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代皇帝》到《哪吒2》,中国电影离「小金人」还有多远?
| 传媒1号| 2025-04-22
【流媒体网】摘要:奥斯卡主席杨燕子分享中国电影出海策略,强调文化共鸣与全球化改编。

  从徐峥《泰囧》用喜剧打开10亿票房大门,到《瞬息全宇宙》让亚裔故事闪耀奥斯卡,身为华裔的奥斯卡主席杨燕子用这些接地气的例子告诉我们:好电影不需要翻译,真诚最能打动人。多年过去,国产动画《哪吒2》狂揽152亿票房,游戏改编的《黑神话:悟空》引发全球热议,这些「中国制造」正悄悄改变好莱坞的游戏规则。

  或许就像她说的,下次奥斯卡颁奖夜,真会有华语片捧回「小金人」,但问题是,当春节档越来越热闹,怎么才能让世界观众不仅图个新鲜,而是真正读懂里的中国故事?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讲台上,奥斯卡学院主席杨燕子用三十年的行业经历,为中国电影人画出了一张「闯世界」的路线图。这位游走于中美影坛的资深制片人,抛开了复杂的数据与理论,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揭示了文化共鸣的密码。  

  《泰囧》这部成本仅800万的喜剧片当年狂揽12亿票房,不仅打破市场纪录,更证明了对真实生活的永恒热爱,恰是打动全球观众的密钥。而谈到《瞬息全宇宙》横扫奥斯卡,她惊叹于一个华裔家庭的代际冲突包裹上科幻外衣,竟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找到情感公约数。

  杨燕子还指出:传统IP需要「全球化改造」。就像《黑神话:悟空》中呈现的东方视觉奇观,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比直接输出更重要。她还特别赞赏近年来在戛纳等国际影展崭露头角的中国文艺片《狗阵》,「西北荒漠的粗粝镜头,反而让世界触摸到中国土地的呼吸」。

  面对人工智能冲击与市场变局,这位影坛「桥梁建筑师」保持乐观:韩国《寄生虫》的成功已证明非英语电影可以打破天花板,而中国科幻大片的崛起更展示了工业实力。但她提醒,真正的「破圈」不在于场面多宏大,而在于找到那些让人心头一颤的共通情感。

  「那些未完成的中国故事,或许离国际舞台只差一个拥抱。」这个拥抱既需要对中国文化的深耕,也要对人性共鸣的洞察。

  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奥斯卡首位华裔主席杨燕子的发言,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喜与忧。这位见证过《末代皇帝》横扫九项奥斯卡的制片人,如今看着《流浪地球2》的太空电梯震撼全球观众,却在思考:我们如何让世界不仅为中国电影的大场面所惊叹,更为故事里的中国心跳落泪?

  中国电影对外交流正站在微妙的分水岭。《流浪地球》系列在海外狂揽4亿美元票房,证明我们有了比肩好莱坞的工业实力;《你好,李焕英》在国内创下54亿奇迹,却在北美市场遇冷——这正是杨燕子说的「文化折扣」:当母女情深的穿越故事撞上西方观众的认知壁垒,再好的情感表达也会失去色彩。

  但与此同时,希望正在萌芽。《三体》改编的网剧引发全球热议,证明东方哲学与科幻史诗可以交融;《黑神话:悟空》中展示的中式奇观,点燃了全球玩家对中国文化的热情。这些案例印证了杨燕子的观察:世界正在期待中国故事,但我们需要找到更聪明的「翻译」方式。

  站在AI重塑影视产业的时代路口,中国电影的出海之路既需要《流浪地球》这样的技术「尖子生」,更需要培养深谙中西语境的「文化翻译官」。就像杨燕子三十年前为《喜福会》架起东西方情感桥梁那般,今天的电影人或许该少些「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急切,多些「让世界看懂中国」的智慧。

  这条路注定漫长,但至少我们已看见曙光:当流媒体巨头为中国电影开设专属频道,当海外影院春节档开始排映华语新片,杨燕子预言的那个「华语片奥斯卡时刻」,或许正在某个角落里悄然孕育。毕竟,电影从来不是文化输出的工具,而是人类相互理解的信条。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