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石琳:破除不利体制机制,更好释放新闻生产力、文化生产力
冷成琳| 视听潮| 2025-06-10
【流媒体网】摘要:甘肃广电以互联网思维推进系统性变革,重组资源优化架构,打造"2246"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

  甘肃台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用互联网思维配置资源,全方位推进组织架构、生产流程、运营模式、媒体形态、平台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资源重组,坚决破除和改进不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释放新闻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推动新闻工作主力军向互联网主战场聚集。

  历经十多年的融合探索实践,主流媒体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受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市场容量限制等因素影响,不同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参差不齐。

  日前,「视听潮」对话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石琳。他坦言,当前发展中,甘肃台主要面临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质量不高、融合不畅四方面的问题制约,这些问题与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的共性痛点紧密相关。

  对此,甘肃台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用互联网思维配置资源,全方位推进组织架构、生产流程、运营模式、媒体形态、平台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资源重组,坚决破除和改进不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释放新闻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推动新闻工作主力军向互联网主战场聚集。

  “在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攻坚阶段,改革过渡期的阵痛危机依然凸显。”他说,“我们希望在新基建、超高清、人工智能等方面对主流媒体给予专项扶持政策,推动主流媒体整合汇聚信息、数据、政务服务等资源,促进主流媒体转型升级。在行业联动方面,围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省级主流媒体加强交流协作,共同打造精品节目、重点项目,共同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系统性变革:重塑组织架构、再造平台流程、重置数据资源“三位一体”

  「视听潮」:您认为主流媒体发展中凸显的痛点是什么?这些痛点与“互联网+跨界”融合不足、资源性发展模式不完善等因素有怎样的关联?

  石琳:历经十多年的融合探索实践,主流媒体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受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市场容量限制等因素影响,不同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参差不齐。研究显示,缺用户、缺数据、缺服务、缺模式是主流媒体普遍面临的四大核心痛点,也是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

  就甘肃台而言,主要面临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质量不高、融合不畅四个方面的问题。

  体制不顺: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难以适配全媒体生产传播及运营;频道频率业务各自独立又相互竞争,运作缺乏协同,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内部管理层级多、机构重叠,效率不高。

  机制不活:考核评价体系不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需要,人才薪酬体系缺乏灵活性,难以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质量不高:精品内容产出不足,品牌矩阵建设有差距;“视听甘肃”客户端竞争力不够强,应用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用户体验感欠佳,未能构建起有效的数字链接,难以形成用户黏性与影响力。

  融合不畅: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系统性缺失,资源流通受阻,自主可控技术储备不足,与社会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亟待深化;相较于互联网平台依托“社交+内容+服务”场景化连接构建生态的模式,仍停留在单向传播模式,缺乏用户行为数据闭环,难以实现精准化运营。

  甘肃台面临的这些具体困境与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的共性痛点紧密相关,唯有通过组织架构重塑、平台流程再造、数据资源重置的“三位一体”系统性变革,才能实现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质的飞跃。

  「视听潮」:在践行资源性发展模式时,你们如何挖掘整合内部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推动媒体系统性变革?

  石琳:我台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用互联网思维配置资源,全方位推进组织架构、生产流程、运营模式、媒体形态、平台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资源重组,坚决破除和改进不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释放新闻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推动新闻工作主力军向互联网主战场聚集。

  一是系统构建全新组织架构。

  关停受众少、影响力弱的1个频道、3个频率(关停频率占到50%),将释放出的人才、专业设备等资源要素全部汇聚到主战场上来。

  严格对照国家广电总局“二三四”工作定位、锚定“三大工作方向”,系统规划提出“2246”组织架构——

  推动搭建广电联合新媒体平台、广电优选电商平台“2个媒体融合平台”

  调整精办公共应急频道、科教频道“2个特色专业频道”

  创新成立纪录片中心、视频制作中心、国际传播中心、应用创新中心“4个内容生产部门”

  整合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卫视中心、融媒体中心、广播传媒中心、文化影视中心、青少传媒中心“6个生产传播中心”,构筑起既“攥指成拳”又“分进合击”的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

  二是做强主频道主频率

  坚持新闻立台不动摇,统筹全台新闻资源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用新搭建的融媒体中台联结14市州和86县区融媒体中心,强化以时政新闻为龙头,牵引带动新闻评论、新闻访谈、新闻专题、国际新闻和民生新闻类栏目建设,持续提升服务大局能力。

  集中优势资源组建卫视中心,集合全台专业力量打造甘肃卫视。全面推动节目改版创新,研发打造“纪录片+特色栏目”品牌节目带,形成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链条。

  在擦亮卫视品牌的同时,着力打好节目差异化“组合拳”,形成具有文化影视、公共应急、科教、少儿系列特色的节目矩阵。

  大力实施亮屏工程,创新建立区域购剧播剧联盟,以集约化模式精选优质剧目,提升用户黏性,锁定黄金时段准时“打卡”,让好故事不断档,推动开机率和收视率稳步攀升。

  三是文化赋能视听精品创作。

  整合电视文化影视频道和《华夏文明导报》优质平台,融合发挥报刊、大屏、小屏联动创意优势,深入挖掘展示甘肃独有的敦煌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等丰厚资源,大力实施精品创作工程。

