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智能电视运营大数据发布会行业大咖圆桌论坛
流媒体网| 2016-08-30

  【流媒体网】消息:2016年8月30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与奥维云网联合举办的2016年中国智能电视运营大数据发布会在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酒店隆重举行。在发布会圆桌论坛上,多位行业大咖就OTT内容、互联网电视、OTT营销、大屏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参加圆桌对话环节的嘉宾是: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乐视OTT商业创新中心高级总监管倩;剧星传媒执行总裁俞湘华;优朋普乐副总裁韩怡冰;昌荣传播集团昌荣数字副总经理杨康,主持对话的是秒针系统副总裁李希翔,有请各位!

11.png

  李希翔:非常荣幸,感谢包包刚才的精彩主持,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首先作为智能电视,我认为也是传媒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先做一两个小问答。我是一个传统的媒体,最传统的媒体我想到是报纸,大家想一下最早的一份报纸大概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是17世纪初,1609年。接下来我想到是杂志,杂志是差不多在报纸以后30年就出现了,再接下来的一个飞跃是电台,是1904年,用研究很潮流的一句话说,鬼知道这300年发生了什么。电视的产生差不多是一九三几年的事情,互联网的诞生是1970年左右,到了20世纪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加速发展,到今天为止,智能电视逐渐的成为了我们主流媒体或者是互联网媒体的一个产物。接下来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作为OTT电视或者智能电视怎么融入现有的媒体环境?

  葛承志:我是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也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我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不是OTT要融入传统媒体,而是传统媒体迟早要接入互联网。我们不敢说叫融入,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平台,本身并不分任何的形态,图片、视频、文字都可以进行传播,历史上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传统媒体触网,我觉得这个才是大势所趋。接入和交互会是未来所有媒体生存所必须的技能,无论你的名字是叫报纸还是广播,我觉得这个并不重要,但是接入和交互这两者都会是越来越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管倩:其实我觉得OTT不是融入现在大媒体。因为我觉得从原来的传统电视到现在的OTT,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只是从原来一个被动收视的媒体,变成了一个可以提供很多内容和服务的平台而已。从这个角度上他带来的变化,刚刚其实很多演讲里面也看到了,其实用户属性变了,年轻的人群重新回归电视,使用行为变了,因为原来大家都是看,现在变成玩电视,我们还会听音乐、购物、玩游戏。我们带来的广告也会有一些营销上的变化,从传统的电视广告变成了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营销广告模式。这些变化其实我们面对的家庭场景是要变的,终端也是要变的。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不是说OTT是一个新媒体,而是它已经是一个现存的媒体,只是像手机一样,从一个非智能机向智能机一个升级的过程,大家只是需要重新换一个视角去审视它,而不是说让它要融入到这个大媒体的环境里面,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李希翔:你的意思是说,从传统电视变成智能电视。

  俞湘华:因为我是做传播层面的,所以我想你提这个话题的意义可能是怎么样现有的广告的投放和互联网的投放做一个融合,从操作层面上来讲。我觉得一个层面上来讲,可能是目前正在初步完善的监测、数据这些服务的东西可能是一个前提。第二个层面,前两天跟一个广告主在吃饭,他也提到了,怎么跟电视数据的打通,怎么跟网络视频数据打通,因为他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整合的传播效果。

  我也借这样一个场合做一个呼吁,因为我们下午有很多的OTT的从业竞争主体上台发言,我想OTT这个市场整体的广告容量刚才也提到有95亿,但是我们要做到几千亿的份额。在这个行业发展初期,我觉得需要所有的从业者有一个相对开放的合作心态。因为目前对于广告主来说,所有个体的量都还不够。所以我们更多的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协同和合作,满足广告主的这样一些需求。可能在后期OTT流量变现的层面,会走得更快一些。

  李希翔:其实我问的这个问题从各位而言,你们理解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家在这个生态中都处于不同的角色。

