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剧需跨过三大门槛!
唐瑞峰| 传媒内参| 2024-07-19
【流媒体网】摘要:首先,技术短板明显,亟待打破壁垒;第二,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产业化或是出路;第三,尚未出圈,警惕爆炒概念。

  “AI短剧目前还处在追赶阶段,还是一个新物种,这颗小苗未来长出来是颗柿子还是枣树?没有人知道,但它一定会有达到传统影视完全100%复现效果的那一天。”日前,有一线操盘手一针见血地指出。

  近期,多家平台上线的AI短剧引发业界关注。作为新兴的娱乐形态,AI短剧正逐步崭露头角,但AI短剧真正走向成熟,还需跨过诸多门槛:首先,技术短板明显,亟待打破壁垒;第二,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产业化或是出路;第三,尚未出圈,警惕爆炒概念。

  技术短板明显

  亟待打破壁垒

  影视制作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每个案例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标准和价格体系。AIGC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资源、物资和时间的投入,但这种成本的降低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从实际效果看,目前AIGC带来的价值远不如外界预期的那么大。有一线操盘手坦言,影视剧每一个案例都有不同的制作标准和价格,其操盘的短剧整体的降幅不超过四分之一。

  此外,在影视制作流程中,AI技术并非贯穿从剧本创作至最终剪辑的全过程,而是主要聚焦于中期的创作环节,尤其是在背景构建与特效增强的绿幕技术和CG技术,AIGC的使用更为深入,而前期的剧本策划阶段与后期的精细剪辑工作,依旧高度依赖于人类的专业技能与复杂劳动。

  有一线操盘手也指出,目前AI短剧存在的短板,一是人物的一致性,二是场景一致性,三是人物表演,四是动作交互。比如,人物角色戴一个细边的红色眼镜,下一镜头中该角色可能又戴上了宽边的眼镜。

  AI短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驱动的创作模式,但这也正是其目前面临的最大短板。尽管AI在数据处理、模式识别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但在创意生成和情感表达上也存在明显不足。

  比如,AI在创意生成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当前的AI技术大多基于大量数据的学习和模仿,难以产生真正原创的、富有新意的剧情和角色;AI在情感模拟上尚未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尽管AI可以通过学习人类语言和行为模式来模拟情感反应,但这种模拟往往缺乏深度和复杂性,难以触动观众的心。AI短剧需要打破艺术家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壁垒,在创作者、技术人员和用户需求之间实现共创。

  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

  产业化或是出路

  商业模式是任何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石,AI短剧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套成熟且富有创新性的商业模式,这不仅仅关乎资金的回笼与盈利的实现,更在于如何构建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

  目前,AI短剧的盈利模式与传统短剧一样,依然主要依赖于广告收入、版权销售以及平台分成等。由于AI短剧尚未形成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市场影响力,这种传统的盈利模式难以支撑其长期发展。综合来看,AI短剧在商业模式上尚显稚嫩,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此外,AI短剧还面临着内容更新、技术迭代、版权保护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保持内容的持续更新和创新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何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作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如何有效保护版权,维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这都是AI短剧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AIGC+短剧”是不是一个赛道?正如快手文娱业务负责人陈弋弋所言,目前大模型的技术特性更适合玄幻或魔幻内容,想要成为赛道,一看消费者是否买单,二看有没有商业模式,“比起断言将兴起AIGC加短剧这一新赛道,我更愿意将其定位为‘新物种’。”

  有专家指出,要构建健全的商业模式,实现AI短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AI短剧除了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如会员制、付费点播、衍生品开发等,更应该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在笔者看来,AI短剧可以通过探索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路径,通过与教育、旅游、时尚、电商等多领域的跨界合作,拓宽内容创作的边界,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这将极大丰富AI短剧的应用场景,推动其成为连接多个产业的桥梁和纽带。

  尚未出圈

  警惕爆炒概念

  一方面,公众对AI短剧的认知尚处于萌芽阶段,这一认知的滞后性显著阻碍了其普及进程。这种认知上的鸿沟,导致AI短剧在市场推广时遭遇信息流通障碍。

  另一方面,传统影视剧集制作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作流程和审美标准,观众对于剧情的连贯性、角色的塑造、情感的表达有着较高的期待,AI短剧由于技术限制和创作理念的差异,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水准。

  在笔者看来,尽管AI短剧概念新颖,但从目前来看,AI短剧却未能如预期般迅速“出圈”,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新宠。在当前的娱乐市场中,各种形式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观众的选择空间极大。AI短剧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还需要有精准的市场定位与有效的营销策略。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AI技术真正的价值在于赋能内容创作,提升故事叙述的深度与广度,而非成为制造快餐文化、消耗公众注意力的帮凶。从实践中来看,短剧只是AI技术的一个应用场景,不能沦为某些急功近利者手中博取眼球、赚取流量的廉价工具。

  在笔者看来,创作者们须清醒地认识到,短剧不应该沦为AI技术的肤浅展示窗,更非急功近利者肆意炒作的温床,以避免那些盲目追求热点、牺牲内容质量的AI短剧,陷入同质化、低质化的恶性循环。

  AI短剧要想真正“出圈”,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新宠,还需要在提升公众认知、优化内容质量、加强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