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磨一剑,《哪吒2》何以创造“神话”
周述雅| 国家广电智库| 2025-02-27
【流媒体网】摘要:以匠心精神,叩响世界动画之门。

  导语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耗时五年、凝聚无数国漫人心血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一经上映,不仅在国内掀起了观影热潮,也在海外赢得了赞誉和认可。从票房飙升到技术革新,从文化传承到股价上涨,《哪吒2》的成功诠释了“好内容,永远不缺市场”,成为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5年春节档电影以破亿的速度刷新纪录,被称为“史上最强的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杀出重围,锐度不减。上映不到一个月,已摘获全球单一市场最高票房、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成为首部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的中国电影等多项纪录。截至目前,观影热度仍在上升,票房持续刷新。《哪吒之魔童闹海》何以创造诸多神话?

  一、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扬起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红

  《哪吒之魔童闹海》对《封神演义》《山海经》等中国神话故事和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改编,以恢弘的场景、巧妙紧凑的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我命由我”“打破成见”“敢闯敢拼”的新时代精神内核,传递出东方神话意蕴和中式哲学思考。

  创新性改编传统神话,传递中华家国情怀。《哪吒之魔童闹海》保持了传统神话故事《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部分故事主线,对哪吒的身世、形象、性格等进行了创新设计。电影中哪吒顶着烟熏妆黑眼圈、能降妖来会作诗,形象鲜活、辨识度高。影片也一改传统神话中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悲情叙事,谱写了哪吒在关爱里冲破命运枷锁、涅槃重生的崭新故事。作品中流淌的亲情、友情、师徒情与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将家国情怀具象化,既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契合了时代变化与观众口味,打破了年龄壁垒与文化差异,激发观众最原始的感动与渴望,引起情感共振与文化共鸣。

  汲取时代精神养分,演绎东方哲学浪漫。《哪吒之魔童闹海》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传递了中国诸子百家的哲学智慧。自古以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不仅是英雄人物和故事情节,更是面对荆棘与不公所洋溢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舍我其谁”的精神力量。当哪吒喊出“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是砥砺奋发、敢于斗争的热血精神,也是当代年轻人平视世界、勇于突破自我的自信与担当。电影以对父母兄长和百姓的关怀,传递儒家“舍己为人”“仁爱”的观念;以道家的思辨思想对“善”与“恶”“魔”与“神”进行解构重塑,突破神话传说正邪善恶的刻板印象;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与“道法自然”观,对哪吒与敖丙进行教化,传承道义沧桑,激发勇于斗争的墨家抗争精神。通过角色设定和场景设计,影片巧妙融入了太极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与混沌理念,诠释了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运行奥秘的深刻洞察。

  探寻中式古典意象,营造东方美学意蕴。中国古典意象是中式审美和生活方式的载体,汇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哪吒之魔童闹海》挖掘了众多中式传统文物、古代建筑、服饰器皿、民族音乐的意象与元素,在服装设计、道具、音乐等方面传递出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电影深入探索了我国的宝藏级珍贵文物,李靖的盔甲纹样取自商代青铜鼎的兽面纹饰,殷夫人佩戴的战剑生动展现了越王勾践剑的威严,敖光的兵器设计融合了商朝的龙牙刀与宋代的仪仗元素,而“结界兽”的形象则受到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像的启发,玉虚宫正殿的琉璃瓦、屋顶、匾额以及云纹图案,都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和绘画的风格,法器天元鼎和铜镜则展现了青铜时代的原始与古朴之美。影片也运用中华传统器乐充盈故事,多次使用非遗呼麦、唢呐、埙和贵州侗族大歌等,与西方管弦乐相融合,打造充斥丰富想象力的视听盛宴,极具穿透力与震撼感,烘托悠扬、深邃、洪亮的旷古神话氛围。

  二、科技赋能、融通中外,推动艺术表达焕新升华

  动画是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文艺形式。《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不仅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更在于其科技赋能下的艺术表达焕新。影片采用了国际领先的动画技术和特效手段,辅以融通中外的先进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将东方神话世界的瑰丽与奇幻展现得淋漓尽致。

  众志成城,用“智造”赋能传统文化表达。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为破解中国动画外包国际团队沟通成本较高、效果难达预期的困境,全国138家动画公司、4000多人市场化团队参与视效制作,云集中国动画全行业之力,构成了电影坚硬璀璨的护龙甲。全片2400多个镜头中,特效元素超10000个,特效镜头达1900余个,占比近80%,部分特效镜头打磨长达3年,用比肩世界一流的工业水准演绎东方美学的魅力。创作团队注重原创技术积累和核心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乾坤流体引擎”赋予流体以情感表达,核心技术参数已接近好莱坞顶级水准,37%的特效镜头由“乾坤”引擎完成;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是全球首个将传统水墨画的晕染效果与3D动画结合的技术,流露出水墨画的雅致韵味,在技术上实现对中国美学的创造性转化,丰富提升了影片视觉效果。