  推出全国首部奇幻探秘AI微短剧《马家窑谜踪之神杖密码》,首轮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互动量超500万人次,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历史人文纪录片《关陇古道》《洮河流珠耀中华》《莫高窟的年轻人》《麦积山石窟》等重点文化精品正在抓紧实施。

  集中谋划启动《解忧公主》敦煌3D裸眼沉浸式演出项目,用地域符号增强用户黏性,以文化资源为锚点,激活甘肃特色的现代传播价值。

  设立敦煌记者站,签约国际传播顾问,着力打造国际传播文化精品,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对外宣传,实施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尼泊尔语译制等重点项目,在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发挥好主流媒体作用。

  「视听潮」: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强调内容、渠道、用户协同。贵台在改革过程中,怎样实现新兴传播渠道、用户需求的精准对接?

  石琳:我台通过创新搭建广电联合新媒体平台,依托融媒体中心智慧中台融入全国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联结全省已入驻的100多家市州、县区融媒体中心,形成省域媒体通联矩阵,实现了全省新闻生产与传播链条的无缝对接、共享共用、高效协同,促进全省媒体资源的大融合与大循环,在重大主题宣传、突发应急处置中统筹协调、一体调度,实现快速响应和联动,形成省域传播最强合音。

  与此同时,我台通过创新搭建广电优选电商平台,积极探索MCN运营模式,吸纳自媒体博主、网红达人、直播电商企业加盟签约,常态化开展“甘味”农产品直播带货;创新构建“1+1+N”移动传播新矩阵,聚力做强“视听甘肃”1个头部客户端、“丝路明珠网”1个官方网站和N个系列号,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正在全力推进。系列化、特色化推出《这里是甘肃》等20多组短视频新媒体产品,累计浏览量达2000多万次。今年2月份,“视听甘肃”客户端在全国的排名提升了15位。

  目前我台正在实施“视听甘肃”客户端改造开发工程,将嵌入政务服务、文化消费、家政便民等刚需功能,配套形成“短平快引流+精品内容塑形+深度服务留存”的组合,努力实现内容价值、渠道效能与用户黏性的同步提升。

  “互联网+跨界”:激活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区域经济建设,重塑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视听潮」:贵台与互联网企业、其他行业开展了哪些跨界合作项目?

  石琳:对甘肃台而言,跨界合作不仅是应对用户流失、盈利模式单一等痛点的破局之道,更是激活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区域经济建设、重塑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鉴于对“互联网+跨界”大融合思路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我们积极谋划推进敦煌沉浸式演出、“千手千眼”巡演、“东乡手抓”品牌运营、“广电研学”等项目的合作实践,尝试打破行业边界、发挥整合资源优势,将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与互联网技术、产业资源深度融合,推动媒体从“传播机构”向“生态平台”转型。

  一是探索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与场景化

  在实施敦煌3D裸眼沉浸式演出项目中,我们积极挖掘创新路径,深度整合媒资优势,充分运用VR、AR、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精心打造视觉盛宴。让《解忧公主》剧目在逼真的虚拟场景与演员的精彩演绎中相辅相成,实现沉浸式文化体验。

  后续规划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展项目边界,着力搭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多元体验场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演出内容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化IP,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

  二是创新实践传播渠道跨界化与精准化。

  我们以甘肃台独家代理的“千手千眼”情景音画剧为突破点,深度融合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元素,通过创新性的艺术创编,打破传统舞台表演的空间与形式局限,目前该剧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展开巡演。

  在全程传播布局中,我们大力推行“线下演出+线上直播”的立体化传播模式——借助抖音、快手等拥有庞大年轻用户群体的社交平台,精准触达年轻受众;通过搭建演出效果实时反馈机制,根据用户互动数据动态调整巡演城市布局与剧目内容编排,实现传播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精准投放;同时将携手地方文旅部门,推出“剧目+景点”联票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同增值,探索出一条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的创新路径。

  三是有力推动运营模式市场化与一体化。

  我台创新成立全媒体运营中心,建立全媒体策划、生产、传播、运营一体化机制,以全案营销带动经营转型。

  全媒体运营中心统筹调度全台频道频率和网端号全媒体资源,打破频道频率条块分割壁垒,发挥“中心制”高效集约作用,促进内容生产传播与市场运营的紧密对接,解决“内耗”式无效竞争,大力提升宣传运营质效,逐步实现从单一内容输出到生态价值创造的跨越。

  持续重塑媒体功能价值,从“功能叠加”向“生态融合”升级

  「视听潮」:有专家称,助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治国理政新平台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题中应有之意。贵台在此方面有哪些作为?