  韩怡冰:这个市场还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市场,其实作为用户来说,遇到最大的问题还真不是融合的问题,是先让这个市场了解OTT,包括我们作说的互动电视到底价值是什么。所以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更关注两件事,我们观察用户他在想什么,现在的用户是一个在新媒体环境下多重消费的用户,不受媒体的左右。因为消费者在选择通过手机、移动、PC、Pad,刚才很多的专家都讲了。刚才俞总讲的我非常同意,优朋普乐关注的是另外一件事就是协同,产业链发生变化以后你会发现,不是我融入他和他融入我的问题,而是在面对新的用户需求产生的前提下,大家如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说这个也叫融合的话也可以这么说。但是优朋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协同的,创意的,共同发展的大环境,我相信这个环境已经到来了,谢谢。

  李希翔:韩总的意思用一句歌词来表达,叫“没那么简单”。

  杨康:我觉得是不需要融入的,因为融入的概念是我们假想的。我家就有智能电视,但是我每天回去之后还是同样的姿势,还是同样的遥控,还是点开同样的东西,我看了,对于我来说,电视和智能电视没有差别。只是我们在想的是,电视跟视频,跟智能电视之间有什么关联。本来就是自己人,现在说你怎么融入我们,给他冠了这样一个概念。刚才也讲到,现在因为智能电视规模毕竟比较少,从我们的立意方,不管是硬件、牌照、广告代理还是监测方来说,我们需要考虑怎样融入大传播,融入到整个媒介的使用里面去。到2020年,可能我们会到五六个亿,我们要把价值感做出来,这是利益相关方的想法。但是刚才李晔也分享,到2020年整个用户超过五亿、六亿,一半的规模的话,就不牵扯到我们融入他们了,是他们要融入我们,包括电视传统的制作团队,广告公司,怎么样融入到智能电视的生态里面来。所以我觉得,融入是他怎么融入进来,不是我们融出去,因为事情本身就没有变化。

  李希翔:杨康的意思就是说,其实就是一个自然的改变,不存在融入,随着消费者的行为慢慢的变化以后,其实从渐渐的非主流就变成主流了。

  杨康:我以前看电视广告第一时间播一下,现在阿里的同事告诉我可以直接买了,我以前接入设备,现在告诉我不用接了,直接买就可以了,本质上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

  李希翔:科技给人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其实在座的都是营销人,最近有一个新闻我相信大家都应该关注,宝洁说他们会大幅度的减少在数字媒体,尤其在精准营销上的一个广告投入,而更多的回归到媒体,我想这则新闻大家都有所耳闻。我觉得切合今天的智能电视或者是贴合今天的大屏,宝洁更愿意的是回到一些大屏上去,而不是更多的只局限于这些手机、PC。从这个角度,你们觉得在传统的直播流电视和现在的纯互联网的PC和移动端之间你觉得智能电视的优势更多的体现在哪里?

  管倩:其实我认为智能电视和PC屏、移动屏比较大的区别,我们其实做了非常多的研究。首先说屏幕大,它大一定会有大有不同的地方。不同在哪儿呢?我们研究了多次以后发现,首先在品牌的元素和产品元素以及文案抓取的吸引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上都是远远高于PC和移动屏的,这一块是我们在多个研究里面看到的一些洞察。再有是这个品质感给客户带来的品牌好感是不一样的。其实大家看到现在品牌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现象,就是大家都会去做很多的内容植入的广告,或者是去做一些创新的广告。原则上其实都是因为客户发现我希望跟我的用户产生交互,我希望我的用户对我的品牌有好感,而不是强迫使用一些他不喜欢的广告给他。在智能电视上,刚刚其实我们乐视在分享的时候也在讲,我们其实也用了一些精准技术,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只是一个营销工具和手段。他能够帮用户去推荐一些用户感兴趣的广告或者内容的话,对用户来说这就是一种服务。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营销观点就是,我们要从被动的推送广告这种真正意义上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怎么能够给用户提供他想要的服务和产品。不是说所有的广告用户都很反感的,包含我们之前做的广告,为什么那么多用户看了会去买?因为这个东西是他感兴趣的。现在我们在大数据标签体系上已经可以做到这样的千人千面,包括我们现在的乐视儿童上面,其实可以看到,当你输入你的宝宝年龄在6岁以下的时候,你看到的所有推荐的内容和你输入宝宝年龄在6岁以上看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的观点是说,不管精不精准只是一个工具和手段,怎么找到用户的需求所在,而通过我们的营销去提供用户真正需要的服务,这个是未来的一个关键。