  博采众长,释放艺术多维度光环。影片对数字水墨艺术、香港喜剧片、西方动画、日本动漫等艺术风格融汇创新,尤其致敬《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少林足球》等周星驰电影中的经典场面,在嬉笑怒骂、搞怪幽默的无厘头喜剧中引发观众对社会偏见、身份认同、阶层突破、家庭教育和自我实现的深思。电影赋予每一个人物丰富的表情和灵魂,如自信达观的石矶娘娘,坚守正义、“搞笑担当”的太乙真人等,无论角色大小,都生动饱满、大放异彩。作品还根据角色属性,精心设计不同的战斗特色和武术动作,如属性为火的哪吒,其战斗风格融合了“鬼脚七”与“巴西战舞”元素,节奏明快热烈,契合其放荡不羁的性格与内心燃烧的激情,冰系敖丙打斗以“太极”“咏春”招式为主,表达了敖丙的沉着与稳定,传承了中华武学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哲学理念。影片层次丰富、寓意深远,不同年龄与际遇的人有不同观影感悟,有的观众看见生命寓言,有的观众收获哲学思辨,是一部集幽默、神话、动作、亲情为一体的正能量动画电影。

  三、以匠心精神,实现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哪吒之魔童闹海》没有流量明星加持,亦无性感肌肉博取眼球,只有创作者的真心、匠心与赤子之心,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换取了观众的热诚回馈。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中庸》有言“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哪吒之魔童闹海》历经五年,以“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对品质死磕、精益求精。饺子团队主打一个“听劝”,积极吸收网友的良性建议和意见,深入挖掘申公豹家族故事,展现了勤修苦练的申正道、申公豹与纯真可爱的申小豹,引发更多观众共鸣。也受观众启发,摆脱创作的固化思维,将敖光的角色设定为既帅气又伟岸,让龙族形象光彩夺目,连外国网友也争先cosplay此角色。配音演员同样以真挚的情感拨动观众的心弦,即便观众未目睹画面,也能被那充满情感的配音所吸引。作品还运用表情捕捉器获取配音演员的表情,让动画角色与真挚配音融为一体,以心理学的“有意注意”性形成通感的效果,从而触动观众的意识思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国人对“中国传统神话宇宙”“国漫崛起”的呼唤与渴望由来已久,创作团队把情怀与真诚融在了每一帧画面、每一节音符里,观众体会到电影的缜密与埋藏的伏笔,唤起了流淌在基因里最原始的热爱,自发在社交媒体平台“二创”推广,实现了观众与创作团队之间的双向奔赴。

  真实自有千钧之力。艺术的魅力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实的实践。该电影虽为“二次元”动画,却以神话为镜关照现实,勾勒了社会众生相。其中哪吒的母亲殷夫人是电影中最打动观众的形象之一。她会无条件守护孩子,也会在送别孩子时准备大包小包的行李、细心叮嘱,这些生动的场景勾起了无数观众对与母亲共度时光的温馨回忆。“世人眼光各异,唯有母爱始终如一”,在影片中,殷夫人为了保护哪吒化为仙丹,在临终之际,即便忍受着剧痛,也关爱地拥抱了浑身是刺的哪吒。她那无垠的母爱,最终化作哪吒冲破穿心咒束缚的强大力量。这是饺子导演自身经历的隐喻,也是天下父母心的浓情写照,影片也在此刻达到高潮,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电影还注重展示真实的地域风采,如采用四川、天津、宁夏等地方言配音,亲切又接地气,具有浓浓的人情味,让人忍俊不禁;充分挖掘四川和成都特色元素,如捕妖队集结的金光树取自成都市树银杏树,用高浓度“含蓉量”激发观众观影与旅游的冲动。

  《哪吒之魔童闹海》何以创造“神话”?五年淬炼,因热爱动画文艺而抵岁月漫长,也因敬畏观众而坚守初心不忘。其票房的一路高歌,展示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辉煌,而是持之以恒、厚积薄发的默默耕耘。这是一场关于热爱、坚持与创新的逆袭之旅,也是一首关于自信、梦想与命运的壮丽诗章。目前,电影已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上映,海外观众纷纷点赞,在“烂番茄”点评网站五星刷屏,爆米花指数高达99%。当哪吒踩着风火轮冲向海外市场,不仅有力提振了业界信心,也携带了延续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向世界传递中国气派和东方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开门红”只是一个开始。当时代的号角嘹亮吹响,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守精神独立性,创造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作品,创作出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房家辉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