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网】消息:传统媒体习惯了镜头向上,镜头和文字都是对准领导,都是为领导而准备;这种习惯难以适应倡导镜头向下、平等对话的新媒体。
来自传媒的两个案例
传统媒体在长期运行中存在一些普遍性作风,以下是两个相关的案例。
案例1。2018年一次县级融媒体交流中,笔者听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开发区的新媒体(微信微博)受到领导的表扬与认可,广电部门也组织相关机构前去考察。其中一个重要实际情况是:开发区自己并没有太多自身的文章文字或视频创作,其官方账号更多是整合开发区内创业机构的微信微博内容。由于创业机构的微信微博内容更富于激情和创意,语言风格也是面向普通大众,导致集合这些内容的开发区官方账号也显得颇为多彩。但这事的背后更为重要的情况是:由于害怕“犯错误”,开发区官方账号管理运营者自身不敢或者不愿,以自身名义去创作有“新媒体”风格的文章或视频。
案例2。前几天笔者看到朋友圈有一个某省广电行业十大事件的评选,其中有一个“有线宝”上线的事。因为第一次看到,于是在微信里搜了一下,一篇文章描述了某省有线运营商与地方银行合作推出该业务的事,强调是文化生活领域与金融领域的创新对接;还有一篇文章则描述了该有线运营商的服务营销推广工作。问题在于,两篇文字都没有详细描述“有线宝”具体能提供什么服务?基于什么终端?大概是什么界面?这就是典型的系统内媒体人的作风:文字洋洋洒洒尽显高大上,完全是给系统内领导看的,就是不让外人弄明白是嘛?
传媒通病:镜头/语言向上
上述两个案例反映了传统媒体一个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通病,就是视角和镜头都是向上的,都是面向系统内机构领导。尤其是传统媒体的一些重要文稿常常是要经过多层官僚刀笔的修饰,更多传递的是领导喜好及领导意志(高大上),而非民众需求和民众喜好(小快灵)。这种传统媒体文风常常是各种自我演绎各种放卫星,不明者会浮想联翩,以为立马跃进到下个时代。久而久之,传统媒体这种高高在上的俯视角度,让很多普同大众都选望而却步乃至抛弃传统媒体。在另一面,如同笔者在《从“身份剥夺”谈基层媒体的战略回归》指出的那样:互联网新媒体则抛弃任何严肃议题,转而面向受众个人兴趣级与偏好提供无限“信息流”,极度满足用户个人兴趣的,由此创造一个新的容易导致娱乐主义的虚拟环境,同时也剥夺了用户的原本身份。某种意义上,传统媒体的上述通病和互联网新媒体的娱乐主义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图为:视角向上乃至程序繁琐的“八股文”
当然,也有很多机构在融媒体发展中逐渐采取更适合普通大众的表达方式,包括标题的设置也更吸引眼球。例如,此前笔者曾注意到:江苏广电旗下荔枝新闻的年轻编辑们常有一些令我眼前一亮的表达。只是,在融媒体发展步伐加速,县级融媒体中心处于推广高潮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上述通病改善的进度大大落后于需求。尤其是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其核心战场不是面向广域辐射的“空中战争”,而是面向本土的“地面战争”,其根本任务是向本地用户提供接地气和深度的新闻与政务服务,这要求其深入本地市政管理微观操作细节,详细描述本地市政管理对百姓生活的实际影响和后果,是要让本地用户重新和深刻感受自身的本地化属性。
进一步,笔者在即将发行的《2017-2018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报告》中,给出如下正式建议:“传统媒体机构尚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保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大胆推动新闻产品的内容创新;尤其是在民生新闻和新媒体业态领域,传统媒体需要进一步吸收互联网思维,真正以用户为中心,以更亲民和更加对等的语态,向普罗大众提供接地气、有感情、有诉求和易于理解的新闻产品。其关键是吸收互联网思维,真正关心和研究普罗大众的民生需求,走进民众生活中,‘和其光,同其尘’,把镜头向下对准普通百姓,用百姓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倾诉。此外,传媒机构还需要结合直播、短视频、H5、VR等新型媒介技术,提供多样化、多元化表达形态。只有如此,才可能建立新型传媒生态圈,才能与普罗大众重新建立有效‘连接’和互动沟通。”
图为:接地气的民众互动
在现实中,要解决上述问题,传媒机构除了加快传媒自身思想解放与的转变、加大新媒体稿件考核比例、加强年轻团队培养等手段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与外部新媒体机构的合作,学习新媒体机构的思维、表达手段等。笔者设想:传媒机构如果能够和本省或周边区域的新媒体机构合作,或许有更便利的交流合作空间。
责任编辑:王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解密】全国广电工程公司 2025-03-26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700M,迎高光时刻! 2025-03-25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上市公司财报分析! 2025-03-21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5G有个重要推动! 2025-03-19
- [常话短说] 【解局】某上市广电网又成立新公司,干啥?!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