  李希翔:我刚才听到管倩说千人千面,最早我记得爱奇艺是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媒体之一,所以葛老师你看看在这方面智能电视或者OTT的优势,相较于其他两类媒体,一个是更偏传统的电视,一个是偏互联网的电脑和移动端,您的观点是什么?

  葛承志:其实比较好的价值就是在于它结合了传统电视和互联网视频的优点。互联网视频的优点一个是接入,另外一个是交互。传统电视的优点一个是比较轻松的观看,另外一个是客厅的大屏,是这样比较轻松的家庭式的环境。前面讲到宝洁会向传统电视转移,我觉得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宝洁这些年也不断在对自己的品牌进行瘦身,把很多个性化的高端品牌都变卖出去了,留下的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品牌。这种品牌在做广告的时候会看到,广告里面出现的就不止是一个人,往往都是一个家庭。在这种情况下,从这个角度来讲,向客厅大屏转移也好,回流也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同类型的产品以及不同类型的广告创意分别适合大屏和小屏。虽然我们到今天为止还几乎没有什么客户能够做到在大屏和小屏上的创意是不一样的,在小屏上的创意里面的演员不超过两个人,在大屏幕的创意演员不低于5个人。没有人尝试这样的做法,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有我们的空间的。因为在客厅的生态环境之下和个人的单独的生态环境之下,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相对私人化的屏幕更适合于用于那些激励自我,标榜个人价值这样的广告创意和主题。相对大屏,因为有一些群体性观看的特性,更适合那种表达爱心,表达家庭温馨的这样的主题。所以我觉得,这个跟产品和创意本身是有关联的。并不是说宝洁回归大屏就所有的都用大屏,也不是说是错的。

  李希翔:葛老师的想法非常独到,就是说不同的屏最终和消费者沟通的一个产品和理念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俞湘华:我提两点。我觉得第一就是精准和大众的概念,因为我作为传统的老电视人,进入互联网以后听得最多的就是所谓的精准营销。但是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概念,也不能称之为悖论,就是比如说我偶尔上淘宝买了一次家里的墙纸,我只有一次性需求。未来我上淘宝,未来的两个礼拜之内我看到的都是墙纸。所以这个你说精准吗?我已经没有这个需求了,你说精准吗?精准和大众之间需要有一个量的基础。中场的时候我跟葛老师还聊到,觉得以前OTT的日活覆盖有1000万的终端,我们觉得就已经有广告价值了,在100万的时候根本没有人理你。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能1000万还不够,可能到1500万甚至是更高才会有这种传播的价值。所以有时候不能为了说精准而精准,我觉得在精准和覆盖量之间要达到一个平衡。其实我们现在OTT或者是智能电视对标的媒体本身的体量已经相对来说比较大了。所以在我们没有更好的找到一个点之前,其实很多客户还是比较谨慎的做这个决策的。

  俞湘华:第二个观点,刚才提到大屏的效果和手机屏、PC屏的效果。我提一个概念,就是说消费者接受广告时候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告的效果。我们都知道智能电视的屏是在客厅的,我们是躺在沙发上看的。那种状态是相对比较舒适的,比较安定的。我经常抨击,我不知道现场有没有做火车站大屏的,我经常抨击一个广告形式,我说那个时候消费者是着急要离开的,他的那种心态,包括他对广告的理解都会受影响。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天然的优势,家庭大屏的一个天然的优势。

