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与开年档叠加的2025年第一季度剧集市场落下帷幕,在长视频继续占据市场主要空间的当下,各卫视等传统平台新剧上新乏力;
而在长剧与短剧竞相争放的业态下,短剧平台趋向精品化,长剧平台加速布局短剧赛道,剧集市场也迎来新一轮变革期。
从市场数据来看,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数据显示,2025年3月,《北上》在CCTV1首播,第一集收视率达到4.019%,平均收视率3.615%,收视用户达6.7亿户次,稳居3月黄金时段电视剧第一,成为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开展收视统计(2018年起)以来电视剧收视排名第二的爆款剧。
3月,《黄雀》大屏端收视2.7亿户次,每集平均收视率1.622%,位列3月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前列;在爱奇艺等平台多次登顶电视剧热播榜。《似锦》大屏端收视7503.5万户次,收视率位列3月地方卫视黄金时段电视剧第二;该剧网络端播放热度持续位居腾讯视频电视剧热播榜前列。
2月,电视剧《六姊妹》成台网“双剧王”。《六姊妹》于2月3日大年初六登上CCTV1黄金档,2月27日迎收官,全剧平均收视率4.349%,位居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有收视记录以来电视剧收视率第一,其中大结局集收视率高达5.398%,成为近年来电视剧“单集收视冠军”。截至3月4日,腾讯视频站内热度破2.9万,是最快跻身腾讯视频“必看俱乐部”的年代剧。
古装传奇剧收视表现出色,网络话题度高。《国色芳华》(湖南卫视)在湖南卫视收官,全剧每集平均收视率0.390%,位列同期地方卫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第一;《九重紫》(浙江卫视)2月首播收视率0.308%,位列地方卫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第五。截至2月底,该片在腾讯视频播放量达24.2亿,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50亿人次。
2025年第一季度,据云合数据显示,2025Q1长视频平台共上新126部剧,同比减少10部;其中国产新剧稳中有增,上新67部,同比增加7部。
其中,爱奇艺上新国产剧集32部,芒果TV上新7部,优酷上新19部,同比保持稳定。腾讯视频上新27部。虽然平台剧集表现虽各家均有主打作品,但目前仍未出现现象级爆款。综合来看,《五福临门》《黄雀》《六姊妹》《北上》《棋士》等11部剧被评级为S+。
综合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尽管剧集市场没有出现以往开年档的大爆款《人世间》《繁花》《去有风的地方》等作品,但剧集市场在精品化、多元化、全龄化的趋势下,不凡其亮点。
| 长剧短剧精品化提速,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
从创作方向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广电总局、艺委会召开多次重要会议,为剧集市场创作指明方向。
其中,3月1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国带队调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后期制作工作。
刘建国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做好《我们的河山》创作工作、讲好抗战故事,对于凝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刘建国指出,要继续加强对重点剧目跟踪指导和服务保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确保相关剧目按期保质推出,取得好的传播效果,积极营造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勇毅前行、奋进新时代的良好社会氛围。
1月,电视剧《西北岁月》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认为,电视剧《西北岁月》的成功说明,革命题材电视剧创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真实准确还原历史史实,让伟大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彰显出新的价值。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遵循艺术规律、精心锤炼打磨,让作品真正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要注重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积极作用,在思想上给人指引,在艺术上给人熏陶,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感悟历史、学习英雄。
