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大模型这片厮杀正酣的战场,月之暗面曾是最亮眼的“搅局者”。
自2023年成立以来,它一路高歌猛进,迅速斩获超 10 亿美元融资,估值一举突破30亿美金,成为“六小虎”大模型公司中,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其推出的 AI 助手 Kimi,更是凭借精准营销,在小红书、B 站、知乎等平台强势出圈,日活用户一度飙升至百万量级,成为现象级产品。
可风云突变,近日月之暗面却突然宣布大幅削减市场推广预算,安卓渠道投放暂停,第三方广告合作终止,率先在“六小虎”中开启市场策略大调整。这一急刹车式的转变,不禁让人深思:此举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强势崛起绝非偶然
AI大模型竞争激烈程度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月之暗面能在短时间内强势崛起,绝非偶然,其背后有着一套完整且极具竞争力的优势体系。
在技术方面,月之暗面在长文本处理、模型架构、推理优化、高效微调、安全机制等多个维度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超长上下文支持和MoE架构创新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比如:Kimi智能助手从初代支持20万汉字(约30万token)快速迭代,2024年实现200万字无损上下文处理(约300万token),远超同期GPT-4 Turbo(128k token)和Claude3(200k token)。
此外,月之暗面招募了一批来自顶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人才,这些专业人才与充裕资金相结合,为技术持续迭代注入强大动力。
在市场方面,月之暗面TO C端以Kimi为先锋,借免费增值模式快速积累海量用户;TO B端依托循环智能,深入挖掘企业服务场景,实现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商业落地,实现了C端、B端市场的双轮驱动发展。
与后来者相比,月之暗面在用户留存方面占据优势,而且其通过对不同行业需求的深入挖掘与理解,其打造出了一套可复用、可拓展的技术与产品体系,使其在教育、医疗等各个行业都能迅速落地生根,收获市场认可。
在品牌方面,月之暗面被纳入“六小虎”之一,这一称号就是实力的象征,吸引着无数合作伙伴与潜在用户的目光。
对于合作伙伴而言,与月之暗面合作意味着站在了行业前沿,能够借助其先进技术与创新理念,提升自身业务竞争力;对于用户来说,品牌知名度代表着产品的可靠性与先进性,更愿意尝试并使用其产品。
总之,月之暗面凭借技术、市场、应用以及品牌等多方面的优势,在 AI 大模型赛道上成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DeepSeek来袭,竞争压力倍增
2025年年初,DeepSeek 横空出世强势改写AI大模型行业格局,让原本在赛道上奋力疾驰的月之暗面,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陷入诸多困境之中。
首先,月之暗面引以为豪的Kimi智能助手表现尚可,但与DeepSeek相比,在用户增长和市场热度上存在差距。
DeepSeek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与产品体验,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吸粉无数。反观 Kimi,其虽有一定用户基础,却难以掀起如 DeepSeek 这般现象级的热度浪潮。据AI产品榜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豆包以7861万月活排名国内总榜第一,其次是DeepSeek的3370万MAU,Kimi以1943万MAU排在第三位。
其次,月之暗面早期坚持闭源,依赖大量卡和算力资源进行预训练,在成本和技术创新上面临挑战,与开源的DeepSeek形成鲜明对比。
月之暗面的选择在技术领先性上确实有优势,但一次预训练成本高达三四百万美元,投入巨大,拓展性低。相反 DeepSeek采用开源策略,搭配蒸馏技术,不仅大幅削减了算力成本,还凭借开源生态吸引了全球海量开发者参与,让技术可扩展性呈指数级增长。
最明显的例子是,DeepSeek的R1模型在效率与成本控制上的卓越表现,已得到市场验证,而月之暗面的 Kimi k1.5 模型,即便在逻辑链能力上有所提升,却因技术路线的局限性,在市场上反响平淡,用户获取与留存双双受挫。
再有,月之暗面与金沙江创投的矛盾,让其形象遭受严重冲击。企业形象与口碑是吸引用户、拓展业务、寻求合作的重要基石,此次舆论风波无疑削弱了月之暗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何化解舆论危机,重建市场信任,成为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
毫无疑问,在DeepSeek的强势冲击下,月之暗面在市场、技术、舆论等多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若不能及时调整策略,突破困境,或许将在这场 AI 大模型的激烈角逐中逐渐掉队,被市场的浪潮所淹没。
AI大模型淘汰赛,加速到来
2025年的AI战场,逐渐从技术竞赛演变为生态战争。当DeepSeek用开源生态吞噬市场,字节跳动以抖音数据反哺豆包迭代,月之暗面却困在闭源孤岛与商业化迷局中,能否在这场残酷的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来,AI厂商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比拼,全面转向生态系统的构建,生态布局成决胜关键,月之暗面的闭源策略正在成为致命短板。
在当前开放、协作的行业大趋势下,月之暗面闭源严重阻碍了其生态系统的扩展。由于缺乏外界开发者的参与,月之暗面在技术迭代速度上远不及对手,应用场景拓展也受到极大限制,难以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来,用户需求正经历从“单一功能满足”到“系统化解决方案依赖”的质变。月之暗面成本高、低拓展性的特性,使其面对用户需求的升级浪潮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快速作出适应性调整。
在这个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技术落后,而是生态位消失以及积极响应用户需求能力的缺失。长此以往,月之暗面若不能在生态路线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极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彻底边缘化。
三来,国内大模型厂商马太效应日益明显,月之暗面流量和日活量与互联网大厂差距大,在寻找新融资以及用户拉新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月之暗面必须在有限的时间窗口期内,尽快找到既能实现高效用户增长,又能实现规模的行业化的方法,否则将难以在这场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立足。
综上所述,行业生态的变革、用户需求的升级以及商业化的困境,每一个挑战都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月之暗面的发展道路上。若想在逆境中突围,月之暗面必须痛定思痛,迅速做出改变,在技术、市场与商业策略等多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与调整。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周晓静]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
- [常话短说] 【重要信号】事关一体化电视,广电总局推进9地试点!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