  还有一个我跟葛老师在咬耳朵的时候也提到了,我说为什么这个数据出来,OTT的广告记忆效果那么好,电视是24%,OTT有70%多。OTT广告少,现在只有一套广告,忽然蹦出来一个,你就会觉得怎么出来一个广告?你就会很新鲜。所以这是这个行业成长的红利期所在。所以越是早的去尝试这个事情,得到的效果其实越好。我记得最早的时候,当移动端崛起的时候,那个时候PC端的点击量大概在千分之一,移动端和Pad的点击率可以在5%或者是10%。这一块时间很短,过了一个窗口期,马上大家习惯了就不去点了。

  李希翔:所以俞总还是鼓励大家勇于尝试的。

  俞湘华:广告上有一个术语,叫熟视无睹,你逐渐习惯了这种广告形式之后,广告效果是在下降的。

  韩怡冰:我觉得这个事特别有意思,宝洁这家公司目前已经开始在OTT上做测试了。OTT也好、智能电视也好,它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大家这两年一直在说,说玩电视、看电视、用电视,刚才跟多的案例已经都说明了。就是智能了以后,这个电视的玩法更多了。客户的参与度,包括广告主这种想得到的效果也在增加,机会也在增多。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这个事前面一片光明,非常艰难。我是做广告运营的,我就发现什么呢?我们到今天为止还在不同的跟一些广告主,包括大的4A公司,从一二三开始做起。如果说在他整个预算里面,包括广告主的预算里面还没有把我们说OTT或者是互动电视放到一个单独的品类去做一个选择的时候,你谈什么大发展?现在还从数字媒体预算里面拨,或者是从PC电视里面拨。这件事我觉得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韩怡冰:优朋普乐愿意和你们携手并进,但是一定要干实事,一定要真把这件事做成了,这个事情很重要。

  李希翔:这个也是刚才俞总说的,现在的日活大概是5000多,这也是刚才我在中午的时候或者之前说的,电视机现在的存活时间太长了,要存活5到7年。如果我们电视机厂商能够一起推动,把这个存活期从5到7年变成2到3年。那么你就会发觉,2018年的时候就已经到了1.8亿了,这个时候韩总不用担心,智能电视必然是一个类别。

  韩怡冰:我从来不担心,而且我充满信心。为什么我觉得现在开始了?包括宝洁,它在今年的欧洲杯的时候,第一次在OTT的终端上全面的植入了一个我们自制的节目,就是某电视厂商的一个节目,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因为完全是一个点播行为,我们无法估计这个节目播出去以后谁看,这个时候广告主说我要投这个项目,他就要下很大的决心。因为他觉得人靠谱,事靠谱。当然事后的测量,包括结果来看,他也很满意。我想这种东西都在不断的一点一点的推动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包括IPTV高速发展过程当中在推进,这是有信心的。

  李希翔:我觉得智能电视是先进生产力。

  杨康:我先说一下我的背景,我是从传统的媒体代理过渡到数字媒体代理,从原来做媒体运营的过渡到了代理这样一个三栖的背景。刚才说到规模这个事情,我没有见过谁放弃了规模化的推广,大家可能放弃了精准化的推广,这是第一点发现。首先在这个规模跟精准上,他只是用枪打和用炮打的问题,未必规模推广就转换效率不高。比如有一个广告都在电视上砸,每一条都要用转化去算,他也试过一些网络的平台。所以说未必规模就不精准,未必精准的就一定是该放弃的,我就说这个东西是两个选择而已。