“管理部门对待微短剧这一新兴文艺业态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创作提升,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家里家外》暨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表示,《家里家外》打破了竖屏微短剧难出精品爆款的“魔咒”,是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的标志性产物,为加强竖屏微短剧精品创作增添了信心。冯胜勇希望微短剧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题材,在满足百姓观看需求、优化影视行业生态、引导全民创作等方面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良性循环。
| 年代剧诚恳还原历史,真实记录国人家庭情境
每年的开年档,年代剧绝对是收视“顶梁柱”,与合家欢气质高度吻合。
电视剧《六姊妹》以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皖淮小城淮南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田家庵区老北头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人生悲喜剧。该剧于2月3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和腾讯视频播出,引发观众广泛热议。
2月28日,在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六姊妹》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朱正文表示,时间越向前,以历史的坐标不断回看过去,从《人世间》《大江大河》,到《繁花》,再到《小巷人家》《六姊妹》,无论何种风格的审美叙事,都从不同的角度、侧面不断回到历史原点、回到历史现场,返本开新,展现出独特故事魅力和审美价值。
西嘻影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六姊妹》艺术总监、总制片人杨晓培表示,该剧用白描的手法打开了一个最平凡的中国家庭超越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诚恳还原年代历史,真实记录中国人的家庭情境。希望这部作品营造出的岁月流光,能为观众提供短暂的栖息港湾,获得对抗现实焦虑的精神慰藉。
《六姊妹》编剧伊北表示,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想象这部剧会成为“史诗”,但是故事频频起笔,像一条自然流淌的河流,不需要通过刻意雕琢,随着时间的推进,几十年的光阴过去,自然而然成为一种历史的叙述。
| 涉案剧聚焦小人物、小日子,以小见大
如今的涉案题材逐渐没有了大案要案的惊心动魄,创作者将更多笔触给予小人物、小日子,在以小见大中感受人性与人心。
央视一套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的《驻站》以驻站警察的视角切入,立足小人物、小车站、小家庭,辐射大时代、大社会。
《驻站》导演刘雪松在该剧研讨会上表示,《驻站》注重书写人物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展现以“常胜”为主的驻站警,在树立警察威严的同时,注重维护警民关系、不急不躁逐渐成长的历程。他希望,这部剧可以感动观众,打动人心。
为了体验真实生活,该剧编剧柳桦在偏僻小站采访了驻站民警。他表示,驻站警虽然身处天南地北,但是具有共通性,他们孤独、敬业、善用各种方式打击罪犯。
柳桦表示,希望用轻喜剧的风格、现实主义写作方式让观众在不熟悉的地方看到熟悉的自己。 该剧原著作者晓重表示,《驻站》的内容源自真实生活,希望通过作品反映民警的工作与生活,折射互帮互助的警民关系,《驻站》是给铁路公安的兄弟姐妹和观众的一封“情书”。
在《驻站》项目总监,春羽影视CEO张本看来,《驻站》拓展了公安题材的警类,通过刻画基层驻站警群像,展现“常胜”等的善良与勇敢,让驻站民警的形象不再陌生,传达出对基层民警的崇高敬意,通过讲好普通人的故事,让观众共鸣。
在刑侦剧扎堆聚焦恶性大案的创作红海中,电视剧《黄雀》,以2004火车站反扒斗争为切口,开辟了现实题材悬疑剧的新战场。该剧通过对反扒警察群体的深度刻画,不仅填补了盗窃题材的长期空白,更以“小切口深挖掘”的创作理念,为同质化严重的警匪剧赛道提供了破局样本。当电子支付时代的观众凝视二十年前火车站里的“猫鼠游戏”,这场跨越时空的叙事奇观也升华为对守护者精神的时代注脚。
《黄雀》编剧王小枪表示,对于《黄雀》这种现实主义题材,更加注重的是在叙事角度和人性深度上的创新,在人物关系上,抛弃了以往创作中比较固定的人物关系模式,采用“织网式”结构,让每组人物关系形成有机闭环。该剧导演卢伦常强调,该剧以真实案件为基底,通过创新性的案件设计和多样化的破案手法,在保证现实质感的同时提升戏剧张力。该剧出品人、总制片人张海东介绍,《黄雀》突破传统人物塑造模式,采用“反标签化”处理方式,特别注重反派角色的反差塑造,同时避免配角沦为功能性角色。
针对“反派角色的人性化边界”问题,编剧王小枪强调:“我们坚持在明确价值观基础上进行非脸谱化塑造,这种现实主义的处理比悬浮式创作更具社会意义。”谈及团队多次合作可能带来的创作瓶颈,张海东坦言:“虽然担心固步自封,但我们的团队始终保持着创新活力,在确保作品观赏性的同时,坚持探索具有思想深度的艺术表达,致力于为市场提供多元化的优质内容选择。”
