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建华
曾任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人事处处长、政治部副主任、控告申诉检查处处长,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济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菏泽市委副书记,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问:从笨重的黑白电视到轻巧的智能手机,从单一的电视节目到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内容,人民对广电视听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请您从不同年龄段用户、用户对内容类型的偏好、观看方式需求等不同方面阐述其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近年来,广电视听领域历经深刻变革,人民需求发生显著变化:青少年群体追求潮流、新颖的视听内容,更多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中青年多关注新闻资讯、职场技能、影视娱乐等,偏好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智能终端获取内容;老年群体则钟情于经典影视、戏曲节目,传统电视仍是他们主要的观看载体。这些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工作中,我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直面挑战,不断丰富优质内容供给,适应人民群众新需要。
一是多元化内容生产。针对不同年龄段创作生产多元内容,打造青少年喜欢的网络电影、动画片、文化节目,让青少年在观看视听节目中提升精气神、学习力。创作系列短视频,打造《国宝在山东》等重点纪录片,丰富中青年群体视听娱乐体验。为老年群体制作年代剧、戏曲节目,不断强化老年内容创作。
二是个性化内容供给。开展“重温经典”频道进养老机构活动,山东省有1225家养老机构接入“重温经典”频道,有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优化提升节目共享平台,集聚优秀节目资源8500多小时,供基层免费下载播出,下载量达180多万次,开展“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等系列展播活动。加强全省广电新媒体宣传矩阵建设,集中推送各类作品580余条、点击量超4亿次,全面提升优质内容触达率。
三是便捷化内容获取。扎实推进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专项治理,山东省624万有线电视用户、1224万IPTV用户、58万间酒店客房,实现开机即看直播、操作更便捷。支持优质网络视听内容进入大屏播出,推动本土优秀视听作品在中央、省级播出机构和头部视听平台播出,指导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积极探索、与网络视听平台开展联制联播,推动大小屏、网上网下内容资源的协同发展。
问:近年来,广电视听行业加大内容创新力度,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视听内容竞相涌现。例如,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上映,各地掀起了一阵“哪吒热潮”;《我的阿勒泰》《去有风的地方》等成为“视听+文旅”现象级作品。请您介绍爆款视听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如何让这些精品视听内容得到更好的传播?
近年来,山东广电视听行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全流程优化内容生产机制、强化文旅融合、创新传播模式,推动了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传播力的精品力作。一是政策先行,推动创作机制重构。出台《关于在全省广电系统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施意见》《网络鲁剧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系列文件,促进各类精品持续涌现。优化提升备案、立项、审核等环节质效,推进容缺受理、边审边改改革,动态调整重点剧目选题项目库,提供全流程、一对一指导服务,优化“齐鲁嗨拍”服务平台,筹建鲁剧博物馆,倾力打造影视服务“山东模式”。二是文旅融合,推动作品火爆出圈。深入开展“跟着微短剧游齐鲁”创作计划,进一步凝聚网络视听与文旅合力,充分发掘利用山东厚重文旅资源,创作播出一批导向积极、契合主题、创意新鲜、形式新潮、内容新颖的优秀主题微短剧,努力营造跟着微短剧“打卡山东”的新风尚,推动实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三是多方合作,推动内容广泛传播。成立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在菏泽市成功举办第三届山东网络视听大会,在泰安市举行2024国际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市开展山东省影视政策专题推介活动,不断深化与各方交流合作。依托山东国际传播中心,整合山东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资源,构建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矩阵,策划系列对外传播交流项目、活动,推进与海外媒体交流合作,构建海外传播矩阵,不断提升传播效能。
问: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因技术而生、因技术而兴。目前,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方面,请结合贵单位实例,说明运用了哪些视听技术,以便于让人民享有更美好的视听体验?
一是技术赋能优化视听内容。指导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制作播出机构确立“思想+技术+艺术”的融合传播理念,大力发展超高清视频、AI、VR/AR、全息影像等现代化技术,积极运用4K、AI、VR/AR、航拍等先进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广泛应用到节目制作、内容生产中去,增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的艺术效果。山东广播电视台将智能化融入生产和传播的全链条,积极运用自主研发的创意工坊智能生产平台以及国产大模型DeepSeek、AIGC、卫星影像等前沿技术手段,推出主题鲜明、清新明快的新媒体作品。
二是技术赋能强化成果转化。积极推动“智慧广电”建设,建立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省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连续3年举办高新视频创新大赛,大力培育孵化5G+4K/8K+AI、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AR等新场景新业态,以技术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将内容厚重的作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升观众体验感。比如,指导德州市广播电视台建设了XR扩展现实超高清制作系统,扩展现实演播室具备从拍摄到制作再到输出的全流程能力,并新上了6条超高清编辑线及超高清展示大屏,实现了从VR/AR到XR的发展的新跨越。
三是技术赋能深化融合传播。把握互动化趋势,加强与头部网络平台战略合作,深化“大屏”“小屏”多屏互动,吸引年轻受众参与互动,提升传播能级、放大传播效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北京高标准搭建的融媒演播室,集数字人体验、虚拟播报、坐播访谈、人机互动等功能于一体,“京鲁”两地隔空互动,生产更便捷、传播更高效,同时,通过省一键统发云平台,加强省市县协同生产、共融互通,推出直播和新媒体产品,进一步放大传播声量。此外,在全国率先将人形机器人应用到2025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济南本土企业出品的山东首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和四足机器人,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梦幻联动”,通过人机互动、特约播报、智能问答等,聚焦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问: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作为首届“无障碍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的无障碍转播,引发大家的广泛热议和思考。请以本单位为例说明,在保障特殊群体收视权益方面,都做了哪些规划?