  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我见过大多数的媒体是从规模开始卖,没有见过媒体上来就说我该玩精准。这里面举一个例子,如果说我们按照视频网站,现在视频网站开始提PDP,PMP精准化的卖法。但是事实上据我了解,这个技术不是这几天才出现的,之前就有,只不过之前迫不得已,要按照大剧,按照剧场那样去卖,因为要生存,是一个妥协。而之后更多的是从经营方来说做出溢价,把剩余流量,把库存占满了,所以精准是一个升级化的办法。当然另外从规模角度来说,如果这中间是按照规模化的方法去做,势必要跟电视PK。刚才有同事说那会儿10块钱,10块钱都卖贵了,所以这里面必须做一个选择。

  最后我的结论是,同理它是一个妥协,是一个商业企图和甲方接受程度的妥协,而先后顺序,我觉得还是先解决规模。因为我们来之前我跟我们负责的同事也讨论过这个事情,三个因素:第一是技术成熟度,现在差不多了;第二规模够不够,现在可能还差一点;第三是广告主愿意吗?媒体方愿意吗?厂商愿意吗?这个利益是谁来协调的?所以我觉得最后是一个妥协的结果,而不是我们谁能预判出来的,或者是行业统一推动的一个结果,不是一家推动的结果。

  李希翔:我非常同意这个看法,这正好是到了我下一个问题,您可以先回答,其实我们现在撇开广告不说,也接受现在这个市场规模,现在的市场规模就是这么大,除了广告以外,从营销的层面,你觉得还有哪些洪荒之力,对于哪些类别的客户你觉得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的?我觉得它的存在,我们也能够做营销,也有很多客户认同它,就说明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有很多客户是认同这个价值的。就是除了广告以外,有些其他的什么应用,其他什么东西你觉得在你的想法,当然你们也可以自由发言,有谁想到也可以先举手。我觉得这个对于现实而言更有意义,因为我们是来让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能够将这个营销,或者是将这个市场在现有的情况下做得更繁荣。

  杨康:其实在整个营销当中,赚广告的钱是最苦的事,家庭娱乐中心,这块屏放在那里是一个大的娱乐中心,从内容的收费现在已经逐渐的成熟了,爱奇艺的同事讲过体育的,娱乐中心这个概念,可以把电影院的钱收回来,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而且现在逐渐成熟的一个事情。

  刚才也讲到了叫家庭生活中心,可以把你的其他我看到的有些冰箱企业也在做智能化,事实上没有必要每个产品上都有一个屏,但是这个屏可以到市场当中。包括我的一些客户做厨电的也在这个屏,包括手环什么的,事实上是需要一个聚合的,电视其实是最可以承载这个事情的。同理他带来的一个价值就是家庭的数据交互中心,多维的数据放在一块可以产生一个结果。

  杨康:有些数据比媒介代理费和返点还贵。我也看到某友商已经恐怖的活跃度可以做到千万级别了,就是用这个数据交互中心。那样的话,你的Pad、电视、手环,其他的一些终端的数据完全可以交互起来。这里边我觉得可以产生很多的商业价值,哪个都比苦哈哈的干广告强。

  李希翔:杨总的意思就是为用户,另外一个从我的感觉是互联网的概念,就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承载所有家电的一个方式,它可能创造的价值就远远超过营销了,也不会吃广告和生态的。

  杨康:这个乐视的同事一会儿可以补充一下。

  韩怡冰:我是做销售的,是广告运营,所以我就不愿意画饼了,要真说起来就说得很远了。其实回过头来说这个行业的发展,我自己体会,还是说要建立规则。起码有一个东西必须第三方应该梳理一下,建立一个好的系统。现在看得云山雾罩,那些数字我们有时候都发晕,就是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广告主其实有时候也挺乱,闹心。明明我们智能电视用户的激活用户或者说覆盖用户的存量,比如说只能占1.4亿,1亿4200万,他说月活用户可以达到1.5亿,我说哪儿来的?月活是什么概念?这种东西在商业上来说是属于信天游。信天游的东西对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包括我们在座提供客户介绍数字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们本来是做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多的存量用户,包括月活用户、日活用户,永远比不上他们的数字发展得快。这个事情我觉得,如果说日活、月活、季活,这个东西总得有一个标准,这是第三方来说的,不是我说的,是你们说的,你们要建立这个东西,我会协助做这件事。