| 单元剧注重纪实表达,增强叙事感染力
《真心英雄》以公安、检察、法院、国安、司法行政五大政法系统中八组英雄人物和集体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政法干警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的感人事迹。该剧于2025年1月1日起,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播,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同步播出。
《真心英雄》真实打底,素材详实,将悬疑元素融入纪实框架,用单元剧形式打开视野,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不同岗位政法干警的职业精神,通过有力量、有魅力的英雄人物塑造,表现英雄人物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传递司法的温度、人性的温暖和对生命的尊重,引发观众思考。
该剧制作方上海耀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编审孙昊表示,《真心英雄》以单元剧形式讴歌英模,内容上有突破,叙事具有感染力,生动展现出英模人物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挖主人公为常人所不能的英模精神,凸显了主人公平凡而又非凡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
《真心英雄》致敬平凡英雄,力求通过纪实的表达,深挖人性的复杂,反映司法的进步,展现时代的风貌,传递“在琐碎中坚守初心、在逆境中永不言弃”的价值观念。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通过参观真实环境、探访原型人物,以敬业的态度将真实和虚构有机结合,用心打磨细节,力图通过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打动观众。
| 家庭剧以更巧妙的方式解构家庭关系、热门议题
电视剧《180天重启计划》通过讲述90后女儿和70后妈妈的新式母女关系,透过母女间啼笑皆非又温暖治愈的亲情故事,以三代人、两对母女的视角,展开对亲子关系、代际观念、重组家庭等社会议题的讨论,引发观众广泛热议。
在该剧导演李漠看来,电视剧应该是关心大众的表达,要做到不回避现实的困境,并找到困境的出口。《180天重启计划》聚焦“回家”主题,探讨在亲子关系中如何将关心和爱表达给对方等话题,同时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该剧出品方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晓晖表示,《180天重启计划》是具有“春天”色彩的故事,以母女关系为切入口,在保留轻喜剧底色的同时解构家庭关系,探讨社会问题,引发观众共鸣。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陈洁看来,《180天重启计划》打破传统家庭剧叙事模式,将笑点与泪点巧妙融合,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观众对家庭关系进行反思。剧中聚焦失业青年的现实迷茫、大龄女性的生育焦虑、重组家庭的相处模式等社会话题展开讨论,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 古装剧精细化塑造叙事观感、文化质感、人物情感
如今的古装剧在叙事观感、文化质感、人物情感等方面的塑造上更加精细化。
在湖南卫视、芒果TV热播的电视剧《五福临门》中源远流长的家文化,传递出对家庭、家教、家风等现实议题的细致洞察与深切关照,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妻贤夫安、兄友弟恭等家庭价值观念的深入发掘与独到诠释。
比如该剧中的四福斋采用“前店后家”的布局,并且善于利用开放与半开放式设计,前店热烈中厅清雅,既让置身其中的客人感到舒适,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为观众增添了一种家庭生活的满满烟火气。此外,在四福斋内也集齐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等宋人四大雅事,以非遗文化重现宋代风韵。从整体的画面风格到服化道的具体构思与设计,《五福临门》均展现出以非遗文化、水墨风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元素的中式美学。
在“古装剧套路化”的行业困局下,腾讯视频热播的《似锦》不同于传统的“复仇打脸一条龙”,剧中将快意恩仇的爽感、悬疑探案的张力、现实主义的思辨与宋代雅韵的美学熔于一炉,通过姜氏家族的情感羁绊让观众在“爽”之外品出人情温度,更借姜似“先利己再利他”的成长弧光,叩问封建礼教下个体命运的突围可能。《似锦》在类型创新与文化破壁上的尝试,为古装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比如该剧中将绒花、点翠、掐丝、绢花、螺钿等工艺融入角色发饰与日常器物中,传统技艺在人物的行走坐卧之间重获新生。在设计角色们发髻的式样、服装花纹的走向、颜色搭配等时,在可溯源的历史基础上,也融入了现代审美,平衡了历史还原与当代审美需求。又比如制香作为姜似的重要技能,剧中不吝镜头详细呈现了不同香料的制作与焚香过程,姜似的制香过程被分解为可触可感的视听语言,从捣香时碰撞的闷响,指尖揉捻香粉的特写,到篆香时香灰落下的声音,点香时氤氲的缭绕烟雾,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古代焚香的雅致意趣。
