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聚焦|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3月27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本届大会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突出“权威性、引领性、国际性、专业性”,持续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的网络视听权威发布平台、成果展示平台、行业赋能平台、大众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大会的影响力和产业带动效应,助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据悉,大会将举办39场论坛、研讨、交流活动,26场发布、签约和产业推介活动,多场公益直播活动,将有近500名嘉宾登台演讲分享;30余家企业参展,共将展出170项前沿技术、视听产品和精品作品。同时,在网络视听(成都)映像周上,将举办27场丰富多彩的市民活动。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葛莱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在主论坛发表题为“科技赋能深融智融 江苏广电的系统性变革实践”的主题演讲。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何宁出席27日下午的超高清产业发展沙龙,与全国9省(市)广播电视台(集团)共同发起超高清发展合作倡议,并就“超高清卫视频道建设运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分享。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季建南,将于28日下午举行的非虚构影像论坛向与会嘉宾分享总台"持续打造非虚构视听精品的实践与思考",并介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年度片单。
以下为葛莱同志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很荣幸在这样重要的场合汇报交流江苏台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探索实践。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技术变更周期之中,先进技术成为最具活性的“破壁”力量。曹淑敏部长多次强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因技术而生、因技术而兴,面向未来也必须坚持技术引领。可以说,“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正是谋划系统性变革的关键所在。
2024年,也是这个季节,江苏台悄悄地做了一件事:组建人工智能融媒应用中心。没有成立仪式,没有挂牌仪式,也没有对外宣传,我们务实推进以先进技术驱动媒体深融智融,基本的思路是:“工具化、模型化、平台化”。
“工具化”方面,搭建人工智能应用平台AI-Hub,汇聚文本生成、图像和视频生成、面部和物体识别、语音助理、自动流程编排等80多款应用工具,梳理了7大类35个应用场景。“模型化”方面,携手南京大学研发多模态视听融媒大模型,合作开发训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清视听领域垂类模型。“平台化”方面,重构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底座,锻造支撑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新一代智云平台。我们组织多轮次培训,推动员工主动拥抱技术浪潮,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全链路、全流程、全业务的生产和传播环境当中。这里汇报三个方面:
一、赋能新闻实践,释放一体效能
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江苏台派出140人的前方报道团队,还有一位特别的“明星记者”,就是机器人“苏小麦”。这位新同事不仅可以在演播室与代表委员面对面采访,接受连环拷问,甚至像一个“话痨”,还能走上街头进行街访,就两会议题与群众交流互动。
我们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新闻策、采、编、审、发、反馈全流程,把全国两会报道,作为科技赋能主题报道的“检阅场”。多场景运用人形机器人,多元化运用扩展现实、虚拟穿屏、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主播等视听技术,探索新闻报道的各种可能性。我们升级XR绿幕系统,《随团日记》“沉浸式”感受人大代表向总书记汇报的故事,让代表一步“穿越”回到工作场景,讲述自己的履职故事;升级虚拟数字主持人,推出《AI小然带你看两会》,以早安资讯形式速递两会看点,被多家官媒转载,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推出AIGC产品《看!江苏制造的硬核担当》《江苏有看头》,累计生成92组高质量镜头画面与67组动态视频,两条视频点击量破亿。这些科技含量满满的报道内容打破新闻表达边界,让主题报道更生动、更可感。
事实上,我们是将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融合推进的。今年2月,我们组建荔枝新闻中心,推动新闻力量整合、业务流程融合、传播机制耦合,它的“基座”是新一代智云平台。自主研发的新闻智能剪辑系统,全面丰富了融媒体新闻生产力;数据平台建设,进一步打通了各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依托热点数据构建选题闭环、依托传播数据构建生产闭环、依托用户数据构建分发闭环,助推采编播人员真正成为全媒体生产者、传播者、运营者。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中宣部全媒体评价体系中,“荔枝新闻”系列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二、赋能精品创制,激发破圈效应
2025年1月,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在播出15周年之际,全新推出0号女生“小零”。这是以《非诚勿扰》节目15年来的数据为基础,研发出来的情感AI模型。她融合了文本、语音、行为识别、情感分析和智能匹配等多项先进技术,能深度理解嘉宾需求,这个实时交互的数智人让老牌节目焕发新的活力。
我们将先进技术深度融入精品创制之中,努力让内容产品呈现出新的艺术境界。在大型通俗理论节目《文耀中华》中,我们突出创意制胜与科技赋能相结合,打破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激发观众以浓厚的兴趣去“追更”领略敦煌壁画的绚丽、热带雨林的葱郁、雪域高原的壮阔、万米深海的神秘。每年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都是一次“黑科技”的惊艳展示。2025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把AI分身、数字人、虚拟现实、实时抠绿等前沿技术应用于视听呈现,让观众有更多“未来已来”的新鲜感。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用AI技术重现千年运河繁华景象。动漫微短剧《大宋喵喵志》用AI智能生成动画人物表情、动作和剧情场景。全媒体节目《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这是中宣部文明实践局和总局宣传司等主办、我们台承办的,我们联动全国各地媒体完成的特别节目,借助虚拟技术,呈现了北国风光、江南风情、岭南风韵等多个生动场景,给受众带来既丰富又真切的新春体验。
三、赋能平台打造,构建传播旗舰
同样是2025年春节,我们推出了一档双平台原创节目《ai荔枝脑力局》。由智能体“小荔”担任出题官,引导用户通过电视大屏收看节目,使用“ai荔枝”客户端参与答题,大小屏同步直播,高度契合互联网时代可移动、强互动、多联动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ai荔枝脑力局》的背后,是江苏台打造自主可控互联网平台的全新布局。2024年底,我们全新上线视频平台ai荔枝,与江苏卫视一体发展。目前我们构建了涵盖综合视频平台ai荔枝、综合音频平台大蓝鲸、综合新闻平台荔枝新闻、国际传播平台inJiangsu我苏在内的新媒体矩阵,四大客户端各展所长、相互支撑、协同发展,致力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江苏电视台、江苏电台、新闻中心和国际服务门户。
基于新一代智云平台的技术支撑,我们自主研发上线“AI江苏”智能体,构建了“苏小闻”“苏小文”“苏小游”“苏小康”等覆盖新闻、文化、旅游、医疗等众多垂类的智能体助手,全面提升各平台的用户体验。例如,在荔枝新闻上推出的“AI绘蓝图”功能,互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就吸引了众多用户参与。我们研发的“多模态融媒助手”具备很强的交互能力,能够精准识别、分析理解文本、图像、视频、语音等多种信息,无需特定唤醒词,就可以随时响应用户需求。接下来我们还将探索运用多模态技术,与用户共同打造“双向奔赴”的互动生态。
我们的探索是初步的。正所谓,“技”无止境,“艺”无止境。“技”“艺”交融,别开新境。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我们一直在路上。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解密】全国广电工程公司 2025-03-26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700M,迎高光时刻! 2025-03-25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上市公司财报分析! 2025-03-21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5G有个重要推动! 2025-03-19
- [常话短说] 【解局】某上市广电网又成立新公司,干啥?!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