  价值的竞争,在新媒体刚刚开始的阶段,刚才说10块钱一个CPI。我们是做销售的,因为本身优朋普乐有很好的广告产品和平台,我们在市场上会发现,很多的公司会出价比我们还低的卖我们的产品价格。这件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我觉得在新常态下,这个东西没办法。但是回过头来说,行业在健康发展的过程当中,希望能够有一个非常良性的发展。我们也希望携手全产业链的各个伙伴,包括剧星,包括昌荣,我们一起来把这个业务做好,把这个产品做好,把这个服务做好,把价格起码是一个公允的价格。

  刚才上面老段也讲了,一个OTT,包括IPTV,一个用户的获取成本,再加上运营成本,是PC、手机的多少多少倍,36倍我觉得动不一定够。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如果说是一个恶性价格的话,这个市场不会太好,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一定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所以我们一定要真才实料去做这件事。当然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李希翔:韩总是揭开这个不愿意让大家看到的相对比较丑陋的那一面,但是为了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一面也必须现在放在阳光下,让大家知道。我觉得最有利的办法就是像三大视频网站,还有硬件厂商以及像优朋普乐这样的,成立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行业协会来解决这件事情。因为从我的角度,客户也非常不愿意看到,更不要说媒体和硬件厂商,尤其像优朋普乐这样的机构。我觉得这件事是能够被解决的,但是可能要多方携力。而且我相信奥维和勾正在这方面提供的数据,也是给了市场天时地利的一个作用。我相信这件事能被解决,但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俞湘华:我再讲讲广告这点事,关于这个屏未来是一个入口,未来的畅想留给两位媒体来说。我刚才提到了一个概念就是需要合作的概念,因为现在个体都很小,行业比如说1.5亿户,覆盖9000多万户的量,已经达到那个门槛了,但是个体都很小。所以对客户来说投放很麻烦,我投优朋也好,投乐视也好,或者是投爱奇艺也好,从单个来讲很难改变我大预算的分配,这是一个。我提一个可能在座的媒体人都不太愿意的想法,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客户来尝试,即使你卖得很便宜,也需要大量的客户端。这个行业发展的初期,我先要把我的这些人气做起来,我要客户大量的来尝试,然后受到好处。

  李希翔:你的意思是说,媒体必须付出一点相对的获客成本?

  俞湘华:对。

  李希翔:获得客户的尝试,付出一定的获客成本。

  俞湘华:刚才提到10块钱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确实是太过分了。但是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在现阶段,起步阶段,我们能卖到比如说跟PC、移动、Pad差不多的价格?我们先把进入OTT这个广告投放客户的队伍扩大。现在比如说有50家,我们到年底能不能变成150家?变成250家?变成1000家?然后随着这个行业的逐渐壮大,个体的逐渐壮大,逐步来提高这个价格。如果你永远是一挂是200块钱的,300块钱的,客户永远会觉得,你的价格那么贵,这个效果不可预知,我没投过,我的尝试成本很高,所以他就放弃了。

  李希翔:俞总是从传统媒体来的,你们说服客户进入,媒体会有比较合适的价格。

  俞湘华:我们在操作过程当中,我们的方法是永远会找一个对标的媒体,比如我们5年前做网络视频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以前大家都在电视机前面看电视,现在大家都在电脑前面看电视,所以你把网络视频当成是电视的补充就好了。所以这个行业这几年成长起来。我们在介绍OTT的时候我们说,它是电视的屏,互联网的核。有电视的效果,但是你投放的时候全部都是互联网式的,你各种设定,各种定向都可以实现,客户一听就明白了。