一是保障收视权益。督导落实特殊群体有线电视减免费优惠政策。实行台账化管理,协调、鼓励推动各地市延续已有政策、积极扩面,共为全省185万户群众提供减免政策优惠。宣传推动中国广电“光明影院”公益专区项目落地。通过中国广电“光明影院”公益专区在省(区、市)有线电视平台提供服务,已上线无障碍影片210部。2024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联合民政部、中国残联组织召开残疾人广电视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暨“光明影院”推进会,进一步推动“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发展,切实提升广电惠民便民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特殊群体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优化节目内容。指导多地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提供有字幕或手语的视听内容,省台《闪电直播间》节目选出2位手语老师开展手语播报,山东广电数字人“海蓝”探索推出手语功能,发布“AI手语”“AI语音”,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充分展现媒体融合特色。济南台开设3档手语节目,《济南新闻》的AI手语主播基本已实现配播手语内容,《有么说么新闻大社区》和《追梦同行爱在泉城》加配手语主持播报。淄博市融媒体中心开办“手语播新闻”板块,对当天的新闻节目用手语进行表达展示,为听障人士收听收看节目、了解民生政策和社会新闻提供了便利。东营、德州等地的融媒体客户端积极开设“语音播报”“有声阅读”功能,方便视听有障碍的观众了解资讯。
三是强化关怀力度。积极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势,指导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播出机构通过新闻宣传、公益广告等方式,强化价值引领,做好特殊群体关怀。2024年,省级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端累计发稿590余篇,阅读量达340余万次,为山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为使更多广电视听产品和服务直达基层、服务群众,请介绍本单位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山东局以广播电视县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和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为抓手,聚焦机制创新、资源下沉、数字赋能和惠民实效,重点推进以下5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推进,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建立“省—市—县”垂直管理体系,由各级分管领导牵头成立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期调度+专项督导”双轮驱动,形成任务清单化、责任链条化的工作模式,确保政策精准落地。目前已在9个试点地区形成示范效应。
二是夯实资金保障,激发基层建设动能。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补助,定向支持试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建立资金监管闭环机制,确保专款专用。通过“省级资金撬动+地方配套跟进”模式,有效放大资金效能,如文登区依托配套资金打造“朝夕微服务”品牌,实现服务半径倍增。
三是深化数字赋能,搭建智慧服务平台。创新开发“山东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微信小程序,集成安装报修、业务咨询、服务评价等8项核心功能,构建“群众点单—平台派单—部门接单—用户评单”服务闭环。
四是健全标准体系,推动经验长效转化。制定《试点工作验收方案》,建立“市县自评+省级复核”的阶梯式验收机制,提炼形成5类27项标准化服务规范。抓紧出台《山东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为全省推广提供制度保障。
五是创新惠民实践,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抢抓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点,联动全省广电系统开展“金秋消费帮扶行动”。通过“直播带货+专题推介+文旅融合”立体化帮扶模式,实现消费帮扶总额超5000万元,其中对口支援地区产品采购占比达63%。
问:2025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改革攻坚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广电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请介绍一下贵单位对今年视听工作的整体规划。
2025年,山东局将继续坚守“传播好党的声音、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紧扣“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主题,抓牢“八个强化”,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创新发展网络视听、整合聚合形成合力,推动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再上新台阶。
一是守牢舆论阵地,提升主题宣传引领力。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点,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持续推出《大河之洲(第二季)》《国宝在山东(第二季)》等纪录片精品。强化省市县三级广电新媒体矩阵联动,优化“闪电新闻”“青岛蓝睛”等平台传播效能,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二是深化行业改革,增强产业发展驱动力。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青岛、东营等市台频道频率精简精办,巩固标清频道关停成果。加快智慧广电大视听平台建设,完善“齐鲁嗨拍”全流程服务体系,培育3~5个全国领先的视听产业集聚区。推动开通山东首个4K超高清频道,实施超高清入户行动,深化超高清视频产业与文旅、教育等场景融合。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培育智慧广电创新力。加速4K/8K、AI、VR/AR等技术应用,推出系列AIGC微短剧制作,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选题策划、内容生产等环节深度应用。实施“视听+”融合工程,拓展文旅、电商、医疗等场景,打造“跟着微短剧游齐鲁”主题创作计划。推进应急广播体系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完成全省800万家庭光网改造,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四是筑牢安全防线,夯实行业治理支撑力。深化电视“套娃”收费治理成果,推进酒店行业电视信号源合规整改。严格内容安全监管,落实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机制,持续整治低俗庸俗内容。完善安全播出体系,实施高山台站智慧化运维升级,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五是深化对外传播,扩大齐鲁文化影响力。依托青岛影视基地、中国(山东)国际传播基地,推动《武梁祠》《长山列岛》等精品节目多语种译制推广,办好第四届山东网络视听大会、国际短视频大赛,擦亮“视听山东”国际品牌。
责任编辑:李楠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