侣更加重要。
节目中男女嘉宾从职业、价值取向到情感观念,都更符合90后一代的真实状态,比起物质衡量,更注重90后男女价值碰撞。《90婚介所》迅速在婚恋综艺之外衍生出新的意义,它为90后提供情感样本,更成为年轻男女的思辨场。
而观众感觉到,B站是懂得90后的。这让市场逐渐形成认知,B站懂得年轻人,而年轻市场也对打着“B站出品”标签的内容更多一丝青睐。
但B站这条与年轻人为伍的道路上,也并非没有风险。
以《我听》为例,节目刚刚播出一期算是求仁得仁。可若除开第一期播出的效果,将它放在整个音综市场上,会发现它承担的风险远比同类节目要大。
目前音综市场上大部分综艺都遵循着“安全法则”,要么邀请已经具备知名度的明星再度比拼,保证节目认知度,要么对经典歌曲进行翻唱,以情怀牌扩大影响力。像《我听》这样拿出一波没有市场基础的00后音乐人,并且聚焦00后原创歌曲的节目实属大胆。稍有不慎,这档节目就会被市场吞没。
B站在打造《我听》这档节目之时,未必没有想到这些风险,只是它依旧选择给95、00后一代音乐人乃至整个00后一代一个展现窗口。这种行为是有些冒险的,但也是值得尝试的。
B站副总裁杨亮曾说,“年轻人不是流量,也不是数据,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他们度过有重要意义的节点,共同成长,成为他们的朋友。”B站的综艺布局,似乎也是在基于这一思路而推进。
B站确实一直都在打年轻人的主意,而内容市场上或许需要更多这种“打主意的人”,让市场出现更多不一样的作品,也让年轻用户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责任编辑:侯亚丽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重要信号】事关一体化电视,广电总局推进9地试点! 2025-04-10
- [周晓静] 见微知著|版权运营方如何应对短剧潮?独家对话捷成华视网聚 2025-04-09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要警惕“虚假繁忙”! 2025-04-08
- [常话短说] 【解局】超高清机遇要把握!胜利! 2025-04-06
- [常话短说] 【重磅】全国广电业务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