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演化进阶,电视新媒体的破局与创新
流媒体网| 2020-06-17

  【流媒体网】消息:2020年6月17-18日,由流媒体网主办的第十九届三晋论道暨中国IPTV/OTT智能视听产业高峰论坛,在山西太原富力万达文华酒店隆重举行。当下的IPTV正经历一场价值闯关,终端补贴叫停,规模红利见顶,以及疫情的倒逼等,都意味着IPTV行业新拐点的到来。

  在17日下午以“视听有界 大屏无界”为主题的IPTV+论坛上,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明轩发表了主题为《新媒体的演化进阶:电视新媒体的破局与创新》的演讲。

  点击链接查看演讲视频:https://url.cn/Qxgg9rBf?sf=uri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沟通的主题是《新媒体的破局与创新》。

  一、整个视频市场的大趋势

  目前整个视频市场急剧膨胀,但这个膨胀将向普及性的工具而不是产业方向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类比人类的另一种记录符号,即文字。早期会写字的人都是一些高精尖人才,那时候还是在竹简、丝绢上写字,随着印刷术和纸张等等这些书写工具、技术的普及,渐渐孩子有了自己的课本,普通人也有了自己的家书。这时候,当年豢养在宫廷里的刀笔匠,其实他们的地位,也就是说他们原来的产业并不是扩大了,事实上随着科举制度的普及,专门写字的人失业了。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获益的人是谁呢?是生产笔墨纸砚的人。

  视频也一样。早期的媒体平台不舍得用太多的视频画面,小的报道都不舍得派人去,直接以口播形式,而且整个画面只有远景、近景、中景、特写这四种,剩下都用文字和语言来代替。

  随着视频技术的普及,渐渐每个人都可以把视频当成工具,我们传统电视人的空间不是被扩大了,事实上是被压缩了,真正获益的人是视频技术公司。往下走,整个视频市场会怎么样?首先传统的媒体内容会浓缩,至少占比会越来越小。大约40%左右的传统媒体内容会被剥离出去。

  为什么会这么说?视频是一种最好的记录在线传播符号,人类把所有的内容都搬到了视频媒体上。天气预报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现在它变成了“墨迹天气”,它随时都可以更新,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变成了双向互动的应用。

  同样道理,我们当年做的美食节目,现在变成“饿了么”;我们用一个交通频道来做交通节目,现在其实就是“百度地图”加“滴滴打车”;当年还做了大量的时尚节目,这些节目现在都变成了“唯品会”。也就是说,现在这些可以实时更新的、需要双向互动的内容渐渐都会从电视节目中剥离出去,余下的其实就是新闻和影视剧的大型在线剧场。

  很多人觉得新闻和影视剧的规模也不小,我们不可以做一个Netflix吗?其实Netflix不是我们的学习对象。Netflix的市值1000多亿美金,你看它的财务报表会发现,美国本土只占20%,也就是只有200亿美金,剩下的大多数境外收入占80%,这部分收入其实是美国文化的溢价。也就是美国人拿100亿美金做的内容都可以卖出200亿美金;而一个落后国家比如说海地,他拿100亿美金做出的内容能卖出10亿美金就不错了,他是亏的;我们中国现在可能是100亿美金差不多也能回来100亿美金。也就是说,我们目前没有太多的文化溢价。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经济完全起来了,那时候我们也会有文化溢价。但眼下,你想去做一个Netflix,做一个大的市场,是不太可能的。而且,优酷、爱奇艺、土豆从2006年发展至今还没盈利,就说明在线的影视剧市场本身就是简单的把传统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平移,它不是一个产业。哪有培养了14年了还不盈利的产业?

