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索尼影业在拉斯维加斯CinemaCon大会官宣《蜘蛛侠:超越宇宙》定档2027年6月4日北美上映,为「蜘蛛宇宙三部曲」画上句号。这部耗资2.7亿美元的动画终章延续了前作的创新基因,首支概念预告以「黑白波普风」与「量子纠缠式」画风切换,揭示了迈尔斯·莫拉莱斯将跨越多元宇宙直面终极危机。这部奥斯卡班底导演鲍勃·佩尔西凯蒂与贾斯汀·K·汤普森再度联手的作品,是否能像承诺一样「颠覆动态艺术边界」?
从2018年《蜘蛛侠:平行宇宙》开创赛博朋克涂鸦风格,到《蜘蛛侠:纵横宇宙》融合文艺复兴油画质感,「蜘蛛宇宙」系列始终以视觉革命定义动画工业天花板。此次《蜘蛛侠:超越宇宙》进一步升级技术,采用全新动画引擎,呈现「多元宇宙碰撞的超新星爆炸」效果。
导演团队强调,影片专为IMAX巨幕设计,每一帧画面都在挑战动态艺术的物理极限,例如预告片中未来都市的黑白波普风与量子纠缠式画风切换,预示了跨维度战争的视觉奇观。同时作为迈尔斯成长故事的终章,影片将深挖「家庭」与「自我认同」命题。
剧情紧接《纵横宇宙》结尾,迈尔斯与格温重逢,但「战友信任危机」成为新挑战。42号宇宙的「黑暗版迈尔斯」(徘徊者)登场,迫使主角在跨维度对抗中重新定义英雄身份。制片人克里斯·米勒透露,第三部将引入更多新蜘蛛侠角色,通过多元宇宙设定探讨「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的普世价值观。
值得注意的是,配音演员布莱恩·泰里·亨利预警影片结局「不会系上温馨蝴蝶结」,暗示角色命运或将走向悲壮。
「蜘蛛宇宙」系列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其对超级英雄叙事的解构与重构。前两部通过迈尔斯的青少年视角,将西方国家青少年的共同疑虑——成长困惑与多元文化身份焦虑两大内容融入了「超英类型」框架,打破漫威多年以来公式化叙事的疲劳感。
「蜘蛛宇宙」系列,其实也可以给国产动画提供一些思路:
1. 技术突围需绑定美学哲学
索尼的作品并非单纯堆砌特效,而是将涂鸦、波普等「亚文化符号」融入到电影中。而中国的文化符号不仅多元、新奇,更重要的是自带浓厚的文化氛围,或许可以学习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产动画,用水墨、剪纸等传统艺术作为动画的当代化转译。
2. 年轻化表达需触碰「真问题」
迈尔斯的身份焦虑,其实是全球化时代的青年困境。试想,哪个青少年没有关于成长的困惑?又有谁不曾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去往哪里?若想引发共鸣,一方面,动画电影要摆脱虚假宏大叙事,从Z世代的每一个个体经验中挖掘出共情点;另一方面,既然谈问题,就要谈「真问题」,不能从一个成熟视角臆断年轻人的疑虑,而这也是「蜘蛛宇宙」比较打动人的共情点之一。
索尼用九年时间证明,「超英电影」不再困于「爆米花叙事」的套路里,那些老套的青年故事早已不再新鲜。当迈尔斯在预告中喊出「我的故事由我书写」,这场动画革命早已超越类型片范畴,成为当代青年热血沸腾的文化符号。
责任编辑:房家辉
今日聚焦更多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重要】5G能否救广电?! 2025-05-13
- 见微知著|张志远谈微短剧:情绪价值与内容逻辑的内生变革 2025-05-13
- IPTV月报|2025年3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5-08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