  管倩:接着俞总的话说,其实我想刚刚大家都在谈价格,我觉得乐视应该在这个价格上真的是很艰难,但是我们真的挺过来了。我想乐视我们一个CPI能够卖到100以上,现在全市场只有乐视一家了。我们谈到很多的价值,我们如果自己对这个市场没有信心,东西媒体的价值没有那么认可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其实是我在思考的。说实话,我认为广告是有天花板的,我刚才其实特别同意赵总他们说的,我们现在乐视为什么讲平台这个概念?平台的目的性是什么?其实是把现在都割裂的一些应用,还有我们的终端全部打通。打通了以后,给到用户是一个什么样的统一的体验和服务呢?这个的话,广告是里面的唯一一个,就是我们卖得很艰辛,但是实际上广告的目的是什么?绝对不是为了让客户看到我的东西而已。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把所有的视频应用、游戏应用、购物应用全部在平台上打通,这才能够发挥真正的合力,我们说洪荒之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在一个场景下去做,我既可以看教育的内容,也可以随时买到教育类的书籍,同时我可以下载儿童教育类、益智类的游戏,我们买到儿童类的玩具。在这个垂直类的场景下,所有的闭环都能够得到满足。现在健身很热,但是大家工作比较忙,也没有时间去健身房。如果我们搞一个家庭健身房的概念,我的电视上日历可以给你提供每天的健身课程,而你从我的屏保的入口点进去,就能直接按点的上你在线上想上的一些瑜珈课,你其实可以把健身房也搬到家里。

  我觉得这样的话,我们的后向收费的服务,当然我们说我们是吃软饭的,我们希望通过后项服务来收取更大的营收价值,我们可以给广告主或者是客户,如果在上面是上的运用类的课程,我们可以来给你做销售,这个没有任何的问题。所以我所有做的事情,是让每一个曝光和每一个触达到用户的节点产生最大的一个营销效果来转化,这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乐视这个平台去帮大家做到的。包含我们能够做可追踪,其实刚才也讲了,阿里有很多的数据,我们投完了以后可以看阿里的搜索指数有上涨。其实同样的,乐视也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能够看到,是不是曝光后的用户在百度的搜索指数上,在阿里的搜索指数上都能有一定的提升。这样是我们真正觉得带给广告主的一个价值,这个其实是我觉得OTT现在被低估的。而且我们现在不同意这个市场说,一提到OTT首先想到的是OTV的概念,智能电视永远而且绝对不可能只是OTV的概念,这是我希望大家能记住的一个点。

  葛承志:其实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充分的看到了产业链上各种角色,各个市场状况,对于市场做出判断和期望值。从爱奇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首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新兴的平台,其实我们在做移动端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希望把自己的移动端价格能够守在一定的成本上。后来发现,在你规模小的时候客户不认可这个状况。因为客户可以等,而销售每个季度都要拿出来成绩的,那个不能等。人家能等,你不能等,很简单,你怎么往下走?我们这一点没有什么可以回避的,但是移动端做到今天,现在也有一些东西是明显做起来的。比如说Pad、苹果手机广告的还要高,客户端选这个平台就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当这个规模上来以后的话,就可以对规模内容进行细分化,对于那些高价值的内容,或者高务虚度的内容就可以涨价。但是在你没有形成规模的时候,没有形成客户预算固定的一块要给你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没有那么多的预算。所以我认为这个事情是一个过度,我既不否认现在的价格我们把它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是有困难的,我也不否认未来没有到这个水平的可能。我觉得这一定要辨证的来看。