  石琳:在广电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的进程中,甘肃台始终践行主流媒体责任担当,紧扣用户需求,以优质内容为基石,深度拓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功能,全力推动“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的有机融合。

  一是推进法治宣传与社会治理融合

  甘肃卫视《法治伴你行》栏目携手省高级人民法院,推出“陇原风暴”直击执行现场直播活动,可以让观众直观感受一线执行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媒体监督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凝聚社会合力,有效破解“执行难”问题,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二是推进应急服务与安全保障协同。

  我台精心办好全国唯一的公共应急频道,充分发挥“战时应急,平时服务”的功能定位,与应急管理部门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构建覆盖灾前预警、灾中救援、灾后重建的全链条应急服务体系,筑牢事故灾害防护屏障,成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媒体平台。

  三是推进“三农”服务与乡村振兴赋能。

  农村广播《12316“三农”热线》节目整合省级200余名、市县级1000余名农业专家资源,组建35个专业服务团队,累计开展现场指导1000余次,培训农民超50万人次,通过“线上咨询+线下指导”的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提供精准支持,成为服务“三农”的特色品牌。

  四是推进科教传播与强省战略支撑。

  我台将原“都市频道”转型为“科教频道”,助力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建设,打造新型学习教育与科学知识传播平台,通过科普节目、教育专题等多元内容,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助力地方教育科技事业发展。

  五是推进民生服务与政民互动创新。

  新闻综合广播《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热线建立“问题反馈—部门响应—媒体监督—群众评价”闭环服务机制,架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效解决。

  我台通过上述实践,持续重塑媒体功能价值,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媒体平台从“功能叠加”向“生态融合”升级,并将深度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治国理政新平台贡献媒体力量。

  构建人才发展体系:“精准识别、科学配置、多元培养、长效激励”四位一体

  「视听潮」:贵台怎样吸引和培育适应系统性变革需求,具备跨界思维、互联网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石琳:人才是推动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围绕这一核心,我们构建了“精准识别、科学配置、多元培养、长效激励”四位一体的人才发展体系。

  一是创新人才配置机制,实现精准适配。

  首先,将人才作为资源整合的关键要素,打破传统岗位的固化边界,构建人才评估体系,精准识别每位员工的专业特长、创新潜力及职业发展倾向,形成个性化人才画像。

  其次,推行“项目制+跨部门协作”的灵活用人模式,将人才优势与业务需求深度耦合,实现“人岗精准适配”。

  最后,实施“先选定再选配”的科学用人策略,依据改革发展战略,精准锚定关键岗位与核心项目所需的能力模型,通过内部竞聘、跨部门协同等方式,从人才储备库中选拔适配人才,打造高协同性专业团队,充分释放人才价值。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梯队建设。

  这包括创新实施“人才培养倍增计划”,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培育模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人才交换站,定向培育数字生成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专业人才;与省内外高校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设立浙江驻地学习基地,搭建产学研协同培养平台;实施靶向培养方案,分类分层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库,搭建人才梯队,有效破解人才断档难题。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我台建立了正向激励体系,畅通干部人才发展渠道,通过“揭榜挂帅、全员海推、谈话推荐、组织考察”的立体化选拔模式,为优秀人才提供就业发展机会,为媒体系统性变革提供智力支持与动力保障。

  检验标尺:创新建立“三单五步”管理体系

  「视听潮」:评价体系对系统性变革意义重大。贵台如何构建评价体系,衡量媒体变革成效与员工绩效?

  石琳:评价体系是检验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成效的关键标尺

  甘肃台以创新建立的“三单五步”管理体系为抓手,构建起贯穿战略规划与执行落地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

  一是通过任务清单明确改革目标与重点工作,问题清单梳理转型痛点与攻坚难点,责任清单压实主体责任与岗位职责,配套快速交办、强化催办、精准督办、限期整改、移交问责的“五步”工作流程,形成“目标分解、问题排查、责任落实、进度跟踪、结果问责”的闭环管理,确保改革措施精准落地、执行效能持续提升。

  二是深度推进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三位一体”改革措施——以精细化考核为导向,针对不同部门职能定位与岗位特性,科学设计差异化考核指标权重,构建以业绩为核心,兼顾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同步实施岗位管理、量化考评、薪酬绩效系统升级。

  我台通过量化考核标准、优化薪酬结构、强化过程管控,打造“目标引领、过程管控、绩效激励”的良性循环机制,充分激发员工创新活力与内生动力,切实将评价体系转化为推动系统性变革的核心动能。

  「视听潮」:在推进系统性变革进程中,贵台目前遭遇的最大阻碍是什么?您期望从政策扶持、行业联动方面获得怎样的助力?

  石琳:在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攻坚阶段,改革过渡期的阵痛危机依然凸显。

  其一,新技术应用浮于表面,虽已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但在核心环节尚未形成深度融合,技术赋能效果未充分释放。

  其二,收入结构转型仍在路上,传统盈利渠道难以支撑系统性变革所需的巨额投入。

  其三,长效发展机制尚未成熟,“自我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磨合期,资源整合与协同效率有待提升。

  其四,高清超高清技术的广泛布局面临投入产出失衡困境,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增高,短期内难以实现商业价值转化。

  为此,我们希望在新基建、超高清、人工智能等方面对主流媒体给予专项扶持政策,推动主流媒体整合汇聚信息、数据、政务服务等资源,促进主流媒体转型升级。

  在行业联动方面,围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省级主流媒体加强交流协作,共同打造精品节目、重点项目,共同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