  传统的压缩了,新增加的在哪呢?这就是新的视频工具导致大量视频制作方法的简易化,进而导致视频内容的重大突破。其实,抖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从历史上也能找到相应的案例,有一个成语叫“洛阳纸贵”,大家都把它形容为文章写得好。事实上,那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洛阳纸贵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纸张已经在社会上普及了,但是还没有普及到像今天这样随手拈来,供应量还不是特别足;第二,好多人识字了,如果都不认字,都是文盲,《三都赋》写得再好,也没人看。由于这两个条件,才促成了左思写的《三都赋》火了起来,大家争相传抄,洛阳一时为之纸贵。也就是说洛阳纸贵是由于书写技术和工具的普及导致的一只文化形态的突破和普及。

  事实上,整个文字的发展过程中,都是跟技术有关的。早期,我们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四个字,多一个字都不舍得用。到了曹操还“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随着纸张和书写技术的成熟,渐渐地我们有了五个字的唐诗,随后有了更长的宋词,再后来有了元曲。到了明清时期,纸张、印刷术等等都普及了,变成了一种大众都可以用的工具了,才可以非常奢侈地用文字来形容一个人、一件事,这时候就有了《红楼梦》。《红楼梦》30多万字,要在孔子那个年代去写这么一本书,那就不是汗牛充栋了,那得拉一个牛车队都拉不完。大家都知道,一本《道德经》,一共才5000多字。也就是说,技术越发展,我越可以奢侈地使用文字这种记录符号。

  同样,视频也一样。早期,我们只能用远景、近景、中景,剩下的都是口播。随着视频技术的普及,整个视频形态一定会有非常大的突破,这是视频的大的市场。

  (视频播放)

  大家感受一下,如果这段视频要用文字来描述,会是多么艰难,那恐怕得写半本书才能够把每一个细节都给大家展示清楚。但是这只用一个两三分钟的画面,就能够给大家解释清楚。也就是说,视频领域借助于新的制作技术和方法,我们会很形象,能够充分发挥视频语言的优势,把画面、把事物解释清楚。在这个领域,人类正在呼唤或者正在培养视频领域里的曹雪芹。

  前面说的是创造新的内容形态,还说了有40%的内容会剥离出去了,剥离出去的在哪儿呢?被剥离出去的任何一个领域,比方说教育领域,那是8万亿的市场。这次疫情大家也都感受到了,我们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完全可以支撑起在线教育。因为教育严格讲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早期的中国教育是私塾,欧洲的教育主要是靠神学院,而工业文明使得学科越分越细,才有了现代教育。其实一座学校就是一座工厂,一个年级就是一个车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班组,老师就是模子,四十个学生就是材料,一扣一个班。满足最大公约数的劳动力的社会化大生产,来为社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完全可以用这种视频技术把整个教育变成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育体系,这里面,视频是有巨大市场的。同样还有医疗健康领域、体育娱乐领域、营销购物领域等等,都会需要大量的视频。

    二、信息传播的大趋势

  信息传播的大趋势首先是智能化。智能化最典型的其实就是今日头条,它把内容进行分类,分类以后设定标签,然后用户画像,进行信息和个人需求的匹配。这个匹配表面上看是利用了大数据进行信息的分发,其实它就是一个人工智能体系。它的传播效率是极其高的,今日头条每天服务6亿活跃用户。如果我们反证一下,假设人民日报只服务1亿人,给每一个人提供像今日头条这样个性化的、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需要多少人?我们简单推算一下,假设1亿用户,投递员至少要1000万,同时需要1亿台印刷机,需要最少1亿编辑,需要2亿记者。总之,三四亿人来“伺候”这一张报纸,那整个国家就别干别的了。而通过人工智能,大概就是四五百个技术人员,就把这个事儿给解决了。这是它的社会效益。

  咱们再返回来看看它的经济效益。我们再拿央视做例子,比如央视今天晚上有2亿观众,那么我一条15秒内的广告卖150万,这价格已经不低了。今日头条是怎么做的呢?把今天晚上的观众分组,爱好美食的20万人一组,爱好体育的30万一组,这一组人我给他配1条广告,我收钱很低,只收1万块钱。但是,可以分出好几千组,一组一万,那就好几千万了。

  不仅如此,这是大的分类,还有小的,按照地域分。比方说在北京石景山区,爱看美食节目的有1100人,我给石景山地区的1100人推一个海天酱油的广告,我给上海南京路这550人推一条健身房的广告。也就是说,这时候我可以按一个有效到达只收5毛钱。看起来这是小钱,但是以一个街道、一个方圆一两公里为推送单元,能够同时进行几十万、几百万个推送单元,汇聚起来,那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收入。