  然后再讲营销,确实营销不止广告,爱奇艺这两年我们在做的很多东西也都是在做贴片广告之外的东西。可能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就是所有的视频网站的会员都是免贴片广告的。但是你应该明白,免贴片广告的意思是什么。过来讲就是别的广告我不免,在视频广告之中,会有营销的方式触达,前面讲到创可贴等内容。我们这种价值空间发挥到最大,因为有家庭收视的环境。所以我觉得,想说洪荒之力的话,觉得这洪荒之力很简单,平均爱奇艺每个用户每天花费的时间在两到三个小时。前面的广告最多的只看一分多钟,一分多钟对于平均每次半个小时以上的这样播放时长来讲,洪荒之力所发挥的空间就是在那半个小时,在用户视频播放的过程当中做到交互,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

  李希翔:比较人文,比较理性。感谢在座的发言,就刚才的那三个问题,我希望你们每个人总结一下,有哪一句话你觉得是你最希望传递给在座的所有嘉宾的?

  俞湘华:我觉得就是要合作,所有的OTT参与主体在现阶段一定要合作,才能够满足客户大预算过来时候的那些KPI的需求。比如说我在北京,比如说我要买一万个KPI没有一家能够完成,只有几家合作能完成。只有几家合作能完成,这个行业可以跟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相抗衡的时候,你的体量才能起来。逐渐放大了以后,这是非常好的一点,就是说你可能不可以和整个电视行业抗衡,但是合作你就可以和很多单个电视台对标。

  李希翔:差不多体量吗?你这个行业95个亿,人家湖南卫视今年100多个亿。

  韩怡冰:沟通,加强沟通,互相了解,不要像隔着一层玻璃一样,大家彼此之间信息不对称,现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信息不对称,我们也不断的在各种场合跟我们的客户,跟我们的广告主和我们的合作伙伴谈现在我们到什么程度了。实实在在的做生意,真真切切的去谈,价格都好商量,抓紧时间早但下手。

  李希翔:你的信息已经被很清晰的传达出去了。

  管倩:刚才我说的OTT绝对不OTV,这是我希望大家都能记住的一个点。就是如果做一个OTV来说,它的价值真的被低估的太多太多了。当然就是跟大家的合作,跟所有生态合作伙伴的合作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这个行业真正意义上建立一套公正、公平、透明的一套衡量标准,这也是我们一直希望跟大家一起来合力推进的一个事情,而且也是广告主急切想看到的东西。

  杨康:我想说我们今天能来这个会场的人可能之后5年、10年都吃这碗饭。所以这个行业横着参与的企业特别多,纵深参与的企业也特别多。但是最大的问题,我觉得现在限制它的是因为没有统一标准,大家在往不同的地方使劲。有人说卖贵了,有人说卖便宜了,其实我知道还有人送。所以大家一块把这个饭碗端起来,既然是饭碗,我们保护好它,因为有甲方的人在,也不太不切实际了,当然也是需要卖出来它的价值才能有一个封闭的心态,将来是一个大的生意,聚宝盆。

  葛承志:可能这个话题比较尖锐,我还真不太同意今天坐在这个场景,所有人未来10年都会吃这碗饭。因为媒体行业的集中化是所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媒体能够做到影响力大的媒体领域的支持。而中国OTT行业现在为止是完全的不够,我在这里也不是说爱奇艺今天获了什么奖,我说这种大话。爱奇艺本身也是一样有危机感,不是说今天是老大,年年都会是老大。但是这个市场的集中化的程度是一定会提高的,我们看到凡是不集中化的平台,比如像传统的报纸平台就会过得非常艰难。凡是集中化提高的平台,包括传统电视,它的竞争力还能够有所保持。

  李希翔:集中化并不代表大家不能够吃这个饭,我们都可以投身到集中化的企业里去,大家还是可以吃这碗饭的。其实集中化也好,透明也好,合作也好,或者是我们把这个饭碗变成聚宝盆也好,其实我们要把广告这个词当成OTT的一部分也好。这都表明的我们希望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好。

 

  感谢奥维云网今天能够提供这么一个场所让大家在这里发表一些自己个人或者是代表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一些认识,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对这个话题的贡献,谢谢。

责任编辑:刘雅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