| 微短剧精品化落地,人文价值日益彰显
2025年以来,微短剧精品化持续进阶并产生正向的社会人文价值。 3月2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法治视听赋能中国法治建设”分论坛上,国家安全部、司法部正式加入“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第三批推荐剧目也正式发布。
《法官的荣耀》《再婚》《民警马天民》《司法所的故事》等12部入选项目紧扣全民普法与法治宣传主题,涵盖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法治相关领域,以生动鲜活的视听语言展现法治实践,标志着“微短剧+”创作计划在法治传播中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推动网络视听普法矩阵的完善与发展。
一季度,腾讯视频播出的《即将出庭》让观众跟随检察官的脚步,见证法治之光如何照亮青春迷途。该短剧以20集单元剧形式呈现,讲述了青年检察官钟钦扬与检察官助理宋素,在审查起诉涉未成年人交通肇事案、少女被男友殴打案、少年参与赌博案等一系列复杂疑难案件过程中,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事。
《即将出庭》由行业内顶尖团队匠心打造,通过网络微短剧这一新兴文化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在将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利用碎片时间追剧的需求。
“我们希望通过《即将出庭》探索中短剧赛道,创新融合‘法律刚性叙事’与‘青春化表达’。”最高检影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生动、直观的影视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新时代检察工作、呼吁社会关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这既是响应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行动计划的战略布局,也为检察机关‘以案释法’提供了新载体。”该负责人表示。
“对浙文互联来说,此次与最高检影视中心联合出品未检题材短剧,不仅体现出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传播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热点、传递正确价值观,更进一步丰富和延展公司在数字文化产业的布局。”浙文互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经理吴瑞敏表示。
精品竖屏短剧《吉天照》具备短剧一贯的快节奏叙事,女主小梅重生后,一路逆袭,惩罚恶人,争取正义的故事也呈现出短剧必备的爽感。但在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主创团队试图为短剧故事争取更多价值内核的努力。
比如该剧能够与时俱进地将同类题材中司空见惯的“大女主”模式,转化为追求平等的时代精神,观众获取的就不再只是单一的情绪价值,也成就了小梅在新一代观众心中的角色光辉。在女性角色造型上,该剧主创团队参考了明代仕女图中出现的发型,整体以盘发和环髻为主,发饰也采用了诸如花丝镶嵌、錾刻、点翠这样的传统手工艺来制作,剧中的服饰也融合了多项传统非遗技艺,例如南京云锦的披风、妆花工艺的团扇、缂丝工艺的团扇等。
后记
综合来看,2025一季度,现实题材优势明显,在已获发行许可的2025年待播电视剧名录中占据大多数。
一方面,文学改编剧升温,一批具有较高社会基础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剧集。另一方面,创作方向更细分多元,分化出关注小人物生活的温暖现实主义和关注社会问题的思辨现实主义两条路径。
一季度,年代剧采用轻喜表现形式降低观看门槛,用有趣接地气的叙事吸引年轻受众,拓展细分赛道,呈现出更多元的视野。悬疑题材持续加码,不仅注重画面、逻辑和人性诠释,还在选题和叙事模式上不断迭代,引入丰富职业生态,关注女性、未成年人等细分人群,同时悬疑喜剧赛道有望被点燃。
制作方面,影视工业化升级,一些大剧注重实景拍摄、美术投入和技术运用;长剧与短剧方面,长剧借鉴微短剧快节奏、强反转的优势,在创作手法上进行革新,在镜头美学、运镜设计、氛围营造等方面取“短”补“长”;而短剧也更加注重细节逻辑,精品化快步提速。
注: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中国视听大数据、电视艺术、新时代视听
由流媒体网主办的「中原论道暨第29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将以“新局新视 智合聚变”为主题,再度携手产业各方,共启视听新局,共创智屏新篇。
5月22-23日,河南开封·大河希尔顿逸林酒店,「中原论道」邀您共聚。
责任编辑:李楠
今日聚焦更多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