  为什么央视用了40年时间收入才过200亿,而今日头条用了五六年时间收入就过了五六百亿,就是由于人工智能进行的信息分捡和发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它代替了数以亿计的劳动力提供的有效信息。

  这种智能化往后走是一个什么概念?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我们的智能识别,智能传输和智能决策等技术正在不断成熟。大家注意到没有?识别、传输、决策,如果把这三者放在一起,它不就是个机器人嘛!只不过这个机器人还是一个数学模型的应用,是机器学习,它是个概率的预测,它还是弱人工智能,但仅仅弱人工智能就足以改变历史进程。

  这种人工智能导致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呢?结果是,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其实就是类似于今日头条、微信、淘宝的账户。由于这类机器人智商高,汇聚的用户规模大,我把它称为一级机器人;还有一大批是二级机器人,比如说“墨迹天气”,它们的智商低一点。

  想象一下,未来3-5年以后,我说我要到太原出差,参加流媒体网的会,这机器人就会帮我把往返的机票订好了,酒店也订好了,甚至它可以把我从北京住地到北京机场的出租车也订好了,甚至它还能记住我当年在太原最喜欢的酒店是哪一个。这就导致我对这个帐号越来越依赖,越依赖,我用得越多,训练得越多,这个机器人的智商越高。这就导致一级机器人会急剧集中化,变成全中国最多3个这样的一级机器人平台,剩下都是二级。二级有升级成一级的可能,但是概率很低很低。有没有三级机器人我不知道,但是剩下的就是内容的生产者,个人、机构都可以。这个机器人将为人类提供方方面面的信息,媒体新闻信息只是占了一小部分,大量的生活服务信息都在这里,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占的比例就越来越小。

  当然,一级机器人就目前来说,央媒还有机会,其他的地方媒体是没有机会的,地方媒体主要在我们刚才说的垂直领域,还是有一定机会做一个二级机器人的。这个机器人,这个帐号,它放在哪儿一点儿不重要,有人说它一定放在手机上,错了,千万不要这样想,你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是智能终端,都可以通过你的生理密码,比方说虹膜、指纹等等去把它唤醒,它可能是在手机上,也可能是在电脑上,也可能是你家的智能电视上,你只要输一个密码,或者面部识别,它接受了你的指令,就会呈现你的界面。你运用的时间越长,它就越懂你,它就是你,你就是它,你们俩就是影子、仆人、镜子之间的关系。

  这将导致未来的很多变化。举几个例子,比如舆论监管,随着执法成本的降低,未来人的话语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同时,对等的,你必须要为言行负责任。

  再比方说数字政府,未来的好多需要跟老百姓直接接触的服务,都是由数字政府来完成的,根本就不用那么大的公务员体系,低级公务员岗位会大量萎缩。机器人在岗24小时,还不耍脾气,没有情绪,服务态度还好。

  这种数字政府还会导致人类的行政区划可能发生变化。我们现在整个人类的行政区划是按照中央政府、省、市、县、乡、村这样五个结构。事实上,这是工业文明所形成的信息传递的边界导致的权力结构。当大量的工作都可以在数字政府里完成,行政区划完全可能简化、压缩。

  再举一个例子,数字监狱。封建社会的监狱是很残酷的,工业文明以后监狱已经文明多了。未来,监狱可以不要了,直接把罪犯相应的账户或者你的机器人给销了,罪犯就和这个社会隔绝了。在家里就是在监狱里,出门没几步就被监控发现了,什么也干不了。罪犯所能行动的半径就是他拿腿能够走的(比方10公里)范围内,想骑个自行车连摩拜单车都扫不开……这些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第一,未来所有的媒体一定是智能化的、互动化的。第二,互联网的逻辑是做一只杯子,全世界70亿人都能用它喝水。比如做一个Word,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用它来编辑。互联网不是说我是河北人,我就要做一个东西给河北人用,一个省的人口太少,是 无法覆盖极低的边界成本的。第三,如果没有能力做那么牛的杯子,我就踏踏实实去做一杯水,一杯能够流进70亿只杯子里的水,只要有好多人都喜欢我的水,我们就同样能够风生水起。这个水其实就是内容以及围绕内容进行的各种活动,其实就是MCN。MCN就是未来媒体形态的雏形。

  谢谢大家!

  直播及回看请识别二维码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